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6.4-密度与生活(多动态演示+实验题目分步探究)共5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6.4-密度与生活(多动态演示+实验题目分步探究)共5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2-30 21:4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知识点回顾
①物理概念
通过物理,化学性质差异作的一种分类
可以用物质的多少来描述
有一定大小的实体
可以用体积描述
物体
物质
②物理公式
变形
密度

生活
1.0:密度与温度
之前学到的温度计是通过什么原理来体现温度变化的呢?
测温物质的温度越高,它的体积越大,进一步的可以体现出温度的高低
热胀冷缩现象
一般情况下:
温度升高,物体的体积会增大。
温度降低,物体的体积会减小。
1.1:热胀冷缩现象
笔记
温度升高
密度减小
体积变大
温度的变化会改变物质的密度,进一步会让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
笔记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物质密度减小,物体体积变大
·反之,温度下降,物质的密度增大,物体体积变小
加热铁球,温度升高
1.2:热胀冷缩原理
微观上看:
铁球内部物质的微观构造发生改变,密度减小
宏观上看:
质量不变,密度减小,体积变大
冷水
热水
气体,固体,液体都会有热胀冷缩现象。
·气体物质的密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最明显。
·液体固体物质的密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对较小。
1.3:特殊热胀冷缩规律
等质量水的体积V/m3
温度
t/℃
0
4℃
一定质量的水,在0~4℃的时候,温度上升,体积_____,密度_____。
一定质量的水,在大于4℃的时候,温度上升,体积_____,密度_____。
笔记
水在4℃的时候密度最大
减小
增大
增大
减小
小结
1.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______有关。
2.气体,液体,固体三种物质的密度都会被温度影响。其中____的密度随温度变化最明显。
3.一般来说,温度越____,物质的密度越大。进一步导致这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体积变_____。
4.热胀冷缩有一个特例:就是水的密度在____的时候是最大的。
温度
气体




4℃
风车小实验
酒精灯
小风车
酒精灯加热周围的空气
热空气会上升
流动的空气就像水流一样,带动风车转动
孔明灯小实验
蜡烛
耐热塑料袋
桌面
密度小的物体,越容易“往上跑”
密度大的物体,越容易“下沉”
冷空气
热空气
笔记
①夏天,空气中的气体炎热,海水温度较低,海面附近的温度较低。
②热空气会上升,而冷空气聚集在下方
③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会发生弯曲,进一步产生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
25℃
25℃
25℃
-10℃
冰层
1℃
2℃
3℃
4℃
25℃
热传递。水释放热量,温度下降




地热的存在会像保温杯一样,对池水起到“保温”作用,不会让池塘完全的结冰
与空气接触,温度接近-10℃
冰水混合物,温度接近0℃
冻不死的小鱼
盐水选种
密度比液体大的物体在水中会下沉。
而饱满的种子密度比较大。
农民按照自己的选择需求,调配一定量密度的盐水,让饱满的种子下沉在水底。不饱满的,密度达不到的种子浮上来。就可以去分开两者了。
饱满种子
密度大
干瘪种子
密度小
盐水密度在饱满种子和干瘪种子密度之间
2.0:密度与材料
不同的材料拥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密度就是最重要的一个物理性质。
大部分的材料的密度都不相同
物理性质:密度,硬度,韧性,弹性,延展性,导热性,导电性,沸点,透明度,颜色,气味,等等
化学性质:可燃性,稳定性,腐蚀性,酸性,碱性等等
液压机的底座坚若磐石,
是用密度很高,硬度很大的材料做成的
2.0:密度与材料
2.0:密度与材料
铁和钢铁
在普通的铁当中加入一些物质(碳,硅等等)形成的一种合金,就叫做钢铁
钢铁是工程技术中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用量最大的金属材料
·强度高(能够承载更多的压力)
·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成不同形状)
·韧性高(不易断裂)
·可焊接
2.0:密度与材料
飞机上的材料有:
金属材料(钢铁,铝合金等等)
高分子材料(橡胶、塑料、等)
无机非金属材料
其中很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碳纤维材料
碳纤维又称作“材料之王”
构成它的物质就是碳元素。但是不同的是它兼具“高硬度”“低密度”的优点。常常用于火箭,飞机,汽车上面。
3.0:密度与材料鉴别
初中阶段,通过测量密度,我们可以粗略判断材料物质组成,判断物体的内部构造
但是材料的性质多种多样,有时候为了更准确地鉴别,还需要用到更多其他手段,相互配合去鉴别
酒精和煤油
酒精(又名乙醇):
纯酒精的密度约为0.8X103kg/m3
透明无色
有特殊香味
煤油:
普通煤油密度约为0.8X103kg/m3
透明无色
略臭
酒精,煤油,水都是无色的液体。
通过测量密度可以找出水。
但是煤油和酒精的密度差不多,还需要通过气味等性质进一步的区别
情景探究
特别苏
特别苏




小明前几天超市买了一款牛奶,喝了一口之后感觉味道怪怪的,他在想是不是买到假的了。于是他想通过学校学到的知识测量一下牛奶的密度。请问他需要准备些什么呢?
准备器材
牛奶倒出前
的质量/
牛奶倒出后
的质量/
倒出
牛奶体积/
牛奶密度/
实验数据表
特别苏
样品
50g
20g
20g
10g
100g
100g
200g
托盘天平
最大称量:500g
感量:0.5g
天平
量筒
1
观察仪器
50g
20g
20g
10g
100g
100g
200g
托盘天平
最大称量:500g
感量:0.5g
2
放置仪器
托盘天平
最大称量:500g
感量:0.5g
桌子
天平要放置在水平桌面!!
桌子
托盘天平
最大称量:500g
感量:0.5g
3
调节仪器
调节平衡螺母,让天平平衡
特别苏
4
放置物品
桌子
托盘天平
最大称量:500g
感量:0.5g
左物右码!!!!
200g
特别苏
5
一次称量
桌子
托盘天平
最大称量:500g
感量:0.5g
50g
20g
20g
10g
100g
100g
50g
200g
5
放置砝码
桌子
托盘天平
最大称量:500g
感量:0.5g
特别苏
20g
20g
10g
100g
100g
操作错误!应该从大的砝码开始往上放!!!
100g
20g
50g
200g
5
放置砝码
桌子
托盘天平
最大称量:500g
感量:0.5g
特别苏
20g
10g
100g
拿下100g砝码,换上50g的砝码
20g
50g
200g
5
放置砝码
桌子
托盘天平
最大称量:500g
感量:0.5g
特别苏
20g
10g
100g
100g
20g
20g
50g
200g
5
放置砝码
桌子
托盘天平
最大称量:500g
感量:0.5g
特别苏
10g
100g
100g
10g
20g
20g
50g
200g
5
放置砝码
桌子
托盘天平
最大称量:500g
感量:0.5g
特别苏
100g
100g
20g
50g
200g
5
放置砝码
桌子
托盘天平
最大称量:500g
感量:0.5g
特别苏
20g
10g
100g
100g
20g
50g
200g
5
放置砝码
桌子
托盘天平
最大称量:500g
感量:0.5g
特别苏
20g
10g
100g
100g
220g+游码对应质量
224g
牛奶倒出前
的质量/
牛奶倒出后
的质量/
倒出
牛奶体积/
牛奶密度/
实验数据表
224g
6
倒出牛奶
7
读取体积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20 ℃
100 mL
牛奶倒出前
的质量/
牛奶倒出后
的质量/
倒出
牛奶体积/
牛奶密度/
实验数据表
224g
66mL
视线与液面底部:“相平”
100g
20g
50g
200g
桌子
托盘天平
最大称量:500g
感量:0.5g
特别苏
20g
10g
100g
150g+游码对应质量
224g
8
二次称量
牛奶倒出前
的质量/
牛奶倒出后
的质量/
倒出
牛奶体积/
牛奶密度/
实验数据表
224g
66mL
151g
9
计算密度
牛奶倒出前
的质量/
牛奶倒出后
的质量/
倒出
牛奶体积/
牛奶密度/
实验数据表
224g
66mL
151g
开始动笔算!
注意格式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1.11g/cm
3
10
数据分析
牛奶倒出前
的质量/
牛奶倒出后
的质量/
倒出
牛奶体积/
牛奶密度/
实验数据表
224g
66mL
151g
1.11g/cm
3
小明查阅网上资料后发现,真实的牛奶密度约在1.01g/cm3~1.04g/cm3,他得出结论,这个牛奶是次品。
所以真相是:水+C液体!
A液体密度:0.9g/cm3
邪恶配方
B液体密度:1.1g/cm3
C液体密度:1.2g/cm3
绝密
??
水密度:1.0g/cm3
小明很生气,于是变身侦探,找到厂家,潜入内部,找到了黑心厂家的“邪恶配方”。发现该厂家的牛奶其实是用水和3种不知名化学液体(A,B,C)中的某一种勾兑出来的。这三种液体的密度如下,请帮助小明思考:假牛奶应该是水和哪一种液体勾兑出来的?
10
数据分析
感觉自己离真相越来越近了!小明一鼓作气,打算算出来黑心厂家用水和C液体是按照多少比例调配出来假冒牛奶
先在草稿纸上分析思路!
假牛奶

C液体
10
数据分析
假设1000mL牛奶中有V(mL)水,则C液体含有1000-V(mL)
解:
则:
又∵
将①②式和 代入③可得:
解得:
即:
真相大白!

小明用自己手头的证据去工商局投诉了黑心厂家。
但是经过警察调查发现,该厂家的牛奶没有任何问题!
小明实验过程产生了误差,导致实际测得的牛奶密度比正常偏大。
“C液体”就是牛初乳,在厂家煮沸消毒之后,失去了一部分水分,导致密度比原来的大,牛奶粘稠口感不佳。
所以商家才往里面再重新加了一点点水,让牛奶重新恢复正常密度,改善口感。
而小明感觉牛奶的口感怪怪的只是因为他买回来后没有及时的喝掉,导致牛奶变质。
但是警察叔叔为了表达对小明正义之举的赞赏,送了他十套物理练习测作为“奖励”,并奉劝他:
“年轻人,好好学物理,要严谨!不要闹笑话”。
小明
你看小明笑得多开心
那么,小明的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哪些误差,并导致测量值大于真实值呢?
11
误差分析
猜想1:
测量牛奶体积的时候,没有静置量筒一段时间,量筒壁上依然粘有一部分液体。
>
测量位置
测量位置(读数位置)在真实位置下方
真实位置
11
误差分析
猜想2:
测量牛奶的时候室温比较大(当时室温约30℃),导致测量出来的密度偏大。
<
30℃测量位置
测量位置(读数位置)在真实位置上方
20℃真实位置
11
误差分析
猜想3:
第一次测量的时候,200g的砝码生锈,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200g
<
砝码生锈,会让砝码真实质量变大。
11
误差分析
猜想4:
第一次测量的时候,200g的砝码有磨损,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200g
砝码磨损,会让砝码真实质量变小。
<
11
误差分析
猜想5:
牛奶密封时变质,导致整整一瓶牛奶的质量变大,导致测量的密度变大
特别苏
牛奶瓶盖关闭的情况下,就算是整瓶牛奶变质,也不会有物质进出瓶子。
仅仅是内部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相互变化。
所以里面牛奶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
质量不会改变
很久之后
特别苏
11
误差分析
猜想6:
牛奶变质,组成牛奶的物质发生变化,可能导致牛奶的密度变大
按照之前的说法,一瓶牛奶的总质量不会变化。
但是牛奶变质,组成牛奶的物质发生变化,密度也可能变大。
最后的结果是:整瓶牛奶总质量不变,密度变大,总体积减小
特别苏
很久之后
特别苏
3.0:材料与生活(知识拓展)
石器时代
曾侯乙编钟
三星堆
越王勾践剑
青铜酒樽
青铜时代(中国于约公元前3000年,商周时期进入)
铁器时代(中国于约公元前800年进入)
新材料时代(靠你们去推动了)
橡胶材料
纳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