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5单元第5章病毒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5单元第5章病毒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2-30 15:2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病毒》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的内容。教材在介绍动物、细菌、真菌后,本章介绍病毒。在学生学习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后,再学习病毒这类特殊生命形式,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生物界的几大类群。
?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病毒的种类、结构、生活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在七年级学习了“除病毒外,生物由细胞构成”、“生物的结构层次”、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的内容,这是学习“病毒”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没有细胞的病毒也是生物。
?
二、学情分析:
?
信息的时代,学生通过媒体等渠道初步认识艾滋病、禽流感、非典等疾病,对病毒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病毒是怎样感染人体的,它在人体内是作用繁殖的,它有哪些特征等,学生是知之甚少的。学生对“如何辩证的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的了解不全面,有待进一步提高认识。
八年级的学生喜欢推理,但逻辑性不强;热情高,但耐性不足。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
?
三、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
?
(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
(2)举例说出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
2、技能目标:
?
运用多种方式收集查找资料,并进行汇报交流。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1)通过病毒发现的科学史,认同技术进步对于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
?
(2)认同病毒可以为人类利用,树立辩证的观点。
?
(3)关爱艾滋病人,共享生命。
?
四、教学重点:
?
1、病毒的主要特征。
?
2、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
五、教学难点:
?
病毒的主要特征。
?
六、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
?
展示课件:2017年二月底南昌关闭活禽市场十四天的新闻
展示视频:禽流感的新闻报道
?
?
?
提问:你知道视频中描述的对象是谁吗?你们了解它吗?它对人有益吗?
观看、体会。
?
?
?
讨论、回答。
?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
?
?
?
激发兴趣,引入病毒的主题。
病毒的发现。
示课件:伊万诺夫斯基研究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
?
引导学生重现当时实验的场景。
?
?
?
?
?
总结学生的讨论,介绍病毒的发现过程。进一步介绍其他科学家的发现、电子显微镜下的病毒。
观察、分析。
?
?
?
讨论实验的现象。
?
?
?
?
?
体会生物学史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
生物学史教育,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
病毒的结构。
观察书中图片,得出病毒的结构特点。
?
评价学生的回答,介绍病毒没有细胞的结构。
?
活动一:病毒的模型制作,完成实验报告单。
?
?
?
?
总结病毒的结构组成,并回答实验报告单实验结果的填写。
思考、回答,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
回答:三种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都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学生分组活动,利用自己带来的材料制作病毒模型。
学生一致得出结论:病毒结构简单: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通过资料查询,病毒并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离开活细胞后,会变成结晶体。
过度。加深学生理解病毒之“小”。
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
?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病毒的类型。
提问:通过刚才模型的制作,得出病毒能寄生在活细胞内,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分为几类?
?
引导学生说出各类病毒的名称,举例说明。
课件展示“一个病毒的自述”
思考、回答。
病毒根据寄主细胞不同,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学生深情并茂的朗诵,并引出病毒的繁殖。
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让代入感吸引学生。
病毒的繁殖。
引导学生思考: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是怎么繁殖的呢?
?
?
?
展示课件:
噬菌体侵入细菌细胞内进行繁殖的过程。
?
提问:说出病毒的繁殖过程。
?
评价学生的回答,介绍病毒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遗传物质→遗传物质复制→组装→释放。??
活动二:根据视频,画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回顾生物的特征。
?
思考病毒的繁殖方式。
?
?
?
观察。
?
?
?
回答。
?
?
?
?
?分组讨论,合作画出侵染过程
复习旧知识。
?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表达能力。
?
突破难点。
?
?
?
?
?
为高中学习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初埋伏笔。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
设疑:病毒对人类都是有害的吗?
?
引导学生说出几种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播放一段普及狂犬病的视频,让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提问:病毒对人体百害而无一利吗?
?
评价学生的回答,介绍人类对病毒的利用。
例如:疫苗,绿脓杆菌噬菌体的利用,郁金香,基因工程。
观察。
?
思考、回答。
?
?
?
?
?
思考、回答。
?
理解、体会。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养成在生活中收集生物学知识的习惯;突出教学重点。
?
激发兴趣。
?
?
?
突出重点。
认同病毒可以为人类利用,树立辩证的观点。
课堂小结。
示课件:课堂小结。
与老师一起总结回顾。
树立整体的知识结构。
?
七、板书设计:
?
第五章???
病毒
?
一、病毒的大小:小——电子显微镜
?
二、病毒的结构:内——遗传物质,外——蛋白质
?
三、病毒的种类:(寄主不同)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
四、病毒的繁殖:利用活细胞,繁殖新个体
?
五、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辩证看待
?
八、教学反思:
?
1、过渡自然:教学过程对教材的知识点的呈现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衔接。
?
2、新旧结合: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注重与旧知识的结合。如生物的特征的回顾。
?
?
3、学以致用: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病毒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辩证看待病毒的作用。
?
4、初埋伏笔:教学过程注重为今后的教学服务,如下一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高中的“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在本节课都初见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