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语文部编版必修上:第二单元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语文部编版必修上:第二单元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30 08:4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案设计(一)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张秉贵的事迹,体会张秉贵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2.理解并感悟“一团火”精神的丰富内涵及其时代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掌握人物通讯的基本写作特点,体悟细节描写的魅力。
预习积累
1.疏通字词,做好积累。
字音
精神抖擞(sǒu)    凌辱(rǔ)    桃酥(sū)
兵痞(pǐ) 肺腑(fèi)(fǔ)
释义
熙熙攘攘: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体贴入微:体贴,细心忖度别人的心情和处境,给予关切、照顾;入微,达到细微的程度。指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致周到。
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投入进去。
座无虚席: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
传诵:①辗转传布诵读(多用于诗词、文章等);②辗转传布称道(多用于名声等)。特别注意:传颂,传播颂扬,重在颂扬;传诵和传颂比较,诵一般指扩大说的范围,而颂是称赞的意思,多指传播名人名事。
2.查阅资料,更多地了解张秉贵其人。
平凡的岗位同样能干出不平凡的事,那么张秉贵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张秉贵,1918年出生于北京,11岁时到纺织厂当童工,17岁到北京一家杂货店当学徒。旧社会的苦难经历,让张秉贵不堪回首。20世纪50年代初,即将开业的北京百货大楼招聘营业员,尽管规定只招25岁以下的年轻人,但已经36岁的张秉贵因有“多年的经商经验”被破格录取,当上“新中国第一店”的售货员。他从1955年11月到百货大楼站柜台,30多年的时间接待顾客近400万人次,没有跟顾客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嘴,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他苦练售货技术和心算法,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所谓“一抓准”,就是指一把就能抓准分量;“一口清”则是非常神奇的算账速度。
1957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7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成为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多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当选为党的十一大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常委。北京有燕京八景,张秉贵售货被称为“燕京第九景”。1987年,张秉贵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不幸去世,享年69岁;1988年,北京市百货大楼在大门广场处为其竖立半身铜像至今,陈云同志亲笔为其题词:“一团火”精神光耀神州。2009年张秉贵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预习自测
1.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张秉贵     。他认为,“站柜台就得有个干净利落的精神劲儿,顾客见了才会高兴地买我们的东西。特别是我们卖食品的,如果不干不净,顾客就先倒了胃口,谁还会再买我们的东西啊!”?
A.不仅注重仪表,天天服装整洁,容光焕发,而且技术过硬
B.不仅容光焕发,注重仪表,天天服装整洁,而且技术过硬
C.不仅技术过硬,而且注重仪表,天天服装整洁,容光焕发。
D.不仅技术过硬,而且容光焕发,注重仪表,天天服装整洁。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到星期天,农贸市场上便熙熙攘攘,买卖十分兴隆。
B.要想自己成为幸福的人,就应当对别人关怀备至,体贴入微,赤诚相见。
C.志愿者的使命感驱使他们殊途同归地遵守严格服务守则,绝不苟且。
D.观众们全神贯注地观看魔术师的精彩表演。
课堂探究
1.任务一:
你是“感动中国人物”节目组的制片,需要给张秉贵写一段颁奖词,并做个背景视频,你会选用哪个场景?说明理由。
2.任务二:
准备辩论赛:
正方:作家冰心说:“他用这团火,温暖着别人,照亮了别人”;
反方:但现在也有人说,这个太有时代感了,如今我们去超市买东西都可以微信、支付宝自助付款了,还需要宣传这个吗?
核心素养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爱人者,人恒爱之
——廖俊波的大爱人生
姜洁
“百佳书记国公殇,万人同哀悼逝波”“仿佛你一如既往的浅笑,春风会不停地思念你”……无数认识或不认识廖俊波的人自发通过各种形式怀念他,寄托哀思。“听闻他的噩耗像失去亲人一样悲恸。”
“爱人者,人恒爱之。”正因为廖俊波生前给予了别人太多的爱,他才会受到干部群众的爱戴。
他爱百姓——为了群众的利益,怎么干都不过分
钟巧珍是出名的老上访户,与邻居因宅基地纠纷长期上访。廖俊波到政和县后,多次亲自接待钟巧珍,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多次对她的信访件作出批示。在廖俊波的努力下,双方纠纷成功调解。“没有廖书记,我现在肯定还在天天告状,他是我的大恩人!”一提起廖俊波,钟巧珍就很激动。
余金枝老人珍藏着一张廖俊波和她的合影照片。2015年4月的一个下午,正在采茶的余金枝,没想到县委书记突然出现在面前。“这样的茶现在采有点可惜啊”“您估计这些茶能卖多少钱呢”……两个小时过去了,在愉快的交谈中,廖俊波既帮助年迈的余婆婆干了活,也完成了一次民意调查。
2013年5月,东洞村几个村民在村口聊天,廖俊波来了,和他们拉起家常:“最近有什么困难需要我解决吗?”村民直言,村里人喝山泉水,但一下雨泉水就变浑。廖俊波当场就给住建局负责同志打电话。两个月后,一个崭新的过滤池在山泉边建成,村民们不管什么天气都能喝上清澈的水了。
他爱干部——对干部像亲人般春风拂面
早年,余道宗的女儿突发疾病,他却凑不足手术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廖俊波带头拿出一个月的工资。在他的带领下,其他班子成员纷纷慷慨解囊。手术如期进行,余道宗的女儿很快痊愈,如今已经考上了大学。
魏万进回忆起和廖俊波共事的情景,泪水涟涟:“前些年省里支援我们一台新的迈腾车,廖书记自己的车也很破,但他却坚持让给我坐。他总是什么事都先想着别人。”
魏敦盛说,廖俊波任政和县委书记时,每逢市领导来,他常常借故“开溜”,让一线干部有机会和上级领导“面对面”汇报工作。“好干部要赶快推荐、提拔出去。”他总这么说。廖俊波坚持干部在一线培养、一线考察、一线使用。2011年6月至2016年3月提拔使用的128名干部,有七成来自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和基层一线。
他爱家人——陪伴很少却用心呵护
“我们有一个家庭微信群,爸爸很少发言,但是偶尔空下来,他会用微信和我视频聊天,问问我最近的情况。”今年3月4日,女儿刚到上海做毕业设计,父亲就在会议间隙和她微信聊天,问她感冒好了没有,毕业设计进展如何,不要太满足现状——这是父亲最后一次和她通话。
妻子林莉忘不了,每年她的生日,再忙,廖俊波也会备一份生日礼物。县委办主任叶金星记得,有一年恰逢林莉生日,廖俊波开了一天的会,晚上10点多钟才急匆匆往回赶,趁着花店没关门,买了一大束鲜花。“第二天早上5点,他又和我们一起去赶飞机,还得意地炫耀,说夫人收到礼物很开心。”
难得与父母在一起时,廖俊波会帮母亲做饭,陪父亲下下棋。他跟林莉说:“我工作忙,逢年过节,别忘了给爸妈买东西、发信息。”
3月18日下午,廖俊波匆匆扒了几口饭,就要回单位继续开会。林莉劝道:“雨下这么大,会议就不能推一推?”“已经安排好了,不能改啊!”廖俊波笑着与妻子深情道别。
这一别,竟成永别。
廖俊波走了,带着他的一腔热忱和无尽的爱。而他的故事,仍在神州大地广为流传,激励着更多的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选自2017年4月1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处理钟巧珍上访一事中,廖俊波主动了解情况,多次作出批示:钟巧珍深受感动,主动做出让步,最终矛盾成功化解、问题圆满解决。
B.廖俊波非常关心干部政治上的进步,经常创造机会,让一线干部跟上级领导面对面汇报交流,有七成干部因这种形式得以提拔。
C.廖俊波主动进村了解民生疾苦,解决村民吃水难题,文章赞扬了他的勇于作为,又隐晦地批判了某些基层干部的不作为、懒作为。
D.廖俊波将事业和家庭之间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妥当,这固然得益于他的用心呵护,当然也离不开家人对他的理解和支持。
2.下列对这篇人物通讯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导语部分从人们自发以各种形式悼念廖俊波写起,表达了人们对其因公殉职的悲恸与怀念,点明了“爱”的主题,自然引出下文。
B.“余金枝老人珍藏着一张廖俊波和她的合影照片”,说明廖俊波赢得了群众对他的信赖与爱戴,反映了他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
C.文章结尾部分记叙了廖俊波殉职之前与妻子林莉的对话,意在渲染夫妻之间依依不舍的深情,强调依依惜别“竟成永别”,更易打动读者。
D.文章正文部分多通过当事人之口对廖俊波的生前事迹进行追忆,既符合人物通讯讲求真实的特点,又便于人们抒发真情实感,增强了文章可信度。
E.文章采用小标题形式对正文部分进行架构,标题紧扣主题,层层递进,从“爱百姓”“爱干部”“爱家人”三方面展现了廖俊波的大爱人生。
3.廖俊波的“大爱人生”,对党员干部来说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预习自测
1.C 根据后文,排除A、B两项。“注重仪表”“服装整洁”才会“容光焕发”,排除D项。
2.C A项,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B项,体贴入微:指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致周到。C项,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句中应用“不约而同”。D项,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核心素养专练
1.D A项,“主动做出让步”原文无据。B项,“有七成干部因这种形式得以提拔”理解有误。C项,“又隐晦地批判了某些基层干部的不作为、懒作为”理解偏颇。
2.CE C项,“渲染”“强调”言过其实。E项,“层层递进”错误。
3.①心系百姓利益,为民排忧解难;
②爱岗敬业,真抓实干,造福一方;
③关心同事,先人后己,凝聚人心;
④任人唯贤,正直无私;
⑤孝敬父母,关爱妻女,营造和谐家庭,传递正向能量;
⑥勇于奉献爱心,方能收获民心。
学案设计(二)
学习目标
1.能够梳理张秉贵的先进事迹,理解人物通讯通过典型事例反映人物性格和品质的写作手法;
2.能够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人物“一团火”的精神内涵以及当代意义。
自主预习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是一篇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中心报道对象,通过一个人物的行动来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的一种通讯形式。(  )
2.张秉贵用他热情细致的服务态度,精准娴熟的专业精神温暖了人民群众,也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尊重。(  )
课堂探究
1.这篇人物通讯为我们选取了张秉贵同志的哪些典型事迹来表现他“一团火”的精神?张秉贵同志“一团火”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2.张秉贵同志“一团火”精神是怎么形成的?
  3.有人以本文为蓝本提议张秉贵参加“影响新时代的劳模”评比。作为评选方,你会通过此项方案吗,请说明理由。
核心素养专练
(2019全国卷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课后作业
根据课堂探讨,撰写是否同意推选张秉贵参加“影响新时代的劳模”评选的意见书。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1.×。人物通讯的主人公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类人或一群人。
2.√。
课堂探究
1.对顾客热情周到、体贴入微、胸襟广阔:对抱孩子的顾客、赶火车的顾客、气呼呼的顾客的态度;工作中公私分明,乐于奉献:女儿生病依旧精神振作,热情待客;埋头苦干,勇于钻研,努力提升业务技能:了解糖果制作过程、营养成分、顾客习惯等。
内涵:热情服务人民的工作信念、埋头苦干的实干精神,精益求精的专业追求。
2.新旧社会个人遭遇的对比使得他感受到新社会的和谐与温暖;党支书与他的谈话让他领悟到“为人民服务”才是新社会做买卖的首要追求;顾客对他的温暖反馈激励他更加热情诚挚地为人民服务。
3.略。
核心素养专练
名师解析:当今社会学校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唯分数是求,不重视劳动之怪状愈演愈烈:学校卫生由物业公司承包,家长包办家里一切事情,学生的劳动能力大大下降,生活自理出现问题。长此以往,美丽中国的未来建设者,恐怕难以担当重任。为此,在2016年《新版学生核心素养》中,“劳动意识”作为中学生必备的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就是以官方形式强力推进,要求各教育部门必须重视的。2018年9月10日,新时代领路人在全国教育大会发表讲话时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019年全国Ⅰ卷作文的命题,就是围绕新时代领路人的讲话展开,结合当今学生的实际进行组合而成。
细读材料,明确指出“劳动”是财富和幸福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材料对各类发生在学生中的现象进行了简要的列举,劳动占用学习时间;科技时代,人工智能代替人工;请人帮忙劳动。这样的一些说法,有一定道理,或许会影响学生的思考,但是在所提供的作文材料里明确要求,“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这就要求考生在立意时必须旗帜分明地表达个人对“劳动”的正确态度。
立意:
1.劳动光荣,必须尊重。
2.弘扬传统,热爱劳动。
3.学习与劳动齐飞,智慧与创造一色。
4.巧用智能 劳动至上。
5.爱劳动,是一种美德。
6.尊重劳动成果。
7.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
(摘自公众号《新课标大语文》,作者为江红波)
课后作业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