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上)期末分题型专题复习——消化系统 选择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九上)期末分题型专题复习——消化系统 选择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2-30 19:38:16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九上)分题型专题复习——消化系统
选择题
一、选择题
1.小方在吃葡萄时,误将一粒葡萄种子咽了下去,这粒种子的“旅行路线”是()
A.口腔→食管→胃→大肠→小肠→肛门
B.口腔→胃→食管→小肠→大肠→肛门
C.口腔→大肠→胃→食管→大肠→肛门
D.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答案】D
2.试管中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置于37℃环境中,一小时后植物油不见了。配制的消化液可能是()
A.唾液胃液肠液
B.胃液唾液胆汁
C.胰液肠液胆汁
D.肠液唾液胰液
【答案】C
3.矿工被困井下,下列物质中对其维持生命很重要,但又不能提供能量的是
A.水
B.糖类
C.脂肪
D.蛋白质
【答案】A
4.如图是四种食物的营养成分相对含量示意图。某同学因偏食,营养不均衡,患了贫血症。该同学饮食中最好应多摄取图中哪一种食物()
A.食物甲
B.食物乙
C.食物丙
D.食物丁
【答案】B
5.人发烧时,常常没有食欲,最根本的原因是()
A.胃肠蠕动明显减慢
B.体内食物残渣排出降低
C.所吃的食物未被充分消化
D.体温过高使消化酶活性降低
【答案】D
6.在一块含有淀粉的琼脂块的四个位置,分别用不的方法处理,如图所示。将上述琼脂块放人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小时后,在琼脂块上滴加碘液,其中不变蓝色的是()
A.清水
B.胃液
C.唾液
D.胆汁
【答案】C
7.如图表示在适宜条件下,用蛋白酶处理甲、乙两物质时,两物质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蛋白酶对甲物质不起作用
B.乙随时间延长含量逐渐减少
C.改变温度,蛋白酶可能失去作用
D.甲、乙都是蛋白质
【答案】D
8.下表是某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的实验中的相关记录,该实验结果表明酶的催化作用()
A.需要适宜的pH
B.只对一种物质起作用
C.需要适宜的温度
D.效率很高
【答案】C
9.等质量的下列各种食物营养素中,在人体内氧化所产生的热量最多的是
A.蛋白质
B.糖类
C.维生素
D.脂肪
【答案】D
10.人患急性肠道炎时,静脉滴注5%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人体提供营养物质
B.补充体内盐分
C.补充体内水分
D.以上三项都是
【答案】D
11.人们常说“煮过的蔬菜没有新鲜蔬菜营养好”,你认为获得证据的有效方法是
A.比较煮前和煮后蔬菜的质量
B.比较煮前和煮后蔬菜的叶绿素含量
C.测试煮过蔬菜的水的酸碱度
D.比较煮前和煮后蔬菜的维生素含量
【答案】D
12.膳食纤维被称为人体第七类营养素。下列有关膳食纤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
B.能杀灭胃肠道中的有害细菌
C.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
D.可被有关消化液分解为可吸收的物质
【答案】C
13.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微信朋友圈“晒”美食成了不少网友每天喜欢做的事情。下面是四位网友在网上“晒”的午餐,其中营养比较均衡的是()
A.网友“蜗牛”:牛肉面(面+牛肉片)
B.网友“水螅”:米饭三两+碎肉豆腐+蔬菜
C.网友“水绵”:炸鸡两块+可乐一杯+薯条一包
D.网友“细胞壁”:混合水果一盒(苹果+草莓+水蜜桃)
【答案】A。
14.关于脂肪的主要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
B.是贮存在人体内的备用能源物质
C.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原料
D.人体受损细胞修复和更新的材料
【答案】B
15.在胃里开始被消化,在小肠内完全被消化的物质是()
A.脂肪
B.淀粉
C.维生素
D.蛋白质
【答案】D
16.下列生活习惯中,最容易使人患龋齿的是()
A.喜欢喝牛奶,吃肉类食物
B.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C.吃含钙、磷的食物
D.睡前经常吃零食,特别是甜食
【答案】D
17.能分泌胆汁的器官是()
A.胆囊
B.肝脏
C.胰腺
D.唾液腺
【答案】B
18.小红常常到了傍晚就看不清东西,她体内可能缺乏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答案】A
19.人吃饱时,一般人体消化道中含有较多食物的器官是()
A.口腔
B.食道
C.胃
D.大肠
【答案】C
20.下列不属于消化系统功能的是()
A.对食物进行机械加工
B.将食物中的细菌彻底除掉
C.将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D.将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吸收进循环系统
【答案】B
21.有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为参加长跑项目时准备的食物,分别为:巧克力、牛肉干、水果、奶油蛋糕,哪位同学准备的最实用()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22.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消化道内的最终消化产物分别是()
A.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B.葡萄糖、多肽、脂肪酸
C.麦芽糖、氨基酸和甘油、脂肪酸
D.麦芽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答案】A
23.下列有关人体消化系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B.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
C.所有的消化腺都能分泌消化液
D.所有的消化液都含有消化酶
【答案】D
24.下列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①糖类②脂肪③蛋白质④水⑤无机盐⑥维生素⑦氧气
A.①⑥⑦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⑤
【答案】C
25.下列能科学表示一日三餐合理配置比例的是
A.
B.
C.
D.
【答案】D
26.图甲是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一定量的淀粉在少量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的麦芽糖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若图乙描述的反应过程中,在保证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前提下改变某一初始条件,则图乙中e点(产生麦芽糖的量最大)或d点(产生麦芽糖的量最大时所需的最短时间)的位置可能会发生移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pH=a时,e点下移
B.淀粉的量增加时,e点上移
C.温度升高时,d点右移
D.酶的量减少时,d点右移
【答案】A
27.如图所示为人体消化系统结构示意图,其中消化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以及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别是()
A.②③
B.③④
C.④①
D.④②
【答案】D
28.如图所示为消化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人体消化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①分泌胆汁,可直接消化淀粉
B.③内可初步消化蛋白质
C.②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D.④分泌的消化液对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三种物质都有消化作用
【答案】A
29.都含有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的一组消化液是()
A.唾液和胃液
B.胃液和肠液
C.肠液和胆汁
D.胰液和肠液
【答案】D
30.某种生物活性洗衣粉包装袋上印有以下资料,下列对资料信息理解有误的是()
A.这种洗衣粉可清除衣服上的奶渍
B.这种洗衣粉对清除衣服上的油渍效果不佳
C.该蛋白酶在60℃以上将会失去活性
D.这种洗衣粉可以洗涤羊毛、真丝等各种衣料
【答案】D
31.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在探究温度影响酶活性实验时,设计不合理的是()
A.用具有一定梯度的不同温度处理反应物和酶
B.选用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作为反应物
C.各对照实验组的pH保持相同且适宜
D.可将反应物的剩余量作为该实验的因变量
【答案】B
32.酶的化学成分是()
A.糖类
B.蛋白质
C.脂类
D.核酸
【答案】B
33.膳食纤维被称为人体的“第七类营养素”,它对人体的作用有
①降低肠道对脂肪的吸收②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便③减少大肠癌的发生④提供大量能量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C
34.在盛有等量鲜牛肉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后置于37温水中。消化最快的一组是()
A.胃液、肠液
B.胰液、胃液
C.胰液、肠液
D.唾液、胰液
【答案】C
35.下列小肠的结构特点中,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是()
①长5~6m
②内表面有许多皱襞
③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④小肠绒毛襞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⑤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
A.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答案】B
36.如图所示为人体的消化和吸收过程,①~⑤表示消化液(其中⑤为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④和⑤发挥作用的场所是小肠
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②与③都只含一种酶,但酶的种类不同
D.④是胆汁,主要由肝脏分泌
【答案】A
37.近期有关民生热词:“舌尖上的安全”,下列做法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
A.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
B.为了使粽叶鲜亮,用硫酸铜溶液浸泡粽叶
C.用食盐腌制鸭蛋
D.用霉变花生榨食用油
【答案】C。
38.淀粉酶可以将人体不能直接吸收的淀粉转变成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如图是淀粉酶对淀粉作用过程的示意图。对该过程的表述错误的是()
A.酶起催化作用
B.是物理变化
C.是化学变化
D.酶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答案】B
39.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下列叙述中与小肠吸收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
B.皱襞表面有多小肠绒毛
C.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
D.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答案】C
40.下列有关维生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对人体有非常重要作用的一类无机物
②不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③受阳光中紫外线照射,人体皮肤可合成维生素A
④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甚至患病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C
41.如图所示是比较花生仁、大米和牛肉干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的实验示意图。对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前所取的三种食物的质量要相等
B.实验中如果不注意挡风,会使每次测量结果偏小
C.实验是通过水温变化对三种食物所含的能量多少作出比较
D.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等于这些食物实际所含的能量
【答案】D
42.(2019.攀枝花)特定人群往往需要特定的饮食方案。相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A.婴幼儿在补钙的同时应补充维生素D
B.青少年应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C.贫血病人应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
D.坏血病患者要补充新鲜水果和蔬菜
【答案】C
43.植物根和人体小肠都具有吸收功能。据图分析两者的共同结构特点,其中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是()
A.基本结构单位都是细胞
B.都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
C.都属于生物体器官层次
D.都有较大的吸收表面积
【答案】D
44.向试管内加入2mL食用油,再加入1mL“X消化液”,充分振荡后,置于37℃的温水中5min,发现食用油消失了,则“X消化液”的成分最可能是()
A.唾液、胃液、肠液
B.胃液、胆汁
C.胰液、肠液、胆汁
D.胃液、胰液
【答案】C
45.科学饮食是健康的保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维生素和无机盐都是人体必需的基本营养素
②淀粉主要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玉米、马铃薯等
③铁、硒等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应大量服用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给
④为防止骨质疏松,应多食用奶制品、豆类、虾皮等食物
⑤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应在食盐中添加大量的碘元素
⑥用含小苏打的发酵粉焙制糕点
A.①③⑥
B.②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⑥
【答案】D。
46.每一天我们都要从食物中获取不同的营养物质,在这些营养物质中,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却很重要的是()
A.蛋白质、无机盐、水
B.脂肪、维生素、糖类
C.维生素、无机盐、水
D.脂肪、蛋白质、糖类
【答案】C
47.鲜奶、蛋类和豆类中含有较多的钙,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可以预防()
A.儿童佝偻病
B.贫血症
C.坏血症
D.夜盲症
【答案】A。
48.图1是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午餐食谱,图2是淀粉、蛋白质在人体内消化吸收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1中甲设计的食谱比较合理,因其含有蛋白质和脂肪比较高
B.图2中①表示消化过程,其进行的主要场所是胃
C.图2中②表示吸收过程,其进行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D.图2中淀粉、蛋白质的消化终产物a、b分别是葡萄糖和甘油
【答案】C
PAGE
第1页,共1页浙教版科学(九上)分题型专题复习——消化系统
选择题
一、选择题
1.小方在吃葡萄时,误将一粒葡萄种子咽了下去,这粒种子的“旅行路线”是()
A.口腔→食管→胃→大肠→小肠→肛门
B.口腔→胃→食管→小肠→大肠→肛门
C.口腔→大肠→胃→食管→大肠→肛门
D.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2.试管中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置于37℃环境中,一小时后植物油不见了。配制的消化液可能是()
A.唾液胃液肠液
B.胃液唾液胆汁
C.胰液肠液胆汁
D.肠液唾液胰液
3.矿工被困井下,下列物质中对其维持生命很重要,但又不能提供能量的是
A.水
B.糖类
C.脂肪
D.蛋白质
4.如图是四种食物的营养成分相对含量示意图。某同学因偏食,营养不均衡,患了贫血症。该同学饮食中最好应多摄取图中哪一种食物()
A.食物甲
B.食物乙
C.食物丙
D.食物丁
5.人发烧时,常常没有食欲,最根本的原因是()
A.胃肠蠕动明显减慢
B.体内食物残渣排出降低
C.所吃的食物未被充分消化
D.体温过高使消化酶活性降低
6.在一块含有淀粉的琼脂块的四个位置,分别用不的方法处理,如图所示。将上述琼脂块放人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小时后,在琼脂块上滴加碘液,其中不变蓝色的是()
A.清水
B.胃液
C.唾液
D.胆汁
7.如图表示在适宜条件下,用蛋白酶处理甲、乙两物质时,两物质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蛋白酶对甲物质不起作用
B.乙随时间延长含量逐渐减少
C.改变温度,蛋白酶可能失去作用
D.甲、乙都是蛋白质
8.下表是某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的实验中的相关记录,该实验结果表明酶的催化作用()
A.需要适宜的pH
B.只对一种物质起作用
C.需要适宜的温度
D.效率很高
9.等质量的下列各种食物营养素中,在人体内氧化所产生的热量最多的是
A.蛋白质
B.糖类
C.维生素
D.脂肪
10.人患急性肠道炎时,静脉滴注5%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人体提供营养物质
B.补充体内盐分
C.补充体内水分
D.以上三项都是
11.人们常说“煮过的蔬菜没有新鲜蔬菜营养好”,你认为获得证据的有效方法是
A.比较煮前和煮后蔬菜的质量
B.比较煮前和煮后蔬菜的叶绿素含量
C.测试煮过蔬菜的水的酸碱度
D.比较煮前和煮后蔬菜的维生素含量
12.膳食纤维被称为人体第七类营养素。下列有关膳食纤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
B.能杀灭胃肠道中的有害细菌
C.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
D.可被有关消化液分解为可吸收的物质
13.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微信朋友圈“晒”美食成了不少网友每天喜欢做的事情。下面是四位网友在网上“晒”的午餐,其中营养比较均衡的是()
A.网友“蜗牛”:牛肉面(面+牛肉片)
B.网友“水螅”:米饭三两+碎肉豆腐+蔬菜
C.网友“水绵”:炸鸡两块+可乐一杯+薯条一包
D.网友“细胞壁”:混合水果一盒(苹果+草莓+水蜜桃)
14.关于脂肪的主要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
B.是贮存在人体内的备用能源物质
C.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原料
D.人体受损细胞修复和更新的材料
15.在胃里开始被消化,在小肠内完全被消化的物质是()
A.脂肪
B.淀粉
C.维生素
D.蛋白质
16.下列生活习惯中,最容易使人患龋齿的是()
A.喜欢喝牛奶,吃肉类食物
B.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C.吃含钙、磷的食物
D.睡前经常吃零食,特别是甜食
17.能分泌胆汁的器官是()
A.胆囊
B.肝脏
C.胰腺
D.唾液腺
18.小红常常到了傍晚就看不清东西,她体内可能缺乏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19.人吃饱时,一般人体消化道中含有较多食物的器官是()
A.口腔
B.食道
C.胃
D.大肠
20.下列不属于消化系统功能的是()
A.对食物进行机械加工
B.将食物中的细菌彻底除掉
C.将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D.将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吸收进循环系统
21.有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为参加长跑项目时准备的食物,分别为:巧克力、牛肉干、水果、奶油蛋糕,哪位同学准备的最实用()
A.甲
B.乙
C.丙
D.丁
22.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消化道内的最终消化产物分别是()
A.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B.葡萄糖、多肽、脂肪酸
C.麦芽糖、氨基酸和甘油、脂肪酸
D.麦芽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23.下列有关人体消化系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B.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
C.所有的消化腺都能分泌消化液
D.所有的消化液都含有消化酶
24.下列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①糖类②脂肪③蛋白质④水⑤无机盐⑥维生素⑦氧气
A.①⑥⑦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⑤
25.下列能科学表示一日三餐合理配置比例的是
A.
B.
C.
D.
26.图甲是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一定量的淀粉在少量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的麦芽糖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若图乙描述的反应过程中,在保证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前提下改变某一初始条件,则图乙中e点(产生麦芽糖的量最大)或d点(产生麦芽糖的量最大时所需的最短时间)的位置可能会发生移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pH=a时,e点下移
B.淀粉的量增加时,e点上移
C.温度升高时,d点右移
D.酶的量减少时,d点右移
27.如图所示为人体消化系统结构示意图,其中消化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以及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别是()
A.②③
B.③④
C.④①
D.④②
28.如图所示为消化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人体消化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①分泌胆汁,可直接消化淀粉
B.③内可初步消化蛋白质
C.②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D.④分泌的消化液对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三种物质都有消化作用
29.都含有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的一组消化液是()
A.唾液和胃液
B.胃液和肠液
C.肠液和胆汁
D.胰液和肠液
30.某种生物活性洗衣粉包装袋上印有以下资料,下列对资料信息理解有误的是()
A.这种洗衣粉可清除衣服上的奶渍
B.这种洗衣粉对清除衣服上的油渍效果不佳
C.该蛋白酶在60℃以上将会失去活性
D.这种洗衣粉可以洗涤羊毛、真丝等各种衣料
31.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在探究温度影响酶活性实验时,设计不合理的是()
A.用具有一定梯度的不同温度处理反应物和酶
B.选用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作为反应物
C.各对照实验组的pH保持相同且适宜
D.可将反应物的剩余量作为该实验的因变量
32.酶的化学成分是()
A.糖类
B.蛋白质
C.脂类
D.核酸
33.膳食纤维被称为人体的“第七类营养素”,它对人体的作用有
①降低肠道对脂肪的吸收②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便③减少大肠癌的发生④提供大量能量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4.在盛有等量鲜牛肉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后置于37温水中。消化最快的一组是()
A.胃液、肠液
B.胰液、胃液
C.胰液、肠液
D.唾液、胰液
35.下列小肠的结构特点中,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是()
①长5~6m
②内表面有许多皱襞
③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④小肠绒毛襞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⑤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
A.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36.如图所示为人体的消化和吸收过程,①~⑤表示消化液(其中⑤为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④和⑤发挥作用的场所是小肠
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②与③都只含一种酶,但酶的种类不同
D.④是胆汁,主要由肝脏分泌
37.近期有关民生热词:“舌尖上的安全”,下列做法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
A.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
B.为了使粽叶鲜亮,用硫酸铜溶液浸泡粽叶
C.用食盐腌制鸭蛋
D.用霉变花生榨食用油
38.淀粉酶可以将人体不能直接吸收的淀粉转变成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如图是淀粉酶对淀粉作用过程的示意图。对该过程的表述错误的是()
A.酶起催化作用
B.是物理变化
C.是化学变化
D.酶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39.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下列叙述中与小肠吸收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
B.皱襞表面有多小肠绒毛
C.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
D.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40.下列有关维生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对人体有非常重要作用的一类无机物
②不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③受阳光中紫外线照射,人体皮肤可合成维生素A
④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甚至患病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41.如图所示是比较花生仁、大米和牛肉干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的实验示意图。对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前所取的三种食物的质量要相等
B.实验中如果不注意挡风,会使每次测量结果偏小
C.实验是通过水温变化对三种食物所含的能量多少作出比较
D.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等于这些食物实际所含的能量
42.(2019.攀枝花)特定人群往往需要特定的饮食方案。相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A.婴幼儿在补钙的同时应补充维生素D
B.青少年应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C.贫血病人应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
D.坏血病患者要补充新鲜水果和蔬菜
43.植物根和人体小肠都具有吸收功能。据图分析两者的共同结构特点,其中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是()
A.基本结构单位都是细胞
B.都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
C.都属于生物体器官层次
D.都有较大的吸收表面积
44.向试管内加入2mL食用油,再加入1mL“X消化液”,充分振荡后,置于37℃的温水中5min,发现食用油消失了,则“X消化液”的成分最可能是()
A.唾液、胃液、肠液
B.胃液、胆汁
C.胰液、肠液、胆汁
D.胃液、胰液
45.科学饮食是健康的保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维生素和无机盐都是人体必需的基本营养素
②淀粉主要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玉米、马铃薯等
③铁、硒等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应大量服用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给
④为防止骨质疏松,应多食用奶制品、豆类、虾皮等食物
⑤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应在食盐中添加大量的碘元素
⑥用含小苏打的发酵粉焙制糕点
A.①③⑥
B.②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⑥
46.每一天我们都要从食物中获取不同的营养物质,在这些营养物质中,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却很重要的是()
A.蛋白质、无机盐、水
B.脂肪、维生素、糖类
C.维生素、无机盐、水
D.脂肪、蛋白质、糖类
47.鲜奶、蛋类和豆类中含有较多的钙,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可以预防()
A.儿童佝偻病
B.贫血症
C.坏血症
D.夜盲症
48.图1是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午餐食谱,图2是淀粉、蛋白质在人体内消化吸收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1中甲设计的食谱比较合理,因其含有蛋白质和脂肪比较高
B.图2中①表示消化过程,其进行的主要场所是胃
C.图2中②表示吸收过程,其进行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D.图2中淀粉、蛋白质的消化终产物a、b分别是葡萄糖和甘油
PAGE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