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1三角形的特性-人教版(5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1三角形的特性-人教版(5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30 10:47:53

文档简介

认识三角形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画三角形的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含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画三角形的高。
教具准备:
课件、三角板
学具准备:
铅笔、三角板、红笔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一)情境导入
师:(出示含有三角形的实物图片)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能从图中找到认识的平面图形吗?
生:三角形。
师:能具体的说说你是从哪幅图中找到三角形的吗?(叫1——2名同学回答)
师:你们很有数学眼光,其实在这些图片都隐含了三角形。(ppt圈出三角形)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在哪里见过三角形呢?
生:举出生活中三角形的例子。(尽可能说出三角板)
师:大家可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能举出这么多关于三角形的例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认识三角形。(隐去ppt实物,板书:认识三角形)
(二)三角形的意义
师:现在请大家拿出工具单,在探究新知第1题的空白处试着画一个三角形,一边画一边想你是怎么画的。(教师巡视,有错误展示错误,没有错误展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
(注:试讲过程中遇到不用尺子的,通过让学生评价可以引出3条线段,在自己画的过程中第一步就可以省掉)
师:同学们画了这么多的三角形,现在老师也手痒痒了,也想来画一个三角形。
(师画)
师:还画吗?
生:继续画。
师:一共画几条呢?
生:三条。
(师继续画)
生:错了!
师:哪错了?
生:最后一条是直的,不是弯的。
师:谁还想说?
生:最后一条应该是线段,不是曲线。
师:你是说三角形的三条边应该是三条线段是吗?好,我改过来(板书:3条线段)
(师改正)
生:又错了。
师:这不是三条线段吗?怎么又错了?
生:没有连在一起。
生:三条边不能分开,要合起来
师:你的意思是说这里不能有缝隙是吗?
生:是的。
师:好吧,老师再改。
(师再次改正)
(注:试讲过程中学生直接说出了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可以不出示这幅图,直接画出正确的三角形,如果学生说出组成,可以用这幅图来区分组成和围成)
生:哎,又错了。
师:哪儿又错了?
生:最后那条边不能出头,要刚好连在一起。
师:也就是说三角形的这三条线段要……(指着图做围成的手势)
生:围起来(板书补全定义)(如果学生说不出围起来,能说出两条边连在一起这类词,教师可以加以总结:老师想用一个词“围成”可以吗?)
(师最后改正)
师:这回对了吗?
生:这回终于对了。
师:太不容易了,终于得到了你们的认可,现在我们一起来齐读一遍三角形的定义。
生: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师:怎样理解围成呢?
生:不能出头,也不能有空隙。
师:谁还想说?
生:线段和线段的端点要连起来。(师补充:也就是说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要相连。)
师:知道了什么叫三角形,我们试着来做一组判断题
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三角形,为什么?
(注:这道题一定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第三幅图处理组成和围成的区别)
(三)三角形的特征
师:看来大家对三角形的概念已经掌握的很扎实了,现在观察黑板上、大屏幕上以及同学们自己画的三角形,这些三角形的大小、形状都……
生:不同。
师:能找到它们共同的特征吗?
生:它们都有3条边。
生:都有3个角。
生:都是封闭图形。
师:还有吗?
生:都有3个顶点。
师:大家总结的都很好,这就是三角形的特征(大屏幕出示: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
(四)三角形的表示方法
师:通常情况下我们用三个大写字母来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字母来标注你刚才自己画的三角形。(收两个,一个任意字母的,一个ABC的展示)
师:通常情况下我们用大写字母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黑板上这个三角形就可以叫做三角形ABC,三个角可以称为角A,角B,角C,三个顶点可以叫做A点,B点,C点,三角形的三条边就可以叫做AB边,AC边,BC边,那么这位同学画的三角形就可以叫做三角形XXX。
(五)三角形的高
师:我们已经学习过了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同学们能不能根据已有的经验试着来画一画三角形的高呢?请在工具单探究新知第2题处画出三角形ABC的高。(展示学生作品,预设应该有很多错误,如画高不是从顶点出发,画高做的不是垂线等)
师:看来大家对三角形的高这个概念的理解各不相同,到底谁画的对呢?请大家打开数学书60页,自学什么叫做三角形的高和底,把你认为重要的内容用红笔做出标记。
生: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大屏幕出示)
师:在这个定义中你批注的重要内容是什么呢?
生:从顶点到对边
生:垂线
生:线段
师:能不能以黑板上的三角形ABC为例,说说三角形的顶点和它的对边在哪里呢?(学生说,教师用三色笔批注)
生:A点的对边是BC边,B点的对边是AC边,C点的对边是AB边
师:你觉得一个三角形可以画几条高?
生:3条
师:为什么?
生:因为三角形有3个顶点,从每一个顶点都可以向对边做一条垂线。
师:三角形的高到底应如何来画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如果老师选定从点B向对边做高,B点的对边是谁呢?
生:AC边
师:如何从点B向AC边做垂线呢?(教师故意摆歪,让学生上台调整,体会做高的方法)
1.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和AC边重合。板书:一重合
2.移动三角板,让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经过B点

板书:二经过
3.沿着经过B点的这条直角边画虚线,不要忘记标上直角符号
板书:三画线(注意笔的颜色)
从顶点B到垂足之间的距离就叫做三角形AC边上的高,AC边叫做这条高所对应的底。(标上高和底)
师:请大家对照黑板上的做法来用三角板来检验自己做的高是否标准。
板书:四检验
师:现在请没有画出三条高的同学按照老师黑板上的这四个步骤在自己的工具单上画出完整的三条高,画完的同学用三角板检验自己所画的高是否标准,谁愿意上黑板来帮老师补充完整另外两条高?(生上黑板补充,遇到困难老师可以帮助)
二、巩固新知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对三角形的高一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请大家完成工具单第二大题,巩固新知,画出三角形给定底边的高
画出下列三角形给定底边上的高
A
A

B

C
B
C
1、如果遇到困难可以组内交流一下,通过讨论,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不用再画虚线,直接写上高就可以了
追问:如果以AC边为底,应该如何做高?(生口答)
2、大屏幕展示钝角三角形的高的做法,大屏幕纠正钝角三角形高的错误,先让学生更正,同时欣赏行外高。
总结:观察黑板和大屏幕上不同形状的三个三角形,我们发现不管什么形状的三角形都可以画3条高。
三、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
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三角形的知识,其实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ppt图片欣赏)
3.为什么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如此广泛的应用呢?它到底有什么特性呢?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们会继续学习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60--6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掌握三角形高的画法,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2、经历观察、分析、猜想、实践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在观察、实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的高。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我们以前都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三角形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初步认识了它,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三角形,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特性(板书:三角形的特性)
二、探究新知
1、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1)、让学生画出一个三角形。
(2)、展示并评价学生的作品。
(3)、老师用多媒体分别出示
,让学生说一说是不是三角形?为什么?最后教师通过动画展示变成三角形的过程。
(4)、学生试着概括什么叫三角形?
教师小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1)、认识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2)、课件演示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3)、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顶点和对应边。
3、认识三角形的高。
(1)、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三角形高的画法。
(2)、分小组讨论高的画法。
(3)、全班汇报交流高的画法。
(4)、教师分别用课件和在黑板上用三角板演示三角形高的画法。
教师小结:强调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三角形的一条边重合,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要对准三角形的顶点。
(5)、练习。
①、画出三角形的一条高。
②、画出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每种三角形各一个),着重让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③、选择题。让学生理解要找对应底边上的高。
(6)、学生思考: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
(7)、讨论交流:一个三角形有三条高。
(8)、教师用课件演示三角形的三条高。
4、探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1)、出示情境图。
①你发现了什么?
②生活中,为什么有些物体的一部分做成三角形的,它具有什么特性?
(2)、验证猜想。
①用小棒拼成三角形、四边形。
②同桌互相拉一拉。
③通过拉,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A
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

)
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三条高
(

)B
C
特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
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师生准备:三角形、三角板、平行四边形框架、小棒。
主题: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学过程:
一?识图导入
大屏幕出示:金字塔、塔吊,师问:这些图形中有我们认识的什么数学图形?
引出课题,板书:三角形的特性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1:画一个三角形,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1)组织学生动手画一个三角形。
(2)小组合作完成活动纸上的第二题,你发现了什么?再汇报。
(3)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黑板上画三角形,并标明各部分的名称。
2.讨论: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呢?
(1)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2)抽生回答。
(3)教师用课件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判断是否是三角形。
(4)师引导学生再一次给三角形下定义,并翻开书本找出答案。
教师板书三角形的定义,强调“围成”的意思。
(5)教师告诉学生,为了方便,三角形可以用大写字母表示
板书:三角形ABC
师追问:还可以用其他字母来表示吗?(可以)
3.认识三角形的高
(1)多媒体出示一座小房子,怎样知道房子的高?组织学生再画一个三角形,并画一点到对边的垂线段。
抽学生上台板演,并强调画垂直线段的方法。
师引导学生说:我们给这条垂直线段一个特殊的名字叫做高。
(2)引导学生给三角形的高和底下定义。
(3)在三角形上标明高和底。师强调:通常用虚线画高,还要标明垂直符合。
(4)议一议:一个三角形可以有几条高呢?
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动手画一画。(抽学生上台展示)
追问:还有没有不同图形的高?
师出示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高。
4.探究三角形的特性
(1)找寻三角形。我们又对三角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同学们找找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
指名回答后,教师多媒体出示。
(2)问:我们为什么在这些地方用三角形呢?(具有稳定性)
(3)实验。为了验证我们的发现,小组合作制作四边形和三角形拉动,并抽小组代表上台演示。
(4)举例说一说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抽生回答)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四.课后作业(活动纸上)
1.?填空:
(1)由三条(
)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
)和(
)之间的线段
叫做三角形的(
),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
)。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

)高

3
)三角形具有(
)性。
2.写出下面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3.
画出或标出下面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订正直角三角形的高时使学生了解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可以分别当作
底和高,也可以以斜边为底画高。重点订正第三个三角形高的画法,让学生说说怎样来画这条底边上的高。
4.哪种方案更合适?为什么?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A
顶点




E

F






B

O
C
顶点

三角形有三组底和高
(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59—61页的例1、例2、“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在观察、试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动手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突破方法:借助三角形底和高的定义,明确高和底的垂直对应关系,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教法: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及直观演示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及高的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三角形、三角板、平行四边形框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1、检查课前布置:利用手边的材料做一个三角形
2、出示电子课本第59页主题图
(1)找主题图中的三角形并在书上描出两个三角形
师:仔细观察这上面图,你能找到图中的三角形吗?请你拿出笔描出两个。
(2)说生活中的三角形
想一想在生活中那些地方见到三角形的身影?
导入并板书课题(出示课件)
二、探究新知
探究活动一: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1、(出示课件)在本上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
在本子上画一个三角形
师:课前我们做了一个三角形,刚才大家又描了两个三角形,现在请你们拿出笔和尺子画一个你喜欢的三角形。
2、小组交流(出示课件二)
师:这些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三角形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学生交流后汇报: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指名口答,根据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4、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角形定义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形(每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5、归纳三角形的特征(课件演示)
师:现在谁能说说所有的三角形都有哪些共同的特征了吧?
学生举手回答: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6、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中标上它的边、角和顶点。
7、学习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出示课件)
8、闯关驿站(出示课件)
师:知道(了解)三角形的特征,下面大家一起来闯关吧!
探究二:什么是三角形的高?
1、出示课件:由生活中的高引出三角形的高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你能一眼看出那幢房子更高些?在这个房子上你还看到了什么图形?那么它的高又是从哪里到哪里呢?(房子的高是指从屋顶到地面的距离)
2、认识三角形的高
师:生活中物体的高度是指最高点到地面垂直的距离。,那么三角形的高又是从哪里到哪里呢?
学生自学教材上高的定义,同桌交流对三角形高的理解。
4、播放电子课本上三角形高的定义(播放两遍)
5、学生找一找自己画的或制作的三角形的高和底在什么地方?(指名具体说)
6、(出示课件7)让学生说一说课件上三角形的高和底
7、(1)(出示课件)
小组讨论:三角形有几个顶点?几条高?
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有几条高?
三角形的高和底有怎样的关系?(相对应的)
(2)师:对于三角形的高,我们还有什么需要掌握的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
(3)学生汇报后,用三角板和课件演示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高。(让学生明确三角形每个底都有自己的高,每条高都有对应的底)
8、闯关驿站
(1)(出示课件)师:既然高和底是对应关系,下面大家一起来找找吧!
(2)(出示课件)师:根据我们对于高的理解,下面请你来判断一下这些三角形的高是对还是错?
探究三:怎样画三角形的高?
1、回忆上学期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
师:认识了三角形的高,那么怎么来画它呢?同学们想一想上学期我们学过了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我们是怎么画的?用到了什么工具?
2、请学生上黑板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总结:其实三角形高的画法和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差不多,顶点就相当于直线外一点,底边就是已知直线。
3、教师在白板上演示画高(边操作边讲解)
4、课件出示画三角形高的五部曲
5、学生结合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方法和画高是步骤试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着画高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按上面的步骤,在你们之前画的三角形上画一条高。
学生画高,教师巡视帮忙指点个别学生
6、完成
“做一做”
(1)师:在下面巡视时,发现你们画得都挺不错的,刚才是随便画其中一条高,如果要画指定底边上的高又怎么画呢?请同学们完成60页画指定底边上的高
(2)学生独立画高
(3)集体通过课件核对高画得正确与否(出示课件17)
7、强调画高的注意事项(出示课件18)
探究四:三角形的稳定性
为什么生活中许多地方要做成三角形?
1.出示课件:
师:为什么这些物体有些部分要做成三角形?做成三角形有什么好处?
预设1:
师:对,它们具有稳定性。
预设2

师:这样设计到底有怎样的好处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大家看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它具有什么性质?(易变形)如果我们把它做成一个三角形,你们看怎么样?(非常牢固、稳定)
预设3:
师:我们用三根小棒能摆几个三角形?用四根小棒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三根小棒只能摆一个三角形,四根小棒可以摆不同的三角形)
2.学生动手实验
拿出课前你们制作的三角形,将三角形向两边拉或往中间推,注意不能弄坏三角形,联系我们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用实物演示
(将平行四边形的框架改成三角形框架再观察)
归纳总结:正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所以我们生活中许多物体上一些关键的部位都做成了三角形,目的使之更牢固。(出示课件)
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1—3题。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己总结)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三条边
三个角
三个顶点《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也为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并且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有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的经历。以此为基点,以生活实例引入数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亲历探究过程,获取知识、获得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学生原有的认知来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及三角形的特性,认识和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画高。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操作理解三角形稳定性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回忆、观察、动手操作等多种手段,经历概念的抽象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画三角形的高,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难点:画三角形的高,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导入】三角形的特性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2、师: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张图片。出示图片,图中是什么?(生:金字塔)继续看图片,在图片中我们发现了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
师:同学们我们在一年级时已经认识了三角形,这节课我们来继续研究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三角形的概念教学
师:在生活中你在那些地方看见过三角形?生答(自行车、篮球架、红领巾等)
师:生活中三角形有很多,需要我们认真观察,老师也找了一些,(出示课件)学生看那些物体上有三角形?
师:说说你想象中的三角形是什么样的?(适时板书)并及时评价。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请你在练习纸上画一个你认为是三角形的图形。(学生在练习纸上画)
师:学生演示,为什么认为自己的图形是三角形而不是四边形?
(学生:可能会说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三个顶点。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三角形和四边形,得出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的概念。
师:同学们你们来看一看,这里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在一起。那这个图形是三角形吗?(生:不是)那现在是三角形吗?(生:不是)。哪怎样围成才是三角形呢?再演示现在是三角形吗?(生:是)。追问为什么是?(因为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师: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3条边,3个顶点,3个角。
2、三角形高的教学
(1)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三角形也有自己的名字。为了表达方便,我们习惯用大写字母表示。分别表示三角形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师:这个平行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ABCD。我们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时,认识过它的底和高,我们来回忆一下。
师:现在这条高是谁的高(梯形),追问现在这条高是谁的高(三角形)。同学们打开书60页,了解三角形的高和底。
(2)找相应的顶点和对边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A点的对边是哪条?(BC)
B点的对边呢?(AC)
C点对边呢?(AB)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对口令游戏”,好吗?比如老师说顶点A,你们说对边BC;老师说对边BC,你们就说顶点A。(师生做对口令游戏)
(3)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正如同学们所理解的,从三角形的这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师:在练习纸上三角形ABC中任意画一条高。还有不同的画法吗?追问:那么三角形只有一条高吗?三角形有几条高呢?生:(三角形的三条边都可以作为底,过每条底所对的顶点都可以画一条高,也就是三角形的每个顶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画一条高。)那你们试着画出另两条高。
师:谁到前面展示一下
师:(出示课件)演示三条高的画法。
3、三角形稳定性的教学
师:同学们你们会用小棒摆三角形和四边形吗?(生:会)
看要求:1、用3根小棒摆三角形,用4根小棒摆四边形,看看各能摆出多少种不同的三角形和四边形?(小棒的长度都一样)
师:观察你所摆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说给你小组内的同学听。
我的发现:三角形在确定三条边长度的情况下,它的形状,大小只有(1)种。
平行四边形在确定四条边长度的情况下,它的形状,大小有(很多)种。
师:为什么平行四边形能摆出很多种?(生:因为平行四边形的特性是容易变形)师追问那三角形有没有特性呢?我们来继续研究。
师:观察下图,哪里有三角形?同学们,老师心中一直觉得疑惑,几何图形那么多,为什么这些物体的部位要做成三角形而不做成四边形呢?你们猜想一下这是什么原因?(生:美观,稳定性,牢固性)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来验证一下,动手操作:用准备好的教具拼成三角形和四边形,拉一拉,你发现什么?
师:好,你们有什么发现了吗?(三角形不容易变形。)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固定,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固定不变了。因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是三角形的特性。(板书:稳定性)
(三)巩固练习:
下面老师考考大家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比比谁的表现最棒。
1、我会填:
(1)三角形有(
)个顶点,(
)条边,(
)个角。
(2)用力拉一拉,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变,所以说三角形具有(
)性。
(3)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作它对边的垂线,从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
),把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
)。
2、我会判: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
(2)三角形只有一条底,一条高。
(
)
(3)三角形的底与它所对应的高互相垂直。(
)
(4)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都具有稳定性。
(
)
3、我能行:
你能从这张图片上找到三角形吗?哪种方法更牢固,为什么?
(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叫做三角形
特性:稳定性
顶点


顶点

顶点
【导入】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习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特性的认识和理解。我对本课教学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反思:
1、把握学生认知起点。四年级的学生对三角形已有了直观的感知,本课第一环节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自主提炼三角形的定义,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就是起到适当引导和及时总结的作用。所以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三角形,再画一个自认为是三角形的图形,谈三角形与四边形的区别,很自然地引出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抽象出概念。在总结概念时学生只概况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这时出示三条线段但没有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问学生这时线段吗?学生发现总结的概念不完整,在图片的变化过程中,总结出完整的三角形的概念。
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自学。在教学三角形的高时,先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怎样的,然后课件变化由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三角形,而高没有发生变化,来感受三角形的高的画法与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的相同之处,再让学生自学高的画法,并在三角形上画高。
利用游戏的方式分散难点。如何正确地理解并画出三角形的高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什么学生在画高的时候经常会出现错误,发现错误的原因在于学生对于“高”的意义没有理解,他们不能正确地找到顶点及相应的对边,学生的操作是在模仿中进行的。因此,先利用三角形帮助学生找顶点及相应的对边,分散三角形“高”定义中的难点,最后让学生通过“猜想”“推理”,感知三角形不同的高及相应的底。
4、利用操作有效教学。课堂教学的第三个环节安排了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用小棒来拼摆三角形,在小组里交流,先出示操作要求:用3根小棒拼一个三角形,用4根小棒拼一个平行四边形,看看能拼出多少种不同的三角形和四边形,这个环节学生在摆的过程中发现三角形确定三条边的长的情况下只能摆出一种情况,而四边形能摆出很多种,在这里问学生问什么平行四边形能摆出很多种呢?学生发现是因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这时老师追问三角形有特性吗?再让学生用小棒拼四边形和三角形分别拉拉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你有什么发现?这一环节的进行还是比较顺利的,通过让学生拼一拼、拉一拉等活动,比较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征。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在学生的操作活动中迎刃而解了。在体验中学习数学是保证教学有效的一种很好的教学途径。
5、练习提升。填空和判断都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检验,通过对现实物体中的三角形的作用的分析,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稳定性应用的广泛性,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稳定性的理解和掌握。最后拓展,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亲历探究过程,知道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的画法及特征。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底和高的相互依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