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教案
王安石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古文朗读能力;
(2)能明白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
(3)理解文章所讲述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作者所阐述的“人的才能使要经过后天的培养与学习”的道理;
(2)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方仲永“混然众人”的原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导入
1、导入:
2、作者、文题:
王安石:宇介甫,晚号半山,也称临川先生,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王临川集》等。
(二)读一读:
1、学生自读
2、听录音,学生比对
3、老师点拨
①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④自是|指物作诗位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⑥余闻之也|久
4、学生再读,注意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
(三)、课内探讨
1、课文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各有什么特点 课文是怎样叙述的
①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
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
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
2、方仲永的变化是什么?原因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父亲的性格是什么?
①由神童变成“众人”——手法 ②原因是“其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
(四)、延伸部分:
那么,再读课文,除了这些原因,还有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语出唐代诗人颜真卿的《劝学》,它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异曲同工之妙。年轻的时候不努力学习,等到年老的时候后悔,就晚了。
1、邑人: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问学生,是否遇到或听到类似的事情)
那么,还有吗?
2、仲永:
虽然由于时代的局限,从文能够也可以看出来,
但他也少了我们现代学生应有的习惯,
用《论语》里的话说就是?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五)、总结:
天才/神童=勤奋学习的人
(七)、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习题
2、对仲永变成“众人”的原因,写一篇不少于250字的评论性的文章
板书设计:
伤仲永
王安石
INCLUDEPICTURE "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 Setting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IE5\\KRRNQKT1\\b00068[1].gif"INCLUDEPICTURE "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 Setting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IE5\\VZPLT5XQ\\b00077[1].gif"天天
天是有人演变而来的
人进过这么多变化成为天
大家有人为自己是天才的吗?
(学生)
那么,有没有人否认自己是一个人才呢?(学生)
那么,我们今天来学习王安石写的一片关于“天才”的文章。
天才=人才(拆字:天)
请一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王安石。
书写题目与作者
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文自读一遍
我们来听听课文录音,和你们自己做一个比较,好吗?
鼓励: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错误哦,知道了才会记忆深刻,下次就不会犯相同的错误了。
听完录音后,同学们发现了什么不同的地方没有?如果有,请指出来。
很勇敢,不错。
①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④自是|指物作诗位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⑥余闻之也|久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伴翻译
甲:读得不错,
乙:很可以
我们来听一下小评委们的意见
下面请1—2名同学把他读一下,我们来听听,
女生优先,男生没有意见吧!
女生读的很有感情,男同胞们,加油啊!
女生读的很有情感,男生声音洪亮,
熟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一起来把这篇文章读一遍,好吗?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咱们来个比赛,下面我们分男生、女生组
幻灯片放映:
童年:
少年:
青年:
读完了,很好。接下来,我们一起讨论几个问题,看看这个传说中的天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天才。(4~6人一组)
第一个问题:仲永的才能表现在哪几个阶段,从文中找出原话。
神童
众人
(略微点题:伤)
第二个问题:仲永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第三个问题:
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原话:父利其然也,日~学。
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钱啊!
除了父亲的原因外,还有其他的原因吗?
(提示:比如说,邑人)
(学生:说出原话)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
邑人的表现是他的父亲“利其然也”的最直接的原因
除了父亲和邑人的原因,还有吗?
(提示:凡是要从自己找原因)
仲永自己呢?假如你是仲永,你会像他这样吗?
(讨论)
仲永只是很久以前,传说中的天才。
用《论语》中的话说,我们要:
敏而好学,学而不厌
一个人的才能是要经过后天的学习和培养的。
那么,天才是什么?
你们不是神话传说中的天才,但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勤奋学习,你们一定会成为现实生活中的人才,这种人才,比天才更天才。
长江后浪推前浪……
天才=人才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