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
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
复习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重点、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尿液的形成;区分血浆、原尿和尿液。
知识梳理
一、排泄及途径
1.排泄:人体将
等代谢废物、多余的
和
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
2.途径:二氧化碳和部分水分以气体的形式由
系统排出;部分水分、无机盐和少量尿素以
的形式通过
排出;绝大部分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
的形式由
系统排出。
二、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1.肾(1)结构:
、
、肾盂。
(2)基本单位:
2.尿液的形成
(1)滤过作用: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到达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时,由于
和
内壁的滤过作用,除了
和___
__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
、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
,形成
。
(2)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
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重新吸收。包括全部
、大部分的
和部分
等。而剩下的其他物质形成
排出体外。
(
尿液
)3.尿液的排出
(1)途径:肾
体外。
(2)排尿的意义:①排出体内
。
②调节人体内
和
的平衡
③维持__
__的正常生理功能。
三、汗液的形成和排出
1.皮肤的结构:皮肤由
和
组成,此外还有
等皮肤的附属结构。表皮又包括
和
,表皮内没有
和
。真皮主要由
组成,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神经。
2.汗液的形成和排出
汗液的形成部位
汗腺的组成
汗液的成分
排汗的意义
汗腺
分泌部和
水分、
和尿素
排出
,调节体温
考点、经典例题分析
考点一、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重难点剖析:
1.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2.肾单位循环途径:
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网→肾静脉(静脉血)。
(动脉血)
提示:肾动脉是人体中代谢废物含量最多的血管,肾静脉是人体内代谢废物最少的血管。
例1.我们每天都要排出一定量的尿液,以保证体内环境的稳定,下列关于尿液形成和排出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B.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物质被全部吸收
C.重吸收后剩下的其他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D.肾形成的尿液,流入膀胱暂时贮存,达到一定量时,经尿道排出
解析: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和大部分水被重吸收。尽管水和无机盐对人体是有用的,但也不能全部被吸收。答案:B
考点二、血液、血浆、原尿、尿液
重难点剖析:
1.成分比较。相同点:都含有水、无机盐、尿素。区别:与血液相比,血浆中不含血细胞,原尿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尿液中不含葡萄糖、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2.血液、血浆、原尿和尿液的鉴别方法:第一步:有血细胞的是血液,没有血细胞、蛋白质、葡萄糖的是尿液;第二步:剩余的两种物质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的是血浆,剩下的是原尿。
3.易错提示:
(1)出球小动脉内的大分子蛋白质浓度大于入球小动脉内的大分子蛋白质浓度。
(2)原尿≠不含任何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但有少量小分子蛋白质,因为小分子蛋白质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中。
(3)尿液中有葡萄糖≠一定是肾小管发生病变:尿液中有葡萄糖的原因可能有三方面,一是肾小管发生病变,二是胰岛素分泌不足,三是正常人一次摄取糖类物质过多。
例2.下表表示某成年人血浆、原尿和尿液的部分组成含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单位:克/100
部分成分
血浆
原尿
尿液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尿素
0.03
0.03
1.8
无机盐
0.72
0.72
1.1
毫升)
( )
A.血浆中的蛋白质是8,而原尿中只有0.03,这是通过重吸收作用实现的
B.原尿中的葡萄糖是0.1,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不能被肾小球过滤
C.尿液中尿素含量明显升高是由于肾小管发生病变引起的
D.血浆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解析:原尿是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的滤过作用形成的;血浆中的蛋白质明显高于原尿,是肾小球滤过作用的结果;尿液不含葡萄糖是肾小管重吸收作用的结果;尿液中的尿素含量明显升高是肾小管对尿素不重新吸收引起的。答案:D
课堂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人体的生理活动,不属于排泄的是
(
)
A.二氧化碳和水经呼吸排出
B.汗液的排出
C.蛋白质代谢终产物的排出
D.粪便的排出
2.患肾炎的张大爷经过治疗已恢复健康,他的尿液中不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这分别是由于(
)
A.肾小球的重吸收作用和肾小管的滤过作用
B.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都是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D.都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肾小囊和肾小管末端中的液体分别是
(
)
A.血浆和尿液
B.原尿和血浆
C.血浆和原尿
D.原尿和尿液
4.下列关于泌尿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出现蛋白尿的原因是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
C.血液流经肾小球后,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尿素减少
D.尿液的排出途径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5.如图表示在健康人的尿液形成过程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其发生的过程及其部位分别是
(
)
A.滤过、肾小球
B.滤过、肾小管
C.重吸收、肾小球
D.重吸收、肾小管
6.某人从当地气温为25℃左右的广州来到我市(当时气温为5℃左右)出差,他身体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生理变化,其中耗氧量、尿量变化依次为( )
A.减少、增加
B.增加、减少
C.增加、不变
D.增加、增加
7.右图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出球小静脉
B.肾小体是由③④⑤组成
C.⑥是肾小管,对原尿中的物质有重新吸收的功能
D.正常情况下,⑦中的液体不含葡萄糖
8.血液流经肾单位时,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某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葡萄糖分子在经过肾单位时,依次经过的结构不可能是( )
A.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出球小动脉
B.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集合管→肾盂
C.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外毛细血管
D.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肾小管外毛细血管
二、简答题
9.如图为人体排泄有关的主要器官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从血液进入肺泡的物质①是
(气体)。
(2)图乙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帮助其完成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某人到医院进行尿检,发现尿液中出现了蛋白质和血细胞,医生诊断为
和肾小囊发生了病变。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80升,而排出的尿液约1.5升,这么大的差异是因为[
]
的重吸收作用。
(3)图丙中汗腺通过分泌
能排出部分废物。
(4)上述甲、乙、丙三图,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尿素的是
。
(5)丙图中能够调节体温的结构有
。
10.人体每时每刻都在与外界环境进行着物质交换。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a~c代表呼吸过程,①~③代表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消化系统中,小肠壁的内表面有大量的环形皱襞和________,使小肠的①过程面积大大增加,可以达到200平方米以上。?
(2)溺水是造成当今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溺水身亡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所示的呼吸环节发生障碍所致。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b和c两个过程,它们都是通过____________完成的。?
(3)A系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系统的动力器官是_______,物质运输的载体是_________。
(4)尿液的形成经过了[②]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 ]________的重吸收作用。?
(5)人体的各个系统既独立分工,又互相协调,共同完成各项生理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调节的结果。?
参考答案:
第十一讲
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
知识梳理:
一、1.二氧化碳
水
无机盐
2.呼吸
汗液
皮肤
尿液
泌尿
二、1.(1)皮质
髓质
(2)肾小球
肾小囊
皮质
肾小管
皮质和髓质
2.(1)肾小球
肾小囊
血细胞
大分子蛋白质
葡萄糖
肾小囊腔
原尿(2)肾小管
葡萄糖
水
无机盐
尿液
3.(1)输尿管
膀胱
尿道
(2)代谢废物
水
无机盐
组织细胞
三、1.表皮
真皮
毛发、皮脂腺、汗腺、指(趾)甲
角质层
生发层
毛细血管
神经
结缔组织
2.导管
无机盐
代谢废物
课堂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D
2.B
3.D
4.C
5.D
6.D
解析:人属于恒温动物。当温度较低时,为了维持体温,机体要靠加快代谢产热,代谢加快,体内物质氧化分解较多,而分解有机物要消耗氧气,当温度降低时(温度适宜)耗氧量增多;而当温度降低,汗液减少,代谢废物和水分转化为尿液多,所以尿量增多。7.D
8.
A
二、简答题
9.(1)二氧化碳
(2)B
肾脏
肾单位
肾小球
④
肾小管
(3)汗液
(4)乙、丙
(5)真皮血管和汗腺
10.
(1)小肠绒毛 (2)a 气体的扩散作用
(3)心脏
血液
(4)[③]肾小管
(5)神经系统和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