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张PPT)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史记》,被后世尊称为太史公。(共1张PPT)
李鼎铭
陕北的开明绅士,曾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共54张PPT)
我们学过很多有关毛主席的课文,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开国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七律·长征》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张思德是谁?
毛主席为什么会在他的追悼会上作这样的演讲呢?
张思德是四川仪陇县人,1933年12月参加红军,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担任过中央警备团警备班长和毛泽东的卫士。在长征途中,他曾两度经过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历尽千辛万苦。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牺牲时年仅29岁。
12
为人民服务
1.会写本课生字。
2.知道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3.体会课文严谨的结构,把握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目标
初读课文
扫清障碍
牺牲
泰山
彻底
课文中的生词,你能读准字音吗?
批评
目标
送葬
葬
彻
迁
泰
迫
zàng
chè
qiān
tài
pò
批
标
牺
炊
pī
biāo
xī
chuī
本课的会写字,你都会写吗?
葬
zànɡ
本义是人死后用草覆盖埋葬,后指用棺木将死者埋入土中。
“死”写扁点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这是“丿”,不要写成“丨”
丿
牺
不要多加“一”
泰
tài
不要写成“水”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xī
泰山
山名,在山东省。
本文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
巍峨的泰山一直是我们向往的地方。
课文中有一些难理解的词语,你能理解吗?
鸿毛
大雁的毛。
本文比喻事物微不足道。
有的人认为有些事轻于鸿毛,便不去做。
五湖四海
泛指全国各地。
本文指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
上大学的哥哥说他们班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整体感知
如何对待死亡
如何对待批评
如何对待困难
如何对待死去的同志
(课后第二题)
毛主席针对当时革命队伍存在的问题进行演讲,是要号召革命队伍中的每一个同志都要向张思徳同志学习,学习他的精神,那就是——
。
思考: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毛主席的演讲中只有两句话提到了张思德,这是为什么?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毛主席说怎样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尝试用“因为……所以……”来回答。
1.因为我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2.因为我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不怕别人批评。
3.因为我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有责任克服困难。
4.因为我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要给死去的同志开追悼会,寄托哀思,使人民团结起来。
朗读第1自然段,勾画出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一句话,找出重点词语。
互动课堂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全部,没有遗留
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
点明主题
毛主席是如何清楚地表达“为人民服务”这个观点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一、将下列词语正确地搭配在一起。
提高
战胜
改正
改进
工作
缺点
困难
勇气
(
)—(
)(
)—(
)
(
)—(
)(
)—(
)
提高
战胜
困难
改正
缺点
改进
工作
勇气
课堂演练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为人民服务》的作者是????????,是为悼念?????????烈士而写的。
毛泽东
张思德
你还记得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吗?
如何对待死亡
如何对待批评
如何对待困难
如何对待死去的同志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毛主席是如何清楚地表达“为人民服务”这个观点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2.体会课文严谨的结构,把握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3.结合“阅读链接”,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含义,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
学习目标
朗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四句话之间有什么关系?
互动课堂
第一句话提出了观点,后三句话是对第一句话的解释说明。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引用司马迁的话证明人死的意义不同。人总是要死的,有价值的死,重于泰山;无价值的死,轻于鸿毛。
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
比喻事物微不足道
泰山
鸿毛
内容相对
感情相反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阅读链接
读课本《十里长街送总理》片段,交流:从人们的哪些举动中,能看出总理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
示例: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读了“阅读链接”,说说你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课后第四题)
阅读链接
每一个人本来都是要死的,但死的价值和意义却有所不同。有的人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就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死得没有价值、没有意义,就比鸿毛还要轻。
阅读链接
人总是要死的,但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
的说过:“人
,或
,或
。”为
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
卖力,替
和
,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
。
齐读第2自然段,然后试着填一填。
死的意义有不同
司马迁
固有一死
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人民利益
法西斯
剥削人民
压迫人民
比泰山还要重的
(课后第一题)
尝试背下来哦
默读第3自然段,看看毛主席是怎样表达自己观点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各句之间是通过
连接起来的,
。
关联词语
结构严谨
(课后第三题)
任何人可向我们指出。
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与上边的句子相比哪个更好。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强调
语气更加强烈
不怕批评
第3自然段围绕“不怕批评”这个中心意思,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第一句:指出不怕别人批评和指出我们的缺点;
第二句:指出不怕任何人批评;
第三句:指出我们接受任何人的正确批评;
第四句:明确了正确批评的标准。
越来越具体
逐层深入
(课后第三题)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关联词的使用有什么好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关联词的使用使得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更紧密,结构更清晰;句意转折、承接、递进等关系明确,表达更具有条理性。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关联词的使用有什么好处。
第3自然段中毛主席的演讲中为什么提到李鼎铭先生?
李鼎铭先生是党外人士。在演讲中提到李鼎铭是为了说明“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个观点。
用举例的方法来证明我们不怕批评。
1.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但要取得胜利,还要团结更多的人。
2.我们要正确对待困难,眼看到成绩、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不要灰心。
3.要正确对待牺牲。
4.革命队伍的人要互相关心、爱护、帮助。
默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联系第4自然段,体会第5自然段的意思。
第4自然段让我们明确了目标,懂得了团结更多的人的重要性;
第5自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只要是做过一些有益的事的人,死后都要开追悼会,寄托哀思。
毛主席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出“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的?
围绕一个中心论述:是以议论为主的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文章围绕某一中心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好处:中心明确,有据可依,有的放矢。文章有说服力。
围绕一个中心论述
联系时代背景,思考:毛泽东主席为什么要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做演讲?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想一想:我们的身边还有没有为人民服务的人呢?
提出观点
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死的意义——为人民不怕牺牲
具体观点
面对批评——为人民不怕牺牲
为人民服务
面对困难——为人民搞好团结
全心全意为人民
提出希望
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结构梳理
本文是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一开始就提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是__________,然后结合实际,从树立正确的_________、正确对待批评和搞好团结三个方面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___________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敌人。
为人民服务
生死观
为人民服务
主题概括
张思德“尝百草”
红军长征最艰难的要数爬雪山、过草地了。当年,为了能走出草地北上抗日,首长们把驮文件的马杀了,战士们把牛皮带煮了充饥。那时候,张思德还没有入党,但他处处按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党组织号召的“尝百草”活动中,每见到一种草。他总是先尝,发现能吃的,就马上告诉兄弟单位。
拓展延伸
一天,一名战士采了一兜小蘑菇,张思德怕它有毒先尝了尝。结果,他脸色发青、呕吐、浑身无力,这蘑菇有毒……张思德慢慢醒来后,模模糊糊地看见战友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去。”
精兵(
)(
)
五(
)四(
)
死得(
)
(
)
轻于(
)(
)
重于(
)(
)
政
简
湖
海
其
所
鸿
毛
泰
山
课堂演练
一、把词语补充完整。
二、读句子,先理解加红的词,再写写句子的意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______
或:______
于:_______
句子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于泰山;无价值的死,轻于鸿毛。
本来
有的
比
人本来就是要死的,有价值的死,
三、课下观看电影《张思德》,然后写下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