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1三角形的特性-人教版(5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1三角形的特性-人教版(5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30 10:48:22

文档简介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1-62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定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充分感受、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在观察、实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框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景导入
1、老师今天带来一些图片,同学们想看吗?
生:想。
师: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图片:
(
金字塔
埃菲尔铁塔
)
图片简介:
1、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
2、埃菲尔铁塔,经历百年风雨,巍然屹立在塞纳河畔,它是世界的骄傲。
3、埃及金字塔,是世界公认的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师:你们知道图片上都有什么图形吗?
生:三角形。
师: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三角形,是不是它有某些特性,使人们能够广泛的应用它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三角形。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例1:画一个三角形,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1、认识三角形特征。
师:同学们,你们会画三角形吗?
生:会。
师:请在草稿本上画一个三角形。画完了和你的同学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
生: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
……
师:你回答问题声音很响亮,真棒!(板书:3个顶点
3条边
3个角)
2、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师:你知道哪个是三角形的顶点、哪个是它的边、哪个又是它的角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动态形式出示三角形的顶点、出现角、边)
师:这个是三角形的?
生:顶点。
师:这个是三角形的?
生:角。
师:这个是三角形的?
生:边。
师:这3条线段就叫做三角形的边。
3、概括三角形定义。
师:你是怎么画三角形的?请同学们先和同桌交流交流。
学生汇报:
生1:画了3条边连接起来。
师:同意吗?谁还想补充。
生2:画了3条线段连接起来。
……
师:你的意思是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对吧。
师:老师也画了一个三角形,请看大屏幕。(课件动态演示)
师:老师画了几条线段?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怎么样?
生1:画了3条线段,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师:这句话正是老师想对同学们说的,你太了不起了。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三角形吗?
生1: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叫做三角形。
师:你很勇敢,声音很响亮。但你说的是三角形的特征。
生2:由3条线段连接起来的图形是三角形。
师:你的意思是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对吗?谁能把这句话完整的再说一遍?
生3:由3条线段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就是三角形。
师:我觉得此时是可以有掌声的。
师:什么叫做三角形?课本是怎么说的,请看大屏幕一起读一读。(课件出示三角形定义)
4、判断三角形。
师:接下来你们敢挑战自己吗?下面图形是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课件出示图形)
(




)
师:请同学们先和同桌交流交流。
学生汇报:
生1:第一个图形不是三角形,有一条边弯。
生2:第二个图形有两条线段没有接在一起。
生3:第三个图形3条线段接在一起时有部分多出来了。
师:恭喜你们挑战成功。
5、介绍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
师: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师:谁愿意用字母说说这个三角形的边。
生:AB边、BC边、AC边
师:用字母来表示,表达就更方便了。
三、动手操作、学习三角形的高
1、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长颈鹿房子的一面墙形状是三角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长颈鹿房子图片)
师:有三位小朋友想知道这个房子的高,小军是这样量的,小明是这样量的、小强是这样量的。你觉得谁的量法能够准确的把房子的高量出来?请同学们先和同桌交流。
(






)
学生汇报:
生1:我认为小明的量法能够准确的把房子的高量出来。
师:能跟我们说说他是怎么量的吗?
生2:从房顶量到地面的高度就是房子的高。
生3:从房顶到地面的垂线就是房子的高。
师:你们发现了吗?房顶就是三角形的什么?地面就是三角形什么?
生:房顶就是三角形的顶点,地面就是三角形的边。
师:你的意思是这个顶点的对边是吗?
师:这个三角形的高是怎么量的?
生1:从顶点到对边的高度就是三角形的高。
生2:从顶点到对边的垂线就是三角形的高
师:你说得太好了。
师:什么叫做三角形的高?请打开课本P60页看看课本上是怎么描述的。
学生阅读课本
师:现在谁愿意说说什么叫做三角形的高?
生: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点叫做三角形的底。
师;老师还想听大家的声音,请看大屏幕一起读一读。(课件出示三角形高定义,板书:(对边)(垂线)高
师:现在老师把这个图形转动你觉得它是三角形的高吗?(课件动态演示)
(
A
B
C
A
B
C
B
C
)
生:不是三角形的高。
师:你们确定它不是三角形的高。
生:确定。
师:什么叫做三角形的高,刚才你们是怎么说的?
生: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师:请你再仔细观察,现在你认为它是三角形的高吗?
生:是。
师:我想再听这个声音,它是三角形的高吗?
生:是。
师:怎么变得这么快,刚才不是说不是吗?现在怎么说是了。
生1:因为它也是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画一条垂线,这条垂线就是三角形的高。
师:你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还有谁能像他这样说。
生2:它是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画到它的对边的垂线,这条垂线就是三角形的高。
……
师:你们不仅会观察,而且会思考。
2、学画三角形的高。
师:怎样画三角形的高,请看大屏幕。(课件动态演示)
师:画三角形的高要用三角尺,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底边完全重合,沿着底边平移三角尺,直到另一条直角边靠近顶点时,就沿着顶点向它的对边画一条垂线,就是三角形的高。
师:画三角形的高要注意哪些问题?
生1:画高用虚线。
生2:画上直角符号,标出底和高。
生3:底和高要互相垂直。
3、动手画三角形的高。(课件出示)
师:你懂画三角形高的了吗?请你拿出老师刚才发给你的练习动手画一画。
画出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学生动手画一画,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上来把你的作业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上来展示自己的成果。
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吗?
生1:从上面这个顶点到它的对边画一条垂线,这条垂线就是三角形的高。
生2:这个底对应的顶点是上面这个顶点,这条直角边就是它的高,写出高就可以了。
师: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为底,另一条直角边就是它的高。
4、三角形的三条高。
师: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可以画几条高?
生:3条。
师:你怎么知道一个三角形可以画3条高?
生:因为三角形有3个顶点,有3条边,所以可以画3条高。
师:过每个顶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做一条高,所以一个三角形可以画3条高。请看大屏幕。(课件动态演示)
小结:一个三角形可以画3条高,底和高是一
一对应。(板书:3条)
四、实验解疑,探索三角形的稳定性
1、摆一摆。
师:接下来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做个活动。我们一起看做什么活动呢?(课件出示题目)
例2:用3根小棒摆三角形,用4根小棒摆四边形,看看各能摆出几个。(小棒的长度都一样。)
活动要求:1、前后桌六个人一组。三个人摆三角形,三个人摆四边形。
2、摆完后小组互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活动个别板演:
师:摆完能跟我们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摆出的都是一种形状的三角形。
生:可以摆出一些形状不同的四边形。
师:说的太好了。小棒长度确定时,我们发现摆来摆去摆出的都是一种三角形。而却能摆出一些形状不同的四边形。
2、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接下来我们看看下图中哪里有三角形?想想它们有什么作用?请看大屏幕。
生:有。
生:三角形能使这些物体更加的稳定。
……
3、拉一拉。
师:是不是三角形能够使物体更加的稳定?我们来做个实验,请一些同学来来拉一拉。
生:三角形拉不动,平行四边形一拉就变形了。
师:你能把这个三角形拉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吗?
生:不可能。
师:三角形的3条边固定了,它的形状是唯一的,所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板书:稳定性)
4、练习
(1)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师: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里应用三角形稳定性。
电视塔、衣架、照相三角支架、桥梁拉杆、吊车……
师: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三角形了吗?(课件出示图片)
(
金字塔
埃菲尔铁塔
)
师:这些伟大的建筑上都用到三角形,特别是埃及金字塔,它己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却巍然屹立在大地上。就是利用了三角形稳定性,它才能完整的保存下来。
(2)小明的椅子太摇晃了,他这样修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生:三角形具有稳定形。
师:还有谁想说。
(3)围篱笆。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牢固些,为什么?
生:小虎围的更牢固,因为它围的是三角形形状,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师:还有谁想说。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六、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3个顶点
3条边(对边)
3个角
(垂线)
3条

稳定性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
一、从生活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通过欣赏图片,唤起学生对三角形的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三角形大量地运用于生活当中,引起学生对三角形作用的思考。为进一步探究三角形的特性做准备。
二、在活动中感知,获取新知。
课堂调查显示,学习活动中孩子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三角形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三角形的稳定性是在抽象的概念基础之上探究出来,教学时必须让学生经历特性得出的全过程。因此本节课设计了这样几个实践活动:画三角形及三角形的高,说说三角形的特征。让学生在“画三角形”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抽象出三角形的概念。再从测量长颈鹿房子的高抽象出三角形的高,这样有利于学生借助直接经验,把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在第一学段学生已初步认识过,这节课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性,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因此,出示了有正、反例图形的练习让学生辨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角形概念。通过动手画三角形、小组交流、概括总结三角形的定义,从而有效地落实了本节课重点的教学。
在画三角形的高时,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身体验画三角形高的步骤,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在学生的操作活动中迎刃而解了。在探究三角形的特性中,拉三角形、四边形,学生亲身体验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理解了抽象的概念。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是保证教学有效的一种很好的教学途径。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是体验成功的最好选择。学生在动手中体验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时,让学生修理松动的椅子等,就是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不足之处。
1、对高概念的巩固还不够,所以学生画高时还有一些学生会从边到边作垂线,我想这是因为学生对高的概念理解还不够深刻,记忆不牢固。
2、提问时指向不够明确,或预测学生的知识起点过高。如:在引导学生概括出三角形定义和三角形高的定义时,不能进行有效教学。第五单元
三角形
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内容:教材59,60,61页例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掌握三角形的稳定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掌握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教学关键: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抽象出三角形的图形,从而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找出户图中的三角形。
2、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
3、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请你画出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展示学生画的三角形,组织交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引导:大家对三角形的特征达成了一致的看法。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
(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2)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3)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
(4)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5)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阅读课本: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指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出示教材第61页上的三角形。提问:这是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吗?在这个三角形中,你还能画出其他的底和高吗?
4、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5、例3:用3根小棒摆三角形,用4根小棒摆四边形,看看各能摆出几个?(小棒的长度都一样。)你发现了什么?
三、实验解疑,探索特性
1、
提出问题。
出示教材第61页插图:图中哪儿有三角形?生产、生活中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的,它具有什么特性?
2、实验解疑。
下面,请大家都来做一个实验。
学生拿出预先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学具,分小组实验:拉一拉学具,有什么发现?
实验结果: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请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四、巩固运用,提高认识
P60做一做
五、总结评价,质疑问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对三角形有了哪些进一步的认识?还有什么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六、作业
完成练习十五1、2、3题。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特性:稳定性
课后反思:《三角形的特征》教学设计
?
《三角形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含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特性。
难点:三角形高的确定及画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形,三角板,作业纸等。
学生准备:学具小棒、彩色笔、三角板,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重温相逢”——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1、看到课题你知道我们这节课要研究什么?(三角形的特征)
2、打开数学书59页,这里的建筑你认识吗?谁来汇报一下你收集的埃及金字塔的资料。
3、你能找到这组古代文明与现代气息的建筑物中的三角形吗?用彩笔和直尺画下来。
同学们,你发现了吗?咱们的朋友三角形在生活中很受宠爱,有很多“合作伙伴”,具有亲和力,你想使自己也像三角形一样受欢迎,朋友遍天下吗?那我们就赶紧走近它,一起去深入了解它的特征,探索它的“魅力”吧!(板书课题)
4、师:你还能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
生:红领巾、房梁、自行车、
交通标志牌、电视接收塔、高压线塔……
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感受到你们都是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孩子!看来生活当中的三角形还真不少啊!这节课你想研究三角形的什么知识?
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揭示课题并板书:三角形的特性、定义、特点等。
二、“加深友情”——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画友人”——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师:用你喜欢的颜色在作业纸上画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想:三角形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展示学生画的三角形,组织小组交流: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画的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反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课件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板书: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2、“谈印象”——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师:看来大家对三角形的特点达成了一致的看法。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
(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2)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3)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
(4)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5)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请你们对照上面的说法,判断下面的哪个图形是三角形?
课件出示一组图形:
讨论:哪种说法更准确?
阅读课本: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根据学生汇报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边画三角形边强调“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接”。)
学生看着书齐读三角形的定义。
3、“记友名”——三角形的表示方法
为了方便表达,我们习惯用连续的三个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师小结: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我们在用数学语言表达的时候也要讲求其严谨性。
4、“学画高”——认识底和高
(1)你们量过身高吗?说说量身高的方法。
从哪量起,量到哪?如果从肩膀量起行吗?
这里的“直”,指的是以前所学的什么?(直角,垂直)
从头顶最高的地方量到脚跟。这里有个词,叫高。三角形也有它的高。
师:(出示课件)老师这里有三幅图,那幅图把你心目中的高找出来
(2)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
师:那你能说说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吗?
结合学生的描述揭示三角形高的定义。
指出:高从是顶点到对边画的垂直线段,高和底具有对应关系。
师边揭示三角形高的定义边出示课件演示三角形高的画法。
板书:(画高,标直角符号)高、底。虚线
(3)动手画三角形的高。
在学习卡的三角形上确定一个顶点,再画出它的对边上的高。(学
生动手画高。)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画的?(指名学生上台演示,结合学生的汇报出示课件演示)
要注意的是代表高的这条线段要画成虚线段,别忘了标上直角符号。
那么和BC边上相对应的底顶点是哪个?(A)
师:想一想,从三角形的一条边到它的相对顶点可以画一条高,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板书:三条高)
现在我们将AB作为三角形的底来画一条高,你能找到AB这条底所对应的顶点吗?(C点)对,找到底边所对应的顶点,我们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画出已知底边上的高了。
说明:三角形的底和高具有对应关系。在学习卡上画三角形的高。
讲解画法
根据屏幕演示再说画法。互相检查
,是否正确。
三、“礼尚往来”——巩固运用,提高认识
(一)填空:
1、三角形是由(
)条边、(
)个顶点、(
)个角组成的。
2、三角形有(
)条高。
(二)朋友验证友情
判断:
1、由三条线围成的图形是三角。(

2、三角形可以作出三条高(

(三)朋友帮我解困
画高
在书上画出每个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60页做一做)
你发现什么?(强调有一个直角的三角形中,一条直角边是底,另一条直角边就是高。如果三角形中有一个钝角,以钝角的边为底的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面)
(四)朋友友谊延伸
围篱笆(练习十五第三题)
谁围得更牢固呢?为什么?
四、“升华友情”——总结评价,质疑问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你还想了解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本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是否满意?应该改进的地方有哪些呢?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61页的例1、例2,练习十五的1、2、3小题。
教学目标
1、抽象概括三角形的特征,理解三角形的定义,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掌握三角形高的画法,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
2、学会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去获得的学习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教学难点:给三角形确定高和画高。
教具准备

具:三角板、课件、长方形画框、三角形框
教学过程
一、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三角形的特性”。
2、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出示自学要求:1、任意画三个三角形;
2、观察思考:你们画的三角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汇报所画三角形边、角、顶点的特征,并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标出“边、角、顶点”。
板书: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3、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大家对三角形的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想一想: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就是三角形吗?
课件呈现三角形围成的过程,边看边问,揭示三角形的定义。
板书三角形的定义,生齐读。(让学生把书中概念的关键词“围成”带上点。)
课件出示: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三角形吗?为什么?
(1)
(2)
(3)
(4)
(5)
二、认识底和高,指导画高
1、像我们每个人都有名字一样,三角形也可以给它一个名字。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我们就可以读作三角形ABC。分别引领学生认识A、B、C三个顶点和AB、AC、BC边。(学生在第3题的三角形上标上字母,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学生模仿老师标出三个顶点A、B、C)
2、揭示概念,指导画高
(1)连接三角形ABC的顶点A到BC边上的各点,比一比你所连的各条线段和组成的角,你有什么发现?
A
?
?B
D
E
F
G
H
I
C
(2)汇报交流,课件演示。
(3)转向观察,深化理解
从顶点向对边做得垂线就是三角形的高。那么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条边,刚才这条高是从A点向对边BC边做的,如果从B点出发向它的对边AC边做高行吗?生独立尝试,指名板演。还能做出这个三角形的高吗?怎么做?从哪儿出发向哪条边做?(明确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
(4)完成作业单上的题,指导画高。
师:(1)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做底,它的高在哪儿(2)出示钝角三角形,生做一条长边上的高,师提示两条短边上的高在三角形外,需延长边来做。
(5)纠错练习
课件:出示学生画的钝角三角形的高,让学生改错。加深学生对高的理解。
三、实验解疑,探索特性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小木条动手摆一摆,你会有很多收获的。
2、出示自学要求:
1、学具袋里有7cm、5cm、4cm、3cm的小棒;
2、同桌合作,用7cm的2根和3cm的一根摆一个三角形;用5cm和4cm的小棒各2根摆一个四边形;
3、比较大家摆的三角形和四边形,你有什么发现?
3、汇报交流,学生展示。
4、看微课,生活中运用三角形特性的例子。
板书课题: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四、课堂小结
学生结合课本60-61页的内容,回顾本节课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A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B

C《认识三角形》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及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知道三角形的高和底并知道它们是相互对应的,会在三角形内画高。部分名称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2、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3、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建立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知道三角形有三条底和高,它们是相对应的。
教学难点:
准确地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准备:
PPT课件、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或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三角形,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
(学生提问,教师有针对性的板书和本节课知识相关的问题。)
二、生活中的三角形。
师:同学们留意过生活中的三角形吗?
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三角形后,老师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发现三角形在生活中运用广泛,感受认识三角形的必要性。
三、三角形的定义、各部分的名称及表示。
1、理解三角形的定义
(1)学生画出一个自己印象中的三角形。
(1)、直观判断三角形。
(2)、在直观判断的基础上,用语言描述什么是三角形,归纳三角形的定义,初步建立表象。
(3)、巩固定义,形成表象:检查自己所画三角形是否规范并修正,再规范的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
2、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1)讲解三角形的边、角、顶点。
(2)学生观察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3)在自己所画的图形中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3、三角形的表示: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为三角形ABC。
四、三角形的底和高。
(1)问题情境,引出三角形的高,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后,出示三角形的高的定义。
(2)引导理解定义,弄清各个顶点所对的边。
(3)思考画三角形的高的方法。
(4)学生尝试画三角形的高。
(5)拓展: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三角形的高。
三、课堂练习
1、填空。
2、判断。
3、画三角形的高。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