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9课 诗情画意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9课 诗情画意 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12-30 12:3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情画意》
【课例概述】
本课《诗情画意》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课题,与该课题相似类型的教学内容还包括:湖南美术出版社《美术》五;;年级下册《水墨诗心》;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美术》五年级下册《诗配画》教学课题中编写设计的同类型课题。本课集诗、画、与情趣为一体,立足水墨画的特点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水墨画表达古诗诗意的造型方法,掌握水墨画中主次虚实的构图与落款表现方法。
2.通过赏诗听诗、看画选诗、读诗选画;诗中入画;画中落诗,诗画共鸣等方法的学习掌握用水墨进行诗情的描绘创作。
3.通过学习,体会中国画的写意、抒情、传趣,以画意描绘诗意的艺术美感。
【教学重点】
1.学习在古诗中找“诗眼”进行创作构思,并联系已学的水墨画知识,创作绘画出画中的“诗眼”。
2.学习在水墨画中提写诗句的落款方法。
3.学生根据古诗选择适合的“诗眼”创作水墨主题画。
【教学难点】
1.感受水墨画与古诗之间诗画共构,传意抒情的美感。
2.掌握水墨画中主次、虚实的造型表现方法。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属于中高学段的课程,学生已基本知晓了水墨画基础知识,掌握了浓淡墨的调色、中侧锋用笔,换笔创作绘画的方法。能够掌握画树点叶;勾石染山;勾勒人物的基本画法。能够巧妙用水与色调出秋天树叶的色彩方法。同时,在语文课教学中已经初步知晓熟悉一些描绘秋天秋意的诗词佳句。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通过营造良好的赏诗听诗、看画选诗、读诗选画;诗中入画;画中落诗,诗画共鸣等多个环节,引导学生在诗画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读诗找“诗眼”,画中现“诗眼”,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读诗赏画添画诗眼的环节,巧妙的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推层创新,以自己对诗的解读,读诗绘画,感受诗画合一的艺术境界。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具准备:
课件、教师示范的范图,引导认知落款的构图分解元素部件;同诗不同诗眼的绘画范图作品。
学具准备:
学生用毛笔:狼毫小笔一只,羊毫小毛笔每生两只,大羊毫笔,每生一只;花青+藤黄;赭石;曙红;墨;调淡墨盘;绘画用宣纸;学生体验学习的小作品册页。展示作品用的活页折叠书板。
【教学过程】(课堂实录)
昆曲赏析,感知诗画:
1.学生赏析课件《山居秋暝》昆曲诗歌诵读,教师组织赏析后的交流。
教师:这是用什么方式展示诗歌的?
预设生:(唱昆曲)
教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到课堂中“吟诗作画”!
直观示范、导入新课:
课前的赏析,让我们感受到一支经典恬静优美的抒情昆曲,仿佛看到了一幅清新秀丽、富有生活气息的山水画,老师也想用自己的方法把这首诗的诗词展示给大家,请欣赏:
1.教师运用投影仪,进行示范作画。
A:大笔侧锋、按压停顿数笔,画出山涧;
B:接着换中锋浓墨勾画秋天的树,树分四枝,左顾右盼,高低错落,前树浓墨,后树淡墨。点叶之色,以水调出深浅,聚散、疏密,水墨之中表现雨后秋树别样红的美景。
C:再次用大笔以水调和,墨分浓、淡。寥寥数笔、写意空山之景。
教师一边画一边解析诵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2.教师把范图展示在黑板上,与学生交流:老师是用什么方法展示诗句的?
预设生:(水墨绘画)
三、出示课题:
“诗为有声画,画为无声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水墨传达诗情画意。教师出示课题。
四、讲授新课:
㈠.诗情解读
1、赏画寻诗:
中国画中,诗与画往往相辅相成,画家或依诗作画,或画上题诗:
教师出示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国画作品组织学生思考:“谁能说出与作品想应的诗句?
预设生:(蛙声十里出山泉)
教师补充作家老舍与齐白石以诗作画的故事典故。
2、诗中寻画:
教师出示李可染《秋风吹下红雨来》国画作品,并出示“梧桐叶上萧萧雨”与“秋风吹下红雨来”诗句,组织学生思考:
诗画同源,许多画家以诗做画,让诗意与画意相得意彰。这幅图中,哪一句诗更符合画意呢?。
教师组织学生追问思考:你是怎样判断选择诗句?
预设生:(以画中形象找寻诗中的文字)
教师总结:无论是 “画中寻诗”还是“诗中寻画”都要解读诗情参与创作。
二、书写题款
1.教师根据课件中李可染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认知:
许多画家即注重“师法自然”,又善于将心中之情,吐露于笔端,以诗赋予画中,追求画的意境。作品画好后,该如何书写题款?
教师组织学生给老师提建议出主意:是否把“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整句诗都写在画中?
预设生:(找关键诗词书写题款)
2.教师组织学生思考:哪个位置提写合适?位置有限,题款字的大小怎样安排?
3.教师根据学生的建议进行落款示范。
教师边示范边总结:在画上题写诗文,叫做“题”。记写年月、签署姓名和盖印等,称为“款”。
4.学生通过课件认知:同样的作品,题款的内容位置不同,诗意也有所不同。
三、画意诗眼
1.学生根据教师落款完整的范画进行思考:“自古以来,画家爱作诗,诗人喜作画。谁了解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句诗的作者是谁?
预设生:《山居秋暝》——唐 王维
2、苏东坡称赞集诗人、画家于一身的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学生根据教师的范作,再次对比诗句思考:
这幅画描绘的是《山居秋暝》整首诗吗?
诗中的词句都是写景色的吗?还可以用怎样的内容进行立意绘画表现这首诗?
你想画哪一句?诗中描绘的主体是什么?人物?动物?”
教师总结:(诗中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鱼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诗人把秋天写得清新迷人,富有生活气息,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预设生:这首诗可以分别以:
(人物——晚归浣女,泛舟渔人)
(——浣女归来,竹林喧笑,渔舟伴莲花,)从人物画题材进行创作表现
(景物——松间明月,石上清泉)
(——山雨秋凉,松间明月照,石上清泉声)从山水画题材进行创作表现
1.通过教师的举例范作,学生分析总结出水墨创作古诗的方法:
根据个人的立意与爱好,选择诗中的关键诗词佳句作为“诗眼”表达“画意“。
2.学生通过课件,图像解读认知“框架式构图”的运用:
作品中是如何通过绘画表现出“画意诗眼”的?
教师出示一组作品,学生通过赏析作品,认知:
同一句诗,同一个 “诗眼”立意,画面创作表现却可不同。
创作时通过前后、左右的景色物体做衬景,缩小视觉关注点,把体现“诗眼的景观安放在视觉中心点,突出主景,使画面主次分明,画意凸显。
四、感悟体验
1.教师组织学生在练习页中通过试做添画练习,体会诗与画结合的魅力:
要求:
读诗添画:品读古诗,根据诗情,在画面中添画“诗眼”,使画意完整。
2.学生实践添画后,自主把画展示在展板上,学生自主点评赏析添画的成果:
评价要点:
“诗眼”体现与勾画造型、水墨画意、以及位置构图的关系。
分析画中“诗眼”与画意之间的关系。
五、水墨诗画
1.学生通过观赏课件中的范图,总结出以诗作画的步骤与顺序:
(绘画时,主景先画,再添画衬景,主景不必大,却要画得精细)
(绘画时,先画前景,再画后景,由前至后,层层推进)
教师引导总结:画无定法,融会贯通,无论怎样创作,作品中都要兼顾“大小对比”“疏密有别”“横竖交汇”的构图,精思巧构的安排中让画面意趣有诗意。
2.教师以诗意相同的作品,组织学生分析作品的创作构图,引导学生观察:
这两幅作品均出自李可染画家之手,两幅画的构图、内容与画意相仿,它们的色墨表现一致吗?为什么?
这几幅以“处处闻啼鸟”立意绘画的作品,内容不同,但是否都体现了水墨绘画的特点?
3.通过学生观察辨析,组织学生认知:
水墨诗画创作中要虚实有变化:
主景细画,衬景意染,主景重染,衬景轻描。主景浓墨,衬景淡彩,
4.教师组织学生欣赏一组学生的作品,再次认知,创新拓展学生的思维
向画家学画,同一句诗,画意相同,画法不同,水墨表现各不同,作品中诗意却是相同的。
向画家学画,同一句诗,同一幅画,“加”、“减”之中,笔墨不同,画意表现不同。
教师组织总结:以诗入画,妙在意趣之中,无论怎样变化,尽在勾画点染、浓淡干湿、墨色分明的水墨之中体现诗情画意。
六、诗画实践
作业,参照册页中画家的作品,用水墨画出自己的同题诗意画。
建议:可以选一两句或一个主要意境临摹绘画或临变绘画表现。
要求:诗情解读巧构思;主景衬景水墨间;题款添意显画意;
七、赏画论诗:
1.教师组织学生把画展示在装裱好的书画拓片底板中展示作品,进行评析:
点评要点:
1.学生自主选择学生的作品,赏画读诗:
2.教师评价要点:
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进步;评价学生在评价表达中的进步;评价学生在课堂运用与创作中再创造,学以致用的创新表现。
3.教师通过给所展示的学生作业作,现场盖上印章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印鉴装裱”的艺术表现形式。
八、拓展延伸
1.老师进行班级课堂激励——送礼物:
教师把所展示的学生课堂作业,通过所展示的册页折叠板,装订折叠成诗集,使学生的作品更利于收藏展示。直观的让学生把画变成画集,尽显含蓄温婉的书籍之美。教师鼓励学生在感受中国画“诗书画印”的魅力之中,把自己的水墨画诗的佳作变成一本本诗画集。以水墨诗画抒画意,以诗载美,以画述美,以心悟美。
2、教师总结:
随着数字媒体,智能手机、电脑的普及运用,在我们运用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快捷与变通之时,不妨静心,试着拿起笔吟诗作画,翻看诗册,感受书中纸墨所散发的幽香气味给人带来无尽快感;静谧中,获得心灵的共鸣和释放。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就从学习“水墨诗情”开始。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