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五四学制)生物七年级上册 4.4.4 关注心血管健康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五四学制)生物七年级上册 4.4.4 关注心血管健康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2-30 18:4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鲁科版初二上册第四章第四节
关注心血管健康
-------教学设计
【课标解析】
【课标要求】
依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本章是生物学课程内容十个一级主题中的第十个主题——健康的生活中的第三个二级主题:“威胁人体健康的当代主要疾病”。课程内容同时涉及到该一级主题中的第四个二级主题:“酗酒、吸烟和吸毒的危害”
课标要求帮助学生形成的重要概念是让学生明确“个人的生活习惯与行为选择能对一生的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要求通过调查研究或实验使学生“认识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有损自身或他人的健康。”
【课标解读】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是二级主题“威胁人体健康的当代主要疾病”中的第一个——心血管病。
课程内容中要求形成“个人的生活习惯与行为选择能对一生的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的重要概念。这实际上充分体理了课标中第十个一级主题的设计理念“使每个学生学会健康的生活”。所以据此可知,本节课的落脚点应在使学生了解哪些生活方式是健康的,怎样才是健康的生活上。这也正好包含了下一个二级主题“认识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有损自身或他人的健康。”所以根据以上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关注心血管病的危害。
2、通过模拟动脉粥样硬化对血液流动的影响,解释心血管病发病的原理。
3、认同心血管病与日常生活习惯有密切的关系,以及认同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心血病健康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分析
《关注心血管健康》一节是鲁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四单元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第四节内容,本节课虽属于第四章中的一节,与本章前三节内容《物质运输的载体》和《特质运输的管道》《特质运输的途径》关系密切,可以说是前三节内容的一个直接应用。但是实际上本章在课标中的地位与前三节截然不同。本章前三节在课标中属于第五个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人》,而本节却属第十个一级主题《健康的生活》承担着课标所赋于的独特任务:使学生形成“个人的生活习惯与行为选择能对一生的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的重要概念。对学生认识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有损自身或他人的健康有重要的意义。是对本章内容的一个总结和提升。
(二)教材内容分析
《关注心血管健康》一节,基于《课程标准》“关注心血管疾病的危害”的内容要求。教材紧紧围绕“关注”这一目标动词,通过“资料分析”,了解《中国心血管报告2010》,观察身过的心血管病患者和事例;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真切感受心血管的危害。使学生从“经历”到“认同”以至形成正确价值判断。认同心血管病与生活习惯的密切关系,最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本节教材包含两部分内容“心血管病的危害”和“保持心血管健康”。两个主题内容的前后排列,旨在遵循“先感受其危害,后认同良好的生活方式”的内在逻辑关系。“心血管病的危害部分,主要是通过“资料分析”和“模拟实验”两个学习环节,让学生感受心血管病的危害及危害程度;“保持心血管健康”部分,主要是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保持心血管健康的良好习惯,以形象、直观的形式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
整节教材内部逻辑清晰,从感观到理性,从理论到实践,图文并茂,资料充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教材结构分析
1、资料分析,在教学时,首要的是充分激发学生对心血管健康的关注。而本节的“资料分析”通过大量的数据,产生强烈的震撼力,唤起学生对血管健康的关注。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心血管病对病人自己所造成的危害以及对家庭、社会所造成的负担。
2、模拟实验,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也是诱发其他心血管病的重要因素。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感知血管内脂肪堆积对血流造成的影响,为进一步理解心血管病与生活习惯的关系作铺垫。
3、保持心血管健康的教学。在完成上面实验的基础上,教材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进入到“保持心血管健康”主题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参加锻炼”“均衡饮食”“禁止吸烟和酗酒”及其他方面筛选出健康的生活方式,最终达到让学生认同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目的。
(四)重难点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形成“个人的生活习惯与行为选择能对一生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的重要概念,确定“让学生感受心血管病的危害和认同保持心血管健康的良好生活方式,并最终促成良好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课程教学资源利用
为了高效完成本节课的学习,课前教师准备好导学案和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课件中通过视频给学生提供了传染病危害的资数。以及《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的数据。加大心血管病危害对学生的冲击。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与心血管有关病例做为本节课的资源,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心血病离我们并不远,提高关注心血管病的意识。教材设计的模拟实验“模拟动脉粥样硬化对血液流动的影响”在课堂中改为分组实验来进行。提高同学的动手能力和心理体验。
(六)课时安排
建议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关注心血管病的危害。
2、通过模拟动脉粥样硬化对血液流动的影响,解释心血管病发病的原理。
3、认同心血管病与日常生活习惯有密切的关系,以及认同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心血病健康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一、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通过对本单元前面内容的的复习,学生已经形成以下相关重要概念:1、人体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工作为细胞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包括营养、氧气等以及排除废物。2、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液、和血管。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和激素等物质。3、食物中含有不同的物质。对不同物质的摄入比例将影响到人体的健康。4、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均衡的营养。六大类营养物质中油脂类的摄入量应最少。学生的上述知识基础决定了学生能理解本节中心血管健康对人体健康的意义。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大量的脂类物质堆积的主要成因不饮食不合理。进而也能理解为什么积极锻炼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病。
二、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都还处在一个比较直观的层面,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同时好奇心强、求知欲及参与课堂的主动性高,根据学生的这些年龄特点。课前以现场骑单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抓住学生对新知识学习欲望强的心理,以问题串:“心血管病有哪些危害”、“心血管病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心血管病如何预防”,导入新课。这样的导入既简介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能“先见森林再见树木”,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思考中去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爱动脑,勤思考的习惯,帮助学生形成整体的知识框架和体系。
接着通过通过视频和文字资料,使学生通过心血管病与其他疾病死亡率的横向比较,以及2005年数据与2015年数据的纵向比较,得到一个很大的冲击。贴近生活,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更可以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初二学生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喜欢亲自动手探究新事物。因此课堂上把演示实验改成分组实验。让学生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实验,培养其科学素养,创新精神以及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1、资料的分析能力:初二同学对资料的理解和数据的分析
已经有一定的能力了,学生能比较准确的从视频资料中提取到有用的信息。又能把2005年的数据与2015年的据进行同类比对,从十年间的数据变化得出心血管病快速发展的结论。从而对心血管病对人类的危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本节课的模拟实验:“模拟动脉硬化对血液流动的影响”对初二的学生来说不算是一个难度大的实验,因此,课堂上对这个实验不需要太多的步骤指导,学生能小组合作轻松完成实验,并且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四、基于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
教法:本堂课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将其贯穿于教学的三个阶段(课前、课堂、课后)。从学生体验,得到感性认识,再到数据链接理性分析。再到模拟实验动手实践。体现了从感性到理性再到应用的认知规律。借助多媒体手段每个主题都给学生出示一段不同层次的视频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步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测和总结能力。
学法:可以采用观察归纳、讨论探究,分析比较、综合运用等方法,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会学生充分利用自身的观察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运用已有知识来获取新知识。
【评价设计】
本节课设计充分凸显了目标、过程、评价一致性,在评价设计上主要体现在:
通过课前“聊一聊,跟心脏和血管有关的疾病有哪些?”评价学生的前知情况。
通过实验分析来评价学生的实验情况,以及对“动脉粥样硬化对血流影响”的理解。
通过学案两个问题,“心血管病的致病因素”和“预防措施”评价学生的对视频和课本的理解情况。
4、
通过“谈收获”和宣传海报的展示交流,评价本节课的目标1、2、3的达成情况。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出示课题(约3分钟)
教师活动:邀请一名学生在教室前面现场体验快骑单车一分钟,当学生气喘吁吁的时部,采访学生的感觉,引导学生体验心跳加快。再以一个问题导入本节课的教学,“为什么心跳会加快”——加快血液流动以满足运动状态下身体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需要。
——可见心血管健康对人体健康非常的重要。可是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人被心血管疾病困扰,那么心血管病有哪些?心血管病有哪些危害?如何预防?大家想不想知道?
——引出本节课题《关注心血管健康》,并出示教学目标。
学生活动:跟上老师思维,体验心血管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意义,并熟知本节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
以比较活泼的体验形式导入,在课堂伊始激发学生对心血管健康的兴趣。接着环环问题思考,最终把本节课的主题昭之与众。学生在步步思考的同时,渐入境地。
环节二:主题一,聊一聊心血管病的危害。(约7分钟)
教师活动:
1、同学们概根据自己的前知经验谈一谈自己所知的心血管病有哪些,危害是什么?
2、出示视频《心血管病的危害》,视频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心血管疾病目前在我国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列举了2005年的数据,心血病死亡率占疾病死亡构成的36%,全国每平均12秒就有一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3、出示2015年数据,10年前后形成对比。凸显心血管的危害,以及快速发展的趋势。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对身边的心血病案例的交流,经及老师出示的视频和文字资料,体验心血管病对人类的巨大危害,认同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设计意图】
通过调动学生的前知经验、视频出示2005年的数据,再出示2015年的数据,梯次向学生呈现心血管的危害。触动学生的心灵,完成目标一的教学。
环节三:主题二,探究心血管病的发病原理。(约10分钟)
教师活动:
1、教师先出示一段动脉粥样硬化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以及做为多数心血管病的成因。(约2分钟)
2、模拟实验《动脉粥样硬化对血液流动的影响》(约8分钟)
2.1演示实验的方法步骤。
2.2出示实验的要求。
2.3学生实验老师巡回指导。
2.4总结实验的数据,现象得出结论。并引导学生正确的分析和处理数据。
学生活动:
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实验,分工明确,记录好数据。并且把数据记录在黑板上,以备全班数据分析。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
其实本环节针对的就是目标二解释心血管病的发病原理。与目标一和目标三也形成逻辑关系,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为心血管病的危害大,所以要预防,要预防先要了解原理。本环节通过视频和模拟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动手实践中,去探究发现心血管病的发病原理。为下面的预防打下基础。在完成目标二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环节四:主题三,探究引起心血管病的因素和预防的措施。(约7分钟)
过渡语:大家想一想是不是每个人都人动脉粥样硬化?
——当然不是。
那么为什么同样生活在地球上,有人的血管洁净,而有人的血管堆满油脂,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呢?
下面我们进入主题三的学习,探究一下引起心血管病的因素和预防的措施。
教师活动:巡
1、还是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要求边观看边思考,把心血管病的致病因素和预防措施分别写在导学案上相应的位置上。
2、学生阅读课本P80-P81继续完善导学案上“致病因素”和“预防措施”的思考题。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老师完成板书,形成本节课的结论。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视频和阅读课本,思考心血管病的致病因素和预防措施。再通过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总结完善最终形成结论。
【设计意图】
根据课标的要求,本节课的落脚点应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日常行为方式,远离心血管疾病。所以本环节通过一个小视频的帮助,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回顾本节内容,认同,心血管病与行为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能主动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
环节五:回顾小结,完善知识结构。
学生活动:交流本节课的感想和收获。
教师活动:教师总结提升形成本节课的知识系统。
【设计意图】
经过一节课的冲击,学生应该有很多感想和收获,此时给学生一个交流的机会。并且经过老师的总结提升,形成本节课完善的知识结构。并为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打下基础。
其他同学在展示之前首先来评价刚刚展示同学的知识树,然后再展示自己的,无疑由于学生的展示仍然不够全面,那么在此基础上,老师再出示相对更加完整的知识树,更全面更细致地呈现知识体系。在展示的过程中,带领学生第三次巩固知识。
环节六:特殊检测,与生活实践相链接。(约13分钟)
教师活动:
1、设计一个特别的课堂检测,每一个同学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份倡议书或宣传海报,向家人和亲戚朋友宣传心血管病的危害,以及预防的方法,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2、展示交流,各组选取优秀的同学用展台展示自己的优秀设计。
学生活动: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倡议书或宣传海报,并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
通过宣传海报的制作,评价学生本节课的目标达成情况。同时,在展示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表达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学习和展示的自信。并且也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方式。
环节七:课后延伸,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约2分钟)
教师活动:布置课后任务: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倡议书或宣传海报,并向家长展示自己的作品,劝告家人形成正确的行为方式,远离心血管疾病。
【设计意图】
利用同学们对家长的热爱和关心,进一步确立关注心血管病,养成正确行为方式的重要性。同时也是情感教育,引导孩子关爱自己的家人。
【板书设计】
关注心血管健康
实验数据

A
B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