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鸟,小鸟》教学设计
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年级: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课时:一课时
课题:歌曲《小鸟,小鸟》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鸟小鸟 》,了解6/8拍的强 弱规律,整体感受歌曲能找到歌曲中强拍的位置,强调歌曲中 八分休止 符的作用。启发学生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并完整地演唱歌曲。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引导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学习二声部,体会声部间的和谐
3、通过不同的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爱护鸟类,保护动物,呵护生命。激发学生对动 物对环境对生命的更深层次的感悟。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中八分休止符对于表现歌曲所起的作用,在表 现歌曲时注意情绪的把握,能够用自然舒展、有强弱力度变化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的意境。
教学难点:
注意解决六度音程大跳的音准和二部合唱的音准、声部的和谐、统一。
教学评价:
在组织教学这一环节,我采用让学生聆听笛子曲《荫中鸟》进教室的方法,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本节课歌曲做铺垫,让学生对音乐有初步的了解。紧接着发声练习这一环节,通过音阶的发声练习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姿势、声音来演唱,对学生的音准进行了初步的训练,并且初步感受了二声部的和声效果,使学生对后面的合唱练习有了期待。
在学唱歌曲这一部分,我设计了初步感受歌曲——学唱旋律——学唱歌词——歌曲处理等环节,采用步步深入,层层递进的方法,学生感受歌曲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曲式特点等,很好的理解作品,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采用打响指、吹奏口风琴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唱准歌曲。通过渐强渐弱的处理,用自然舒展、有强弱力度变化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达成目标二。特别是在二声部的学习和演唱过程中,为了学生能够唱准、唱好,我采用教师弹奏两声部、让学生用口风琴弹奏两声部的方法,让学生用多种方法感受二声部的和声效果,为更好的唱好二声部合唱打下基础,从而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情绪情感。
最后拓展环节通过模仿小鸟的叫声,更进一步的引发学生的共鸣,引发学生对大自然、对小鸟的热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钢琴、口风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笛子曲《荫中鸟》,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
师:欢迎大家伴着悦耳的鸟鸣声和我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殿堂。在自然界的各种音响中,婉转动听的鸟鸣声,从来就是人们最喜爱的大自然乐曲。几千年来,鸟和音乐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以鸟为主题的音乐作品更是数不胜数。你都知道哪些呢?
【设计意图】听音乐进教室,感受音乐氛围,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本节课的歌曲做铺垫。
二、发声练习
现在,我们就来扮演一群小鸟,一同来歌唱!
请同学们调整好呼吸,气沉丹田、牙关打开,注意老师的手势!(柯尔文手势)
①1234567(老师觉得气息再饱满一点声音会更好,我们再来一遍)
②1—4循环呼吸保持(三遍)
③1—6循环呼吸(两次)
④现在我们分开来唱14—16(不同时)
⑤同时演唱1——46(你有没有感受到和声的效果?我听到小鸟向不同的地方飞走了。)
【设计意图】通过发声练习训练学生用正确的姿势、气息、口腔状态来演唱,训练学生的音准,初步感受和声的美,引发学生合唱的兴趣。
三、新歌教学
1、导入: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由金波作词、刘庄作曲的好听的童声合唱曲《小鸟,小鸟》(板书),这首歌曲是影片《苗苗》的主题曲,影片描写了一位叫苗苗的年轻女教师和孩子们快乐学习、生活的情景。
2.初听歌曲,在感受歌曲情绪的同时思考:歌曲分为几个乐段?
(生:齐唱部分为第一乐段,合唱部分为第二乐段。它整体表现了小鸟欢快、活泼、自由自在的情绪。)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的导入新歌,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初听歌曲,通过感受情绪、给歌曲划分乐段,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印象。
3、学唱歌曲第一乐段旋律
⑴出示旋律,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八六拍的含义?
⑵老师想请一位同学上来用八分音符写出一个完整的八六拍小节,谁来?
⑶出示八六拍的指挥图示,集体打拍子。
(我们可以看出八六拍的旋律比较怎么样?——舒缓、流畅)
⑷八六拍的强弱规律是什么?让你演示一下强弱规律:强拍、次强拍、弱拍我们怎么来表示?
(强拍用满手掌,次强拍用半手掌,弱拍轻轻地打桌子,正好是几个三拍?)
⑸问题:旋律的第一小节是不是一个完整小节?起在强拍还是弱拍上?(是一个不完整小节,起在弱拍上,所以我们称之为——弱起小节)。
⑹第一遍,打拍子视唱旋律。
(我们来打着拍子视唱一下该旋律,因为是弱起,老师给你五拍,第六拍起唱。唱的还不错,但是老师发现有的同学的拍子没跟上,边唱边打反应不过来,有没有简便方法?注意要跟四三拍区分开,强弱弱用大三角,次强弱弱用小三角)
⑺第二遍,用大小三角的方法打拍子视唱,同时回答问题:视唱同时注意该旋律可以分为几个乐句?每一乐句的第一拍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⑻第三遍,打拍子视唱旋律,在感受弱起的同时观察:
有没有相同的乐句?
一三乐句有一个反复出现的音乐符号是什么?
弱起加上休止符,这两个乐句的力度应该怎样?(较弱)
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
二四乐句不但没有休止符,而且出现了圆滑线我们的声音应该怎样?(连贯、圆滑)。
⑼第四遍视唱,注意一三乐句休止符的地方打响指。
⑽第五遍视唱,处理二四乐句的力度变化以及第二乐句最后的休止符。
⑾随琴来完整视唱歌曲。
⑿填词演唱(注意一字多音)
⒀随琴完整填词演唱,注意歌曲情绪和力度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八六拍含义、指挥、强弱规律等问题的逐步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八六拍的旋律特点,并且引出整首歌曲的节奏特点——弱起,该过程步步深入,环环相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然后通过带问题视唱、演唱歌曲,也是使学生逐步的进入对歌曲的情绪的把握中,不知不觉已经能很好的演唱歌曲。
4、二声部学习
⑴出示第一声部旋律,打着拍子视唱一遍,注意观察该旋律分为几个乐句?每一乐句的第一拍有什么共同特点?(4个乐句,同样都是弱起。这也是歌曲的一大特点,八个乐句全部都是弱起,就好像给小鸟的起飞做了一个准备一样。)
⑵第二遍视唱旋律,找出相同或相似的乐句。
(一三完全相同,二四最后三个音不一样。)
⑶我们再来视唱一下该旋律,想象一下该部分表现了什么情景?(表现了小鸟在高空展翅飞翔)
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来演唱?
但是小鸟又是调皮的,偶尔也要停下来玩耍一小会,在哪里可以表现出来呢?(休止符)
⑷带着情绪和力度的对比随琴视唱。
⑸调整呼吸、打开口腔,用啦来演唱一遍。
【设计意图】在视唱的过程中随着问题的呈现,使学生的演唱逐步的深入。
⑹视唱一下第二声部旋律。视唱的同时观察它跟第一声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节奏相同,音高不同,基本上差三度,能够构成很美的和声)
⑺它跟第一声部除了音高,其它需要注意的地方都是一样的,我们集体来随琴视唱一下。
(同样也是四个乐句,一三乐句完全相同,二四乐句有体现调皮的休止符,最后三个音分别是---,我们来唱一下,注意音准。好
⑻用啦来演唱该声部,注意调整呼吸。
⑼口风琴练习巩固声部,校一校音准。
(分声部演奏,师强调演奏方法和注意事项)
⑽分别随琴吹奏,检查吹奏效果。
⑾共同来演奏两声部,感受和声的效果。
⑿老师用钢琴一手弹一声部,生分辨出两个声部。
⒀师弹奏两声部,同学们只演唱二声部,看能不能唱准。
⒁分声部演唱合唱部分。
⒂随琴分声部完整演唱这首歌曲。
⒃随伴奏再来完整演唱一遍,注意调整好速度。
【设计意图】该部分重点放在情绪的把握和二声部的处理上,通过口风琴演奏、教师同时弹奏二声部、教师弹奏两个声部,学生视唱第二声部,然后到分声部演唱,逐步的使学生感受和声效果,并且能唱准唱好二声部。
四、拓展延伸
可以怎样模仿小鸟的叫声?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展示,给学生表现的舞台,增强学生的音乐自信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用歌声描绘了心中的春天,表达了对小鸟、对大自然的热爱,老师也希望你们能像小鸟一样快乐、自由的翱翔在知识的天空中,乘着知识的翅膀飞向蓝天,奔向未来。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