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百分率和配套问题
1.学会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百分率和配套问题;(重点、难点)
2.进一步经历和体验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某工厂去年的总产值是x万元,今年的总产值比去年增加了20%,则今年的总产值是________万元;
(2)若该厂去年的总支出为y万元,今年的总支出比去年减少了10%,则今年的总支出是________万元;
(3)若该厂今年的利润为780万元,那么由(1),(2)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列方程组解决百分率问题
【类型一】
列方程组解决增长率问题
为了解决民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我市建立了一套进城民工子女就学的保障机制,其中一项就是免交“借读费”.据统计,去年秋季有5000名民工子女进入主城区中小学学习,预测今年秋季进入主城区中小学学习的民工子女将比去年有所增加,其中小学增加20%,中学增加30%,这样今年秋季将新增1160名民工子女在主城区中小学学习.
(1)如果按小学每年收“借读费”500元、中学每年收“借读费”1000元计算,求今年秋季新增的1160名中小学生共免收多少“借读费”;
(2)如果小学每40名学生配备2名教师,中学每40名学生配备3名教师,按今年秋季入学后,民工子女在主城区中小学就读的学生人数计算,一共需配备多少名中小学教师?
解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求出今年秋季入学的学生中,小学生和初中生各有民工子女多少人.欲求解这个问题,先要求出去年秋季入学的学生中,小学生和初中生各有民工子女多少人.
解:(1)设去年秋季在主城区小学学习的民工子女有x人,在主城区中学学习的民工子女有y人.则解得20%x=680,30%y=480,500×680+1000×480=820000(元)=82(万元).
答:今年秋季新增的1160名中小学生共免收82万元“借读费”;
(2)今年秋季入学后,在小学就读的民工子女有3400×(1+20%)=4080(人),在中学就读的民工子女有1600×(1+30%)=2080(人),需要配备的中小学教师(4080÷40)×2+(2080÷40)×3=360(名).
答:一共需配备360名中小学教师.
方法总结:在解决增长相关的问题中,应注意原来的量与增加后的量之间的换算关系:增长率=(增长后的量-原量)÷原量.
【类型二】
列方程组解决利润问题
某商场购进甲、乙两种商品后,甲商品加价50%、乙商品加价40%作为标价,适逢元旦,商场举办促销活动,甲商品打八折销售,乙商品打八五折酬宾,某顾客购买甲、乙商品各1件,共付款538元,已知商场共盈利88元,求甲、乙两种商品的进价各是多少元.
解析:本题中所含的等量关系有:①甲商品的售价+乙商品的售价=538元;②甲商品的利润+乙商品的利润=88元.
解:设甲商品的进价为x元,乙商品的进价为y元,根据题意,得
化简,得解得
答:甲商品的进价为250元,乙商品的进价为200元.
方法总结:销售问题中进价、利润、售价、折扣等量之间的关系:利润=售价-进价,售价=标价×折扣,售价=进价+利润等.
探究点二:列方程组解决配套问题
现用190张铁皮做盒子,每张铁皮可以做8个盒身或22个盒底,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个完整的盒子,用多少张铁皮制盒身,多少张铁皮制盒底,可以正好制成一批完整的盒子?
解析:此题有两个未知量——制盒身、盒底的铁皮张数.问题中有两个等量关系:(1)制盒身铁皮张数+制盒底铁皮张数=190;(2)制成盒身的个数的2倍=制成盒底的个数.
解:设制盒身的铁皮数为x张,制盒底的铁皮数为y张,根据题意,得
解得
答:110张铁皮制盒身,80张铁皮制盒底.
方法总结:找出本题中的两个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解决配套问题时一定要抓住题目中的特定的数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求解.
三、板书设计
1.百分率问题:增长率问题;利润问题
2.配套问题
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3.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第1课时
简单实际问题和行程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分析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列出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2.使学生通过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趣味性、现实性、科学性.
【重难点】
重点:根据题中的各个量的关系,准确列出方程组;
难点:借助列表,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分析出问题中所蕴涵的数量关系
【知识要点】
知识点一: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基本思想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重要方法,它的关键是把已知量和未知量联系起来,找出题目中的相等关系.
一般来说,有几个未知数就列出几个方程,所列方程必须满足:(1)方程两边表示的是同类量;(2)同类量的单位要统一;(3)方程两边的数值要相等.
知识点二:列方程组解应用题中常用的基本等量关系
行程问题:
(1)追击问题:追击问题是行程问题中很重要的一种,它的特点是同向而行。这类问题比较直观,画线段,用图便于理解与分析。其等量关系式是:两者的行程差=开始时两者相距的路程; ;;
(2)相遇问题:相遇问题也是行程问题中很重要的一种,它的特点是相向而行。这类问题也比较直观,因而也画线段图帮助理解与分析。这类问题的等量关系是:双方所走的路程之和=总路程。
(3)航行问题:①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速=船的顺水速度;
②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速=船的逆水速度;
③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注意:飞机航行问题同样会出现顺风航行和逆风航行,解题方法与船顺水航行、逆水航行问题类似。
例1.甲、乙两地相距160千米,一辆汽车和一辆拖拉机同时由甲、乙两地相向而行,1小时20分相遇.
相遇后,拖拉机继续前进,汽车在相遇处停留1小时后调转车头原速返回,在汽车再次出发半小时后追上了拖拉机.
这时,汽车、拖拉机各自行驶了多少千米?
思路点拨:画直线型示意图理解题意:
(1)这里有两个未知数:①汽车的行程;②拖拉机的行程.
(2)有两个等量关系:
①相向而行:汽车行驶小时的路程+拖拉机行驶小时的路程=160千米;
②同向而行:汽车行驶小时的路程=拖拉机行驶小时的路程.
解:设汽车的速度为每小时行千米,拖拉机的速度为每小时千米.
根据题意,列方程组
解这个方程组,得:
.
答:汽车行驶了165千米,拖拉机行驶了85千米.
总结升华: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再根据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找出等量关系,是行程问题的常用的解决策略。
【变式1】甲、乙两人相距36千米,相向而行,如果甲比乙先走2小时,那么他们在乙出发2.5小时后相遇;如果乙比甲先走2小时,那么他们在甲出发3小时后相遇,甲、乙两人每小时各走多少千米?
【变式2】两地相距280千米,一艘船在其间航行,顺流用14小时,逆流用20小时,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速度。
例2.今年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5倍,6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3倍,求现在父亲和儿子的年龄各是多少?
思路点拨:解本题的关键是理解“6年后”这几个字的含义,即6年后父子俩都长了6岁。今年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5倍,6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3倍,根据这两个相等关系列方程。
解:设现在父亲x岁,儿子y岁,根据题意得:
,
答:父亲现在30岁,儿子6岁。
总结升华:解决年龄问题,要注意一点:一个人的年龄变化(增大、减小)了,其他人也一样增大或减小,并且增大(或减小)的岁数是相同的(相同的时间内)。
【变式】今年,小李的年龄是他爷爷的五分之一.小李发现,12年之后,他的年龄变成爷爷的三分之一.试求出今年小李的年龄.
3.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第1课时 简单实际问题和行程问题
1.能够根据具体的数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
2.学会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行程问题.(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古算题:“我问开店李三公,众客都来到店中,一房七客多七客,一房九客一房空.问有几客几房中?”题目大意:一些客人到李三公的店中住宿,若每间房里住7人,就会有7人没地方住;若是每间房住9人,就会空一间房.问有多少间房?多少客人?你能解答这个问题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列方程组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某船的载重量为300吨,容积为1200立方米,现有甲、乙两种货物要运,其中甲种货物每吨体积为6立方米,乙种货物每吨体积为2立方米,要充分利用这艘船的载重和容积,甲、乙两种货物应各装多少吨?
解:设甲种货物装x吨,乙种货物装y吨.由题意,得解得
答:甲、乙两种货物各装150吨.
方法总结:列方程组解应用题一般都要经历“审、设、找、列、解、答”这六个步骤,其关键在于审清题意,找相等关系;设未知数时,一般是求什么,设什么;并且所列方程的个数与未知数的个数相等.
探究点二:列方程组解决行程问题
【类型一】
相遇问题
某体育场的一条环形跑道长400m.甲、乙两人从跑道上同一地点出发,分别以不变的速度练习长跑和骑自行车.如果背向而行,每隔min他们相遇一次;如果同向而行,每隔1min乙就追上甲一次.问甲、乙每分钟各行多少米?
解析:题中的两个相等关系为:①乙骑车的路程+甲跑步的路程=400m(背向);②乙骑车的路程-甲跑步的路程=400m(同向).
解:设乙骑车每分钟行xm,甲每分钟跑ym,由题意,得解得
答:甲每分钟跑250m,乙每分钟骑550m.
方法总结:环路上的等量关系:若同时同地出发,当背向而行,第一次相遇时,二者路程之和=一周长;若同时同地出发,同向而行,第一次相遇时,快者的路程-慢者的路程=一周长.
【类型二】
行程问题
A、B两码头相距140km,一艘轮船在其间航行,顺水航行用了7h,逆水航行用了10h,求这艘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速度.
解析:设这艘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km/h,水流速度为ykm/h,列表如下,
路程
速度
时间
顺流
140km
(x+y)km/h
7h
逆流
140km
(x-y)km/h
10h
解:设这艘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km/h,水流速度为ykm/h.由题意,得解得
答:这艘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17km/h,水流速度为3km/h.
方法总结:本题关键是找到各速度之间的关系,顺速=静速+水速,逆速=静速-水速;再结合公式“路程=速度×时间”列方程组.
三、板书设计
1.简单实际问题
2.行程问题
通过一道古题,把同学们带入古代的数学问题情景,学生体会到数学中的“趣”;进一步加深课堂与生活的联系,突出数学教学的实际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3.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第2课时
百分率和配套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分析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列出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2.使学生通过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趣味性、现实性、科学性.
【重难点】
重点:根据题中的各个量的关系,准确列出方程组;
难点:借助列表,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分析出问题中所蕴涵的数量关系
【知识要点】
1.百分率问题:
解这类问题的基本等量关系式是:原量×(1+增长率)=增长后的量;
原量×(1-减少率)=减少后的量.
2.配套问题:
解这类问题的基本等量关系是:总量各部分之间的比例=每一套各部分之间的比例。
类型一: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生产中的配套问题
例1.某服装厂生产一批某种款式的秋装,已知每2米的某种布料可做上衣的衣身3个或衣袖5只.
现计划用132米这种布料生产这批秋装(不考虑布料的损耗),应分别用多少布料才能使做的衣身和衣袖恰好配套?
思路点拨:本题的第一个相等关系比较容易得出:衣身、衣袖所用布料的和为132米;第二个相等关系的得出要弄清一整件衣服是怎么样配套的,即衣袖的数量等于衣身的数量的2倍(注意:别把2倍的关系写反了).
解:设用米布料做衣身,用米布料做衣袖才能使衣身和衣袖恰好配套,根据题意,得:
答:用60米布料做衣身,用72米布料做衣袖才能使做的衣身和衣袖恰好配套.
总结升华:生产中的配套问题很多,如螺钉和螺母的配套、盒身与盒底的配套、桌面与桌腿的配套、衣身与衣袖的配套等.
各种配套都有数量比例,依次设未知数,用未知数可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表示出来,从而得到方程组,使问题得以解决,确定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1】现有190张铁皮做盒子,每张铁皮做8个盒身或22个盒底,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个完整盒子,问用多少张铁皮制盒身,多少张铁皮制盒底,可以正好制成一批完整的盒子?
【变式2】某工厂有工人60人,生产某种由一个螺栓套两个螺母的配套产品,每人每天生产螺栓14个或螺母20个,应分配多少人生产螺栓,多少人生产螺母,才能使生产出的螺栓和螺母刚好配套。
【变式3】一张方桌由1个桌面、4条桌腿组成,如果1立方米木料可以做桌面50个,或做桌腿300条。现有5立方米的木料,那么用多少立方米木料做桌面,用多少立方米木料做桌腿,做出的桌面和桌腿,恰好配成方桌?能配多少张方桌?
类型二: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百分率问题
例2.
某工厂去年的利润(总产值—总支出)为200万元,今年总产值比去年增加了20%,总支出比去年减少了10%,今年的利润为780万元,去年的总产值、总支出各是多少万元?
思路点拨:设去年的总产值为x万元,总支出为y万元,则有
总产值(万元)
总支出(万元)
利润(万元)
去年
x
y
200
今年
120%x
90%y
780
根据题意知道去年的利润和今年的利润,由利润=总产值—总支出和表格里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可以列出两个等式。
解:设去年的总产值为x万元,总支出为y万元,根据题意得:
,解之得:
答:去年的总产值为2000万元,总支出为1800万元
总结升华:当题的条件较多时,可以借助图表或图形进行分析。
【变式1】若条件不变,求今年的总产值、总支出各是多少万元?
【变式2】某城市现有人口42万,估计一年后城镇人口增加0.8%,农村人口增加1.1%,这样全市人口增加1%,求这个城市的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