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跨越百年的美丽
教学目标:
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1、通过品读让学生感受居里夫人的道德力量和理想光辉;
2、领悟居里夫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伟大的人格魅力,理解居里夫人的“美丽”的内涵;
3、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目标,实现自我价值。
知识和技能:
1、领悟居里夫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伟大的人格魅力,理解居里夫人的“美丽”的内涵;
2、学习本文运用联想,引用,类比,对比等手法深化主题的写法。
方法过程和能力:
1、比较阅读学习本文精选典型材料的写作特点以及运用类比、侧面烘烘托等表现手法;
2、学习本文多种写作手法及修辞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重点难点把握
重点:
体会居里夫人的跨越百年的“美丽”内涵。
难点:
1、让学生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文章的前后的内在联系;
2、引用、类比等手法的作用。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阅读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由两个诺贝尔奖“世界第一”导入新课。
(1)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是谁?
(2)世界上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家庭是?
——明确: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是居里夫人——1903年她和丈夫皮埃尔·居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她又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世界上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家庭居里夫人家庭,除了他们夫妻三人次获得诺贝尔奖外,由居里夫人培养成才的两对后辈也相继获得诺贝尔奖:长女伊伦娜,核物理学家,她与丈夫约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物质而共同获得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次女艾芙,音乐家、传记作家,其丈夫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荣获1956年诺贝尔和平奖。
2、居里夫人简介。
居里夫人(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婚前姓名为曼娅·斯卡洛多斯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
玛丽·居里于1867年出生于波兰华沙,她是家中5个子女中最小的。她的父亲是一名收入十分有限的中学数理教师,妈妈也是中学教员。玛丽的童年是不幸的,她的妈妈得了严重的传染病,是大姐照顾她长大的。后来,妈妈和大姐在她不满10岁时就相继病逝了。她的生活中充满了艰难。这样的生活环境不仅培养了她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从小就磨炼出了非常坚强的性格。
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当时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19岁那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时还自修了各门功课。这样,直到24岁时,她终于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入学两年后,她充满信心地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在30名应试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
1894年初,玛丽接受了法国国家实业促进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科研项目。在完成这个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她结识了理化学校教师比埃尔·居里,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青年科学家。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共同意愿使他们结合了。玛丽结婚后,人们都尊敬地称呼她居里夫人。1896年,居里夫人以第一名的成绩,完成了大学毕业生的任职考试。第二年,她又完成了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研究。但是,她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决心考博士,并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站到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通过多次实验发现的铀元素,铀及其化合物具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它能自动地、连续地放出一种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射线。这使居里夫人发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些能量来自于什么地方?这种与众不同的射线的性质又是什么?居里夫人决心揭开它的秘密。1897年,居里夫人选定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这个研究课题,把她带进了科学世界的新天地。她辛勤地开垦了一片处女地,最终完成了近代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并奠定了现代放射化学的基础,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由于居里夫妇的惊人发现,1903年12月,他们和贝克勒尔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镭提炼成功以后,有人劝他们向政府申请专利权,垄断镭的制造以此发大财。居里夫人对此说:“那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应该公开发表,别人要研制,不应受到任何限制”。“何况镭是对病人有好处的,我们不应当借此来谋利”。居里夫妇还把得到的诺贝尔奖金,大量地赠送别人。
1906年,居里先生不幸因车祸而去世,居里夫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决心加倍努力,完成两个人共同的科学志愿。巴黎大学决定由居里夫人接替居里先生讲授物理课。居里夫人成为著名的巴黎大学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教授,还是在他们夫妇分离出第一批镭盐的时候,就开始了对放射线各种性质的研究。仅1889年到1904年间,他们就先后发表了32篇学术报告,记录了他们在放射科学上探索的足迹。1910年,居里夫人又完成了《放射性专论》一书。她还与人合作,成功地制取了金属镭。1911年,居里夫人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一位女科学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两次在两个不同的科学领域里获得世界科学的最高奖,这在世界科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事情!
1914年,巴黎建成了镭学研究院,居里夫人担任了学院的研究指导。 以后她继续在大学里授课,并从事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工作。她毫不吝啬地把科学知识传播给一切想要学习的人。
1932年,65岁的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华沙镭研究所”的开幕典礼。居里夫人从青年时代起就远离祖国,到法国求学。但是她时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小时候,她的祖国波兰被沙俄侵占,她就非常痛恨侵略者。当他们夫妇从矿物中分离出新元素以后,她把新元素命名为钋。这是因为钋的词根与波兰国名的词根一样。她以此表示对惨遭沙俄奴役的祖国的深切怀念。
1934年7月14日,居里夫人病逝了。她最后死于恶性贫血症。她一生创造、发展了放射科学,长期无畏地研究强烈放射性物质,直至最后把生命贡献给了这门科学。她一生中,共得过包括诺贝尔奖等在内的10种著名奖金,得到国际高级学术机构颁发的奖章16枚;世界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授予的各种头衔多达100多个。但是她一如既往地那样谦虚谨慎。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评价说:“在我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盛名所宠坏的人。”
总括:居里夫人的伟大:(1)献身科学;(2)淡泊名利;(3)热爱祖国;(4)谦虚朴实。
二、新课学习:
1、自读课文,解读标题涵义。
(1)什么是美丽,为什么美丽能跨越百年,请从文中找出具体的语句: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
——明确:居里夫人的美体现在“外表美、心灵美”两方面。
外表美:(课文中有很多详细的描述:
①第2段: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而她那美丽而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里。
②第5段:居里夫人是属于那一类很漂亮的女子,她的肖像如今挂遍世界各国的科研教学机构,我们仍可看到她昔日的风采。
③第5段:当时大学里女学生很少,这个高额头,蓝眼睛,身材修长的漂亮的异国女子,很快成了人们议论的中心。
④“男学生们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凑上去说几句话,常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她的女友甚至不得不用伞柄赶走这些追慕者。”
内在美:
①淡薄名利
——第7段:“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
②追求真理,治学严谨
——第3段:“……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物质世界里是不是还有另一块全新的领域,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③艰苦奋斗
——第3段:“而所谓的实验室是一个废弃的,曾停放解剖用尸体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都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工作环境恶劣)
——第1段:“……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女子登上过法国科学院的讲台。”(社会环境恶劣:当时的社会对女子还是有偏见和歧视的,要突破这些偏见就要付出比常人更艰苦的努力)
④科学献身精神
——第6段:“……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
——第7段:“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2)梁衡(作者)是怎样概括居里夫人的内在美?
——明确:“居里夫人有大志,大求,她知道只有发现,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
追问:既然课文时要突出居里夫人的内在美,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花很多的笔墨描写居里夫人外表美?
——明确:为后面她投身于科学事业,没有被自己的美丽所干扰,突出了她的内在美埋下了伏笔。
2、再读课文,理解:
(1)为什么说居里夫人的美丽是“跨越百年”的“美丽”?
——明确:跨越百年: 居里夫妇发现镭一百周年纪念。居里的精神跨越跨越时空。美丽:外在的美是短暂的,易逝的。内在的美是永恒的,常存的。
百年是虚指:意即“永恒”,居里夫人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居里夫人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存。
表现了作者对居里夫人的礼赞(由衷的钦佩……)
(2)思路拓展,讨论:居里夫人的美丽给以我们什么样的启迪?
三、作业:
认真阅读课文,学习本文运用联想,引用,类比,对比等手法深化主题的写法。
教后感: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