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5.2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5.2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2-31 16:19: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5.2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单元测试卷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与关节既灵活又牢固无关的是()
A.
关节面上覆盖一层光滑软骨
B.
关节腔内有关节囊分泌的滑液
C.
关节囊及外面的韧带有一定的伸展性
D.
关节囊周围的肌肉能够收缩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以下动物行为不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
牧羊犬看护山坡觅食的羊
B.
狒狒“首领”优先享有食物
C.
蜂群中的工蜂、雄蜂和蜂王各有分工
D.
兵蚁专司蚁巢的保卫
下列对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动物的行为从获得途径上划分,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社会行为
B.
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C.
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D.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不一定越多
下列不属于动物社会行为的是(  )
A.
蜂群中的工蜂、雄蜂和蜂王各有分工
B.
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C.
成群的雄孔雀见到雌孔雀后开屏炫耀
D.
悬挂在洞顶的数百只蝙蝠,有着各自固定的位置
靑少年的骨中,有机物多于,骨的弹性大,容易变形,所以青少年要(  )
A.
长期单肩背书包
B.
睡较柔软的弹簧床
C.
注意坐、立、行的姿势
D.
不参加体育运动以避免运动损伤
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控制因素是(  )
A.
环境因素
B.
遗传物质
C.
后天“学习”所得
D.
亲代练习
下列不属于家鸽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骨骼特点的是(  )
A.
骨很薄,有的骨愈合在一起
B.
长骨大都是中空的,充满空气
C.
胸骨上生有龙骨突以附着发达的胸肌
D.
生有角质的喙
关节的特点是既牢固又灵活,与这一特性无关的叙述是(  )
A.
关节附近有神经和肌肉
B.
关节囊由坚韧的结缔组织构成
C.
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覆盖着光滑的软骨
D.
关节腔内有滑液
骨折后骨能够愈合,与其有关的结构是(  )
A.
骨膜
B.
骨质
C.
骨髓
D.
关节
构成人体骨骼的骨共有:
A.
206块
B.
600块
C.
306块
D.
260块
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B.
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只与环境因素有关
C.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D.
公鸡报晓是先天性行为,小鼠按杠杆取食是学习行为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
菜青虫取食白菜
B.
雄性孔雀开屏
C.
黑猩猩钓取白蚁
D.
公鸡清晨报鸣
在骨折后的愈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
骨膜内的神经
B.
骨膜内的成骨细胞
C.
骨髓腔中的红骨髓
D.
骨端的软骨层
八哥会说“您好,欢迎光临!”,八哥这种行为属于()
A.
攻击行为
B.
社会行为
C.
学习行为
D.
先天性行为
下列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
动物的爬行和奔跑
B.
动物的游水和飞行
C.
变色龙改变体色
D.
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关节囊可以分泌滑液,其作用是减少运动时的摩擦,与减少摩擦相关的结构还有(  )
A.
关节头
B.
关节窝
C.
关节软骨
D.
关节腔
下列不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是(  )
A.
狒狒
B.
乌鸦
C.
蜜蜂
D.
蚂蚁
关于动物行为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鹦鹉学舌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B.
白蚁和蜜蜂不具有社群行为
C.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
D.
蚂蚁取食的行为能遗传给后代
下列骨中,不是四肢骨的是(  )
A.
股骨
B.
肱骨
C.
椎骨
D.
尺骨
如图是学生制作的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合理的是(  )
A.
B.
C.
D.
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  )
A.
觅食
B.
避敌
C.
繁殖
D.
都对
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
蜜蜂筑巢
B.
蜘蛛结网
C.
小狗识数
D.
母鸡孵卵
下列关于长骨的结构和功能说法错误的是
A.
长骨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B.
骨膜内含成骨细胞,能不断形成新的骨细胞,使骨长粗。
C.
骨质中的骨松质大部分集中在骨干,骨密质分布在长骨两端。
D.
长骨两端的软骨层不断形成新的骨细胞,使骨长长。
下列有关人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骨是运动的支点
B.
骨骼肌收缩为运动提供动力
C.
关节腔中的滑液能增加关节的牢固性
D.
用力推门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关节是能活动的骨连结,在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如图是关节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
B.
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是由两组肌肉互相配合活动的
C.
②内的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D.
③和⑤共同围成②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螳螂是昼伏夜出的昆虫,科学家把螳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的把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周后,螳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里出来活动,尽管这时实际上是白天。请分析说明:
(1)螳螂昼伏夜出,说明它具有______行为,受体内的______控制,这是螳螂的______.
(2)本实验说明,螳螂的这种行为受环境因素中______因素的影响。
(3)根据螳螂的习性,你认为放毒或捕杀螳螂的最佳时间是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阅读下列短文,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在森林中,月儿弯弯挂天空忽闪忽闪的群星张望着苍穹大地、山川河流。银色的月光把大自然照的如诗如画。这时,青蛙出来了,它是今天晚上歌舞会的鼓手,它拍着肚皮,像是大明星似的。一只喜鹊飞了过来,它一边飞一边唱着歌,它可是今天晚上的重要角色,它就是主唱。一只蜜蜂采蜜了,它就把蜜放回巢中,也一起来参加演唱会,你可别看它长得小,它可是今天的笛手。鼓手,主唱,笛手都有人了,那还缺伴舞呀这时,一群蝴蝶仙子飞过来了,五颜六色的。小兔子、小猫和小狗来了,它们在和蝴蝶仙子翻翻起舞。在这个时候,大象伯伯来了,小鹿哥哥来了,猴子弟弟也来看演唱会了,它们都带来了好吃的。大象伯伯和小鹿哥哥带来了树叶,小猴带来了金黄的香蕉和甘甜的溪水。演唱会开始了,喜鹤动听的歌声,加上蝴蝶仙子、小兔、小狗和小猫优
美的舞姿真是太好看了。在这月光下的森林里,动物们举行了一场既欢快又热闹的演唱会。
(1)短文中的无脊椎动物有______;蜜蜂体表的外骨骼作用是______。
(2)短文中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发育的动物有______;猫和狗生殖发育特征是______,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喜鹊的飞行器官是______;适应飞行的呼吸方式是______,它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4)鹿的警惕性很高,在安全的环境中鹿的尾巴总是不停地摆动;一旦发现“敌人”时,尾巴向上竖起。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这种行为属于______行为,是由细胞内的______决定的。
“猫捉老鼠”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有时却发现正在哺育后代的母猫也能接受并喂养刚出生的小老鼠,并不伤害它们。请问:
(1)母猫喂养小老鼠的行为是______(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学习行为)。
(2)产生这种行为的物质基础是______。
萝卜储存久了会空心,是因为体内的有机物通过______作用被分解了,想一想,你的家人是用什么办法来储存萝卜的?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关节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
A.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使关节灵活;A正确;?
B.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故B正确;?
C.关节囊及周围有韧带能够增强关节的牢固性,把关节头和关节窝牢牢的连在一起,C正确;?
D.关节囊周围的肌肉发达,与关节的牢固性、灵活性无关,故D错误。?
故选D。?
2.【答案】A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B狒狒“首领”优先享有食物、C蜂群中的工蜂、雄蜂和蜂王各有分工、D兵蚁专司蚁巢的保卫,需要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体现了群体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因此属于社会行为;
而A牧羊犬看护山坡觅食的羊属于学习行为,不具有社会行为的特点,不属于社会行为。
故选:A。
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营社会行为的动物一般具有明确的分工和森严的等级制度。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社会行为的特点。
3.【答案】C
【解析】解:A、动物的行为从获得途径上划分,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而不分为先天性行为和社会行为,错误;
B、先天性行为不会改变,而学习行为不强化就会消退,而不是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错误;
C、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正确;
D、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多而不是不一定越多,错误。
故选:C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3)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以及社会行为的特征。
4.【答案】CD
【解析】解:A、蜜蜂群体内有蜂王、雄蜂、工蜂,需要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蜂王由工蜂喂养,体现了蜜蜂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因此属于社会行为;
B、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体现的群体中的等级,属于社会行为。
C、成群的雄孔雀见到雌孔雀后开屏炫耀,属于生殖行为。
D、悬挂在洞顶的数百只蝙蝠,有着各自固定的位置,它们之间没有分工合作,不属于社会行为。
故选:CD。
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据此判断。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社会行为的特点。
5.【答案】C
【解析】解:在不同时期,骨的成分不同,如下表:
时期
骨成分的含量
骨的物理特性
无机物
有机物
儿童少年期
少于2/3
多于1/3
弹性大、硬度小、不容易骨易变形
成年期
约占2/3
约占1/3
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年期
多于2/3
少于1/3
弹性小、硬脆易骨折
从表格中看出,在青少年的骨中,有机物多于,无机物少于,骨的弹性大,不易骨折,但是容易变形,所以青少年要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
故选:C。
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其物理特性表现为弹性和硬度,据此答题。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儿童和少年时期的骨的成分和骨的特点。
6.【答案】B
【解析】解: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动物的先天性行为的控制因素是遗传因素。
故选:B。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7.【答案】D
【解析】解:家鸽的骨有的薄,胸部和腰部的脊椎骨愈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内充气体,这样的骨骼既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又能加强坚固性,适于飞翔生活。而家鸽的胸骨上有高耸的突起部分叫做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牵动两翼可完成飞行动作,生有角质的喙与飞行无关。
故选:D。
本题考查家鸽的骨适于飞行的特点,可以从骨轻、坚固的方面来考虑。
家鸽的飞行生活是和它的形态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可结合着鸟类的主要特征理解掌握。
8.【答案】A
【解析】解: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腔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关节既牢固又灵活,与此功能特点无关的是关节囊周围的肌肉能够收缩。
故选:A
此题考查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腔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
9.【答案】A
【解析】解: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其中骨膜是紧密贴附在骨表面的一层致密结蹄组织膜,骨膜内含有神经和血管分布,起营养骨质的作用,神经还有感觉的作用;骨膜内还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的愈合有关。
故选:A。
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0.【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
脊椎动物的肌肉、骨骼、关节的基本结构,熟记人体骨的数目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人体的骨骼是由206块骨通过骨连接构成的,人体骨骼可分为三大部分:头骨、躯干骨、四肢骨。其中头骨29块,躯干骨51块,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骨大小形状不同,功能也有所不同,但主要起着对身体的运动、支持和保护的作用。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
故选A。
11.【答案】B
【解析】解: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A正确。
B、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B错误。
C、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C正确。
D、公鸡报晓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小鼠按杠杆取食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属于学习行为,D正确。
故选:B。
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12.【答案】C
【解析】解:A、菜青虫取食白菜属于先天性行为,A错误。
B、雄性孔雀开屏属于先天性行为,B错误。
C、黑猩猩钓取白蚁属于学习行为,C正确。
D、公鸡清晨报鸣属于先天性行为,
D错误。
故选:C。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13.【答案】B
【解析】略。
14.【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习行为。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解答】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八哥会说“您好,欢迎光临!”,八哥这种行为是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模仿建立起来的行为。因此八哥这种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
15.【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动物的行为。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动物行为概念、特点。
【解答】
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动物行为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杜鹃鸣叫、海豚游泳、狼捕捉鹿,鹿在奔跑都属于动物行为,而生长发育是动物的生理活动,不是从外部可以觉察的活动,不属于动物行为。D符合题意。
故选D。
16.【答案】C
【解析】解: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腔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
故选:C。
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具有灵活性和牢固性。
关节腔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
17.【答案】B
【解析】解:A、“狒狒”的群体内有严格的等级有首领,因此具有社群行为;
B、“乌鸦”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严格的等级,因此不具有社群行为;
CD、“蜜蜂”、“蚂蚁”群体内都有明确的分工和等级,有蜂王或蚁后,因此都具有社群行为;
所以,不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是“乌鸦”。
故选:B。
社群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社群行为的特点。
18.【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动物的行为,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的社会行为。
【解答】
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也称为后天性行为。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A.鹦鹉学舌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属于后天学习行为,A正确;
B.白蚁和蜜蜂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具有社会行为,B错误;
C.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C正确;
D.蚂蚁取食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属于先天性行为,能遗传给后代,D正确。
故选B。
19.【答案】C
【解析】解:肢带骨包括:上肢骨包括,肩胛骨、锁骨。下肢骨包括,髋骨。
上肢骨: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
下肢骨:股骨、胫骨、腓骨、髌骨、跗骨、跖骨、趾骨。
因此,股骨属于下肢骨;肱骨属于上肢骨;尺骨属于上肢骨;椎骨属于中轴骨。
故选:C。
人体骨骼可分为三大部分:头骨、躯干骨、四肢骨。四肢骨包括三部分:分别为肢带骨、上肢骨、下肢骨。
解此题的关键的是理解记住四肢骨的组成。
20.【答案】C
【解析】解: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如图为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A图两块骨骼肌都在收缩,错误;B图只有一块骨骼肌,错误;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正确;D图两块骨骼肌的没有跨过两端的关节,错误。故选:C。
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1.【答案】D
【解析】解:学习行为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学习能力,有利于获取食物、有利于逃避敌害、有利于繁殖后代等。
故选:D。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即必须借助个体的生活经验和经历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学习行为的意义。
22.【答案】C
【解析】解:蜜蜂筑巢、蜘蛛结网、母鸡孵卵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小狗识数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属于学习行为。
故选:C。
从获得的过程来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据此答题。
根据动物行为的分类和概念来对具体的例子进行分析。
23.【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骨的结构和功能,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长骨的结构,分析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解答】
?骨的基本结构按从外到内的顺序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骨膜内有、血管、神经成骨细胞,血管与骨的营养有关,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的愈合有关;骨质包括骨松质和骨密质,前者呈海绵状,由许多片状的骨小梁交织而成,分布于骨的内部和长骨的两端,后者质地坚硬致密,主要分布于骨干,抗压力强;骨髓填充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幼儿的骨髓全是红骨髓,成年之后,长骨骨干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称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失血时有时会转化成红骨髓,造血功能又恢复。长骨两端的软骨层不断形成新的骨细胞,使骨长长。C符合题意。
故选C。
24.【答案】B
【解析】解:A、在运动中,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A错误;
B、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只有肌腱和肌腹都收缩,才能牵动骨围绕着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B正确;
C、关节腔内有滑液,减小摩擦,可以增加运动的灵活性,适于运动,C错误;?
D、用力推门时是一个伸肘动作,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D错误。?
故选:B。
此题考查的是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骼肌、骨和关节三者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
25.【答案】D
【解析】解:A、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正确。
B、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正确。
C、②关节腔内的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正确。
D、②关节腔由①关节囊和⑥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错误。
故选:D。
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图中①关节囊,②关节腔,③关节头,④关节软骨,⑤关节窝,⑥关节面。
掌握关节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6.【答案】(1)节律;遗传物质;先天性行为
(2)光
(3)夜晚
【解析】
【分析】
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而学习行为是通过后天的学习逐渐表现出来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动物的节律行为、先天性行为的特点。
【解答】
解:(1)节律行为是动物随着日月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螳螂昼伏夜出,说明它具有昼夜节律行为,这是螳螂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2)螳螂的昼夜节律行为在人为控制光的条件下能够发生改变,说明这种行为受光的影响。
(3)根据螳螂的习性,螳螂在夜晚活动,因此放毒或捕杀螳螂的最佳时间应该是夜晚。
故答案为:
(1)节律;遗传物质;先天性行为
(2)光
(3)夜晚
27.【答案】(1)蜜蜂和蝴蝶;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又能有效的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2)蜜蜂和蝴蝶;胎生哺乳
(3)翼;双重呼吸
(4)先天性;遗传物质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动物的分类、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动物的分类、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解答】
(1)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蜜蜂和蝴蝶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蜜蜂的体表具有外骨骼,坚韧的外骨骼既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又能有效的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2)蜜蜂、家蝴蝶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猫和狗生殖发育特征是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喜鹊属于鸟类,有大型飞行器官翼。体内有很多气囊,这些气囊与肺相通。鸟类吸气时,空气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暂时储存;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又进入肺,再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入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这种气囊辅助呼吸的双重呼吸是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它大大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4)鹿的警惕性很高,在安全的环境中,鹿的尾巴总是不停地摆动;一旦发现“敌人”时,尾巴向上竖起。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属于先天性行为,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故答案为:
(1)蜜蜂和蝴蝶;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又能有效的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2)蜜蜂和蝴蝶;胎生哺乳
(3)翼;双重呼吸
(4)先天性;遗传物质
28.【答案】先天性行为;遗传物质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解答】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母猫喂养小老鼠的行为是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2)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母猫的这种行为是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
(1)先天性行为
(2)遗传物质
29.【答案】呼吸作用;冷藏、深埋、真空包装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其原理的应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某些现象。
【解答】
萝卜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使萝卜中的有机物减少,导致萝卜空心。为了延长萝卜的储存期,要降低萝卜的呼吸作用,因此可以采取低温冷藏、深埋、真空包装,脱水、缺氧等方法进行储存。
故答案为:呼吸作用;冷藏、深埋、真空包装
第1页,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