苏教版化学必修1同步练习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化学必修1同步练习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11-20 16:0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一、内容分析
1.地位和功能
本章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作为从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是连接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科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承前”意味着要复习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的重要内容,“启后”意味着要在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发展,从而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2.内容结构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对于多达千万种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人们要想认识它们的规律性,就必须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这既反映了化学科学的发展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是本章的一条基本线索。考虑到学生在进入高中化学学习时,一般都需要复习初中的知识,如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物质间的化学反应等。因此,把化学反应与物质分类编排在高中化学的第二章,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学习,既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既有利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又有利于学生运用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进行化学学习,立意更高些。
从化学物质的分类来看,纯净物的分类在初中已初步介绍过,这里主要是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化。溶液和浊液这两种混合物虽然初中也涉及过,但是,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因此,分散系和液态分散系的分类、胶体及其主要性质是高中化学的新知识。胶体的性质表现在很多方面,这里只是从胶体与溶液区分的角度,涉及到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从化学反应的分类来看,本章涉及到化学反应分类的3个标准:(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按此标准划分,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这4种反应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这里主要是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化;(2)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3)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后两种分类初中没有涉及过,因而是高中化学的新知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将大量涉及,因此,这两种反应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二、基础梳理
物质的分类
1.物质分类的意义:
物质的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不可能逐一研究。对物质进行科学分类,再分门别类地研究它们的结构、性质和用途,则容易找到有关规律,把握物质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来最大限度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2.物质分类的方法:
(1)按物质是否由同种物质(分子)组成,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同种物质分子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不同物质的分子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2)按组成物质的元素的种类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3)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很多,如按化合物的性质分类,又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等;若按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则分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若按化合物在水溶液或在融化状态下是否导电,则可以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若按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则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
(4)按混合物中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可将混合物分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等。
说明:
①物质的分类方法和依据很多,按不同的方法得出不同的类别。以后还要继续学习其他的分类方法。
②类别名称只是为了标识不同分类结果的一种定义。但要搞清关系。
③注意分类依据和分类的对象、类别之间的层级关系和区别。
3.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相互关系
(1)相互关系的研究方法:先选定一类物质,预测它可能和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反应;然后选出各类物质的代表物,探究它们之间是否发生反应。21世纪教育网
(2)化学性质:
①金属的化学通性:[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②氧化物的化学通性:
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说明:i、多数酸性氧化物与水可以直接化合(SiO2不能);少数碱性氧化物与水化合生成可溶性碱。ii、酸性氧化物也叫对应酸的酸酐。iii、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例如Mn2O7金属氧化物,但却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酐,如CO。
③酸的化学通性:
注意:以上各反应发生的条件、规律。
④碱的化学通性:
⑤盐的通性:
(3)相互关系:
(4)掌握物质之间的反应和转化关系的重要意义
人们利用物质之间的反应和相互转化关系,可以制备物质、鉴别物质、提纯物质,以及研究物质的性质,来为人类造福。
例题解析
例1. 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酸[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酸
【解析】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学生熟悉的高锰酸钾对应的酸高锰酸的酸酐Mn2O7就是金属氧化物,但却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都是是酸酐,如CO就是不成盐氧化物。CuO等许多金属形成的碱性氧化物都不能与水化合直接生成相应的碱。酸性氧化物也不都能与水化合生成相应的酸,例如SiO2不能与水直接化合成硅酸。答案:B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概念和性质的掌握。学生不一定要以两性氧化物为例证来说明,可以从很熟悉的常见物质出发来进行举例法去判断。考查了学生对概念的严密性的掌握情况。
例2、今有下列三组物质,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跟其他三种属于不同的种类。将此种物质(写化学式)和分类依据(选出的物质与其他物质不同之处)写在下面相应的表格内。三组物质分别为:(1)O2、F2、S、N2;(2)Fe、Na、Al、Si;(3)NO、CO2、SO2、P2O5。
组别 被选出的物质 挑选依据
第(1)组
第(2)组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第(3)组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本题中,第(1)组物质可根据物质在通常状态下的聚集状态分类,第(2)组物质可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成金属和非金属两种类型,第(3)组物质均为非金属氧化物,可根据它们在通常状态下的聚集状态分类。
故答案为:第(1)组:S 通常情况下,S是固体,其余均为气体。
第(2)组:Si 只有Si是非金属单质,其余是金属单质。
第(3)组:P2O5 均为非金属氧化物,但P2O5为固体,其余的通常情况下为气体。
例3、同学们吃的零食的包装袋中经常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生石灰(CaO)。
生石灰属于哪种类别的物质?
生石灰可做干燥剂的理由是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生石灰还可以跟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列举两例,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长期持续地做干燥剂?为什么?
在你所认识的化学物质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作干燥剂?列举一例。
答案:(1)化合物、金属氧化物、固态物质等。
(2)CaO + H2O = Ca(OH)2
(3)与酸的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 ;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CaO + CO2 = CaCO3
(4)不能,因为生石灰全部变为Ca(OH)2后,就不能持续起到干燥作用。
(5)浓硫酸、CaCl2、 P2O5 、碱石灰等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基础训练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肯定是纯净物 B.一种元素可形成多种离子
C.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 D.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都属于同种元素
2.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稀有气体、尿素、冰水混合物 B.乙醇、浓硫酸、胆矾
C.金刚石、铁矿石、大理石 D.水银、水蒸气、水煤气
3.现有①空气 ②醋酸 ③碳酸氢铵 ④铜 ⑤硫酸钠 ⑥氢气 ⑦石墨 ⑧食盐水 ⑨泥浆水
⑩蒸馏水十种物质,若根据物质的组成将它们进行分类,则:
⑴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属于金属单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⑶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
⑷属于无机化合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
⑸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基础练习参考答案
1.BC 2.D 3.⑴①⑧⑨ ⑵④ ⑶⑥⑦ ⑷③⑤⑩ ⑸②
金属+
非金属 → 无氧盐;
氧气 → 金属氧化物;
酸(除浓硫酸和硝酸)→ 盐 + 氢气;
较不活泼的盐 → 金属 + 盐;
酸性氧化物 + 水 → 含氧酸;
酸性氧化物 + 碱性氧化物 → 盐
酸性氧化物 + 碱 → 盐 + 水
碱性氧化物 + 水 → 碱 ;
碱性氧化物 + 酸 → 盐 + 水
酸 +
酸碱指示剂:紫色的石蕊变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
金属 → 盐 + 氢气 (浓硫酸和硝酸除外)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碱 → 盐 + 水
盐 → 新酸 + 新盐
碱 +
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变红色
酸性氧化物 → 盐 + 水
酸 → 盐 + 水
盐 → 新碱 + 新盐
盐 +
酸 → 新盐 + 新酸
碱 → 新盐 + 新碱
盐 → 新盐 + 新盐

金属
非金属


碱性
氧化物
酸性
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