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第12课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21世纪教育网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系列精品教学课件
吴岗
戈壁滩 万顷 张骞 萧瑟 饶有兴趣
和煦 茁壮 掘堤 水泵 萎缩 干涸
庇护 栖息 鹭鸶 繁衍 吞噬 崩塌
近在咫尺 裸露 肋骨 沧海桑田
戈壁滩 万顷 张骞 萧瑟 饶有兴趣
和煦 茁壮 掘堤 水泵 萎缩 干涸
庇护 栖息 鹭鸶 繁衍 吞噬 崩塌
近在咫尺 裸露 肋骨 沧海桑田
sè
xù
hé
shì
luǒ
gē
bì
zhǐ
dī
bèng
lèi
qiān
qǐng
ráo
zhuó
suō
qī
lù sī
fán yǎn
tā
cāng sāng
罗布泊简介
罗布泊,位于若羌县北部、塔里木盆地东面。南北长约140公里,东西宽24公里,面积3006平方公里,原是新疆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二大的内陆咸水湖。呈葫芦形。是从蒙古语“罗布诺尔”转移过来的。罗布意为“汇水”,泊意为“湖泊”,合起来就是“汇入多水之湖”的意思。
执教:张传清
湖泊
沙漠
?
文题“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罗布泊过去是一个美丽、迷人的湖泊,但是现在却消失了,成了荒漠。
针对题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过去的罗布泊
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热闹繁华、万顷绿地、金黄麦浪
像座仙湖、水如明镜、鸭鸟欢唱
河水丰盈、碧波荡漾、胡杨丛生、树木茁壮
从课题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曾经的罗布泊非常美丽,犹如仙湖一般,请找出文中描写罗布泊之美的词句。
牛马成群
绿林环绕
河流清澈
热闹非凡
万顷绿地
金黄麦浪
水面如镜
河水丰盈
胡杨丛生
树木茁壮
过去的罗布泊
充满生机、广阔美丽、环境怡人、风光旖旎的生命绿洲
现在的罗布泊
神秘
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死寂的荒漠
死湖、干湖
胡杨林成片死亡
请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如今的罗布泊景象的词句。
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国家出动了飞机、军队、警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地毯式搜索,却一无所获。
神秘
1996年6月,中国探险家余纯顺在罗布泊徒步孤身探险中失踪。当直升飞机发现他的尸体时,法医鉴定已死亡5天,既不是自杀也不是他杀,身强力壮的他到底是因何而死呢?
神秘
一望无际的戈壁滩
寸草不生不见飞鸟
动物的遗骸
最后的泉眼
死湖干湖
盐碱地
胡杨林成片死亡
凝固的生命
今日的罗布泊
昔日的罗布泊
戈壁滩
死亡之海
荒漠
……
生命绿洲
仙湖
……
世外桃源
造成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一、河流改道。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 ;
二、“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
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人们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只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
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同时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月牙泉
濒临干涸
青海湖
水面下降
书中还介绍了哪些同样的悲剧?
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放声、自由朗读,读出感情来;
2)勾画出你认为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用如下句式回答:
“我最喜欢( )这一句,因为( )
【可以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具有表现力的词语等方面稍加分析】,表现了作者( )的感情。”
全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3.运用了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
2.引用了具体确凿的数据.
1.采用了对比.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
课文字里行间充满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充满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生态环境的破坏而痛惜,为人们的盲目造成的悲剧而痛惜。)
作者强烈呼吁:拯救生态环境。(警醒世人,要树立生态意识、全民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因人类的破坏而产生的悲剧?
艾丁湖
居延海
艾比湖
博斯腾湖
近年我国有多处地方发生特大的泥石流灾害,专家指出,这种灾害固然与当地的地质条件有关,但当地人民滥砍滥伐山区植被,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也是诱发因素之一。
有“天然之称”的渤海,是我国主要海洋渔场,但至目前,由于遭受污染和过度捕捞,已无渔讯可言。国家海洋局监测资料显示,渤海正在承受每年来自陆地的28亿吨污水的严重侵害。
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267.4万多平方公里,占总面积27.9%,而且每年仍在增加1万多平方公里,18个省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目前废水排放总量为439.5亿吨,七大江河水系,劣五类水质占40.9%,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供水不足,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尚有3.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
拓展延伸:
文章第23段说:“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请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习本文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感受,50字左右,如能作到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更好,希望能引起更多同学的共鸣。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的双眼,是热切的盼望,还是无助与茫然?让理性回归吧,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以环保志愿者的身份,写一封倡议书,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停止破坏生态平衡,尽力拯救已被破坏的环境,防止生态的继续恶化 ,让我们携手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地球!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
青白江区祥福中学校:魏云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1、 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的五篇文章均是从不同侧面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报告文学家吴刚的佳作。作者根据历史资料,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怀着极为痛惜的心情向世人具体形象地报道了昔日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却变成今天一望无际、干枯萧条的茫茫荒漠的现象和原因,告诉人们罗布泊的消失是近30年来人为造成的悲剧,从而呼吁人们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否则,这样的悲剧将继续上演。本文是历史教训的总结,报告水资源的滥用怎样破坏了生态环境,今天学习这篇文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而,此课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较为重要。
2、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结合初中二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本节课的目标如下)
(1)整体感知课文,搜寻信息,培养学生在文中寻找关键语句、概括要点的能力,了解罗布泊的过去与现在,及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2)揣摩语言,结合具体的语句和词语,体会作者惋惜、悲痛的感情及强烈的忧患意识;
(3)树立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3、教学重点:
探究文本,品味语言,体会课文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并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4、教学难点:
(1)揣摩语言,体会课文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
(2)理解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
二、学生分析:
2012级5班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初中学习,已经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能适应较快的学习节奏。并且,5班的水平较高,思维比较活跃,整体感知课文,搜寻信息的能力较强。只是对于语言的品读稍显弱势。
三、说教法:
本文浅显易懂,饱含感情,很适合学生自读。故将“了解罗布泊的过去、现在及消逝的原因”等问题设计在导学案预习环节,由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老师课堂上明确。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有仙境美景,也有荒漠惨像,利用这些图片唤起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兴趣,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然后根据学生的弱势,将教学重难点设计放在“揣摩语言,体会课文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并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上,并做适当拓展延伸,教师从中点拨,穿插思想教育。我确定的教法是:多媒体教学法,兴趣诱导法,朗读法,指导点拔法,探究式教学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随机相应地提示、点化、诱导。
四、说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独立自主学习法、圈点勾画法、美读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安排:
(一)教具介绍: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形象性、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前作业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至少两遍,整体感悟文章内容,完成导学案的部分习题,主要涉及字词的疏通、了解罗布泊的过去、现在及消逝的原因等)
(目的:强化学生的预习习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上课做好准备)
(三)教学过程:(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我设计以下教学程序:)
1、检查对字词的预习情况(出示投影,请学生朗读,师明确,全班齐读)
(目的:强化基础知识)
2、导入新课及题解。
(1)导入设计:
罗布泊知识介绍,在投影它的地理位置与地形。生发的困惑:昔日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湖的罗布泊为什么到今天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呢?于是就引出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目的:为了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既与本文主题紧密相关,又能引发学生的忧患意识,为学习文本奠定情感基础。)
(2)解题
A.从课题来看,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泊”就是湖,罗布泊曾经是一个湖,而且是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消失了。
B.针对题目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我们自然要问: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美丽的仙湖?什么时候消失的?为什么会消失?罗布泊的消逝带来怎样的后果?教训是什么?这篇课文将满足我们求知的欲望。
(目的:为了锻炼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也为学生学习课文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法——从题目入手解读文本。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而不是教师提问,由教师领着走到学生自己走,由学生自己研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3、明确思考题答案
①今日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
(学生回答,老师投影,并要求学生美读)
②过去罗布泊又是怎样一个地方?
(学生回答,老师投影,并学生读出恐怖的语气)
③罗布泊为什么消失?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学生回答,老师投影,引导学生读出作者强烈的谴责之情)
(目的: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知识的能力;通过朗读,感受罗布泊今昔的巨大的反差,初步体会作者情感)
注:在这过程中穿插图片欣赏
(目的:通过课件从视觉角度打开学生想象空间,强烈的视觉落差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震撼,更深刻地领悟到了造成罗布泊生态破坏的深层原因。图文并茂,文字与解说相结合,避免了传统教学下教师枯燥的介绍,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4、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学生思考后,先将找出的句子包含感情地朗读出来,先组内说说,再带领大家品味,老师点拨归纳,充分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播放背景音乐)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报告文学具有形象性和抒情性,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使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学生边读边配有背景音乐,使文本更具震撼力和感染力,这一种无形的力量是文字所不能达到的。分组的目的是让学生各抒己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说话,乐于说话,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同时也是新课标中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的体现。)
5、延伸拓展。
(1)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也参与其间,最后以图片的形式再投影一些典型的案例)
(目的:通过这个环节,学生更多地了解了受到生态系统破坏的活生生例子,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习更多的环保知识,呼吁环保。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图片的出示可以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2)学习本文后,你有怎样的感受?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内心的感受,50字左右,如能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更好,希望能引起更多同学的共鸣。
(学生写作练习,交流、师生共同点评。)
(目的: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并增强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社会责任感。)
6、小结并布置作业:
(1)小结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个系统完整的印象。以强烈的号召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以达成本课的人文性目标。)
(2)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以环保志愿者的身份,写一封倡议书,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停止破坏生态平衡,尽力拯救已被破坏的环境,防止生态的继续恶化 ,让我们携手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地球!
(目的: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并督促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2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评课稿
专家点评:
很高兴,今天能为魏云老师点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篇课文,魏老师的课可以用两个“尊重”来概括,一个是“尊重文本”,一个是“尊重学生”。我们先说“尊重文本”,这个特色体现在这堂课上,大约是这几个方面:
一、联系语境,咬文嚼字。在讲这篇课文的时候,魏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语境先后品读了“泊”“泊”“消逝”“也”等词语的意义和作用,如刚讲课文时魏老师就课文题目中的“泊”字紧紧地联系到课文中“‘泊’字的左边是三点水”这个句子,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获得有用的信息;“从课题上看,给我们提供了那些信息”,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去思考。
二、在感知课文时,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为多媒体提供的画面作解说词,完成了从文字到画面,再从画面到文字的转换,图文并茂,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文字与解说相结合,让学生更深刻的领悟到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避免教师枯燥的介绍。同时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以上这些教学活动,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搭建了平台。
三、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也引导了学生对文体知识的关注。
再说“尊重学生”,课程标准的理念是“师生平等对话”,我认为魏老师的这堂课体现了师生平等的关系,这堂课中,魏老师设计了“读一读”“找一找”“说一说”等教学环节,我们还注意到了魏老师多次鼓励学生“试一试”。再如,魏老师也把回答问题的机会留给那些没有发过言的同学,相信这些细节给每位同学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魏老师的这堂课,体现出语文课的特质,是一堂成功的好课。
当然,课堂教学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比如课堂氛围显得有些沉闷,这可能跟这篇课文本身的内容有关,假如能在备课时考虑的仔细一些,相信魏老师的这堂课会讲得更加优秀。
同行评议:
1、 教学设计较有特色。
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
1、 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既有语文知识的达标目标(如:寻找关键语句,概括要点,结合具体语句体会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等),又把语文的思想教育功能(让学生树立生态、环境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结合起来,这也是切合了我校争创环保绿色学校的宗旨。
2、 教学用具的使用上。有大量图片的对比,恰当背景音乐的播放,既符合文本的要求,又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3、 教学的过程设计上。有最基础的知识落实,也有拓展延伸,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中间对文本的分析结合得很好,引导学生品读语句,要求他们用“我最喜欢……这一句,因为……,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这种训练是初中学生应贯彻始终的,通过文本加深感受,增强环保的忧患意识。
4、 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课后要求学生写一封环保倡议书,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更进一步促进了同学的环保意识。
2、 教学过程中的优点。
1、 教学目标明确。感受课文内容,获得信息,体会语言,拓展延伸及课后作业等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
2、 教学程序完整,衔接紧密,过渡流畅自然。
3、 注重文本解读,引导学生从文本中获取信息,善于抓住重点词句来分析理解。
3、 两大亮点
1、课堂上读、说、写、感相结合,充分体现了我校语文组“以读促说,以说促写”的课改教学理念,让学生多种能力得到体现。
2、教师充分发挥了导学的作用,引起学生的思考。
正如执教者所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样,这节课还有一些问题。比如:
1、 学生还有些放不开,需要老师更好的引导来调动学生的情绪,避免“冷场”现象。
2、 教学时间把握不太好。
3、 在拓展延伸这一环节,可让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例子列举现象。可询问学生:如果我们不吸取教训,在我们的生活中,即将可能还会消逝哪些“仙湖”?这样,可能现实性更强。
总的来说,魏老师这堂课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反思
青白江区祥福中学校:魏云
这篇课文以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警醒世人,呼吁人类要树立环保意识,做好生态保护。文章属自读课文,文字浅显易懂,主旨鲜明,脉络很清晰,本课的重点学生很容易把握。因此,这堂课上下来,自我感觉整堂课流程比较顺畅,基本体现老师引导、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读、说、写、感中实现教学目标。学生能融入文本,体会作者的痛心和呼吁。课后学生的环保意识也有提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可以和语文学科有利整合,尤其是这一类科普文,可以推广采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让学生观看罗布泊的命运的图片,尽可能从视觉角度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并播放背景音乐创设情景,使学生在感情上产生强烈的触动;同时,注重朗读,以读悟情。在学生的诵读中,穿插训练学生的写作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最后,通过讨论交流,拓展延伸,达成共识,让我们一起关心、保护我们的家园。
不足之处:
首先,相关的朗读不到位,感染力不够,导致我预想学生达到的情感高潮不够。上课中学生朗读时,我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如果在平时,我会给学生朗读师范,但当时,只想着时间紧张,怕教学任务完成不了,就只是给了些点评和改进意见。课后想来,其实该花的时间一定不能吝啬。
其次,学生缺乏理性的认知,合作性探究氛围欠佳,若课前准备时间充分的话,我可以让学生课前多查阅相关资料,再来上这课,应该效果会好很多。
另外,在引导学生品读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时,虽还较有深度,但也主要受了上课时间的影响,品读的广度不够,对整篇文章而言,覆盖面太少。
以上这些遗憾只待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改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青白江区祥福中学校:魏云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搜寻信息,培养学生在文中寻找关键语句、概括要点的能力,了解罗布泊的过去与现在,及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2、 揣摩语言,结合具体的语句和词语,体会作者惋惜、悲痛的感情及强烈的忧患意识;
3、 树立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探究文本,品味语言,体会课文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并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难点:
1、 揣摩语言,体会课文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
2、 理解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检查导学案上对字词的预习情况。
(出示投影,请学生朗读,师明确)
投影如下:
给加点字注音。
戈壁滩( ) 万顷( ) 张骞( ) 萧瑟( ) 饶有兴趣( )和煦( ) 茁壮( ) 掘堤( ) 水泵( ) 萎缩( )干涸( )浑然一体( ) 庇护( ) 栖息( ) 鹭鸶( )繁衍( ) 吞噬( ) 崩塌( ) 咫尺( ) 裸露( )
肋骨( ) 沧海桑田( )
二、导入新课及题解。
(1)罗布泊知识介绍,知道它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
(2)投影中国地形图,明确罗布泊而今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
罗布泊为什么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呢?(多媒体展示课题: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并板书课题:《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三、明确思考题答案。
投影1如下:
从课题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曾经的罗布泊非常美丽,犹如仙湖一般,请找出文中描写罗布泊之美的词句。(学生回答,老师投影,并要求学生美读)
(罗布泊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万顷绿地、遍地的绿色、金黄的麦浪、仙湖)
投影2如下:
请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如今的罗布泊景象的词句。(学生回答,老师投影,并学生读出恐怖的语气)
(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令人恐怖)
投影3如下: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仙湖的消逝?请在课文中找出关键的词句。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学生回答,老师投影,引导学生读出作者强烈的谴责之情)
注:在这过程中穿插图片欣赏
3)、针对学生导学案的完成情况,老师进行评价。
四、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引入学习内容:
曾经的罗布泊如梦如幻,恍若仙境,可正是由于人们的“盲目”“无知”和“贪婪”,葬送了仙境般的罗布泊!
现在的我们,还能看到些什么呢?
湖泊干涸、河水断流、胡杨枯死,生命仿佛在这里嘎然而止。
难道,这就是当年玄奘法师西去取经的大道吗?
难道,这就是马可.波罗从威尼斯不远万里奔赴古老东方所经过的地方吗?
当年丝绸路上的驼铃、楼兰古城的曼妙歌舞都已永远永远消失了,只留下那不解之谜,让探险者冒生命危险去挖掘、去破解;只留下那千古遗憾,让后世的人永远只能在梦中想见!
亲爱的同学们,你的心灵是否受到震撼,是否体会到作者在字里行间饱含的感情?
(给学生三分钟时间进行自由朗读)
要求:
1)放声、自由朗读,读出感情来;
2)勾画出你认为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用如下句式回答:
“我最喜欢 这一句,因为
【可以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具有表现力的词语等方面稍加分析】,表现了作者 ( )的感情。”
可能有如下语句:
①罗布泊,“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
②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二十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③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④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⑤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⑥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学生思考后,先将找出的句子包含感情地朗读出来,先组内说说,再带领大家品味,老师点拨归纳,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充分体验情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三、拓展。
1)、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也参与其间,最后以图片的形式再投影一些典型的案例)
2)、学习本文后,你有怎样的感受?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内心的感受,50字左右,如能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更好,希望能引起更多同学的共鸣。
(学生写作练习,交流、师生共同点评。)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1)小结
罗布泊的今昔变化给人类带来了深刻的教训。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保护环境,只要人人都拥有一颗保护地球母亲的慧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更蓝,树会更绿,水会更清!
(2)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以环保志愿者的身份,写一封倡议书,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停止破坏生态平衡,尽力拯救已被破坏的环境,防止生态的继续恶化 ,让我们携手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地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2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备注
学校名称:青白江区祥福中学校:魏云
教材版本:人教版
学科:语文
年级:八年级
课题:《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执教教师:魏云
指导教师:孙文霞
评课老师:孙文霞(青白江区祥福中学校 中学高级教师 九年级语文教研组长)
何怀彪(青白江区祥福中学校 中学一级教师)
罗琼英(青白江区祥福中学校 中学一级教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