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城镇和乡村课件+试卷含答案(5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城镇和乡村课件+试卷含答案(5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12-30 20:04:19

文档简介

(共55张PPT)
第一节 城乡空间结构
高考赘源网
高考资源
边的高考专家!】(共38张PPT)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高考赘源网
高考资源
边的高考专家!】(共52张PPT)
第三节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高考赘源网
高考资源
边的高考专家!】(共27张PPT)
第二章 章末专题复习
高考赘源网
高考资源
边的高考专家!】章末综合检测(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读某城市空间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
A.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B.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2.若甲处为新开楼盘,下列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词中,能反映其优美自然环境的是(  )
A.毗邻大学,学术氛围浓厚
B.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C.视野开阔,俯瞰全城
D.水岸名邸,上风上水
读北京市不同用地类型车位数与夜间车位需求量统计图(数据截至2016年底),据此完成3~4题。
3.甲类车位主要分布在(  )
A.住宅区
B.商业区
C.工业区
D.行政区
4.为缓解停车位供需矛盾,北京市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实行错峰共享车位 ②减少路侧车位数量 ③大力发展立体停车位 ④提高夜间停车费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如图为我国某城市某功能区道路两侧垃圾桶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该功能区最可能为(  )
A.文化区
B.商业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
6.如图中能够反映该功能区付租能力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如图为某城市不同城市要素密度相对值曲线。据此完成7~9题。
7.该城市的各城市要素集聚度最高的是(  )
A.商业
B.人口
C.道路
D.不透水表面
8.大面积的高密度不透水表面会导致
(  )
A.地下水水位升高
B.地表蒸发加剧
C.径流流速减慢
D.城市内涝减轻
9.从图示信息推测,距市中心10~15
km范围内可能是(  )
A.住宅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文教区
传统民居是人们长期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的结果。读不同地区的特色民居景观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日本某地合掌屋采用当地木材建造,屋顶坡角达60°,状如双手合掌,因此得名。从总体建筑风格和形式可以推测合掌屋所处环境的特征是(  )
A.炎热多雨
B.大风干燥
C.严寒多雪
D.温和多雨
11.我国云南传统民居吊脚楼架空建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防寒保暖
B.通风防潮
C.遮风挡雨
D.登高望远
读我国东部某城市简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该城市工业不断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城区地租上涨 ②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③东北部人口众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④东北部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3.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区,主要原因是甲地(  )
A.远离中心城区,地租低廉
B.靠近河流、湖泊,环境质量好
C.地势开阔,便于建设住宅区
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永泰古城,现址甘肃省中部景泰县,坐落于山前冲积平原上部,山中蜿蜒而出的水磨口沟距离古城仅有2千米。永泰古城修建于1608年,设有火药场、草料场、磨坊、马场等。20世纪50年代永泰古城有居民1
300多人,城外草原繁茂;目前人口锐减到100多人。据此完成14~16题。
14.明朝修建永泰古城的主要目的是(  )
A.作为开垦基地
B.为牧民防御风雪
C.防御少数民族入侵
D.防治土地荒漠化
15.影响永泰古城选址的主导自然因素是(  )
A.水源
B.地形
C.土壤
D.牧草
16.导致永泰古城目前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落后
B.生态恶化
C.交通不便
D.移民实边
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山区村落分布情况。读图,回答17~18题。
17.山区村落的选址应趋利避害,图示地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多发区
B.靠山建住房,能避免大风、暴雨的侵袭
C.便于在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逃生
D.分布在高于洪水位的地方,以防御洪水
18.图示地区农业用地的主要类型是(  )
A.草地
B.林地
C.耕地
D.水域
半城镇化地区为已经初步具备城市的某些特点和功能,但尚未被划为城市的地区,在中国主要指城乡接合部、小镇、乡和非农产业发达的村。据此回答19~20题。
19.下列关于半城镇化地区形成的原因的说法,正确的(  )
A.郊区大力发展农业
B.外来资本的投入推动乡村半城镇化的发展
C.乡村工业化不是半城镇化的主要推动力
D.半城镇化地区大多是政府规划形成的
20.为促进半城镇化地区的发展,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加快中小城镇的产业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B.加大对半城镇化地区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的投入
C.加大对中心城市的投入,提高中心城市的吸引力
D.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劳动力的均衡分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5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如图表示某市1980~2009年城镇化的过程。
材料二 该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城市病”),专家建议打造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模式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1)根据材料一说出该市城镇化进程的主要表现。(7分)
(2)根据材料二,写出你所了解的“城市病”的表现,并针对“城市病”表现提出整改的合理建议。(8分)
22.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如图为我国某城市规划图
材料二 如图为不同时期该地河流在等量降水过程后形成的洪水流量过程示意图。
(1)根据图示信息,比较A、B、C三地地租高低,并说明地租最高处的判断依据。(6分)
(2)在A、B、C、D四地中,选择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并说明理由。(7分)
(3)材料二中,最能反映该地城镇化迅速发展以后河流洪水流量过程的曲线是________(填①或②),为防止洪水导致的城市“内涝”,该城市完善了排水管道网。据材料一、二判断排水管道网中排水管道的走向,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
(4)简要评析湖泊、山地对城市环境和交通的影响。(6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山西省旧城区内有一些老式四合院,其房屋的屋顶由外向内单面倾斜,如图所示。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为的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1)请说出这种屋顶的形式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一般情况下,我国南方的屋脊多呈________式样,这样可以与当地________的自然条件相适应。(2分)
(3)美国的城市,除摩天大楼外,私人住宅多是有草坪的单门独户的单层或两层套房;欧洲城市,住宅多是左右相连的多层楼房。欧美民居与中国民居相比,从外部看上去,它们之间的最大差别是什么?它反映了欧美怎样的社会文化特点?(4分)
章末综合检测(二)
1~2.解析:第1题,②功能区位于城市中心,市场广阔,且交通便利,最有可能形成商业区;①功能区占地最广,位于商业区的周围,最有可能是住宅区;③分布在城市外缘,靠近铁路,交通便利,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污染较小,最有可能是工业区。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东西均临河,且位于河流上游地带,因此水岸名邸,上风上水最能反映出其优美自然环境。
答案:1.D 2.D
3~4.解析:第3题,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读图可知,甲类车位的数量最多,且夜间车位需求量更大。住宅区人口数量多,需要的车位多,夜间人们回家,车辆停放需求加大,因此甲类车位主要分布在住宅区,A项正确。第4题,本题考查缓解停车位供需矛盾的措施。为缓解停车位供需矛盾,北京市可以采取“错峰停车”的措施,鼓励各社会单位的停车位夜间或双休日向周边社区居民开放,同时也可以大力发展立体停车位,增加停车位数量,①③正确,B项正确。
答案:3.A 4.B
5~6.解析:第5题,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判断。读图可知,该功能区建筑物密集分布,以高层为主,且占地面积较小,说明该功能区地价较高,另外,高大建筑物和垃圾桶沿交通干线密集分布,交通便利,最可能为商业区,B项正确;文化区往往分布在地价相对较低的区域,A项错误;在市中心附近,住宅区付租能力低于商业区,且建筑物的高大密集程度低于商业区,C项错误;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外缘地价相对较低的区域,且占地面积较大,D项错误。第6题,本题考查不同功能区付租能力的差别。商业区在市中心的付租能力最高,高于住宅区和工业区,且距离市中心越远,付租能力越低,与该功能区付租能力相吻合的是①,A项正确。
答案:5.B 6.A
7~9.解析:第7题,城市要素密度相对值越大,则城市要素聚集度越高。读图可知,不透水表面的要素密度相对值最大,说明其要素集聚度最高,D正确。第8题,大面积的高密度不透水表面会导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因此地表蒸发加剧,B项正确;地表径流难以下渗,因此地下水水位降低,径流流速加快,城市内涝加剧,A、C、D三项错误。第9题,距市中心10~15
km范围内人口与商业要素密度相对值低,且距市中心较远,应布局工业区,B项正确。
答案:7.D 8.B 9.B
10~11.解析:第10题,冬季日本部分地区多暴雪,屋顶坡度大,能减轻积雪的压力。选C项。第11题,云南为高温湿润的热带或亚热带季风气候,房屋架空建造有利于通风散热、防潮和防虫。故选B项。
答案:10.C 11.B
12~13.解析:第12题,该城市工业不断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城区地租上涨;工业迁出城区可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第13题,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区,主要原因是甲地位于城区外缘,靠近河流、湖泊,环境质量好。
答案:12.A 13.B
14~16.解析:第14题,永泰古城设有的火药场、草料场等可以为战争提供物资,说明1608年明朝修建永泰古城的主要目的是防御少数民族入侵,选C。第15题,甘肃中部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该地区气候干旱,水源短缺;由材料可知,永泰古城距离水磨口沟仅有2千米,取水方便,可满足军队驻扎所需水源,所以影响永泰古城选址的主导自然因素是水源。故选A。第16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般情况下工业和交通都会不同程度地发展,故A、C不是导致永泰古城目前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没有实施移民实边政策,D错;因此,只有生态恶化,人们难以生存和发展而外迁才是导致永泰古城目前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B对。
答案:14.C 15.A 16.B
17~18.解析:第17题,由图可知,图示地区的村落三面临河。村落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主要是考虑该地高于洪水位,河流进入汛期时可防御洪水。第18题,由图可知,其农业用地以耕地为主。
答案:17.D 18.C
19~20.解析:第19题,外来资本的投入可以促进乡村地区非农产业的发展,使乡村发展成为半城镇化地区;随着中心城市地价的上涨和劳动力价格的提高,很多企业选择在工业并不发达的小城镇或者乡村地区投资建厂,工业的发展是这些地区半城镇化的主要推动力;半城镇化地区大多不是政府规划形成的。第20题,半城镇化主要是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而产生的,故缩小地区差距,加大对半城镇化地区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的投入,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劳动力的均衡分配等都是合理的调控方案。C项所述会加大城乡差距,不利于半城镇化地区的发展。
答案:19.B 20.C
21.解析:第(1)题,城镇化进程的主要表现从城市规模、城市人口数量及比重、功能分区等角度去回答。第(2)题,“城市病”主要表现在住房、交通、就医和环境质量等方面。合理建议可从优化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工业布局、分散城市职能、改善城市交通等方面分析。
答案:(1)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出现明显的功能分区。
(2)“城市病”的表现:劳动力过剩,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质量恶化,教育费用高,就医困难等。(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合理建议: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设经济适用房,发展公共交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植树造林,将重污染工业外迁等。(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22.解析:第(1)题,A地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地租最高;C地位于城市最外围,地租最低。第(2)题,D处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地势较高,靠近文化区,环境优美,最适宜建造高级住宅区。第(3)题,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地面硬化,下渗能力减弱,地表径流增加,洪峰提前;排水管道的走向要与河流的流向基本一致。第(4)题,湖泊、山地对城市环境有美化作用,但对交通线路的布局也会产生限制作用。
答案:(1)A>B>C。
A地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好,地租最高。
(2)D地 ①靠近文化区;②地势较高;③靠近森林,处于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优美;④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
(3)① 东北—西南走向。判断理由:应与河流流向一致。
(4)湖泊、山地可以改善并美化城市环境,但也会影响城市交通线路的布局。
23.解析:第(1)题,山西地处大陆内部,降水少,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当地人养成了节约用水的习惯,居住的房屋形式也反映了节水的意识。第(2)题,我国南方地区,由于降水丰富且强度较大,所以房屋建筑多以尖顶为特色。第(3)题,欧美居民单层或多层楼房,无围墙,反映了欧美居民外向、开放、独立、自由等文化特点。
答案:(1)山西省地处内陆,降水量稀少。屋脊呈单面向内倾斜可以收集较多的降水,使降水得到较充分利用
(2)尖顶(或由屋顶的中间向两边倾斜) 降水较多
(3)没有围墙 外向、开放、独立性强、自由度高。
PAGE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