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一中高二期中模块学分认定考试试题地 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
区域地理环境对各地区人类活动具有深刻的影响。据此回答1-3题
1.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其产业结构是:
A.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B.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C.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D.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2.下列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的是:
A.畜牧业 B.汽车制造业 C.建筑业 D.金融业
3.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区域的主要特征:
A.一定的界线 B.区域之间共同性明显,区域内部差异性明显
C.区域之间相互独立 D.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
湿地是指沼泽、湖泊、河流、河口以及海岸带的滩涂等,目前正成为国际环保关注的焦点。据此回答4-6题。
4.下列哪项不是湿地的美称:
A.“地球之肾” B。“生命的摇篮” C。“绿色腰带” D。“鸟类的乐园”
5.下列属于湿地功能的有:①调蓄洪水②调节气候③提供水资源④涵养水源⑤美化环境⑥净化水中污染物⑦保护生物多样性
A.①③⑤ B.②④⑥⑦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6.“洪水一大片 ,枯水几条线”是对洞庭湖现状的真是写照。下列关于洞庭湖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调蓄洪水能力下降②湿地大面积消失③生态环境恶化④洪涝灾害日趋严重
A.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据此回答7-10题.
7.鲁尔区境内的天然河流有:①莱茵河 ②鲁尔河 ③田纳西河 ④利珀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8.下列关于鲁尔区区位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丰富的煤炭资源②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③丰富的铁矿石资源④位于沿海,方便与西欧各国联系⑤水陆交通非常便捷,内河航运极为发达
A.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①⑤
9.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爆发了历时10年之久的煤业危机,其主要原因是
A.由于廉价石油竞争 B.由于煤炭的开采量下降
C.由于核电的发展 C.由于钢铁生产向欧洲以外的子公司转移
10.鲁尔区通过对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工业部门的企业数量大幅度减少的是
A.煤炭、钢铁 B.化学、钢铁 C.煤炭、机械制造 D.化学、机械制造
南水北调研究自五十年代开始,总体布局被设计为三条调水线路,即西线工程、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发展需要。2003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标志着南水北调这一跨世纪的构想从此开始变为现实。西气东输一线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是“十五”期间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东至上海市,管道全长4000公里。据此回答11~13题。
11.我国进行能源和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背景是
A.我国东部地带虽然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太大
B.我国西部地带虽然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落后,能源需求量极少
C.我国南方和北方降水都很丰沛,但北方经济发达,故需从南方调水
D.能源西丰东缺,水资源南多北少,制约了东部和北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12.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都经过的省区
A.江苏 B.浙江 C.西藏 D.广东
13.两工程建设共同具有的意义有
A.资源的合理调配 B.缩小东西差异 C.民族团结 D.缩小南北差异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黄土区,由于自然和人为双重影响,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据此回答14-15题。
14.目前,影响黄土高原地区地貌的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作用 B.风力沉积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
15.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十分尖锐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导致资源开采过多 B.工业污染日益严重
C.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 D.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图市“某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完成第16-17题。
16.有关该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化与城市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B.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
C.属于发展中国家
D.第三阶段该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第三产业
17.第三阶段该国经济增长主要产业部门是①劳动密集型产业②资源密集型产业③技术密集型产业④现代服务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右图为“北纬30°附近部分区域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关于三地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条河流的汛期在季节上不一致
B.三地均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C.三地河口处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D.三地的自然带均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9.关于三地人文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修建水库均是河流开发的核心 B.主要农作物都有棉花
C.城市化水平均处于世界前列 D.都有丰富的水源
人类改造自然的时候,土地、水利都是主要内容。据此回答20-21题。
20.“民垸”为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附近地区特有的居住地,它是在湖泊、湿地和河道上围堤造陆后形成的供人们居住和生产的场所。但是它加剧了洪水危害的程度,原因是
A.改变了地面状况,增大了地表径流
B.影响了长江下游湖泊的蓄洪泄洪功能
C.改变了长江水的补给类型,加大了洪水来源
D.使得长江大堤取土来源减少,无法加固大堤
21.三峡蓄水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人工湖,它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
A.库区及周围地区云量减少 B.库区及周围地区夏季更加炎热干燥
C.库区及周围地区气温年变化增大 D.库区水流速度减缓,泥沙沉积量加大
22.“西气东输”工程最有利于解决我国下列哪个问题。
A.水资源紧张 B.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相协调
C.交通紧张 D.木材短缺
环渤海地区被规划为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重点发展区域。据此回答23-25题
23.环渤海地区水资源十分紧张,造成这种状况的最主要的人为原因可能是
A.夏季风影响时间短 B.全年降水量少 C.工农业生产规模大 D.人口密度大
24.下列属于环渤海地区利用区内自然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的产业是①制茶业②石油化学工业③棉纺织工业④稀土冶炼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环渤海地区在进一步开发利用中应
A.在沿海各地围海造田 B.增加水稻种植面积
C.注重中低产田改造 D.大力开发沿海湿地
沂南一中高二期中模块学分认定考试试题
地 理
第Ⅱ卷(非选择题 50分)
题号 26 27 28 29 总分
分数
26.下图中的A、B图例所示区域,分别表示我国两种经济作物的分布,读图后完成下列要求:
(1)图例B所示区域的作物是甘蔗,该农作物为什么主要分布在我国北回归线两侧的省区?
(2)图中C所示区域特有的粮食作物是青稞,它常常分布在 地区,为什么?
(3)图中D所在地区的农业特色是 农业,简要分析该地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4)D所在的地形区 是我国“西气东输”的主要气源地,该工程对调入地有哪些有利影响?
(5) D地区面临的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简要分析其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自然原因。
27.下图所示两地理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区域与图乙所示区域大部分地区纬度相当,但气候类型截然不同,试分析原因。
(2)我国在图甲区域建立核电站,主要原因是什么?
(3)图甲中①所示地区是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其最主要的表现是什么?近30年来,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简要分析其区位因素。
28.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1)~(4)题。
材料一: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沼泽分布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三江平原的过度开垦,使沼泽湿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急剧下降(如图所示)。
材料二:右图表示的是三江平原地区土壤质量的变化。
材料三:下图是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
材料四:下图是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积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
(1)1976年至2006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面积________,沼泽面积________,这种变化会使气候变得________。
(2)三江平原地区土壤质量与开垦年限的关系是什么?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A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试分析其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4)全球气候__ ______,黑龙江省积温____ ____,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条件改善,是引起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格局改变的主要原因。
沂南一中高二期中模块学分认定考试试题
地理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D C C D D C D A A D A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D D B C D A D B C B C
26.(19分) (1)水热条件好(1分)、生长季节长(1分)
(2)河谷地带(1分) 海拔低(1分),热量条件好(1分)
(3)绿洲(灌溉) (1分) 光照强(1分)、温差大(1分)、有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提供灌溉水源(1分).
(4)塔里木盆地(1分)缓解长江三角洲能源紧张状态(1分),改善长江三角洲人民的生活质量(1分);促进经济发展(1分)改善能源结构(1分),有利于大气环境保护(1分)。
(5) 土地荒漠化(1分) 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1分)、平地深厚疏松沙质沉积物的覆盖(1分)、大风日数多且集中(1分)
27.(14分)(1)甲区域受夏季风(和台风)影响,夏季多雨(1分),形成(热带)亚热带
季风气候(1分);乙区域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终年降水少(1分),
形成热带沙漠气候(1分)。(扩号内可以不答)
(2)工农业生产发达,能源需求量大(1分);煤、石油等常规能源缺乏(1分);(核电能量巨大)该区域经济技术力量雄厚(1分)(扩号内可以不答)
(3)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高(1分) 优越的地理位置,多优良港口,靠近港台及东南亚地区,有利于对外联系;优越的自然条件;广东、福建是侨乡,有利于引进外资和技术;国家给予优惠的政策;便利的水陆交通;丰富廉价的劳动力;世界产业转移的机遇等(6分,不能替代前面的1分)
28.(17分)⑴扩大 缩小 干旱(3分)
⑵开垦年限越久,土壤质量指数越低,退化越严重 土壤侵蚀的加剧和不合理的耕作制度(4分)
⑶商品谷物农业 (1分) 有利条件: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地势平坦连片分布,利于大机械化耕作;土地肥沃;水资源较丰富;耕地面积广,机械化水平高。 不理条件:热量不足(7分)
⑷变暖 增加(2分)
PAGE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