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内容
23-1生命的起源
课时
一课时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记住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形成有机高分子、组成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的过程中,各阶段的条件、场所、生成的物质、证据等。
说出米勒模拟实验及其意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2.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怀疑的品质.
2.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教学重点:
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三、教学难点:
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四、教学过程:
教师的组织与引导
学生的活动
数字化资源的使用及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思考问题:地球上现在生物是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生物。那么最早的生物是从哪里来的?第一个生物是怎样形成的?
生命起源的观点
提出各学说,引导分析优劣
老师提出的生命起源的一些观点“神创论”“自然发生论”“宇生论”“化学进化论”,学生自主介绍自己了解的一些观点认识,分析优劣。
化学进化论
播放视频,讲述,引导分析生命产生的条件
米勒模拟实验
观看“原始地球”,分析说出“原始生命产生的条件”(场所、物质、能量),总结出“化学进化论”的过程。
小组合作分析“米勒模拟实验”如何模拟“原始地球”产生原始生命的条件,分析实验的意义。
板书设计
化学进化论观点
反馈达标
1、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盘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
不断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
生命。
2、原始大气在
、
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
3、原始生命起源于
物质。
4、原始的地球大气与现在的空气在成分上有明显的差别,那时的大气成分主要是(
)
A、水蒸气、氨、甲烷等
B、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
C、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
D、水蒸气、氧气、氮气等
5、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最复杂,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的特点是
A、出现了原始的核酸分子
B、组成了多分子体系
C、形成了有机高分子物质
D、实现了原始的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
课前反思
生命起源是一个学生关注的,人们不断猜测、科学界长期探讨和争论、富有众多假说的非常难以揭开真相的谜团。
要充分利用学习的好奇心,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带动学生去合理猜测、分析,总结。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