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诞生》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由我和大家一起来解读《美国的诞生》一课,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节课是初中八年级《世界历史》教材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的内容。自文艺复兴时期,世界历史发展进入近代时期。这个时期是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资产阶级通过一系列革命最终确立了自己的统治。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它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历时8年的美国独立战争便是这一时期典型的事例。通过这次战争,美国摆脱了英国长期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为美国这个仅有233年历史的年轻国家今天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为欧洲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保证。因为这一课是承上启下的一课,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本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后面的教学。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的总体目标是让学生明确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战争过程中的五件大事,战争的结果以及战争的意义。
具体教学目标:
知识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英国对殖民地经济发展的压制,来克星顿的枪声,华盛顿,《独立宣言》的发表,萨拉托加战役,1787年宪法等基本史实,进而掌握美国诞生的概况。
能力层: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通过美国独立战争以弱胜强以及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培养学生辩证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全面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要求学生从这场战争的过程中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使美国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最终以弱胜强,取得了胜利,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才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真正的缔造者。只有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革命才能胜利。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这几条目标既有知识层,又有运用层,而且概括了本课的知识点,明确而又具体。
3、重点和难点:
根据历史新课标的要求,确定教学重点是独立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历史意义。教学难点是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和独立战争的性质。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我运用多媒体的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乐学情境,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记忆,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上,努力体现目标教学的特点,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过程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堂课的开头很重要,设计并组织好新课的导入,可以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我在大屏幕上事先展示一组与美国有关的历史图片,在杰克逊的经典乐曲伴奏下,一幅幅历史图片在大屏幕上滚动,教师启发学生:看到这些图片会联想到哪个国家,然后导入新课:“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然而它却是一个只有233年历史的年轻国家,美国是怎样诞生的?又是如何迅速强大起来的?这节课我们就共同走进历史的长河,翻开美国历史的第一页,去追根溯源。”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利用多媒体的声像效果,形象直观地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这符合了青少年形象思维丰富的心理特点,使学生做到了精力高度集中,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很快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声音和图像的最佳结合,也增强了视听效果,加强了历史的生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大家还有什么更有新意和创意的导入法?)
(二)讲授新课:
首先给学生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美国的诞生与美国历史上的一场战争——独立战争有关。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就是掌握这场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战争的过程、结果及意义四个大问题。通过分析,使学生首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明确了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学生不仅明白了要学什么,而且明白了要学会什么。
1、第一个教学目标——根本原因。
(1)先播放一段影片,让学生了解美国历史的由来。然后大屏幕出示导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第一段:1)美洲的土著居民被称为什么人?2)后来又怎样形成了美利坚民族?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思考并解决,从而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线索和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2)引导学生归纳答案。教师启发学生:面对北美经济的发展,英国采取了怎样的态度?结合大屏幕出示的两段材料和两幅漫画,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别发表看法。然后教师启发,学生可以归纳出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里,材料和漫画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还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体验中去理解和接受。如这两幅漫画,一幅画中孩子因为没有糖而喝苦咖啡,另一幅画中孩子发毕业证也要收税。由此学生直观而又深刻地感受和理解了北美人民的反抗情绪。
教师引用过渡语:面对英国的殖民压迫,北美人民发出“不自由,毋宁死”的吼声,掀起了激烈的反抗斗争。1773年发生的波士顿倾茶事件就是北美人民反抗斗争的一个突出事件,它把反英斗争推向了一个新阶段。然后引导:面对北美人民的反抗,英国采取了什么政策?学生指出:高压政策。师归纳:历史证明: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压迫愈深,反抗愈烈,一场争取自由,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终于爆发了。由此引出第二个教学目标:独立战争的过程。
2、独立战争的过程:
(1)出示导读提纲,组织学生自学,给5分钟时间让学生在提纲提示下阅读教材,划出重点,归纳美国独立战争过程中的五件大事:1、开始2、建军3、建国4、转折5、结束。之后,找学生回答,教师分布展示课件,以启发诱导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学生只要以这五件大事为线索来把握独立战争的过程,就能牢固地掌握这一重要知识点。
(2)然后教师以《独立宣言》的发表为重点,引导学生分析《独立宣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哪些进步的意义?大屏幕出示文献中的一段材料,老师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发表见解,老师归纳总结。讲清这份文件的重要意义是标志着美国的诞生。这了纪念这个日子,每年的7月4日被定为美国的国庆日。可以联系中国的国庆日是哪一天?采用联想的方式,让学生在对比中深化知识点。
(3)对于“战争初期美国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这个问题,大屏幕出示《战争期间英美双方力量对比》,让学生对独立战争的艰苦性有一定的认识,学生更能理解这是一次以弱胜强的战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要运用比较的方法。比较是认识历史事件的重要途径,只有对事物进行比较,才能发现它的特点和规律,才能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3、对战争胜利的原因,大屏幕出示思考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胜利的原因:1)战争的正义性2)人民群众的支持3)国际上的援助4)华盛顿的正确领导。然后启发引导学生对比中国的抗日战争。两场战争同样都是经历了8年,又都是以弱胜强的民族战争,使学生认识到,在战争胜败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美国能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学生归纳:人民群众的支持。这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样就升华了思想教育,提高了课堂教学的信度和效度,更能体现历史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之一。
4、对战争的结果。引导学生看书并结合前面学过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果找出确切的答案,引导学生分析两国同样都是确立的资产阶级专政,但其表现形式却完全不同。尤其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规定,大屏幕展示1787年宪法,给学生讲清:
(1)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
(2)也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还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要让学生明确三权分立是三种权力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权力过于集中,容易造成专制,导致腐败。通过引导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由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引出:美国的国父——华盛顿。指导学生评价华盛顿的历史功绩。历史事件大多都与历史人物密切相关。只有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才能使我们“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5、性质:引用列宁对美国独立战争的一句评价:“现代文明的美国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引导学生分析独立战争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史料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得出结论: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双重性质。
6、意义。结合独立战争的过程,启发学生归纳出独立战争对美国的影响,对世界的影响。大屏幕出示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指导学生抓住意义中的关键词归纳要点,如:“结束了…,实现了…,确立了…,有利于…,推动了…”。五句话五个关键词,这样有效地记忆历史知识,变复杂为简单,学生很快提高了记忆的效果。
(三)、小结。
大屏幕出示小结:由美国渴望自由,追求自由,保障自由三个部分组成。把独立战争对整个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直观地展示出来,揭示了知识的内在联系,体现了历史的整体感和连续性。到此,本课知识已经学完,通过学生看书,质疑,来巩固本课内容。
(四)、反馈。
回顾目标进行检测,通过测评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补救,做到当堂知识当堂巩固。这样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好知识的自信心。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思路,由于是个人见解,可能有些观点还不到位,有些认识还不够深入,个别之处可能还有些偏颇,衷心地希望大家能多多地给予批评和指正,我们共勉!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