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课后练习(word版 带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课后练习(word版 带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2-30 19:2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了解生物圈课后练习
一、单选题
1.开元寺的樱花在生活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列属于影响樱花生活的生物因素的是
A.水分
B.土壤
C.温度
D.昆虫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的范围不包括
A.大气圈上层
B.岩石圈上层
C.水圈下层
D.水圈上层
3.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食物网中共有四条食物链
B.如果鹰的数量突然大量减少,则短时间内草的数量会减少
C.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若此生态系统受到汞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汞最多的生物是鹰
4.某同学对池塘中几种生物消化道内的食物进行分析,其结果见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生物种类
大鱼
小鱼
水蚤
河蚌
消化道内的食物
小鱼
水蚤
小球藻
水蚤、小球藻
A.小球藻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B.根据表中的信息,可写出4条食物链
C.河蚌与水蚤之间是捕食和竞争的关系
D.如果池塘受到重金属污染,则大鱼体内重金属浓度最高
5.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生物圈
B.城市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6.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
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
在较长时间内与鹿群数量变化相符合的曲线是
(
)
A.B.C.
D.
7.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个体内的DDT含量最高
B.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
C.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是消费者
D.该生态系统只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
8.下列生态系统中被称为“地球之肾”和“地球之肺”的生态系统分别是(

A.湿地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9.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的初步设想,其中存在不合理之处,下列改进建议正确的是()
A.纸盒左右两侧各放1只鼠妇即可
B.纸盒左右两侧均应放置湿润的土壤
C.纸盒左右两侧均应设置明亮的条件
D.纸盒左右两侧均应设置阴暗的条件
10.对于生活在田野里的一株玉米来说,影响其生活的生态因素有(

A.阳光、空气、土壤、温度、水等因素
B.田野里的动物、其他种类的植物、微生物等
C.这片田野里的其他玉米
D.ABC的总和
11.下列生物之间的关系不属于合作关系的是(  )
A.水稻与杂草
B.斑羚飞渡
C.蜜蜂采蜜
D.蜜蜂跳“八”字舞
12.仙人掌的叶呈刺形,这是对什么环境的一种适应


A.大风
B.缺水
C.寒冷
D.以上都不对
13.下图中的两只狐,一只是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一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北极狐,大耳利于保温
B.乙是沙漠狐,小耳利于散热
C.甲是沙漠狐,大耳利于保水
D.乙是北极狐,小耳利于保温
14.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A.草→老鼠→蛇→细菌真菌
B.草←兔←狼←蘑菇
C.阳光→草→兔→狐狸
D.草→老鼠→蛇→鹰
15.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的关系,它们之间存在捕食关系。请分析,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A.A→B→C
B.C→B→A
C.B→A→C
D.C→A→B
16.下列描述中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一项是(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
D.大森林被称为天然氧吧
17.以下几种生物中,属于消费者的有(  )
①老鹰
②蚯蚓
③菟丝草
④斑马⑤细菌和真菌
A.①④⑤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8.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网及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稻与稻草为竞争关系
B.蝗虫、蛇等为消费者
C.共有2条食物链
D.图中能量最终来自水稻和稻草
二、实验探究题
19.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
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
提出问题:光照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作出假设:光照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1)制订实施探究的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薄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厚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中央处放10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亮和暗两种环境。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要保证其它的量相同,这遵循实验设计的_______________原则。
在铁盘中央放10只鼠妇,而不是1只鼠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该对5次实验结果取___________。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3)结论:_______________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20.为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某小组用自制的实验装置完成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步骤1:在实验装置中央放入10只鼠妇,静置5分钟之后,分别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
步骤2:再按步骤1的方法重复操作4次。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2)实验结果应取“步骤1、2”各重复组的____________值,以减小实验的误差。
(3)实验结果表明,鼠妇喜欢生活在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爱生命,从我做起。做完实验后,把鼠妇放回__________________中。
21.小强在室外玩耍时,发现鼠妇经常躲在阴暗、潮湿的花盆底下或石块下,小强不禁感到奇怪:鼠妇为什么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呢?经过长期观察,小强推测:鼠妇怕光。并捉了20只鼠妇做了以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
小强的实验:
(1)用硬纸板制成一个长方形的纸盒(上方没有盖),将纸盒分成长度相等的两部分,一部分用黑纸包好形成一个黑暗的环境,另一部分盖上透明的玻璃板。
(2)将捉来的20只鼠妇放入纸盒中央,10分钟后观察鼠妇的动向,移到黑暗一端的鼠妇多,还是移到亮处的鼠妇多。
(3)重复实验5次。
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黑暗处鼠妇的个数
明亮处鼠妇的个数
1
16
4
2
17
3
3
19
1
4
18
2
5
17
3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小强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强把纸盒一端用黑纸包好形成黑暗环境,另一端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其它实验条件都相同,这种实验叫_________。
(3)10分钟后小强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此,小强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强做实验时,为什么要捉20只鼠妇,而不是只用1只鼠妇来进行实验?
_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正确处理鼠妇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2.A3.C4.B5.A6.D7.C8.C9.D10.D11.A12.B13.D14.D15.B16.C17.C18.D
19.光照
单一变量
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平均值
光照
20.光
平均
阴暗
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
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
21.鼠妇怕光
对照实验
黑暗处鼠妇的个数多
鼠妇怕光
减少偶然性
放回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