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统计综合应用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统计的综合应用能力,能灵活地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会画复式统计图。
2.让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灵活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分析。
3.感悟统计就在我们生活当中,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
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难点】
利用各种统计图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以前我们学习了哪几种统计图?请同学们想一想。
2.观察下面的两幅统计图,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二、探究新知
(一)统计数据
课件出示教材第59页例题。
1.身高统计。
搜集资料,分组将组内各位同学6年中每一年的身高数据分别填入下表。
小学六年级____班____组一至六年级身高统计
(单位:cm)
学号 姓名 性别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合计
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内将自己一至六年级每年的身高告诉组长,填入表中。
2.计算平均身高。
(1)以组为单位,计算组内同学各年级时的平均身高。
学生进行计算、填表,教师巡视指导并与学生交流。
(2)以组为单位,汇报全班的身高资料,分别计算全班同学在每个年级时的平均身高,再填入统计表。
小学____班一至六年级平均身高统计表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平均身高(cm)
学生计算、填表,教师指导点拨。
让学生想一想:如何利用其他组算出的结果。
学生交流、思考、讨论并达成共识。
(二)深入挖掘
教师课件出示问题。
如果六(1)班的同学一至六年级的平均身高为: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平均身高(cm) 110 120 130 140 150 155
大家怎样用比较直观的统计图来反映这组数据?
学生思考画图,教师巡视点拨。
师生总结:本题目用折线统计图能比较直观地反映这组数据。
学生将数据描在教材第60页的方格图中。
(三)刚才大家通过统计、填表、绘图,已经掌握了全班1~6年级的身高变化情况,请同学们继续看下面的问题。
课件出示。
比较并回答以下问题。
1.6年来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增加了多少?
2.现在班上有多少个同学的身高不低于全班的平均身高?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也可结合上面给出的数据回答问题。
(四)议一议
(1)如果将全班同学按六年级时的身高分成5组,你将怎样分?怎样表示分组统计的结果?
(2)对全班六年级时的身高资料,你认为还可以怎样整理、分析?
学生思考解答。
师生总结: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统计图,要根据数据的要求和具体情况来选择,一般情况下,要表示各组数据的具体数值用条形统计图;要表示各组数据所占的百分比用扇形统计图;要表示数据的明显变化情况用折线统计图。
三、巩固练习
1.选择统计图。
(1)多媒体出示题目。
下表是某商店一个星期每天的营业额。
星期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营业额(元) 2730 2125 2309 1985 2167 2420 2578
学生读题,交流得到的信息。
(2)明确要求。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数据。
学生用教师提供的绘图纸自己绘图。
(3)交流制作的统计图。
让学生介绍自己制作的统计图的名称、特点。
生1:我用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一周内每天的营业额。
生2:我用折线统计图能直观反映周一~周日营业额的变化情况。
生3:我用扇形统计图,能直观表示出这周每天的营业额占总营业额的百分比。
师:我们在选择统计图的类型时,要看清题目的意思再进行确定。
2.统计下面的数据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说明理由。
(1)某城市2010年至2014年的小学在校生人数。
(2)某商场一年中各月份空调机销售量的变化情况。
(3)本校各年级学生人数。
(4)本班学生喜欢各种颜色的比例。
教师依次提出上面每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判断。重点说一说选择不同统计图的理由。
3.练习十六第3、4题。
(1)第3题。学生自主完成。
(2)第4题。交流展示学生画的统计图。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熟练填写统计表,并用合适的统计图来反映数据。
学生谈收获与困惑。
【板书设计】
统计综合应用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平均身高(cm)
一般情况下,要表示各组数据的具体数值是用条形统计图;要表示各组数据所占的百分比用扇形统计图;要表示数据的明显变化情况用折线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