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走近千古词帝
走进千古绝唱
虞
美
人
李
煜
知人论世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生于金陵(今南京),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李煜,原名李从嘉,字重光。后以“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之意改名李煜。史载其“为人仁孝,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由于李璟的次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长兄李弘冀为皇太子时,其为事实上的次子。李弘冀“为人猜忌严刻”,时为安定公的李煜惧怕李弘冀猜忌,不敢参与政事。在此期间,他曾给自己取号“钟隐”、“钟峰隐者”、“
莲峰居士”,表明自己的志趣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同时也表明自己无意与兄长争位。公元959年,李弘冀杀死其叔父李景遂,不久后暴卒。李弘冀死后,李璟欲立李煜为太子,钟谟说:“从嘉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从善果敢凝重,宜为嗣。”李璟怒,找了个借口把钟谟贬为国子司业,流放到饶州,封李煜为吴玉、尚书令、知政事,令其住在东宫。
李煜其人
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李璟迁都南昌,立李煜为太子监国,
令其留在金陵。六月李璟死,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973年,宋太祖令李煜去开封,他托病不去。宋太祖遂派曹彬领军队去攻打南唐。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公元978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
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宋太宗闻之大怒。据记载,李煜最后因写《虞美人》而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牵机药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状极痛苦。李煜死后,小周后(其夫人)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去。
政治无能,文艺上却无所不通,擅长书画,精于鉴赏,妙解音律,尤工于词。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
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表达对往事的无限留恋大多哀婉凄绝,《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也是他的绝笔词。
虞美人
春花秋月
/
何时了?往事
/
知多少。小楼昨夜
/
又东风,故国
/
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
/
应犹在,只是
/
朱颜改。问君能有
/
几多愁?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
朗读
大意:
三春花开,中秋月圆这良辰美景,什么时候才能了结,过去的一切事都化为乌有,都消失了。
昨夜(囚禁的)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又一年了),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故国的宫殿)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满江滚滚东流的不尽的滔滔春水。
思考题:1、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2、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乡之苦
赏析
春花秋月
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1、大意:三春花开,中秋月圆这良辰美景,什么时候才能了结?过去的一切事都化为乌有,都消失了。
2、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它和往事又有什么关系呢?
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会勾起他对往事的怀念伤心使其感到今日的无比凄凉,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美好东西反而觉得厌烦。它们都勾起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慨叹。
对比:春花秋月无休止→美好往事都消失
3、这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什么手法?
抒发作者对故国的怀念(故国之思)
对比
虚实结合
实
虚
小楼昨夜
又东风,故国
不堪回首月明中。
1、大意:昨夜(囚禁的)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又一年了),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忍受得了(不忍)回忆故国(的伤痛)。
2、“又东风”说什么?“故国不堪回首”又说什么?
“又东风”说又一年了,春又来了,说时光易逝又无休止;
“故国不堪回首”是说故国难再。
3、这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什么手法?
抒发了作者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对比:
“又东风”
→时光无休止;
“故国不堪回首”
→国家灭亡
实写
虚写
直抒胸臆
虚实结合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
朱颜改。
1、大意: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故国的宫殿)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2、这两句抒发了词人什么情感?
抒发了词人物是人非、故国凄凉的无限惆怅之慨。
3、这两句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
→
“朱颜改”。
虚写、想象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诗意: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满江滚滚东流的不尽的滔滔春水。
2、运用了什么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设问。
3、最后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哪些手法?
抒发了作者无穷无尽的亡国之恨(愁情)。
直抒胸臆、比喻、设问、夸张
1、内容:
?
2、表达效果:
化无形的愁思为有形的江水,表达出感情在奔流中直冲理智大堤的力度。
一江:
用远离自己而代表故土的长江喻
愁,当然含有怀念故国之情,情感更为深沉。
3、手法:
——设问、比喻、夸张
用春水来比喻愁,
愁思像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
写出了愁思的多;
又像春水长流不息,无穷无尽,
写出了愁思的绵长。
艺术手法
春花秋月
往事知多少
小楼又东风
不堪回首的故国
雕栏玉砌
朱颜改
对比
虚实结合
情景交融
亡国之恨
故国之思
上片
实景:春花秋月
“何时了
”
实景:登楼远望
“又东风”
虚写:回忆故国
“不堪回首”
虚写:回忆往事
“知多少”
韶光易逝
悲
故国不在
时光消逝
亡国之恨
恨
故国凄凉
物是人非
愁
下片
虚写:雕栏玉砌
“应犹在”
朱颜已改
人事非
发问:愁思如水
“向东流”
愁
悲
恨
情感梳理
小结:
1、主旨:
全词作者通过今昔对比、虚实结合、比喻、夸张,抒发了作者时光流逝、物是人非之慨,亡国之痛,故国之思。
2、手法:
对比
比喻
虚实结合
借景抒情
设问
夸张
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