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8.24.2 传染病的预防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8.24.2 传染病的预防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2-31 14:4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物






新授课






传染病的预防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常见传染病的病因及特点。
2.举例说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及其预防措施。
3.概述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学会应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构建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卫生习惯,树立健康生活的态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促进人际交往,培养互相尊重的品质;激发学生关注艾滋病、关注生命,协助宣传、奉献爱心的社会责任感。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传染病的病因及特点;举例说出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举例说出常见传染病的病因;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树立健康生活的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
学??
流?
















课引

1.新闻回放:甲型H1N1疫情报道提问:听了这个报道,你们有什么想法?
2.资料展示:世界卫生组织1996年发布的年度世界卫生状况报告惊呼,1995年全世界被传染病夺去生命的人数约占总死亡数的1/3。
提问:传染病为何有如此大的威力?又是如何传染和流行的?有没有办法遏制它们的流行呢?这是我们这一节课共同学习与讨论的问题。(板书课题)
第2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思考(控制疫情,抗战甲流!)
学生观看、思考、感知传染病对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
?
?
设疑思考
最新的疫情报道和资料展示创设问题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自主的参与学习,参与课堂。
再次设疑创设情境,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行新

一、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
提问:
1.举例说出判断“传染病”或“非传染病”的依据?
2..举例说出传染病的诱因是什么?
(要求学生学会应用收集的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依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引导与点评)
小结:(多媒体展示)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传染病的特点: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及预防措施
更正结果。不时的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厉、激发。
教师引导、展示问题;出示课件资料(乙脑疫情,引导学生说出其传染源、传组探究、指导,了解探究情播途径、易感人群)加深印象并精讲。点评。(多媒体展示):传染病要流行,必须具备哪些环节?怎样预防传染病?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探究、指导,了解探究情况。
三、传染病的分类
(多媒体展示)传染病的种类很多,如果按传播途径进行分类,分为哪几类?请将你知道的填写在下表中。
教师点评,总结。
四、调查——艾滋病的传播、危害和预防
分组自行确定围绕艾滋病调查内容,如:艾滋病发病原因、传播途径、发病过程及症状、对人类的危害以及怎样预防艾滋病。
上网收集关于艾滋病的资料。
分发课外阅读资料。?
活动一:(展示与交流)
小组成员代表展示课前调查的家庭成员中常见的疾病,并说出哪些是传染病或非传染病。
?
讨论、交流
带领下,通过资料分析,探究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哪些环节?怎样预防?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交流
学生回答,交流
活动三:(自主学习)
?
学生填写,展示,交流。学生自由发言,谈感受,谈学到的知识,以后注意什么等。
?
组员讨论:
1、了解艾滋病
2、对待艾滋病病人的做法
3、关注、关爱艾滋病病人注、关爱艾滋病病人
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
?
学会分析应用收集的资料的能力
?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探究性、合作性、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交流,表达的能力。
通过评价和小结,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并形成知识
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体验成功的喜悦,关注弱差生,给他们提供展示的机会。
学生锻炼搜集信息、分析问题和应用能力,学会判断、筛选、分析、整理传染病及预防的信息。




1、以下属于我们常见的传染病的是(
)。
A.贫血、结膜炎、水痘
B.麻疹、近视眼、肺结核
C.流行性感冒、肺结核、蛔虫病
D.龋齿、近视眼、腮腺炎
2、传染病的特点是(
)。
①由病原体引起的
②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
③传染性
④流行性
A.①②③
8.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各种病症中都属于传染病的是(????)
?A、
胃病、非典型性肺炎、肺结核???B、血吸虫病、神经炎、淋病
?C、艾滋病、流行性感冒、蛔虫病?????D、水痘、胃癌、疯牛病
4、传染病是由?????????????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它具有??????、???????的特点。
5、人类传染病按传播途径不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会用传染病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怎样预防传染病有了认识,为了我们的健康,应该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从身边小事做起,希望同学们都能关爱生命,健康生活。

书设

第二节
传染病的预防?
一、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
1、传染病概念?
2、特点: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
二、传染病的预防?
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2.传染病的预防?
(1)控制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
三、传染病的分类
呼吸道传染病 消化道传染病
 
血液传染病
  
体表传染病
四、预防艾滋病
作业
本章学到了什么3、4、5、6
《传染病的预防》自评
《传染病的预防》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24章第2节传染病的预防的内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举例说出常见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及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因为传染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而且几乎每个人都得过传染病,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探究。在本节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感知、体验、观察身边的事物将新学知识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学会运用生物学的知识及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问题情景”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猜想,使学生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主动构建与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分组讨论、分析以及与同伴交流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使学生认识到集体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以及预防的措施。再分清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应对措施后,了解了艾滋病等传染病的知识。对于免疫这部分知识,学生在头脑中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初浅认识,分析起来难度不大,只在对抗体的形成需引入实例分析。
在本章教学过程中既有较大收获,也有一些不足:
1、课堂设计流程仍需进一步合理化,特别是时间分配上。学生总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所以进行课下的延伸是有必要的。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分析资料,获得相关的知识,再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方法很受学生的欢迎。如传染病的预防,学生先回忆预防“非典”、预防“甲流”的方法,再从这些方法中归纳出控制传染病的措施,再运用这些措施讨论预防几种具体的传染病的方法。
3、重点介绍甲型H1N1流感的同时,还要让学生知道,我们在遇到相关情况时正确的处理方式。在学习艾滋病的有关知识时,如果时间允许,还应适时的进行“关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教育。
4、由于每一节课都是两课时的内容并做一节学习,时间较紧,课前设计好的一些生活事例没能在授课中补充给学生,使整个教学过程中缺乏生活中的有关免疫的事例,没有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