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一、单项选择题
1.制作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有关人民解放战争的时间轴中空白处应填写(
)
A.国民党围攻中原解放区
B.国民党发动重点进攻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国共两党北平和谈
2.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从东北大地到华北平原,从黄海之滨到淮河两岸,人民解放军在广袤的土地上同国民党军队展开大决战,最终取得了胜利。决战胜利的主要意义是(
)
A.保障了人民民主专政的顺利实施
B.为国共和平谈判的重启创造了条件
C.开始扭转解放战争中解放军的劣势
D.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3.下图是1940—1947年中国报刊上“民主”一词出现频率的统计图。其中1946年“民主”一词出现频率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抗战胜利后,民众渴望和平民主
B.国共重庆谈判,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
C.重庆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
D.全国规模的内战爆发,和平民主的呼声高涨
4.某战役是“解放战争中震撼世界的三大决战之一……武力解决的方式打得十分精彩,和平谈判的方式也处理得非常圆满。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意义重大”。这次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5.1945年9月,毛泽东在重庆回答外国记者关于“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时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这一回答(
)
A.结束了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方针
B.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成熟
C.表明要实践中国革命的阶段目标
D.加速了抗战的胜利进程
6.谐剧是四川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下面谐剧片段讽刺的是(
)
A.晚清时期的君主专制
B.民国初年的封建残余现象
C.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
D.国民政府的内战独裁政策
7.解放战争时期,流传着“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的口号。其中“后方挖蒋根”发挥的主要作用是(
)
A.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B.国统区的民主运动风起云涌
C.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D.提高各个阶层反蒋的积极性
8.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最大之错误”。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
)
A.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B.撕毁政协会议协议挑起内战
C.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D.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9.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干部必须阅读的12本马列主义著作,其中包含《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B.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加强对民众的马列主义教育
D.积极为新政权建设培养人才
10.据统计,淮海战役的第三阶段,解放军参战兵力与解放区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1:9。当时人民提出的口号是“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民众踊跃“支前”的原因是
(
)
A.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B.解放区基本实现“耕者有其田”
C.土地革命得到民众热烈欢迎
D.国统区财政经济陷入崩溃境地
11.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表著名的“五一口号”,其中第五条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方针(
)
A.明确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路径
B.首次提出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C.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指明了方向
D.赋予政协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12.“我们提议(中共)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1946年6月)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该部队发此电文主要是由于(
)
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C.国民党实行重点进攻
D.战略反攻的需要
13.在东北战场上,毛泽东明确指出应把锦州地区作为首要的重要攻击目标。长春守敌做出了起义或投诚的行为也就势在必然。淮海战场上,毛泽东提出把歼灭黄百韬兵团和“截断宿蚌路”作为本次战役的首战目标。平津战场上,为了实现切断敌人退路不让敌人逃走以就地歼灭的战略意图,毛泽东确立了“先打两头”的作战方针,最后,陷于孤立绝境的北平之敌被迫接受了和平改编的建议。材料表明三大战役(
)
A.都是以人民军队的胜利结束
B.国民党都采取了正确的决策
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D.胜利得益于决策者的正确指导
14.下面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双方兵力对比表。据该表可知,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占据优势开始于(
)
时间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
1946年7月
127万人
430万人
1948年8月
280万人
365万人
1948年11月
300万人
290万人
A.全面内战爆发时
B.战略反攻开始前
C.三大战役进行中
D.渡江战役胜利后
15.毛泽东说,随着国内战争情况的改变,双方的位置也将发生转变,但是,政府军还处于进攻地位,其人数和武器装备都优于共产党的军队。因此,在力量的对比发生转变以前,后者必须坚持“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基于这一论断,中共(
)
A.组织百团大战
B.击退国民党进攻
C.开始战略反攻
D.发动三大战役
16.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白云观抽签,得一“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了助兴也抽了一签,得“上上签”。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天意”注定了蒋介石必然会失败
B.毛泽东因为抽得了“上上签”所以最终取得了胜利
C.蒋介石夸大了失败的偶然性,未看到失败的根本原因
D.该事件后美国放弃了扶蒋反共的政策
17.1947年2月10日,上海《大公报》对586位民众政治态度的民意调查统计(
)
该调查说明(
)
A.《大公报》立场客观公正
B.美国对华政策左右中国内战
C.美国实施扶蒋反共政策
D.民众失去对国民政府的信任
18.以下漫画反映的史实是(
)
磨好刀再杀(华君武)
A.西安事变
B.国共合作
C.重庆谈判
D.北平谈判
二、非选择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蒋介石宣称“我们有空军、有海军,而且有重武器和特种兵”“如果配合得法,运用灵活,就一定能速战速决,把奸匪消灭”。国民党参谋总长陈诚宣称,六个月就可以解决共产党问题。6月底,一颗颗炮弹飞向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
材料二
在1946年重新爆发内战的背后,是国民党执著地相信他们的优势兵力,以及共产党准确地估计到了国民党的实际弱点。……1949年的结局表明,不是苏联的援助比美国多(事实恰恰相反),问题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动员和利用革命的潜力,国民党却办不到。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指出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原因。
(2)“1949年的结局”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共产党方面分析其原因。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抗战胜利后不到四年的时间,国民党政权就覆亡了。学术界对国民党政权迅速崩溃的原因进行了长期探讨。一种观点强调,国民党的腐败是其迅速垮台的根本原因,表现在坚持一党专政、个人独裁,在政治上陷于孤立;发动内战,遭到全国人民反对;战后接收时大小官员聚敛钱财,人们失望等。有的专家强调,国民党在军事上指挥无能,上下脱节,军队内部派系林立,以邻为壑,严重削弱了部队的战斗力,各个军事集团在战场上节节败退,这成为国民党垮台的主要原因。还有的观点强调,国统区财政经济的崩溃是国民党在大陆败亡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通史教程教学参考·现代卷》
(1)试分析史学界对国民党政权迅速崩溃现象持有各种历史解释的原因。
(2)从材料中选择你赞成的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1——18:ADACC
DACDB
ADDCC
CDC
19.(1)美国对蒋介石的支持和援助;蒋介石拥有优势兵力;国民党认为能快速消灭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及其政权的阶级性质。
(2)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一支坚强的人民军队;动员和利用革命的潜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20.(1)历史事实是客观的,但历史解释具有主观性。研究者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对同一历史事件(现象)作出的解释可能不尽相同。材料中的三种观点代表了政治、军事和经济三个不同的研究角度。学者们分别从这三个角度观察,因而得出了三种不同的观点和结论。
(2)答案示例:认为国民党的经济政策是其迅速崩溃的主要原因。理由:错误的金融政策,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官僚资本巧取豪夺,民不聊生;迟迟不进行土地改革,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导致农民抛弃国民党,支持共产党;发动内战,加剧了财政危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