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五四学制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6单元《日出 《辛德勒名单》主题音乐》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五四学制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6单元《日出 《辛德勒名单》主题音乐》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12-29 17:4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银屏之歌
第三学时 电影音乐《辛德勒名单》
山东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六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教 学

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欣赏《辛德勒名单》主题音乐,了解电影音乐的美学功能。
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聆听、体验、学唱的基础上熟悉《辛德勒名单》的主题旋律。
2.欣赏、感受音乐所蕴含的情感,体会音乐在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内心情感方面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
1.学唱《辛德勒名单》的主题旋律。
2.了解电影音乐的简单分类和重要性。
重点 电影音乐的重要性。
难点 主题音乐在影片中的多重演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主题音乐乐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引导阶段 课前音乐:
播放音乐《爱的礼赞》。
二.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三.听辨导入:
A出示两幅图片。
B播放主题音乐音频片段。

学生进入教室。
学生听乐赏画,辨别
音乐色彩,感受音乐
情绪。 课前聆听优美的小提琴名曲,舒缓学生情绪,带着平和的心境步入课堂。
主题音乐具有明显的小调色彩,从辨别音乐色彩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迫切需求。
发展阶段 一.分析主题音乐要素
1.音色:小提琴
2.旋律线:
A出示第一乐句旋律线。
B教画旋律线,边唱边画。
弹琴教唱主题旋律。
出示图片,小结主题音乐。
二.主题音乐多重演绎
1.
A介绍犹太民族及影片历史背景。
B出示犹太人被迫离家图片。
C播放三种乐器的音频。
D播放视频一:离开家园。
出示图片,介绍影片主人公
辛德勒先生。
3.
A播放两段混流视频。
B播放红衣小女孩片段视频。
C讲解音画对位和场景音乐知识。
D简单讲解画面色彩。
4.
A剧情介绍。
B播放两种离别视频(无声及原声)版本。
C讲解音画同步。
D小结电影音乐的作用。
5.
A剧情介绍。
B介绍小提琴大师伊扎克.帕尔曼。
C简介引子。
D结合电影剧情图片播放主题音乐。
E小结主题音乐。

学 生 听 辨。
A感受旋律线走向是波浪式起伏。
B学画旋律线,边唱边画。
跟琴完整学唱主题旋律。
学生辨别乐器的音色及出场顺序,结合影片剧情尝试选择乐器。
A尝试为场景配乐。
B学生聆听思考,小组讨论音画对位的作用。
学生对比欣赏无声、原声版本,思考音乐与画面的关系,感受电影音乐的作用。
聆听主题音乐完整呈现三次,举手示意。
感受思考主题音乐的音区、情感变化。
小提琴作为主奏乐器,把音乐的情感表达地如泣如诉,扣人心弦。
主题音乐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波浪式起伏的旋律走向,从观察到体验再到学唱旋律,层层递进,感受音乐的跌宕起伏,哀婉动人。
主题音乐第一次在影片中出现,音乐较为完整,通过让学生辨别乐器音色、选择乐器,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初步体验电影音乐中乐器的选择要根据需要,与剧情所要展示的氛围相吻合。
大部分学生没有观看这部电影,对故事的情节一无所知,简单介绍主要角色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理解剧情,融入影片。
选取两段风格截然不同的音频让学生为影片场景配乐,激发学生对电影配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这段音乐虽然不是主题音乐,却是这部电影配乐中的一大亮点,由纯净的童声合唱演绎的犹太民谣与画面的血腥屠杀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反差,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这段视频是主人公和被他拯救的犹太人离别的场面,闪现人性的温暖与光辉,体现了影片的高度思想性,对比两种版本让学生深刻感受电影音乐的作用。
主题旋律在不同的音区一共反复出现三次,通过完整欣赏能够对全曲结构形成清晰的概念,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变化。同时带着问题欣赏可以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课内拓展
介绍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
了解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及其主要代表作。
课 后



学生课下
完整欣赏影片。 电影长达三个小时14段配乐,课上时间有限,课后完整欣赏影片,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有效地将课堂内容延伸至课堂以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