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 教学设计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是相对独立的一个单元。原始人类为避寒暑风雨,防虫蛇猛兽,住在山洞里或树上,这就是所谓的“穴居”和“巢居”(树上筑巢)。经过不断进化,古人开始营建房屋。据目前考古发掘证明,我国最早的房屋建筑产生于距今约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的房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为代表的北方建筑模式——半地穴式房屋和地面房屋。半地穴式房屋多圆形,地穴有深有浅,以坑壁作墙基或墙壁。坑上搭架屋顶,顶上抹草泥土。有的四壁和屋室中间还立有木柱支撑屋顶。一种是以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为代表的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的建筑模式——干栏式建筑,一般是用竖立的木桩或竹桩构成高出地面的底架,底架上有大小梁木承托的悬空的地板,其上用竹木、茅草等建造住房。
房屋的发展记录着人类发展的历史,因此被称为“凝固的历史”,人类发展至今,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都有其不同特色的老房子和文化,被一代代传承。站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站在钢筋水泥金属林立的现代建筑里,回头望望那外表朴素、材质简单、带着大自然清香的老房子,静心体会,用心灵触摸,会发现在它们身后那沉甸甸的智慧,让人陶醉,让人感动。
教材展示了古今中外各具特色的老房子,它们有着不同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堪称典范。学生徜徉其中,可以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生活习惯和科技发展等因素,立体化地去理解老房子的材料、造型、工艺特色,从而建立起对老房子的正确审美情感。
学生情况:
在现代科技文化簇拥下成长的孩子,对老房子感情淡薄。在崇尚拆迁重建的当下,很少见到有一定年龄的老房子,而现在部分地区对老房子老建筑的恢复和重建,正是崇尚文化、尊重历史的一种意识苏醒。老房子是一首诗,流淌了千年。鼓励学生用探索的目光去追寻老房子背后的文化与生活,可以唤起他们对老房子的尊重与欣赏。
考虑到教材容量较大,内涵丰富,若面面俱到,不免隔靴搔痒,因此建议本课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可以从具有江苏本土特色的老房子着手,学会欣赏学会表现;
第二课时:用第一课时学会的方法学习探索研究古今中外各地自己感兴趣的老房子,并进行综合材料粘贴,表现出不同老房子的特色韵味。
教学方式、手段:直观欣赏、对比法,讲解法,实践操作法,多媒体演示法等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江南老房子的结构、造型、材质、功能等特色,感受其独特的建筑韵味。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用撕纸添画的方式,表现老房子的沧桑古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老房子的历史与价值,唤起对老房子的独特审美与热烈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门、窗、墙、瓦感受其独特的美,学会欣赏老房子。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材料、线条、色彩、造型等美术造型元素,表现老房子韵味。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拿出《老房子调查表》,说说你眼中的泰兴的老房子。
生:残破的,摇摇欲坠的……
二、新授
1.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关于老房子的信息,可以记住你最感兴趣的细节。
满房的灰瓦、瓦当、墙面墙钉、地下镂空的房间、雕花窗格
师:边看边思考问题
(1)你能从照片中看出瓦片的排列方式吗?(排水槽)
(2)静静地看一看,小小的瓦当上隐藏了多事秘密?
(3)屋脊上美丽的花纹代表着什么?
(4)瞧!这墙上还有墙钉,猜猜这有什么作用!
(5)房间的木底板下为什么要做成镂空的?
2.现在你多老房子的印象如何?
生:老房子很有美感……老房子设计的很有智慧……
师:是啊!老房子留给我们的不只是灰瓦和白墙,还记载着传承着文化和历史,下面就让我们用画笔来描绘出老房子的风采,好吗?
三、学生作业
1.怎样才能表现出房子的“老”味道呢?可以小声和同桌讨论一下。
生:画得歪歪的……画出古色古香的味道……
2.撕屋顶
对比撕和剪的方法,比较哪一种更“老”
3.画身体
对比利落的线条和哆哆嗦嗦画出来的线条带来不同的感觉。
4.总结技法点击
(1)先画后撕,撕出老味道
(2)虚实线条,画出老味道
5.学生一次作业
6.技法点击
(3)盖瓦、加窗、开门,添出老味道
分析侧面的门窗会小一些,看看同学们的作品,你找到了哪些灵感?
7.二次作业,完善画面
师:老房子记载着几代人的传承和生活,我们还可以添加一些表达人们美好愿望的人文景象。
四、作业展评
感谢同学们,你们的作品唤起了老师儿时的回忆,回忆总是美好的,老师的记忆越来越清晰了,护城河上的石拱桥,养育了一代代人的三井头,俏皮的小伙伴和屋顶上睡着懒觉的猫……这样的家乡你们爱吗?
五、拓展
下节课让我们一起走出家门去领略全中国全世界的老房子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