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章构成物质的微粒(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章构成物质的微粒(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2-29 21:2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构成物质的微粒习题
一、单选题
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B.
氦和氖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是因为两者原子结构处于稳定结构
C.
氧化汞加热分解成汞和氧气,是因为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D.
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A.
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
B.
氧气可以被压缩入钢瓶中,是因为氧分子体积变小
C.
一滴水中含有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很小
D.
蔗糖溶于水,是因为蔗糖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有的原子中不含
B.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和上
C.
原子中与的数目一定相同
D.
原子中与的数目一定相同
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成功合成117号元素,该元素原子的核内有117个质子,该原子质量约是氢原子质量的291倍,则该原子的中子数为
A.
117
B.
174
C.
291
D.
408
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质子数为
A.
49
B.
115
C.
66
D.
164
碳原子的实际质量为ag,则实际质量为2ag的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24g
B.
24
C.
2a
D.
2
质量相同的下列四种金属,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
A.

B.

C.

D.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
分子的质量比原子大
B.
分子的体积比原子大
C.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但原子不行
D.
原子是最小的的粒子
有机锗具有抗肿瘤活性,锗元素的部分信息见图,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
锗原子的电子数为32
C.
锗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3g
D.
锗原子的中子数为41
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以上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
B.
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C.
Na与S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D.
和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
由如图所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
该粒子是阳离子
B.
该粒子的核内质子数是13
C.
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稳定结构
D.
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二周期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
A.
B.
C.
D.
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团队做了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现象是:绝大多数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方向,但有一小部分却改变了原来的方向,甚至有极少数被反弹了回来,根据现象,不能获得的结论是
A.
原子核体积很小
B.
核外电子带负电
C.
在原子中原子核的质量比较大
D.
原子核带正电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A.
B.
C.
O
D.
2H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A.
质子
B.
分子
C.
离子
D.
原子
二、填空题
2019年10月1日,举行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盛大国庆阅兵和庆祝活动。
阅兵时,最震撼的核导弹方队--“东风家族”。铀是制造核武器的重要物质,已知铀元素原子序数为92,相对原子质量为238,由此可知,铀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
庆典活动燃放的环保烟花采用不含硫元素的物质,从而减少了污染气体的排放。减少的污染气体是______。
已知硫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氧原子的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则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所含的电子总数为______。
三、实验题
小明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实验方案一】如图1。
该实验可观察到A烧杯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____色,实验中没有涉及的性质是______填字母。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氨分子有一定质量?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该方案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出一点即可
【实验方案二】如图2。
某小组同学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放入蘸有试剂的棉花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发现在玻璃管内形成了白色烟环成分为氯化铵。
过一会儿后,从图2中观察到有白色烟环产生且位置偏右,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成白烟的反应为化合反应,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案三】如图3。
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对图1装置进行改进,改用图3装置探究微粒的运动性。
【查阅资料】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
形三通管属于微型化学仪器,在T形三通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纱布条
一会儿,观察到_________填“ba”或“bc”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
微热细弯管处的浓氨水,纱布条变红的速率会_________填“变慢”或“加快”。
【实验反思】
改进实验与课本实验相比较,有不少的优点,请你写出其中的一条:_________________。
一分析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甲是硫粉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
明显现象包括产生______火焰,同时产生有______气味的无色气体:
集气瓶里放入少量水的目的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测,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
乙是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
集气瓶底放入少许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实验中铁丝没有燃烧,其原因除铁丝太粗、铁丝表面事先没有打磨、铁丝没有绕成螺旋状、火柴刚点燃就伸入集气瓶中外,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两实验中用到的氧气,最好采用__________收集。
二已知:醋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醋酸有挥发性。

1是小红模仿课本进行的实验。根据已知,猜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
在进行实验时闻到也有一股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图改进后实验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外,还可同时证明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根据分子的性质回答,分子很小,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很多宏观的现象都能证明分子的这些性质;宏观的现象能证明分子的性质,分子的性质也能解释形成宏观现象的原因。
【解答】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后间隔变大,不是分子体积膨胀变大造成的,故A错误;
B.氦、氖等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是因为氦原子最外层是2个电子,氖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都属于稳定结构,故B正确;
C.氧化汞分解成汞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C正确;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D正确。
故选A。
2.【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
解:A、水结成冰,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解释错误;
B、氧气可以被压缩入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C、一滴水中大约有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的质量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D、蔗糖溶于水,没有新物质生成,蔗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C。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其中有的原子就不含有中子,例如氢原子就不含有中子,中子不带电,对应的粒子是,故A正确;
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集中在和上,故B正确;
C.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是电子,是质子,所以原子中与的数目一定相同,故C正确;
D.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原子中与的数目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
故选:D。
A.根据原子的结构进行解答;
B.根据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考虑;
C.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
D.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微观粒子的构成以及数量间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4.【答案】B
【解析】解:该原子质量约是氢原子质量的291倍,则相对原子质量为氢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291倍,所以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1,相对原子质量核内质子数核内中子数,原子的中子数为。
故选:B。
根据核内质子数、核内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关系,来解答本题。
对于原子来说: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核内质子数核内中子数,要熟记这两个等式。
5.【答案】A
【解析】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故其核内质子数为49。
故选:A。
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6.【答案】B
【解析】解:碳原子的实际质量为ag,则实际质量为2ag的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
故选:B.
根据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解:题干中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排列为:镁原子铝原子铁原子锌原子,因为当四种金属质量相同时,含原子数最多的是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所以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镁原子。
故选:B。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反映了其实际质量的大小,原子质量越大时其相对原子质量越大,所以当物质质量都相等的前提下,相对原子质量越大,所含的原子数越少;相对原子质量越小,所含的原子数越多。
主要考查了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应用.掌握相对原子质量与其真实质量成正比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A、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但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一个分子的质量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故选项错误。
B、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但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一个分子的体积比构成它的原子的体积大,故选项错误。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这是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故选项正确。
D、原子并不是最小的的粒子,原子仍然可以再分,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它们的质量都很小,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可分性,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够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9.【答案】C
【解析】解:A、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选项说法正确。
B、锗原子的电子数为,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3,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2;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中子数,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B、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由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弧线表示电子层,以上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价;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价;钠元素显价,硫元素显价,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故选项说法正确。
D.钠、镁原子分别失去1个、2个电子,形成离子,和的核外电子数均为10,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判断。
B.若最外层电子数,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根据钠、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确定元素的化合价,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钠、镁原子分别失去1个、2个电子,形成离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1.【答案】D
【解析】解:A、该粒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如图获得的信息可知,该粒子圆圈内的数字是13,其核内质子数为13,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稳定结构,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图示可知,该微粒是由铝原子失去了三个电子形成的,原子的核外应有三个电子层,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三周期,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A、在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分析判断。
B、根据在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分析。
C、根据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分析判断。
D、根据在原子中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粒子结构示意图,难度不大,依据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大小关系判断即可。
【解答】
A.该粒子的质子数小于电子数,属于阴离子,故选项A错误;
B.该粒子的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属于原子,故选项B正确;
C.该粒子的质子数大于电子数,属于阳离子,故选项C错误;
D.该粒子的质子数大于电子数,属于阳离子,故选项D错误。
故选B。
13.【答案】B
【解析】解:A、大多数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核外空间很大,故A正确;
B、该实验的三种现象根本不能说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情况,故B错误;
C、有极少数的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遇到了质量很大的粒子,即原子核质量很大,故C正确;
D、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又因为粒子带正电,所以遇到了带正电的粒子才改变了方向,故D正确。
故选:B。
根据该实验的三种现象来分析:大多数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甚至有极少数的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每一种现象都能说明相关问题。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原子中,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但质量很大,带正电荷,核外电子的质量很小。
14.【答案】A
【解析】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故选:A。
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考虑本题.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5.【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原子概念和化学变化实质,掌握化学反应的实质是解答关键。
【解答】
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故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故选D。
16.【答案】92?
二氧化硫
【解析】解:已知铀元素原子序数为92,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铀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92。
庆典活动燃放的环保烟花采用不含硫元素的物质,从而减少了污染气体的排放,则减少的污染气体是二氧化硫。
故答案为:

二氧化硫。
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题意,环保烟花采用不含硫元素的物质,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常见的空气的污染气体。
17.【答案】32
【解析】解: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电子总数等于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的电子数之和,则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1个硫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所以1个硫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1个氧原子的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所以1个氧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则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个电子.
故答案为:32.
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电子总数等于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的电子数之和,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硫分子的构成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答案】红;B
没有设计对比实验合理即可
氯化氢和氨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氨分子运动的比氯化氢分子运动的快
氨气氯化氢氯化铵
加快
节省药品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分子的性质等相关知识,利用图示并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答是解题关键。
【解答】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A烧杯中使酚酞变红,该实验可观察到A烧杯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实验中没有涉及的性质是氨分子有一定质量,故填:红;B;
该方案的不足之处是没有设计对比实验合理即可;
过一会儿后,从图2中观察到有白色烟环产生且位置偏右,说明氯化氢和氨气发生了化学反应,且氨分子运动的比氯化氢分子运动的快;
生成白烟的反应为化合反应,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氨气氯化氢氯化铵;
因为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观察到ba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
微热细弯管处的浓氨水,分子运动加快,纱布条变红的速率会加快;
改进实验与课本实验相比较优点有:节省药品等合理即可。
19.【答案】一
蓝紫色;刺激性??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易溶于水
防止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氧气不纯;排水法

烧杯A中的溶液变红;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氧气的化学性质,依据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作答。
【解答】
甲是硫粉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
明显现象包括产生蓝紫色火焰,同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集气瓶里放入少量水的目的主要是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由此推测,具有的物理性质是易溶于水;
乙是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
集气瓶底放入少许水的目的是防止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若实验中铁丝没有燃烧,其原因除铁丝太粗、铁丝表面事先没有打磨、铁丝没有绕成螺旋状、火柴刚点燃就伸入集气瓶中外,还可能的原因是氧气不纯;上述两实验中用到的氧气,最好采用排水法,因为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比较纯净。

【分析】
本题考查探究分子基本性质的实验,依据实验现象结合物质的性质作答。
【解答】

1是小红模仿课本进行的实验。根据已知,猜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烧杯A中的溶液变红;
在进行实验时闻到也有一股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图改进后实验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外,还可同时证明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