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秋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秋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30 11:02:13

文档简介

20秋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学生在已经学习了两步混合运算的知识,本节课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三步混合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混合计算的能力,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基础。因此,我充分利用教材里的素材,开展数学活动。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是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是学生认识和理解运算顺序,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增强应用意识;
3.)
使学生在按顺序进行计算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规则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重点:理解和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列出综合算式。
难点:两个乘或除同时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时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以情导航,引导学生参与算一算、猜一猜、议一议等教学活动。
在学法知道上,我采取迁移、点拨、渗透、对比、反馈等多种指导方法,突出“五让”的特色:
(1)书本让学生自学
(2)问题让学生提出
(3)规律让学生发现
(4)疑难让学生研讨
(5)评价让学生参与。
以上的“五让”,既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也体现了本节课的特点。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1.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新课伊始,利用谈话的方法:同学们喜欢下棋么?老师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正在商店里买象棋和围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遇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引入新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创设情境,在轻松的环境下进入课堂学习,激发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正如波利亚所说:数学知识的学习是自己去发现探索的。因此新课导入之后,出示情境图: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自主收集信息。并根据信息,说说想到的数量关系式:老师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使学生自主动脑思索,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出综合算式,并从小组合作交流中,明确每步列式的含义,从而理解和掌握这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解决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结果印象会更加深刻。
二、探究体验,感受新知
接下来,我要求学生自己计算出结果。教师巡视,用心去记住学生们的运算顺序。组织学生合作交流,通过投影仪将学生的结果展示出来。
1、运算顺序:比较两个综合算式,说说它们哪个更好?为什么?
这样通过反复对比将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推导出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两乘或两除法可以同时脱式计算。这时老师小结,明确指出:计算时运算顺序都正确,不过同时计算两个乘积能使计算过程简略一些。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掌握了本节课的新知识,会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培养了学习兴趣,为将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接下来,引导学生用相同的方法计算出:4副围棋比3副象棋贵多少元?
学生讨论交流,列出综合算式,这个过程,进一步加深了对三步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而且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既让学生更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更好的突破了难点。
3、让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150+120÷6╳5
总结以上,引导学生说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这样设计,使整个学习流程完整并系统的生成在学生的脑海中,学生理解算理也掌握一定规则的算法,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有效的课堂练习,会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基础题:练一练第一题,指名说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组织交流。
这个环节的目的,既是对自我教学内容的一个检视,也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情况进行一个具体的了解。
提高题:练一练第三题,通过独立思考找错误,订正,全班交流。
这个环节主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锻炼和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拓展题:做练习十一第2题,分组完成计算,比较每组的两道算式及得数,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这里目的是让有能力的同学的到进一步锻炼的机会,
整个练习的分层设计让所有的同学都得到知识与能力的锻炼,也体现了教师的分层设计思想,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四,全课总结,提升认识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时与收获,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梳理本节的知识,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得到发展。
第五步,说板书设计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12×3+15×4
=36+60
=96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画龙点睛,使学生一目了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知识。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我力图从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出发,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相信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掌握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并且能够实际运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知识、情感、能力都能得到发展,达到预期效果。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望各位老师给予更高指导。谢谢~!20秋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第四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及三步计算中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这些都为本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进一步为学习小数、分数混合运算做铺垫。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中括号,以及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3.教学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括号。
二、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
教法措施:
(1)新旧知识的迁移,通过迁移与对比的教学方式,导出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加固和提高学生学和探究新知的能力。
(2)课堂练习中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了增添括号的练习,让学生既加深了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明确要保证计算准确就必须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作风,从而突破重难点。
2.说学法
学法措施:
本节课我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进行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1)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重视观察法、迁移法、比较法和讨论法的应用,在观察、比较和验证中帮助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自我创新和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设计针对性练习突出重点,根据反馈情况及时给与引导和补救突破重难点,使之形成技能。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
先组织学生观察下面两道算式120÷6+4×2,120÷(6+4)×2,说一说运算顺序,再分析运算顺序为什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使学生回忆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体会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为接下来学习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奠定经验基础。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先出示例题:
525÷[(81-56)×3],再组织学生观察这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混合运算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新课内容。接下来组织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了解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的运算顺序,然后再试着计算结果。
525÷[(81-56)×3]
=525÷[____×3]
=525÷____
=___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的方式让学生主动习得运算的顺序,然后再具体说说这个题目的运算顺序,这是对自学效果的及时检测。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填空的形式完成本题计算,教材把没有参与运算的部分照抄下来,只要求学生算出小括号里的得数,这样,将运算顺序和计算步骤进行适当的分解,更有利于学生在教材的引领下,按正确的顺序完成计算。
2.总结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在例题结束后应当进行适当的小结,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也是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3.教学“练一练”。
42×[169-(78+35)]
同桌先互相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计算。
【设计意图】练一练也是一道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这里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意在进一步巩固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规范书写。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
540÷3+6×2
180÷(36÷12)+6
540÷(3+6×2)
180÷(36÷12+6)
540÷[(3+6)×2]
180÷[36÷(12+6)]
本题先组织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找出每组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尝试算一算,计算之后说一说结果为什么不一样,最后再总结出所有学过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即不含括号的、含有小括号的、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比较和计算,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算式中的括号对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三步混合运算进行整理,系统地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根据要求添加合适的括号。
36+24÷15-18
先加、再除、后减
320÷5×26-18
先减、再乘、后除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括号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本题的设计恰巧是对运算顺序的针对性检测,与前面单纯的计算相比,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同时也为下一题解决问题奠定经验基础。
3.“小好汉”剧团要购买4套女装,每套女装的上衣标价为60元,裙子标价为40元。购买男装一共花了1200元,那么用于购买男装的钱是购买女装的多少倍?
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综合算式,并介绍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书上也有一题解决问题,但是没有用到括号,我们小组经过商量一致认为可以换成一道稍微简单一点的含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虽然在难度上有点拔高,但是能让学生直接体会到中括号和小括号在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时的妙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兴趣。
六、板书设计
含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525÷[(81-56)×3]
=525÷[25×3]
=525÷75
=7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