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处键入]
教
案
设
计
教学
课题
苏科版生物学七下
第12章第1节鸟类
课时
1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鸟类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等特点。?
2、概述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
3、了解鸟类消化系统的主要特点。?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和交流的能力;
2、尝试完成“探究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的特征”的活动;
3、学会对资料的分析、处理和再加工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分析事物的习惯以及互助、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
2、进行生物体的结构与生理、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辩证观点的教育。
3、建立爱护动物,保护鸟类的理念。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
难点
重点:家鸽适于飞翔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
难点:
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
关注
差异
设计
学生对于鸟类飞行的关注不同,深度不同。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
“我想要飞”,是人类一直梦寐以求的事情。人类虽然是灵长类动物,在食物链的顶端,但是个人的行为主要在地面上。在空中自由翱翔的鸟类一直是我们人类羡慕的对象,因为它们能够飞行。
二、生活观察
生活中什么东西能飞呢?请同学说一说。
展示图片,看同学们是否猜到。
简单分析以上物品为什么能飞?
1.氢气球飞上天,普通空气气球落在地面上?
2.火箭为什么能升空?
3.风筝为什么能飞?
一般只有风的时候才去放风筝呢。
如果同样的一张纸片,被揉成团,会和纸片一样片吗?
你发现了什么?
这说明了什么?
飞行时依靠风力还和(
)有关。
那鸟类为什么会飞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寻找鸟飞行的秘密吧!
二、寻找鸟类飞行的秘密
1.寻找增加动力的结构
1.1观察家鸽的胸肌
你发现了什么?
它有什么用?
1.2观察家鸽的消化系统
材料分析
资料1.雀形鸟1天吃的食物,相当于自身体重10%~30%,蜂鸟1天吃的蜜浆相当自身体重2倍。1.5kg的雀鹰,一顿吃0.8~1.0kg肉。
资料2.雀形鸟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形成残渣,1.5h后随粪便排出,而绿头鸭只要0.5h
学生分析发现了什么?
1.3观察家鸽的循环系统
学生尝试找到家鸽的心脏。
找一找有几个腔。
与其他动物的心脏比较。
四腔的心脏有什么优势?
1.4观察家鸽的呼吸系统
展示图片和“家鸽双重呼吸”视频。
2.寻找减轻重力的结构
2.1观察家鸽的骨骼
小组再分发熟家鸽的骨骼,请同学带好一次性手套,找到前肢骨和后肢骨,对着有光的地方照一照,有什么发现?再用手轻轻的掰一下,有什么发现?
用老虎钳夹断前肢骨和后肢骨后有什么发现?
头盖骨呢?
与猪的骨头相比呢?
2.2分析家鸽的消化系统
资料1.雀形鸟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形成残渣,1.5h后随粪便排出,而绿头鸭只要0.5h。
资料2.口内无牙齿,直肠短,排便频繁。
资料3.无膀胱,不能储存尿液,排尿频。
你从中
发现了什么?
2.3家鸽的羽毛分量
据实验发现,一只203.5g的小家鸽,羽毛总量大概8.4g,307g重的家鸽,羽毛大概28.5g.
3.寻找减少阻力的结构
家鸽的外形怎么样?对于飞行有什么好处?
4.寻找借助风力的结构
前肢演化成翼或者翅膀
宽大的翼,能更好的依靠风力飞行。
5.体温情况
家鸽体温经常保持在42摄氏度,是恒温动物。能更好的适应不利环境。
刚刚我们一起分析鸟类飞行的秘密。请看板书。
三、鸟类都会飞吗?
图片展示资料。
四、与鸟共舞
人与鸟类都是大自然的一份子,应在大自然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但是目前鸟类被大量捕杀,环境恶化等照成生存危机。视频展示。
那怎么去保护鸟类呢?
建议1、建立人工巢穴和饲养台
建议2、进行爱护鸟类活动宣传
请学生多参加此类活动。
祝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五、倡议书/漫画
我们作为苏州初中生,为保护鸟类出一份力。请以“保护鸟类”为题,做一份保护鸟类的倡议书/漫画。时间一周。将评出优秀作品,全校展示。
六、课堂小练习
学生同感
学生例举一些常见的例子。
学生简单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生说出原因:减少重力。
学生说出原因:增加动力和减少阻力。
学生说出原因:依靠风力。
学生试一试。体验一下。
纸团很快落到地上,纸片要多飞一会。
学生回答和表面积有关。
学生黑板展示或者投影仪展示,学生自己简单叙述一下。
学生分组观察。(4只生肉用鸽)
胸肌最发达。
牵引两翅飞行。
继续分组观察,用解剖刀割开嗉囊,发现小麦种子没有什么变化,找到肌胃,剪开发现磨碎的玉米颗粒粉末等。
学生尝试找到家鸽的心脏。
学生5人一组,根据教材的文字来演示草原中草鼠鹰的数量变化。
这个环节学生可能会错。(多花点时间)
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能力相比较而言比较强。
学生认真观看,了解家鸽用肺呼吸,气囊辅助。
学生拿到骨骼,找前肢骨和后肢骨。
长骨中空。
轻而坚固。
轻多了。
排便排尿快,减轻体重。
羽毛轻,也是减少体重的一个方面。
学生回答:
流线型,减少空气阻力。
学生回答。
学生观看表示同感。
学生用手机扫码完成。
学生体验
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板书
设计
鸟类
一、人类的愿望---想飞。?
二、常见物体飞起来的原因。
三、寻找鸟类飞行的秘密。
四、保护鸟类
五、保护鸟类的漫画/倡议书
六、课堂小练习
作业
设计
基础题
提高题
《保护鸟类》的漫画/倡议书
教学
后记
通过这一次的市区生物教师的赛课和校内公开课,感觉在上课上自我感觉好了不少。通过对自己上课的内容精心准备,加上学生的学情了解,能让学生在更好的在简短一节课的时间内掌握知识,更加符合学生学习规律。下面就准备本次实验课的准备情况啰嗦如下:一、本课授课的思路(受到所看文章触动):从生活中常见飞行的物体中找到飞行的基本要素(减少体重、增加动力、减少阻力、借助风力)入手,从家鸽身上找到符合四要素的结构(鸟类飞行的奥秘)。然后从鸟的分类,在从鸟类目前遇到的困境,讲到鸟类的保护和保护措施(人工鸟巢、饲养台、宣传鸟类知识)。最后讲到人与鸟类和谐相处。最后给出了小制作和课后练习(二维码)。二、实验材料的准备。本次实验需要解剖家鸽的消化器官,因此联系好养鸽场或者家禽销售点,提前一周杀好家鸽冰冻冷藏,注意要求家鸽(体重、去毛重)。剖开胸肌后清洗内脏的血液,还有剖时不要去割破嗉囊,保留好内脏器官,留给学生进一步观察。让学生进行拆骨头,称重,观察与实验并重,看胸肌质量占多少。对于骨骼,有现成的骨骼,拆好后将骨骼称重【找到三处骨骼(头骨、前肢骨、后肢骨)】。三、难点的突破1.
如何过度到探究鸟类飞行来,采用飞行这个核心的概念,飞行应该具有什么条件,从具有的条件再找鸟类身上具有此类条件的结构,自然顺理成章。对于飞行具有什么条件,采用生活观察和模拟实验的方法来找出飞行的四要素,尤其最后借助风力的小实验将纸团和纸片一起往上扔的小实验,让学生切实感受表面积大小不同的不同效果。2.解决学生对消化系统的观察,从口腔、到嗉囊、到肌胃,通过学生的自己动手解剖发现嗉囊中的玉米粒,了解嗉囊的作用即暂时储存食物,肌胃中的玉米粒已经成细碎粒,说明肌胃能将食物磨碎。尽管时间上有点长,但是效果很好。3.
如何帮助学生加深胸肌发达的印象。采用剥下熟家鸽的胸肌,称重,发现大概占去除内脏后的身体的25%左右。再通过观察发现没有那一块肌肉有胸肌这么大。从而说明家鸽有发达的胸肌。4.如何来发现骨骼的结构特点。采用方法有对准光源观察,发现长骨中间透着亮,再剪去两头的骨头,用嘴吹一吹,能吹动,可以说明长骨中空。用力扳一扳家鸽的骨头,不容易扳断,说明骨头坚固。其实如果有个硬度计来测量一下家鸽骨头的硬度,再与其他物质进行一个比较也是不错的选择。骨头轻,我采用拿2根猪骨称重,大致质量与整只家鸽的骨骼质量相当说明家鸽骨骼轻。5.练习的设计。因为本节实验课,小活动小实验多,务必花费实验时间多,课堂练习时间基本上不够,所以设计一个课后练习,让学生用微信扫一扫,10道选择题当场完成。不足之处:1.对STARC系统不熟,不然可以先用弹幕软件打开,让学生的观察实验的结果通过弹幕软件发到大屏上来。提高师生之间的交互。2.时间短,对学生培训使用STARC时间不够。因此不能充分发挥STARC平台的交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