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单元复习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单元复习题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2-29 16:25:58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章节复习题2
选择题(每题2分,共100分)
1、下列各种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狗排尿
B、蝌蚪发育成青蛙
C、钟乳石慢慢长大
D、羊吃草
2、有一种叫跳舞草的植物,当它“听到”优美、欢快的乐曲时,就跳起舞来,这种现象可称为(

A、生物的生长
B、生物的运动
C、生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D、生物的繁殖
3、讨论生物的特征时,有人列举了以下事实,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B、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生物都以植物为食
D、生物都能生长繁殖
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了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A、生物由小长大
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5、生物和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

A、生物能动,非生物不能动
B、生物能长大,非生物不能长大
C、生物有生命,非生物没有生命
D、生物对环境有反应,非生物没有
6、科学家曾对世界最深的马利亚纳海沟进行考察,发现海沟深处仍有各种虾、蟹,但没有藻类植物。下面哪种解释是不准确的(

A、环境影响生物的分布
B、环境对动物的影响比对植物的影响小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的
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语句中描述的生命现象体现的生物共同特征是(

A、生物能呼吸
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生物能生长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8、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对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对象
B、要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C、调查时可凭个人感觉记录
D、对调查的结果要认真整理、分析,有时还需要进行数学统计
9、香菇炖鸡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佳肴,其中的香菇属于(

A、植物
B、动物
C、其他生物
D、非生物
10、生活在绿色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是绿色的,不易被天敌发现,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生物具有应激性
D、生物能由小长大
11、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不属于调查的是(

A、人口普查
B、卫生检查
C、森林资源清查
D、濒危动物调查
12、在调查校园生物的过程中,下列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A、小海发现几株不认识的植物,便拔下来带回家去研究
B、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蝗虫飞了起来,很快便飞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便及时地记录下来
C、小涛调查时记录中有蜈蚣,其他同学都没有,小涛决定把它删掉
D、小明发现了一只蟾蜍,他觉得不舒服,没有记录
13、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橘不宜在北方栽种,起制约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14、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A、弹琴的机器人
B、慢慢长大的钟乳石
C、小溪中的流水
D、天空中飞翔的老鹰
15、非洲大草原上的斑马看见狮子就狂奔,说明生物具有哪一特征(

A、适应性
B、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C、多样性
D、生长与繁殖
16、下列各项中,能够说明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

A、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
B、向日葵的花盘总是朝向太阳
C、地球绕着太阳转
D、人会排尿
17、下列选项中,不是生物体共有特征的是(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C、能生长和繁殖
D、都具有细胞结构
18、下列现象与生物无关的是(

A、母鸡孵化出小鸡
B、蚕吐丝作茧
C、强地震引发海啸
D、小杨树长成大杨树
19、“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

A、生活需要营养
B、生殖和生长现象
C、遗传现象
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0、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下列对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时要对所有的调查对象逐一调查
B、调查时要首先明确调查的目的和对象
C、要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D、对调查的结果要认真整理分析,有时还需要进行数学统计
21、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临朐桑蚕详细研究蚕的发育过程,最好的研究方法为(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模拟法
22、完成下列哪项活动不需要使用调查方法(

A、全国人口普查
B、人物外貌的描写
C、中学生对网络游戏的看法
D、某一保健品的市场销售预测
2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科学观察要求的是(

A、要有明确的目的
B、随便看一下就行了
C、要有观察记录
D、要有计划
24、一般而言,生物不会由于个体的死亡而导致物种的灭绝,这是因为生物都能够(

A、生长和繁殖
B、进行呼吸和排出体内的废物
C、进行光合作用
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科学观察的是(

A、用摄像机拍摄蜜蜂采蜜的过程
B、观察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并做记录
C、用摄像机拍摄大雁南飞,并对其飞行特征加以分析、归纳
D、黑色天穹流星划过
26、下列选项中,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表面
B、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C、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
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7、下列选项中,都是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的是(

A、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B、营养物质、阳光、土壤和水
C、阳光、土壤、空气和水
D、阳光、营养物质、土壤和空气
28、世界人口不能无限增加,否则人类就难以正常地生存。这是因为生物的生存需要(

A、空气
B、阳光
C、适宜的温度
D、一定的空间
29、在岩石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有(

A、森林和草原
B、陆生动物和人
C、森林、草原、陆生动物、细菌、真菌和人类
D、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
30、宇航员乘飞船飞向太空时,必须携带的维持生命的物质是(

A、食物、氧气和水
B、食物、氧气、水、保暖衣服
C、食物、氧气、水、香烟
D、食物、饮料、啤酒
31、我国从东到西,森林覆盖率逐渐减少,起主要作用的非生物因素是(

A、空气
B、水
C、阳光
D、温度
32、各种生物都在一定的环境中生长或生活,彼此之间形成复杂的联系。下列不属于影响果树生长的生物因素是(

A、真菌侵袭了果树
B、种植抗蚜虫的果树品种
C、蚜虫吸食叶的汁液
D、蜜蜂采集花蜜
3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所描写的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A、水
B、温度
C、阳光
D、土壤
34、“朝蝇暮蚊”所体现的主要是由于什么因素对动物生活习性的影响(

A、温度
B、空气
C、光照
D、水
35、在试验某种新药对治疗小白鼠的癌症是否有效时,下列哪种方式将会产生令人信服的结论(

A、给同样数目患癌症的大白鼠和小白鼠注射,并比较两者治愈的数目
B、给多只患癌症小白鼠注射,并测定其中治愈的数目
C、给许多患癌症的小白鼠注射这种新药,同时给另外相同数目患癌症的小白鼠注射等量的蒸馏水,比较每一组中健康的小白鼠
D、给许多患癌症的小白鼠注射不同剂量的这种新药,测定每一组中治愈的小白鼠数目
36、“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都说明(

A、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生物都能适应环境
D、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密不可分
37、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炎热缺水的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B、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
C、鲫鱼必须生活在淡水中
D、蚯蚓疏松土壤
38、沙蒿能在西北干旱贫瘠的土壤中生长,且能固沙,这说明(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对环境没有影响
D、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9、下列方法能够加强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是(

A、减少生物的种类
B、增加生物的种类
C、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D、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40、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中,测定的地点和时间是(

A、固定一处,一次测得
B、早、中、晚各测裸地、草坪、灌木丛一次
C、早、中、晚各测裸地一次
D、早、中、晚各测草坪、灌木丛一次
41、下列现象不属于生物适应性的是(

A、秋季北方树木落叶
B、青蛙具有保护色
C、缺氮肥时植物矮小
D、鹿见狮子快速逃命
42、高寒荒漠中的植物都是呈垫状或匍匐状,其适应意义是(

A、扩大光合作用的面积
B、便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C、防止被草食动物吃掉
D、造成相对湿润和温暖的小环境
43、有些动物如青蛙在冬天要进行冬眠,这是(

A、生物影响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躲避敌害
D、生物适应环境
44、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其组成应包括(

A、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B、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
D、非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
45、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内蒙古草原所有的羊
B、东昌湖中的各种生物
C、黄河中的鲤鱼
D、马颊河及生活其内的各种生物
46、湖泊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

A、底泥微生物
B、鱼、虾
C、浮游动物
D、水藻
47、下列例子中,最能说明消费者和生产者关系的是(

A、蚂蚁吃蚜虫的分泌物
B、羊吃牧草
C、狼吃兔子
D、木耳从木头中吸收养料
4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植物
B、细菌、真菌
C、动物
D、病毒
49、在一个由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狼杀绝,鹿的数量将会(

A、缓慢上升
B、保持相对稳定
C、迅速上升
D、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
50、右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a、b、c、d、分别代表不同生物),该食物网的生产者是(

A、a
B、b
C、c
D、d生物和生物圈章节复习题1
一、选择题
1.以下属于生物的是(  )
A.机器人
B.珊瑚
C.生物课本
D.细菌
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

A.生长
B.新陈代谢
C.应激性
D.发育
3.下列除哪项外都是生命特征的表现(
)
A.蜻蜓点水
B.种子萌发
C.森林着火
D.人的呼吸
4.下列哪些生物不具有细胞结构
(
)
A.向日葵
B.青蛙
C.SARS病毒
D.酵母菌
5.动物学家用望远镜观察鸟类在树上筑巢,并将鸟的行为作详细的记录。这种研究生物行为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描写记录法
6.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能自由运动
B.能制造有机物
C.由细胞构成
D.能生长和繁殖
7.一般说来,生物种类不会由于一个个体死亡而导致
该物种的绝灭。这是因为生物体具有( )
A.遗传特性
B.生殖作用
C.生长现象
D.应激性
8.下列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是(  )
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9.下列说法不是所有生物共有特征的是(  )
A.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生物都能生长、发育并繁殖后代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都要进行呼吸
10.有一同学把两条鲜活的鲫鱼中的一条的尾鳍剪掉,放入水中,观察两条鱼的运动状况。
从中分析鱼的尾鳍的作用。这种方法是( 

A.观察法
B.调查法
C.探究实验法
D.反证法
11.草履虫在阳光下向暗处移动,在光线弱时向光源处移动,这一现象说明生物具有(  )
A.应激性
B.遗传性
C.适应性
D.能发育
12.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生物的是(  )
A.牛和松树
  
B.细菌和病毒
C.玉米和高粱
D.水和石头
13.下列各项中的物质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
A.二氧化碳、牵牛花、苹果
B.煤炭、鸟、真菌
C.土壤、小草、柳树
D.母鸡、酵母菌、病毒
14.某学习小组在讨论生物的基本特征时,出现下列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生物都需要从外界获取食物
B.生物都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C.同种的生物都是完全一样的
D.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作出一定反应
15.对观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科学观察只能用眼睛,因为“眼见为实”
B.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
C.需要较长时间观察时,要有计划、有耐心
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16.含羞草受到刺激后作出反应与下列哪一个生理现象相同(  )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人手被针刺后缩回
C.人出汗和排尿
D.母鸡下蛋
17、下列有关生态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稳定性的破坏是自然因素导致的,而绝非人为因素所致
B、生态稳定性的破坏都可以通过自动调节能力得到恢复
C、生态稳定性的破坏只是暂时的
D、生态稳定性一旦破坏,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18、如右图所示:当某种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
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

A、②
B、①
C、④
D、⑥
19、人类不合理地开发自然生态系统,如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等,其共同的特点是(

A、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B、保持了原有的生态系统
C、促进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D、丰富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20、人类起重要支配作用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城市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淡水生态系统
21、下列各项中,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草原生态系统
22、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沙漠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23、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

A、海底的水草
B、海带
C、大型海藻
D、浮游植物
24、各种陆地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的划分依据是(

A、植被情况
B、温度高低
C、生物种类多少
D、降水量
25、动植物种类较少,人的作用一旦消失,该生态系统就会退化。此生态系统是(

A、城市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26、下列各项中,能称为食物链的是(

A、阳光→鹿→黄鼠狼→山鹰
B、白菜→大青虫→青蛙→蛇
C、阳光→青草→鸟→山鹰
D、虾→鱼→大鱼→山鹰
27、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一般来说含量最多的是(

A、草食动物
B、生产者
C、肉食动物
D、个体最大的动物
28、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

A、非生物部分
B、分解者
C、生产者
D、消费者
29、下列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南山公园的所有动物
B、梨园内的全部梨树
C、湖及湖内所有的生物
D、植物园内的所有荷花
30、生态系统的成分不包括(

A、生物圈外的物质
B、非生物成分
C、动物、细菌和真菌
D、绿色植物
31、“草盛豆苗稀”,杂草与豆苗的关系是(

A、寄生关系
B、合作关系
C、竞争关系
D、捕食关系
32、下列关于分解者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分解者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有重要作用
B、有些动物也是分解者
C、分解者是生物和环境联系的枢纽
D、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33、上右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个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

A、甲→乙→丙→丁
B、丙→丁→甲→乙
C、丁→丙→乙→甲
D、丙→丁→乙→甲
34、一种疾病使某生态系统的兔子大量死亡,那么受害者首先是(

以兔子为食的消费者
B、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
C、分解者
D、生产者
35、一个生态系统长期生存,除了非生物成分外,至少必须具有(

消费者
B、生产者和消费者
C、生产者和分解者
D、消费者和分解者
3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句话可准确表示为(

A、食物链
B、捕食关系
C、物质循环
D、能量流动
37、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把鼠妇置于一半较阴暗、另一半较明亮的环境中。下列能表示较阴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
38、下列现象中,属于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

A、候鸟迁徙
B、山顶的旗形树
C、仙人掌叶特化成刺
D、蛾类夜间活动
39、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由于人口过于集中,长期掠夺式的开发等原因,如今成了荒山秃岭,这个现象说明(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条件决定人口的数量
D、环境条件决定生物的形态
40、下列叙述中,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①柳树随风起舞
②树苗由小长大
③鸟类产卵繁殖下一代
④猎豹捕食羚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41、右图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生物,证据图回答:
(1)图中的生产者是

(2)图中消费者是

(3)图中分解者是

(4)用箭头在图上画出食物链(网)。
(5)在这个食物网中总共有
条食物链。
(6)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上述的生物以外,还需要

(7)如果草地用网子罩起来,不让鸟飞进去,那么后果是
。这个事例说明

42、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请回答:
(1)若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生物外,
还应增加的成分有

(2)图中牛和兔的关系在生态学上称为

(3)写出图中的一条最简单的食物链

43、银装素裹,一望无垠的南极洲虽然冰天雪地,但仍有800多种植物生活在那里,主要有地衣、苔藓和淡水藻类;另外还有多种动物,主要是企鹅、海豹、海象、磷虾、鲸及耐寒的鱼类。请问:
(1)该地区能否构成生态系统?

(2)南极洲应属于水域生态系统还是陆地生态系统?

(3)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请至少说出三种),鱼、磷虾、鲸等动物均属于

44、右图是某一生态系统示意图,请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属于非生物部分的是

(2)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属于消费者的是
,属于分解者的是

45、某水域为DDT所污染,经检验发现该水域中DDT浓度为0.0005mg/L
。该水域生态系统中A、B、C、D、E
五种生物种群体内也均有不同浓度DDT,经检测,其含量分别如下表所示:
检测种群
A
B
C
D
E
DDT浓度(mg/L)
0.003
0.15
0.04
0.92
0.01
试据表分析:
(1)该水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是
,即





(2)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是表中的
,即

(3)若由于某种原因,该生态系统中的以浮游植物为食的生物全部灭绝了,则首先受损害的生物是表中的
,即

(4)DDT对生物体有毒害作用,根据
原理,上述生物中受害最大的是
,其次是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