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总复习第一单元提分卷及答案
一、积累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吝啬(lìn)
抖擞(sǒu)
嘹亮(liáo)
棱镜(léng)
B.睫毛(jié)
稀疏(shū)
倾诉(qīng)
着落(zháo)
C.娇媚(mèi)
朗润(lùn)
唤醒(huàn)
烘托(hōng)
D.黄晕(yūn)
诱惑(huò)
萌发(méng)
高邈(miǎo)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清脆
干燥
伫蓄
披蓑戴笠
B.浆汁
静谧
莅临
倾盆瓢泼
C.冷冽
粗旷
干涩
一番风情
D.化妆
淅沥
宽敞
繁花嫩叶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九霄凌云”款电动剃须刀巧妙地将祥云纹与故宫经典霁蓝色结合,尊贵典雅,特别适
合咄咄逼人的优雅男士。
B.清晨或黄昏,三三两两的燕子在院内盘旋,呼朋引伴,或倏然静立在晾衣绳上,剪刀似
的尾巴翘立着。
C.志愿者们充分发扬公路人精神,争先恐后地拿起了劳动工具,到事先分配好的区域内有条不紊地开始了劳动。
D.摆上几盆盆栽,可以让家里变得绿意浓浓,生机勃勃。
4.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这句话运用了
拟人的修辞手法。
B.“田野”“蜜蜂”“母亲”“薄烟”“屋顶”“昏黄”“花苞”“姿容”“视线”和“海绵”都是名词。
C.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D.“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5.名句默写。(5分)
(1)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__________________,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3)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
6.名著阅读。(4分)
【甲】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
【乙】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1)【甲】【乙】两段话都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前者出自______________一文,后者出自__________________一文。(2分)
(2)【甲】【乙】两段话中,“我”心中要复仇的是不是同一个对象?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7分)
某中学七年级(2)班正在开展以“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一:猜谜语】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下面有三条谜语,请猜猜谜底分别是什么节气。(3分)
①人离位心别愁
②为官一世两袖风
③大可不必害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补对联】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围绕“二十四节气”这一主题,将下面
的对联补充完整。(2分)
上联:一犁耕破路边土,今日芒种
下联:双手捧住炉中火,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三:探结果】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之后经过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写入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材料二: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了二十四节气与天文、气象、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二十四节气本为节令气候的标志,但后来融汇了祭祀、宗教、庆贺、游乐等内容,形成社群性的活动,演变为中华民族节日习俗的组成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8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8.动静结合是本诗的特色之一,请结合相关内容做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所呈现的画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2分)
废园
包利民
①每到夏日,站在南菜园里,看着“蜂蝶纷纷过墙去”,于是,我也就“却疑春色在邻家”了。
②邻家的园子一片荒芜,短墙有几处倾圮。这户人家几年前搬走之后,这里,便一直废弃着。从墙头上跳下去,我便被湮没于高高的蒿草之中。扑打着飞舞的蚊虫,我从蒿秆中挤出来,眼前是一个很大的园子,曾经的土垅都被各种恣意生长的草覆盖,草丛中开着许多小小的或黄或白的花朵。蜻蜓和蝴蝶成群结队地尽情栖飞,每一缕风都是从它们的翅间流淌过来的,带着淡淡的清香。
③许多年以后,当我在异乡的野外,遇见一个同样的废园,看着同样的情景,却是满眼的寥落。可是少年的时候,我有的只是满心的兴奋与期待,这样一个没有人烟的园子,得隐藏着多少惊喜和奇迹啊!园子的东西南三面都是很高的蒿草,或者因从未修剪打理而上下都是枝叶的杨树,北面就是园墙和院子,还有那个空房子。站在园子里,外边根本看不到我,这真是一个很隐蔽的乐园。
④我踏着杂草,小心地躲开那些不避人的青蛙或者癞蛤蟆,来到东北角,那里有一堆木头。几只蚂蚱飞快地跳过去,溅起几朵阳光。底下的木头已经长了半截的青苔,而上面的几根,却长了一些耳朵状的东西,褐色,极硬。除了一些很大的黑蚂蚁爬上爬下外,便也只有风偶尔停驻。我很快对這里失去了兴趣,转而向西北角那一堆杂物走去。
⑤我高兴地在那里翻拣着,破旧的手摇风车,破烂的农具,锈得失去了本色的犁,我用力搬开这些,仿佛移开了一段时光,寻找着深远处的宝贝。一只受惊的老鼠飞蹿而去,我浑不在意,因为目光已经被一个物件牵绊住。那是一根比手指粗些的木棍,一米多长,一端还有一个手柄,我拿在手中仔细端详,猜想它可能是一把老伞的木柄。我飞快地挥舞着,满心喜爱,这真是一个让人羡慕的武器。我心满意足,虽然还有许多未曾翻找,但可以以后慢慢来。
⑥北墙中间的墙根下,立着一只大缸,到我的腰那么高,上面已经豁了口。探头向里看,不知已积了多少场的雨水,深绿色。我用刚得来的武器在缸壁上敲了两下,水中扑通一声,一只青蛙跃出又跌回。不禁大笑,这家伙不知怎么进到了缸里,却出不来了,天天坐缸观天。或许有一天,雨水积到豁口位置,它就能自由了。
⑦而那时当我拿着武器,翻过矮墙,回头的时候,却是有着无边无际的留恋。看着自家园子里整齐的蔬菜,想着废园里那些蓬勃的植株,心头更是一片火热。是的,我觉得那是蓬勃的,一切都充满了活力。我甚至在月夜偷偷溜进去,以感受一种不一样的情境。月光下的一切都静悄悄的,偶然的蟋蟀细细的琴声,一丝丝潜入夜色,当群蛙合鸣的时候,缸里的那一只也会大声叫。也会有着恐惧,想象着草影摇曳里,飘出些什么东西。只是回想的时候,却又那样有趣,那样怀念。
⑧这是我一个人的乐园,可以寻,可以找,可以独处,连最亲近的伙伴也没有告诉。
9.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10.自选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11.作者在废园中获得了哪些惊喜?(3分)
12.文章以《废园》为题,有何作用?(4分)
9.①引用古诗,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让读者产生思考;②引起下文对邻家废园的描写。
10.作者通过“尽情”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蜻蜓和蝴蝶在这没有人烟的废园里自由自在地生活的情状形象地描摹出来;同时,作者动用了视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展现了邻家废园的满园春色。
11.①让人羡慕的武器——伞柄;②一只青蛙坐缸观天。
12.①废园是文章的线索,全文紧紧围绕废园来展开叙述;②通过对废园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初见废园时的兴奋和期待,游览废园见到蓬勃植株时的喜爱,以及回忆废园时的留恋和
怀念。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2分)
夜雨绵蜻蜓飞
路军
夜浓如醇酒,白天喧嚣的音乐都安静了,很多人早早地在舒适的时空酣然入梦。就在远方,细腻绵长、如噬桑叶般的声音隐隐飘来。
夜雨的脚步轻缓低沉,有时,她不喜欢喧嚣的节奏和鼓点,从而失去庄重和古雅的真实。她从容淡定,就像蚕吐出纤细的丝缕,从天到地慢慢编织清新的锦缎。细雨从树的绿冠到脚下的草叶,从屋檐的黑瓦到门前的凹凸不平的石阶,从没有睡眠人的心底一直流向睡梦中的游子的心灵深处。
我喜欢听夜雨,她舒缓自如的脾气颇似性情之人,不媚俗,不傲慢。
夜雨如一首情意缠绵的诗歌,城里与乡下,菜园与山林,山涧与河谷,平仄相间,和谐悦耳。头顶一柄黑伞,与夜空的雨浅唱低吟应和。站在河畔的木栅观景台,那一行行的歌阕,浸入心灵深处,复活的一些古老思维,如飞翔的小鸟,在雨中与夜的身影一起飞向远方。
夜雨有一颗柔软的心灵,她依恋故园就像依恋天空与云朵。一滴滴的雨,如甘霖,似醇酒,滋润万物。夜越深,越悠长浓郁。我似乎听得见河岸边际以及最远的农田,庄稼吮吸细雨拔节的欢悦。夜雨落得久了,呼朋引伴,引吭高歌,如在葱郁草原撒欢的小马驹,很快,就汇聚成浩荡的阵势,沙场秋点兵的威武和健壮。她有时不知疲倦,绵绵不断,如暗夜赶路的士兵,身上的箭囊中一枚枚箭羽丁丁零零。有时倏忽而来,有时遽然而去,穿越山谷沟壑,汇入远方的那条河,一直走向大海。
留白的夜,蔓草丛生。一旦夜雨走远了,晨曦的眼睛格外明亮,那是夜雨擦拭的,是夜雨留给光影的湖泊。
印象里,蜻蜓与故乡有着不尽的联系,是故乡孕育的精灵之子。山色空蒙的雨后,一只只蜻蜓点水飞翔。水是蜻蜓进行表演的根脉,是蜻蜓眷恋的精神故乡。
夏日,雨说来就来。窗前的人家屋顶雨点溅飞,古典风铿锵流溢。我听见了雨的双手弹拨黑瓦的声音,金色的,声若古音;水墨样,氤氲流淌。远方雨雾如织,山峦点染了流动的色泽,一会儿青翠,一会儿乳白。云在走,雨在歌,蜻蜓们在哪里嬉戏呢?
雨后蜻蜓,如赴约般,忽然现了身。凡是潮湿的沼泽,波光粼粼的水面,溪流舒缓的山谷,一只只蜻蜓翅膀张开了,墨黑色的,灰色的,在阳光的明媚时刻,自由舒展。时而如平稳飞翔的滑翔机,时而如俯冲而下、直扑水面的小鸟;时而,鹞子翻身,贴到你的眼眉前,瞬间又飞走了。它们喜欢与小孩子们兜圈子。
蜻蜓盘桓在水面上许久不愿离开,那份恋恋不舍的情绪都凝聚在它的思想里。离得近了,透明的纱翅闪亮,绿里透白的腹部鼓囊囊的。几只飞到了静默的台上,不由地想要它停了下来,听它讲讲喜欢水面的缘由。
我对于童年存在着潮湿的记忆,一年四季源源不断的泉水,山谷欢淌的小溪,几座水库,水之精灵无处不在,蜻蜓也跟着水无处不在,它们是水的扈从。
来到他乡,去河岸,不知为何,竟少见蜻蜓。是我逗留的时间太短,没有注意到它们细小的身影。一旦回到了家乡,雨绵绵,潮湿的土地,山涧之间的小溪长了精神,凹地挽住臂膀,存了一洼水,蜻蜓就应约而来。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蜻蜓飞,故乡眉宇舒展。
18.文中写道:“母亲说不上是烹饪高手,可她用自己的一番心血,把‘乡味’变成了舌尖上
家的味道,留给我太多欢愉、温馨的记忆。”请概括母亲把“乡味”变成了舌尖上家的味道的具体表现。(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为什么写到“我”提干成家后的一些事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50分)
22.请以《发生在那个季节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A(B.“着”应读“zhuó”;C.“润”应读“rùn”;D.“晕”应读“yùn”)
2.D(A.“伫”应为“贮”;B.“泼”应为“泼”;C.“旷”应为“犷”)
3.A(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
4.C(A.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昏黄”是形容词;D.第二个逗号应改为顿号)
5.(1)杨花落尽子规啼(2)沾衣欲湿杏花雨(3)断肠人在天涯(4)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3.A(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
4.C(A.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昏黄”是形容词;D.第二个逗号应改为顿号)
5.(1)杨花落尽子规啼(2)沾衣欲湿杏花雨(3)断肠人在天涯(4)海日生残夜江春
人旧年
6.(1)《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2)不是同一个对象。【甲】段话要复仇的对象是猫,【乙】段话要复仇的对象是长妈妈。
7.(1)①立秋②清明③小寒(2)示例:明朝大寒
(3)示例一:二十四气节的发展过程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示例二: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8.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二者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是静态,然后写“秋风”“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9.示例: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
10.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秀美。
11.白雪和枯草相间的美景。
12.拟人。赋予薄雪以人的性格特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
13.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发了对小山的怜爱之情。
14.①从容淡定;②不媚俗,不做慢;③有时倏忽而来,有时遽然而去。
15.以动衬静。用夜雨如啮桑叶般的声音衬托夜晚的寂静。
16.这句话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后蜻蜓自由舒展的美妙姿态,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蜻蜓的喜爱之情;读来琅琅上口,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17.①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②对故乡的思念和依恋。
18.①母亲做的辣椒酱、辣萝卜干、辣鱼干,是一家人偏爱的家常吃食;②在“我”孩提时,就经常能吃到母亲亲手做的腐乳、酒酿、豆豉、酸豆角等湖南风味的美食;③“我”10岁那年,母亲耗时费力,用稻糠熏制地道的湘菜美味——腊肉。
19.这句话中母亲用稻糠熏制腊肉的耗时费力与母亲乐此不疲的心态形成对比,表现了母亲
勤劳、执着的品质和对孩子深沉的爱。
20.写“我”提干成家后,妻子喜欢上了吃湘菜,给女儿做“乡味”和讲奶奶做“乡味”的往事,是为了从侧面表现母亲对“我”的影响,使母亲的形象更加高大、感人。
21.结构上,与开头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上,点明主题,深化中心——不仅表达了
“我”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更重要的是说明了“我”传承了母亲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幸福生活的那份执着信念。
22.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