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月考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1.【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析】B 选项张冠李戴,追求“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艺术家,而非文艺评论者.
2.【答案】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解析】A 选项“得出文章的观点:文艺评论的滞后”,理解有误;B 选项文中列举歌德说及自己读莎士比亚的感受论证了“有些评论喜欢玩术语,说黑话”,分析有误;C 选项“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特别强调”,表述有误.
3.【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析】A 选项 “主要原因是对大众一种不当的傲慢”中“主要原因”,表述不当;C选项“这些都是文艺评论者自己的阐释导致的”,表述绝对,强加因果;D 选项说明现代人“精神的匮乏和对艺术的不敏感”于文无据.
4.D(“实际上是母亲怕给儿子添麻烦,增加儿子负担”错。也许有这方面的因素,但母亲不习惯城市生活也完全可能是真的。)
5.①美好的生活不再以及即将亡命天涯所引发的内心的酸楚之情。②不能再见到母亲、不能再对母亲尽孝的愧疚之情。③听到母亲拍死蚊子说的话后,内心忽然产生的恐惧之情和自首之念。(其他情感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6.①结构上,照应了文章标题。②情节上,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他开始时说“明天要去趟更远的地方”,但母亲的话使他内心受到触动,动摇了“他”出逃的打算,经过一番挣扎之后,他最终返回龙城自首。③主题上,深化突出反贪腐的主题。“吃饱它飞不动了,非死不可”,予人警示,意味深长。
7.B【解析】“母夜梦异人”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以绀莲华与元吞之”句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
8.D【解析】D项,“也指平时在亲朋同僚之间通名时使用的一种简易的名片”错误,“谒”作名帖讲时,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尊长,通常是在比较庄重、正式的场合。
9.B【解析】B项,“又一同进入国子监讲学,使国子监那些长期钻研经术的大儒们心悦诚服”理解错误,原文为“及奭、元并命,士议悦服”,即“等到孙奭、冯元一并受命,士大夫们心悦诚服”。
10.(1)谢泌笑着说:“古人研究一经,有的要钻研到老,你尚且年少,能完全通晓吗?”(“治”“或”“皓首”)(2)王旦又举荐冯元应该在资善堂讲经。皇帝认为冯元年轻,改用崔遵度。(“宜”“更”各1分,状语后置句“讲经资善堂”)
【参考译文】
冯元字道宗。其高祖冯禧,唐末在广州为官,以占候、星命等术在刘氏处任职。传三代到其父冯邴,广南平定后,冯邴入朝担任保章正。冯元幼年师从崔颐正、孙奭学习《五经》的要旨,与乐安孙质、吴陆参、谯夏侯圭交好,他们在一起讲学,有时通宵达旦不睡觉,号称“四友”。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江阴尉。当时诏令流内铨选取通晓经术的人补为学官,冯元自我推荐通晓《五经》。谢泌笑着说:“古人研究一经,有的要钻研到老,你尚且年少,能完全通晓吗?”冯元回答说:“明达的人可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再问以疑难经义,则辨别分析清晰流畅。补为国子监讲书,升为大理评事,又提升为崇文院检讨兼国子监直讲。王旦听到他的名声,曾经令其讲解《论语》《老子》,众子弟侍听,于是举荐冯元。天禧初年,多次与查道、李虚己、李行简入宫在宣和门北阁讲解《周易》。升任太常丞兼判礼部、吏部南曹。皇子为寿春郡王,王旦又举荐冯元应该在资善堂讲经。皇帝认为冯元年轻,改用崔遵度。适逢崔遵度去世,于是提升冯元为左正言兼太子右谕德。仁宗即位后,冯元升任户部员外郎,任直学士兼待讲。与孙奭一并奉召在皇帝面前讲读经学,从此仁宗更加倾心于学问。历任会灵观副使、同判国子监。按过去的成例,国子监多为宿儒掌管,以后则常用公卿子弟,任均管库。等到孙奭、冯元一并受命,士大夫们心悦诚服。同知贡举,升为龙图阁学士,参与修撰《三朝正史》。任翰林学士、判都省三班院、史馆修撰、判流内铨兼群牧使,四次升迁任给事中。冯元性格简朴淳厚,不沽名钓誉,除非庆吊之事不曾前去拜谒过中书省和枢密院。为亲人奉行丧礼,从开始束发到整个服丧期间,都根据礼仪规定而改变服饰,不举行世俗的斋荐活动。遇到祭日,就与门生们对坐,诵说《孝经》而已。冯元对古今台阁规格标准之事颇有了解,尤其精通《周易》。当初,冯元七岁时,刚开始读《周易》,他的母亲夜里梦见神人把天青色的莲花交给冯元吞下去,并且说:“好好读此,以后一定会显贵。”冯元直到晚年,大约三日一读《周易》。冯元没有儿子,以其兄之子冯譓作为他的后代。
11.【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鉴赏能力.
【解析】“兴王”指的是人世间如果出现了圣明的君主,那么“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便在谈笑间轻而易 举地完成.虽然“君臣遇合”有一种偶然性,但本句强调的是一旦遇合便可出现“风虎云龙”的局面,并非 是在悲感“君臣遇合”之艰难少数.作答时要注意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逐个排除选项,筛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12.【答案】①赞美了伊尹吕尚辅佐君王成就伟业的功勋,抒发了艳羡之情;②表达了自己能被宋神宗赏识重用的感激之情;③抒发了效法名臣建立不巧功业的豪情壮志.(每点2分,共8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整合诗歌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诗歌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旨在提升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阅读鉴赏名人大家的优秀品质,领略古典优秀文化中对“千秋功业”的追求,形成自觉的“奋斗、品德、梦想”的新
13.略
14.【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义成语的语义轻重、使用对象、感彩的辨析能力.
【解析】大快朵颐:形容大饱口福、痛快淋漓地大吃一通、非常快活的享受美食. 垂涎欲滴:馋得连口水都要滴下来了,又用来形容十分贪婪的样子(含贬义). 精妙绝伦:精巧美妙到了极点,无与伦比. 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艺术技巧高超 ,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非人力所及.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不为人知:没有人知道.处心积虑:存在着某种想法,很早以前已有了打算;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贬义).费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15.【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核心素养,具体来说是考查学生对现代汉语的语感、对关联 词语的掌握和对语段情境的分析能力.
【解析】本题目主要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 首先可以排除C 项,这句话不是递进关系. 然后可以排除 D 项,“并非是”成分重复,“非”就是“不是”的意思.A 项和B项都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但是 A 项“不是为了好看”的否定太过绝对,与语境不合,所以应该选B 项.
16.【答案】D
【命题意图】本题综合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推理、逻辑思维和规范表达等能力.
【解析】A 项“看看那个画面”的“看看”不如“想想”恰当,因为这个画面是文字描绘出来的,没有直接呈现, 并且“想想”与“那个”呼应性更强,排除 A 项.B项把肯定句变成反问句,语气更加强烈,但在此处不需要过度强调相似性.C 项详细描述“那个画面”的内容,但是这个内容在括号之前的句子里已经有所体现,不符合简洁的原则.
17.【答案】①并不是事物或动作本身具有的含义 ②个人才需要有所表述 ③所以象征包括多数人公认的意义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以及逻辑思考能力.
18.【评分标准】参照2019年全国卷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 : )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满分 60分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基础等级
切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内容
20分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思想健康 主题明确
内容较充实思想健康 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思想不健康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表达
20分 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 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清楚 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基本清楚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深刻 较深刻
略显深刻略显丰富略显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特征 丰富 较丰富
个别例子较好
20分 有文采有创意 较有文采较有创意
个别语句较精彩个别地方有创意
【写作指导】
本题综合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表现力、思想深刻度、核心价值观.本题的设置旨在引导学 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关注社会、关注当下,能辩证而理性地看待、思考社会问题.
【参考立意】
拿来主义与输出主义,文化自信与文化担当,审视西方与审视自己,重新认识与摆正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