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必须上册《归园田居》(其一)优秀课件 3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人教版必须上册《归园田居》(其一)优秀课件 30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30 21:45: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教学目标:
1、掌握鉴赏山水田园诗的方法
2、引导之下,学生自主鉴赏《归园田居》
3、正确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陶渊明
又名:潜
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
谥号:靖节先生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
开创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早年:大济苍生
中年:仕隐不定
晚年:归隐田园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山水田园诗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
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而山水田园诗派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分成山水诗和田园诗两类。
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
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
山水田园诗的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二、鉴赏山水田园诗方法
常用术语
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归(退)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语言特点——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解题思路:什么景
——
意境——
情感
答案构成:描摹图景,意境特点,手法或表达效果
解析步骤
1.知作者。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2.析物象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所以,准确把握了山水田园形象的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作者的寓意,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3.看表达
①描写景物的角度:高低、远近、明暗、俯仰、绘形、绘声、绘色。

描写景物的技巧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点面结合??
虚实相生(化虚为实)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拟人??
4.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或物)
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5.明主旨: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
渴望归隐
向往田园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远离尘俗
时代背景
陶少年时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家世没落,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来又时隐时仕。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向归田的道路。
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2.“归园田居”
题眼是哪个字?

1.自由诵读,根据注释疏通课文。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以“归”
字为核心解读诗歌。
1、从何而归?
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这些词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什么态度?
官场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尘网”、“樊笼”)
2、为何而归?
1)性本爱丘山(本性)
2)守拙归园田
由于官场的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
3、归向何处?
田园
思考: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
自己的居所,空旷而简陋,无拘无束
方宅十余亩,草屋七八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榆柳覆郁,桃李飘香,集色彩与味道于一体。这是诗人为之陶醉的乡村逍遥所在
近景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炊烟袅袅,弥漫飘渺,一片宁静,一片
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远景)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农村特有的声音,让宁静的乡村更显迷蒙与幽静,以动写静,使人耳听其声而忘情,目睹其形而忘返。这纯朴、幽静的田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幅田园风光图有什么特点:
平静恬淡,幽雅美丽
俄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
4、归去如何?(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

思考: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
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词语含义、特点、情感)
名句赏析
明确:1、“羁鸟”是笼中的鸟;
“池鱼”是池塘中的鱼。
2、特点: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
3、说明作者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对自由的向往。
品味鉴赏:
1、选择一两句你最喜欢的诗句,并加以简要赏析,说说美在哪里,为什么如此之美。
2、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和联想,把它改
写成散文的语句。
散文
:草屋前后,榆柳在和风中摇动枝条,自得其乐;桃李在艳阳下自由开放,轻松自如。榆柳和桃李,灰色、翠绿,夹有粉红与雪白,相映成趣,姗姗可爱。
赏析:“榆柳”“桃李”,为田园画面增添色彩;配上“荫”“罗”两个动词,顿觉“榆柳”“桃李”情意绵绵,别有深致。显得清新喜人
,恬静幽美。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鉴赏事例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一种技法,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
在诗歌中,白描是指不用华丽的辞藻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而是用简洁的语言,朴素的文字,勾画出事物的主要特征。
思想情感:
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
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
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
摆脱官场羁绊的欣喜愉悦
有人说陶渊明弃官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选择,也有人说是一种勇敢高洁的选择,你如何看待?
心灵碰撞


田园: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官场:
尘网
樊笼
闲适、幽美






黑暗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
久去山泽游,
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
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
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
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
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
“死殁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
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