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知识点。
2.掌握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职能、作用以及择师标准等方面的观点,学习正反对比有破有立、反复论证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
3.掌握书信体的写作格式,学会在文字中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具有针对性。
自主预习
一、相关材料
1.关于作者(知人)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二十五岁中进士,累官至吏部侍郎。中间几度被贬,整个中年时代不得志。韩愈主张对古文应“师其意不师其辞”,做到“词必己出”“文从字顺”。他不顾流俗非议,宣传从师之道,团结了一批知名古文学家共同努力,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代表作有《韩昌黎集》。苏轼赞他“文起八代之衰”,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2.写作背景(论世)
魏晋时期,士族阶层垄断了政治经济大权,形成门阀制度。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监学习。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意从师学习,也反对别人从师学习。《师说》是韩愈35岁时所写,当时他在长安任国子监博士,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恶劣风气深恶痛绝。作者借《师说》抨击了他们,大力宣扬了从师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
3.书信体格式
基本格式由以下六部分构成:
(1)称呼语。
即收信人。如果是长辈,可以在称呼语之前加上“尊敬的”“亲爱的”等词语;如果是平辈或晚辈,可直呼其名。称呼语应写在书信开头的第一行,顶格,其后加冒号作提顿。
(2)问候语。
可写可不写。如果写的话,应在称呼语下另起一行写,前面空两格,后面加感叹号。问候语一般不要紧跟称呼语,即不要写成“小明你好”之类的形式。
(3)正文。
这是书信的主体。正文的书写要条理清楚,内容少的话写一段即可,如果内容多,可分段分条来写。每一段开头需要空两格。
(4)致敬语。
正文结束后,可在正文之后写些致敬语,也可不写。致敬语一般都成套使用,如“此致 敬礼!”“致礼!”“恭祝 大安!”“顺祝 夏祺!”等等。致敬语分两行写,前半部分在正文后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后半部分再另起一行顶格写,其后应加感叹号。
(5)具名。
在致敬语下面另起一行靠右边可直接写上写信人的姓名,也可在名字前加上自己的身份,在身份之后加冒号,与名字构成同位关系,如“好友:××”“侄儿:××”等。
(6)日期。
在名字下面写上×年×月×日。严格来说,年份不能简写,如1999年不能写成99年。
二、文言知识
1.读音
句读( ) 或不焉( )
近谀( ) 郯子( )
老聃( ) 李氏子蟠( )
经传( ) 贻之( )
2.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 ”?
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 ”?
3.古今异义
学者:古义,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所以:古义, ;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从而:古义, ;今义,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众人:古义, ;今义,大家,许多人。?
小学:古义, ;今义,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不必:古义, ;今义,副词,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一词多义
(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
吾从而师之 ?
吾师道也 ?
则耻师焉 ?
齐师伐我 ?
(2)惑
传道受业解惑也 ?
惑而不从师 ?
则耻师焉,惑矣 ?
妖言惑众 ?
(3)之
人非生而知之者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古之圣人 ?
句读之不知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
(4)其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其皆出于此乎 ?
(5)于
不拘于时 ?
学于余 ?
(6)则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位卑则足羞 ?
5.词类活用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而耻学于师 ?
小学而大遗 ?
吾从而师之 ?
吾师道也 ?
三、文本研读
1.内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教师的职责是什么?
(3)从师学习的必要性是什么?
(4)择师的标准是什么?
(5)从师的原则是什么?
(6)写作缘由是什么?
2.主要论证方法
3.语言特色
课堂探究
一、任务
给韩愈写一封信,可以谈谈你对《师说》的理解,也可以结合当前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发表你对学习和师道的看法。
要求:
1.运用书信体格式;
2.有中心论点(主要观点),语言流畅;
3.可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学生、老师、父母(家庭)等;
4.400字左右。
二、交流探讨
1.小组交流记录:
2.课堂点评记录:
三、课后作业
尝试选取书信中的一段改写成文言文,要求符合文言规范。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二、1.dòu fǒu yú tán dān pán zhuàn yí
2.授 否
3.求学的人 用来……的、凭它(他)来……的 两个词,动词“从”和连词“而” 一般人 小的方面学习 不一定
4.(1)名词,老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学习;动词,从师学习;名词,军队
(2)名词,疑难问题;动词,有了疑惑;形容词,糊涂;使动用法,使迷惑
(3)代词,指知识和道理;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指“六艺经传”
(4)代词,指代人;语气副词,表猜测
(5)表被动;介词,向
(6)表转折,却;就
5.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不及;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名词用作动词,学习
三、1.(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4)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余嘉其能行古道。
2.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3.排比对偶句。韩愈的散文以气势充沛、笔力雄放著称,这体现在多用排比和对偶句式上。他的这种风格在本文中也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如“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古之圣人……”“今之众人……”。这种句式的运用,形式整齐,气势飞动,增强了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