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无处不在》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修辞无处不在》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29 19:1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修辞无处不在》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参考了网络媒体等不少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导入新课
过去,宫廷门外或帝王陵寝之前,常立有许多威武的石人,名曰翁仲。清乾隆皇帝有一次到十三陵游览,见陵道石人,想考考随行人员,便问:“这叫什么?”有一翰林匆忙脱口而出:“这叫仲翁。”乾隆见他将“翁仲”说成“仲翁”,立即借题发挥写了一首诗,曰:“翁仲缘何作仲翁?十年窗下欠夫工。从今不许房书走,去到江南作判通。”这位本为“上书房行走”的翰林,因此便被赶出宫廷。
二、修辞概说
1.什么是修辞?
修辞,即文辞或修饰文辞。"修"是修饰的意思,"辞"的本来意思是辩论的言词,后引申为一切的言词。修辞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也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2.修辞包括哪些内容呢?
修辞包括语音修辞、词语修辞、语句修辞。
三、语音修辞
1.语音修辞就是利用语言的声音进行修辞,以取得语言的音乐美。
2.展示例子,谈谈这些文字的语言效果。
(1)那山高不高,顶上接青霄;这涧深不深,底中见地府。山前面,有骨都都白云,屹嶝嶝怪石,说不尽千丈万丈挟魂崖。崖后有弯弯曲曲藏龙洞,洞中有叮叮当当滴水岩。(《西游记》)
叠音叠字。利用汉语音节特点,通过声音复叠,加重形象的摹拟,使繁复的感情与语气得以确切表达。恰当运用叠音词,不仅可以增强语句的声律美,还能够增强语言的描绘力和形象性。
(2)诗经《关雎》。
双声:声母相同。?
叠韵:韵母相同。?
两个韵母相同的字放在一起,声音特别响亮,铿锵悦耳;两个声母相同的字放在一起,发音部位一致,读来自然顺口,流畅动听。双声、叠韵的恰当运用,可以形成声韵回环的音律美,可以使语音本身具有协调美和音乐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窈窕”是叠韵词,“参差”是双声词,“辗转”既是双声词又是叠韵词,再加上诗中平仄相间,表意幽默,可谓荡气回肠,动听悦耳之极。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声调的变化、押韵。平声听起来高昂平直,仄声听起来婉转低沉,平仄交错,声调的高低变化形成音流抑扬顿挫的跌宕美,利用声调的平仄变化,能产生抑扬顿挫的音顿节律美。
口语化也要注意平仄的搭配,老舍先生说过:“‘张三李四’好听,‘张三王八’就不好听。前者二平二仄,有起有落;后者是四字皆平,缺乏抑扬。“琴棋书画”、“吹拉弹唱”它们都是三平一仄,都以仄声收尾。这是因为仄声下抑短促、脆快利落,适合于收尾。如果更换一下次序,把仄音字放在前面任何一个位置上,读起来都不会顺口。
3.生活中的语音修辞。
班级同学的名字哪些体现了语音修辞现象?
随便-随随便便
大方-大大方方
端正-端端正正
缠绵-缠缠绵绵走天涯。
坚持坚持再坚持。?
喝孔府宴酒,做天下文章。(出自:
孔府宴酒)
家有三洋,冬暖夏凉。(?出自:
三洋空调)
坐红旗车,走中国路。(?出自:
红旗轿车)
4.提问:语音修辞是为了使语句具备怎样的表达效果呢?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除了以上的方式你还能想到什么?
明确:
语音修辞要达到两种效果,一是匀称协调,富有整齐美;二是有变化,不呆板。具体说来,调配语音的主要手段有调整音节组合(如对偶、连绵词、叠音词的运用)、平仄声调的变化、押韵等。
如顶真:吃了睡,睡了吃。鸡大生蛋,蛋破生鸡。既有其生,必有其死。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四、词语修辞
1.读以下例子,说说这些例子的语言特点。
张俊民道:“胡子老官,这事凭你作法便了。做成了,少不得言身寸。”王胡子道:“我那个要你谢……”(《儒林外史》)
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可人何当来?意若重千里。永言咏黄鹄,志士心未已。(?宋·刘一止《志士诗》)
明确:析字。
你真是我命中的魔星。(《红楼梦》)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中国军人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明确:反语。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明确:双关。
听到走廊的脚步声,他立刻竖起了耳朵。
明确:比拟。
2.炼字
鲁迅先生是杰出的语言大师,他非常重视炼字炼词,常在一些关键词语上狠下功夫,易一字就使文章增光添彩,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文章别具情致,意境深远。大家都熟悉的小说《孔乙己》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学习借鉴的诸多范例:
⑴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疤了!”
例⑴中的“添上”说明孔乙己由于偷窃,经常被打得鼻青眼肿,满脸伤痕,而且是旧伤疤没好又添新伤痕,拿孔乙己的伤疤来取笑,就是拿孔乙
己的不幸和痛苦来取乐。作者勾画出这些人麻木不仁穷极无聊的嘴脸,笑声里蕴蓄着一股悲凉的意味。
⑵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⑶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排”字唯妙唯俏地描绘出他傲然自得,炫耀有几文钱而耻以短衣帮为伍的情态。后来,他被丁举人打折了腿,不能帮人抄写了,失去了经济来源,还欠酒店十九个钱。这次喝酒也不能付现钱,所以搜遍全身,才能“摸”出四文钱,可见孔乙己这时的钱是少之又少。一个“摸”字预示了他最悲惨的遭遇即将到来,由“排”到“摸”,前后照映,可见,“摸”字力透纸背,写尽人生苦况。
他被打断了腿,蜕变成四足爬行的“动物”,照理说,四肢着地应是“爬”字,可是作者偏偏着一“走”字,而且一再强调孔乙己是这样“走”的。可见,其间蕴蓄着作者多么深广的忧愤和不平啊。作者不忍心改“走”为“爬”,孔乙己毕竟也是人啊,可现实又不能不令人瞠目结舌:他确确实实沦为了四足爬行的“动物”,似“走”实“爬”,这种矛盾而复杂的心态从两个“走”字中充分流露出来。通过对“添上”、“排”、“摸”、“走”的分析,这篇小说遣词炼字的精湛艺术确实令人拍案叫绝。
3.广告语中的词语修辞
一贯好奶粉。(飞鹤奶粉)聪明的妈妈会用“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大石化小,小石化了。(胆舒胶囊)骑乐无穷。(自行车)
五、语句修辞
1.句子之间的组合。
说说下面这则例子的语言特点。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象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的光亮着,象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尘滓,宛如一块温润的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这是一个将散句和整句巧妙地织于一锦的语段。作者以一散句开头,然后用两个结构相似的倒装比喻句写“绿”的形与质,又用承前省主语的对偶句子写“绿”的质感——“软”和“嫩”,赋无形为有形,移视觉为触觉。分号之后又用一比喻句,写出“绿”的“清清一色”。以上是一个复句,复句又分几层,行文整散结合,句子长短参差,整齐而又有变化,变化又少于整齐。作者运用了整句和散句,使之互相配合,收到了既相对整齐又富于变化、结构紧凑、语句流畅、音韵悦耳的艺术效果,表达了作者面对梅雨潭的奇绿无比喜悦的心情,如果单是运用整句或散句,那韵味就远不及此了。
2.有的修辞格涉及句式的选择问题,如设问、反问、倒装。
我且问你,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七个。
虽然这些都是事实,但谁个曾怀疑人类需要太阳呢?谁个曾因为太阳本身有黑点就否认它的灿烂光辉呢?
种田要用好锄头,唱歌要选好歌手。如今歌手人人是,唱的长江水倒流。
六、练习运用
古人说话讲究辞令,写文章讲究文采,其中很有道理。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写作文也是如此,只要经过“事事四五通”的装扮,何愁它不?“精妙世无双”?装扮的手段很多,而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使用修辞。巧妙运用各种修辞,会使你的作文语言文采焕然,瑰丽多姿。
课堂练习1:阅读下面文段,分析:各句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方式?
①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
②鬼斧神工,天机独运。③别处的山,都是亲亲热热地手拉着手,臂挽着臂,惟有张家界,是彼此保持头角峥嵘的独立,谁也不待见谁。④别处的峰,是再陡再险也能踩在脚下,惟有张家界,以她的危崖崩壁,拒绝从猿到人的一切趾印。⑤每柱岩峰,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汉。⑥而峰巅的每处缝隙,每尺瘠土,又必定有苍松,或翠柏,亭亭如盖地笑傲尘寰。⑦银崖翠冠,站远了看,犹如放大的苏州盆景。⑧曲壑蟠涧,更增添无限空蒙幽翠。⑨风吹过,一啸百吟;云漫开,万千气韵。
课堂练习2: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在书里: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连缀,联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友谊如????????????,我们??????????,??????????;友谊如????????????,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