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语文部编版必修上:第六单元第13.1课 读书目的和前提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语文部编版必修上:第六单元第13.1课 读书目的和前提 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29 21:2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案设计
“黑塞的书房”展厅设计
——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一文学习任务群设计
学习目标
1.积累并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意。
2.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探讨了解读书学习之道。
3.鉴赏文章的重点语句,领会作者的思想观点,建构阅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得教养至关重要的认识观。
自主预习
1.上网搜索,自主查阅,搜集黑塞的生平资料及代表作品,了解黑塞一生的经历与创作历程,制作一份黑塞的人物展板,展示分享。
2.要求文字简洁、通俗易懂。“识其人”“知其文”,每部分不超过100字。
识其人:?
?
知其文:?
?
课堂探究
1.给书房命名。以二字、三字、四字为宜,不可太长,要与黑塞的品性相符。
命名:       阐释内涵: ?
2.给书房拟一副楹联,并阐释内涵。
命名:       阐释内涵: ?
3.梳理作者不同阶段的读书选择,列出黑塞的阅读书单,为其布置书架。
阅读书单:?
?
4.撷取文中有关黑塞读书观的语句,贴在互动墙上,以待互动交流,与观展者共同探讨了解读书学习之道。
句1:?
你的理解:?
句2:?
你的理解:?
句3:?
你的理解:?
句4:?
你的理解:?
句5:?
你的理解:?
5.设计赠品书签。可以撷取黑塞名言,要求能启人心智。也可以编辑自己的阅读心语,力求语言优美,富有内涵。不宜过长,30字以内为佳。
名言:?
阅读心语:?
6.撰写展厅解说词,向观展者介绍“黑塞的书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核心素养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读书的艺术
林语堂
①关于读书的目的,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所说的话最妙。他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他的意思当然是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
②依黄山谷氏的说法,那种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才是唯一值得嘉许的读书法。
③一个人的谈吐有没有“味”,完全要看他的读书方法。如果读者获得书中的“味”,他便会在谈吐中把这种风味表现出来;如果他的谈吐中有风味,他在写作中也免不了会表现出风味来。
④所以,我认为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
⑤且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之味道来。其景况适如看一名人相片,或读名人文章,未见面时,是一种味道,见了面交谈之后,再看其相片,或读其文章,自有另外一层深切的理会。或是与其人绝交以后,看其照片,读其文章,亦另有一番味道。四十学《易》是一种味道,到五十岁看过更多的人世变故的时候再去学《易》,又是一种味道。所以,一切好书重读起来都可以获得益处和新乐趣。我在大学的时代被学校强迫去读《西行记》和《亨利埃士蒙》,可是我在十余岁时候虽能欣赏《西行记》的好处,《亨利埃士蒙》的真滋味却完全体会不到,后来渐渐回想起来,才疑心该书中的风味一定比我当时所能欣赏的还要丰富得多。
⑥由是可知读书有二方面,一是作者,一是读者。对于所得的实益,读者由他自己的见识和经验所贡献的分量,是和作者自己一样多的。宋儒程伊川先生谈到孔子的《论语》时说:“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⑦我认为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乃是他的知识发展上最重要的事情。世间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他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读书的真益处。一个人必须独立自主去寻出他的老师来,没有人知道谁是你最爱好的作家,也许甚至你自己也不知道。这跟一见倾心一样。人家不能叫读者去爱这个作家或那个作家,可是当读者找到了他所爱好的作家时,他自己就本能地知道了。关于这种发现作家的事情,我们可以提出一些著名的例证。有许多学者似乎生活于不同的时代里,相距多年,然而他们思想的方法和他们的情感却那么相似,使人在一本书里读到他们的文字时,好象看见自己的肖像一样。以中国人的语法说来,我们说这些相似的心灵是同一条灵魂的化身,例如有人说苏东坡是庄子或陶渊明转世的,袁中郎是苏东坡转世的。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以黄山谷所说的话为引子,提出了关于读书目的的话题。
B.第⑥段举宋儒程伊川先生谈《论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论语》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作用。
C.第⑦段说“以中国人的语法说来”,其中的“语法”特指语言习惯。
D.本文语言平实,如同与朋友闲谈一般,但旁征博引,见解独到深刻,思路清晰。
2.怎样理解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3.“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作者这样说意在强调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核心素养专练
1.B “是为了说明《论语》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作用”错,作者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读书所得的实益,取决于读者自己的见识和经验。
2.这句话是说同一读者在不同的时期读同一部作品,读出的味道不同。强调读者的见识和经验对阅读的影响,读者的见识和经验不同,阅读的收获也就不同。
3.意在强调一种好的读书方法或一种好的读书态度。
作用:①照应文章标题。文章标题为“读书的艺术”,此处与标题相呼应。②表明作者的观点。作者在文中谈的正是如何读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