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
1.数与代数
第1课时 数的认识(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沟通各种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弄清楚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
2.经历自主回顾和整理“数的认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积极参加主动整理的活动,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加强对数的意义、读写、改写、近似数、大小比较及其数位顺序表等知识的巩固。
【教学难点】
数的知识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小学阶段的数学我们已经学完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们将一起来整理、复习学过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先复习有关数的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小学阶段都学过哪些数?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
二、知识梳理
(一)认识数的意义
师:你能举出生活中应用这些数的例子吗?并能说明每个数的具体含义吗?请其他同学边听边记下读出的这些数。
学生举例。其他学生将这些数写在本子上,最后让学生说出这些数分别是什么数,并进行分类。
师:你能说出这些数的名称和具体含义吗?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
师:刚才我们举了各种数的例子,那么什么样的数是整数?你能说说整数的含义吗?
小组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师: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那么什么是自然数?自然数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生1:像0,1,2,3,4,…这样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
生2:自然数是大于等于0的整数。
生3:自然数是不小于0的整数。
如果学生提到“自然数是非负整数”也应予以肯定。最后教师总结,点明自然数都是整数。
教师出示教材例1(1)~(2)题。
提问:例1中都涉及到哪些数?请你把它们读出来。学生观察,并读出各种数,教师随时纠正。
师:谁能说说表中分数、百分数表示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二)讨论数的其他知识
师:关于数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你还有哪些知识需要解决?
1.十进制计数法。
出示教材“议一议”。
师:同学们能不能结合数位顺序表说说你对十进制计数法的理解?
生: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的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教师读数,学生听写:五千零三十五点三五。
师:数中的三个5和两个3各表示什么?这个数中包含哪些数位?
师:(出示不完整的数位顺序表)同学们看这个数位顺序表,你知道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吗?你能说出小学阶段学习的整数和小数的数位顺序吗?
根据学生回答逐步把表格填完整。
师:数位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你还知道哪些计数单位?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练习:
27046=2×( )+7×( )+4×( )+6×( )
先让学生说一说27046的组成情况,然后让学生根据数的组成独立填写算式。
2.出示例1的(3)~(4)题。
师:同学们知道这两个题目怎么解吗?
指名学生回答,全班点评。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大数的改写及求一个数近似值的方法。
3.比较数的大小。
(1)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
3051700851900 263700264100
1.20.98 24.0624.12 0.70.679
师:怎样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
学生思考、回答。
(2)比较分数的大小。
师:你怎样比较上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
学生针对上面各题分别说一说。
师:归纳一下比较分数的大小有几种情况?(有三种:分母相同、分子相同、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
师:每种情况下怎样比较分数的大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3)课堂练习。
独立完成例1第(5)题,做完后指名说一说是怎么做的,依据是什么,对不同的做法只要正确就要予以鼓励。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七第1~6题,全班评价。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数的认识(1)
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
十进制计数法
大数的改写及求一个数的近似值
比较数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