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上册(五线谱)第1课《聆听 森林水车》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上册(五线谱)第1课《聆听 森林水车》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12-29 20:2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 欣赏《森林水车》
教材分析:
《森林水车》是一首通俗的管弦乐曲,由德国作曲家艾伦贝格所作。乐曲采用回旋曲式,G大调,四二拍子。前面有一个较长的八六拍的续奏段落。随着模仿潺潺流水声和小鸟的伴奏声部,流畅优美的旋律徐缓如歌的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森林晨景。接着主体出现,仍是G大调,四二拍的小快板,带着波尔卡舞曲的活泼愉快的特点,表现了作曲家看到森林美丽景色后的愉快心情,又使人联想到水车飞溅着水花快活旋转的情景。主题之后出现的第一个插部,是D大调,情绪欢快。再次主题重现,之后出现的第二插部,是C大调是C大调。结构工整富有幽默感。主题第三次出现,之后是结尾,结尾速度加快,在愉快而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全曲。乐曲以序曲+A主部+B插部+A+C插部+A+尾声的程式构成。
学情分析
低年级音乐教学,教师要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心理,在课堂节奏上的掌握应做到动静交替,注意每堂课的容量和学生演唱与聆听的比重,不宜整堂课只聆听和赏析。一方面应从学生自身条件考虑,保护学生嗓音,注重培养学生正确演唱姿势及音色音量的控制;另一方面,在聆听乐曲时,加入与音乐相关的活动和律动,以调动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听赏乐曲《森林水车》,能喜欢音乐,喜欢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声音,感受乐曲主部与插部不同的音乐形象。
2.能记忆乐曲主部主题,并用自己的方式和自己喜欢的颜色表现乐曲的结构图式。
3.能运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乐曲。
教学重、难点
1.聆听乐曲,记忆《森林水车》主题音乐。
2.教师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播放森林水车歌曲,随乐曲律动)
师:同学们,听!大森林里传来了什么声音?
生:水流声,小鸟唱歌的声音。
师:今天啊,森林伯伯邀请我们去他的大森林里认识一位新朋友,同学们想不想见见它呢?
生:想
师:老师也很想见见它。但是森林伯伯说他把这位新朋友说话的声音藏进了一段音乐里,如果我们想要见到它,要先竖起小耳朵仔细聆听这段音乐,看看你从这段音乐中都能听到什么声音呢?同学们有信心找到它吗?
生:有(播放全曲教师律动)
师:你听到了什么?
生1:乐曲开头有水流声,鸟叫声,还有咯噔咯噔的声音。
生2:我听到了树叶沙沙沙的声音,还有咕咚咕咚的声音。
师:很好,音乐里咕噜咕噜的声音,就是森林里新朋友(出示水车ppt)“水车”的声音。水车是欧洲最常见的大型灌溉工具,它是圆形的,周围带有很多水斗。哪位同学能学学水车是怎样转动的呢?
师生一起:边动作边咕噜咕噜。
设计意图:回归音乐课堂本质,进入课堂就有音乐。教师全程使用IPAD,通过希沃授课助手APP的电脑桌面同步功能,打破教师只能站在讲台上讲课的教学方式,把IPAD当成可移动的鼠标,这样可以深入学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播放大森林的声音,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法,简介水车,使孩子们对水车有个初步的了解。
引子部分
师:我们今天的音乐之旅就从《森林水车》咕噜咕噜的声音中开启了仔细聆听下面这段音乐,听听乐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乐曲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师: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
生1:很慢,很优美
生2:在早晨的大森林里,太阳慢慢升起来,水车咕噜咕噜的慢慢开始转动。
师:同学想象力真丰富!真棒!大森林的清晨,太阳公公慢慢升起来了,鸟儿们都苏醒过来小花小草们也都抬起了头,小青蛙从水里跳了出来,小水车也慢慢转动着开始了一天的劳动,同学们,这段音乐是管弦乐曲《森林水车》的序奏部分,也可以叫它引子。如果用一种颜色来表达这段引子,你们觉得什么颜色更恰当呢?
生:大森林生机勃勃,我觉得绿色更恰当
师:说的很有道理,我们就用绿色来表示引子部分好吗?(贴小水桶)
设计意图:用音乐给孩子们树立音乐形象,能用颜色来表达音乐。设计了水车图形的道具,随着音乐的进行,更直观的分辨出管弦乐曲的曲式结构。
A(水车主题)
师:听,森林清晨这宁静优美的景象接下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播放A主题)
师:这段音乐和引子部分有什么不一样?
生:速度快了
生:变得活泼欢快了
师:真棒。小水车看到大森林的早上阳光普照,鸟儿鱼儿还有许多小动物们都醒过来了,所以它开心的唱起了歌儿,谁能给大家简单哼唱一下刚刚小水车唱的这段旋律呢?
生:嗯~~
师:模仿的很像.大家想和小水车一起唱歌吗?
生:想。
师:那么快跟着老师学唱吧!(换ppt)
师:同学们非常认真的在跟老师学唱,你们是着急着和小水车一起唱歌了吗?
生:是啊
师:那太好了,一会儿在唱歌的时候要跟着老师一起为小水车伴舞哦。准备好了吗?
教师在播放音乐同时引导孩子们做动作(手转动+拍手)
师:真棒!刚才我们和小水车一起唱歌时用的这段音乐是《森林水车》的“主题音乐”我们用字母A来表示,小水车说了:“同学们你们能陪着我一起唱歌跳舞我特别开心,你们要记住我,我可是木头做的,你们猜猜我应该是什么颜色呢?”
生:木头是棕色的。
师:那我们就用棕色表示主题音乐记住小水车这位好朋友好吗?(贴水桶)。这次老师来帮小水车考考大家,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这位好朋友,接下来如果你听到我们的主题音乐,请你站起来用歌声和动作来示意老师,如果不是主题音乐,就坐下。看看谁的反应最快!(播放ABACA尾声,走到黑板前,边播放,边指着水车贴板,听到A就贴上小水桶)
师:刚才你们起立了几次?
生:3次
师:那就说明主题音乐出现了?
生:3次。
师:同学们反应速度都很快,老师代表小水车为你们点赞。
设计意图:与引子部分进行对比,突出主题音乐的变化,通过演唱主题音乐,律动,来强化记忆主题音乐。通过听主题起立的方式更进一步的强化记忆,让孩子们懂得,音乐也可以用颜色来表达,培养孩子们的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从而获得更好的美育体验。
B流水主题
师:我们刚才和小水车欢乐的互动被森林里的小溪水看到了,它也想加入我们,而且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音乐盒作为礼物,你们想带它一起玩儿吗?
生:想!
师:那我们打开音乐盒,听听是怎样的一段音乐礼物呢?(播放B部分)
生:我感觉这是很欢快的一段音乐
生:我感觉像流水一样非常流畅
师:我们同学越来越棒了!这次我们再来欣赏一遍,小眼睛看老师在画什么。
生:老师,我觉得你是跟着音乐画的,音乐快的时候,你就画的快,慢的时候你就画的慢。
师:你观察的可真仔细,老师画的是图形谱,用小对号表示短音,用横线表示长音。同学们仔细观察,第一行有几个短音?
生:6个。
师:2,3行呢?
生:也是6个短音,一个长音。
师:那最后一行有几个短音呢?
生:4个
师: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画一画。(123456长音)
师:很棒!其实同学们也可以发挥想象力自己创作图形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拿出IPAD,听着音乐,创编出属于你们小组自己的图形谱好吗?
生:好。
把每小组作品投屏,投票给最有创意的小组。
师:同学们真有创意,现在,我们伴随着小溪水送给我们的音乐,画出自己的图形谱作为礼物来回赠给小溪水好吗?(再次播放B部分学生跟随旋律画图形谱)
师:如果用一种颜色来记住小溪水的礼物,你会选择什么颜色呢?
生:蓝色,感觉应该是像水流一样清澈的感觉。
师:好的,我们用蓝色来表示小溪水的礼物,用字母B表示。
设计意图:在B插部中我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IPAD。通过白板APP,和希沃授课助手APP,创造图形谱,使用了ipad屏幕镜像功能各个小组的作品通过白板功能分享给大家,实现了信息技术进课堂的先进理念。通过图形谱的创作能更深入地记忆乐曲,体会节奏特点。通过小组合作加评选的方式,让孩子孩子在音乐课堂上,不仅能学到音乐知识,还能培养孩子的集体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
A(水车主题)
师:听,是谁来了?
生:重复A主题。起立唱歌做律动。
师:小耳朵真灵,看来你们真的是记住我们的朋友小水车。
C主题
师:小眼睛看老师。教师伴着C主题律动
腿 腿 手手 手
拍手向外画大圈
打响指
师:刚才这段音乐是A主题吗?
生:不是
师:是B主题吗?
生:不是
师:那他应该是?
生:C主题
师:对,是我们非常明快的C主题,老师想用黄颜色表示(贴水桶)那老师刚才都做了哪些动作呢?
生:依次回忆,模仿
分组做动作
拍手向外画大圈(2)拍桌
(3)手手 手(4)打响指(可以用嘴配音)
四组同学始终做自己动作,合作。
师:小水车劳作了这么久了很是辛苦,我们现在排练个小节目,一会儿表演给小水车看,来为它加油鼓劲儿好吗?
生:好!
师:拿出老师提前给你准备的小乐器,看看你的是什么乐器?
一组:三角铁 二组:双响筒
三组:双排铃鼓 马蹄铃 四组:沙球
按照老师提示分别试奏,合奏。
师:同学们,小水车已经准备好观看我们排练的节目了,那么演出正式开始!(播放C主题)
设计意图: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能使孩子们获得美的体验。通过教师的肢体律动引入C插部,利用奥尔夫体态律动的方式生动形象的诠释C插部。加入打击乐器是为了使孩子们亲身加入课堂,做课堂的主体,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让孩子知道,音乐不仅仅是唱歌,还可以演奏,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
A(水车主题)
师:同学们太棒了!小乐器放到桌面上,听,谁又来了?(播放A主题和尾声)
生:歌唱加律动。在快到尾声时师引导学生拿起乐器,齐奏。
尾声
师:同学们真聪明真棒!刚刚在A主题之后我们进入了热烈的尾声部分,情绪这么热烈的尾声部分我们要用什么颜色表示呢?
生:我觉得红色最能表达热情。
师:老师也是这么觉得!同学们,让我们从大森林宁静的早晨开始,用我们的热情,拥抱大森林里美好的一天,拥抱小水车吧!现在老师想选一位小摄像师,为我们记录这精彩的瞬间。(运用IPAD屏幕镜像把录像投到白板上)
小结:同学们,今天玩儿的开心吗?小水车和你们在一起玩儿也特别特别开心,但是我们刚才这么开心的音乐课堂你们的爸爸妈妈看到了吗?别的班级的好朋友看到了吗?老师会把刚才用iPad录制的精彩视频发送到我们学校的公共平台上,课后同学们可以分享给爸爸妈妈还有你的好朋友们,让他们都知道我们在大森林里认识了一个朋友叫小水车,也欣赏了这么美妙动听的管弦乐曲《森林水车》,希望大家都可以向小水车学习,劳动最快乐!同学们,下课!
(播放ABACA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IPAD录像功能记录孩子们音乐课堂的精彩瞬间,实时投屏到白板上,通过学校的公共平台分享给其他班级的老师和同学,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同时,学生家长也可以进入平台观看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验收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
《森林水车》是二年级音乐教材中第一单元的一首欣赏曲目,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这样的管弦乐曲还是比较难理解的。在备课的时候我先对这首乐曲进行了分析,再去准备了比较详细的资料收集,做了相应课件。我找到了一张接近乐曲的图片:有森林、有水车等,让孩子们在初听乐曲时有一个画面感。乐曲的一开始有水车转动的声音,有了画面感,学生就能准确地抓住音乐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听着音乐,我让小朋友想象“仿佛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音乐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这样,既满足学生表现自己的欲望,又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我只是在关键之处进行引导、点拨。很多学生没有见过水车是什么样子,我也收集了一些水车的图画资料,亲自做了水车转动的flash动画,并加入配音,让孩子更形象更直观的认识水车。并且在课堂上对水车的功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聆听音乐时马上能够联想到音乐中那种声音是在描写水车。对于乐段的分析,我采用了分段欣赏。引子:我采用的肢体动作引入,通过颜色来形容乐曲的方式。A主题:也是《森林水车》的主题音乐,我着重与此环节,通过肢体动作表达水车主题,把本没有歌词的乐曲加入的歌词,教唱旋律感受音乐加深记忆。通过聆听分析了解到了该乐曲的主题旋律,以及出现了的次数,过程中孩子们都听得很认真。B插部:我采用画图形谱的方式,用不同的图形谱来表达同一段音乐,开发想象力。通过IPAD的白板APP让学生亲力亲为,动脑思考,集体创作,培养的孩子们的集体合作意识。C插部:我采用的是奥尔夫体态律动和儿童打击乐器,使音乐节形象更立体,孩子对音乐节奏的感知更深入。锻炼孩子们的合奏能力。总的来说,孩子们在这节课中感受到了音乐的各个要素的不同可以使得音乐情绪也会变得不同,让孩子们获得更好的美育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