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上第六单元复习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上第六单元复习检测(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30 15:15: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语文七上第六单元复习检测
一、单选题
下列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头衔(xián)???
自称(chēng)???更衣(gēng)???系鞋带(xì)
B.
忙碌(lù)???
愚蠢(chǔ)???妥当(tuǒ)???称职(chèn)
C.
钦差(qīn)???狡猾(jiāo)???炫耀(xuàn)???
赏赐(cì)
D.
爵士(jué)???
滑稽(jī)???陛下(bì)???
附和(hè)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是的,我将要成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B.
我就可以辩别出哪些人是聪明人,哪些人是傻子。
C.
同时对他们保证说,他对这些美丽的色彩和巧妙的花汶感到很满意。
D.
皇帝赐给骗子每人一个爵士的头衔和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同时还封他们为“御聘织师”。
下列句子中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师苦口婆心地再三劝导他,但他还是一意孤行,简直是不可救药。
B.
面对骇人听闻的舌尖上的浪费现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中国式的盛宴”。
C.
他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人,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会反复思考,随声附和。
D.
安装这个版本的安全软件,是安枕无忧还是引狼入室,这样的问题一直让人困惑。
下列词语感彩相同的一项是()
A.
怯懦?
勇敢?
卑劣?
心甘情愿
B.
行动?
聪明?
害怕?
不可救药
C.
狡猾?
愚蠢?
精致?
随声附和
D.
诚实?
美妙?
富丽?
多么合身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皇帝的新装》以皇帝爱新装为线索,以皇帝为中心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B.
“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作用。
C.
文中写皇帝与他的亲信三次看骗子织布的情景,展现了整个宫廷的愚蠢与虚伪。
D.
故事的结尾让一个小孩子说出真话,是因为小孩子比大人聪明些,能够看出事情的真相。
给下面一段话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
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作我们的美味佳肴
③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只是看作我们征服的对象
④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
⑤看作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
⑥看作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
A.
③④⑥②⑤①
B.
③②④⑥⑤①
C.
①③②④⑥⑤
D.
①③④⑥②⑤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这次上岗前的集中培训,使他们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B.
为了避免用户信息卡的信息不被犯罪分子盗用,各大银行采取了许多相应的安全措施。
C.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D.
因为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所以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作‘人’。”这句话中“人”加引号的作用是()
A.
表示引用
B.
表示特定称谓
C.
表示着重指出
D.
表示讽刺或否定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伊索为古希腊作家。
B.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
C.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儒家人物。
D.
古希腊寓言家伊索、18世纪德国寓言家莱辛、17世纪法国寓言家拉封丹、19世纪俄国寓言家克雷洛夫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B.
得一人之使
C.
有闻而传之者
D.
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寓言是将生活哲理寄托在一个假想的、具体形象的、具有劝谕或讽刺性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体裁。
B.
寓言在艺术手法上的重要特点是夸张。此外,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
C.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选自《伊索寓言》。作者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寓言作家伊索。
D.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作者为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道家思想人物。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这里指世间的人)
B.
废寝食者(宿舍)
C.
国人道之(这里是讲述的意思)
D.
亡处亡气(这里是无、没有的意思)
二、综合性学习
班级要开展主题为“小寓言,大智慧”的综合性实践活动,需要你参与其中。请你根据学寓言的体会,回答下面的问题。
(1)[提炼观点]阅读下面的寓言故事,选择恰当的角度提炼三个观点。
大山忧心忡忡地对卵石说:“你们都是我的儿孙、我的骨肉,怎么越长越不像我了呢?你们看我:峥嵘峻峭,岩石嶙峋,岿然不动。再看看你们:无根无基,没棱没角,到处乱滚,成个什么样子?”卵石却不以为然地回答:“我们这样子有什么不好?”
(2)[解读寓意]阅读下面两则寓言,用简练的语言写出其寓意。
[甲]普罗米修斯造人,给每个人挂上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恶行,另一只装自己的。他把那只装有别人恶行的口袋挂在前面,把另一只挂在后面。因此人们总看见别人的恶行,自己的却瞧不见。
[乙]一只狮子的脖子上被挂了一个标签,写着“驴子”。狮子发怒,不停地辩白他是一只狮子,可人们还是叫他驴子,并给他拿来了青草。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他宁死不从;可每个从他身边走过的人看到标签,都认为他是一头驴子。时间久了,狮子也感觉自己可能就是一头驴子。又过了几日,从狮子洞里传来驴子的叫声……
七年级(1)班准备开展“追寻人类起源”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结合本次活动的主题,仿照示例再策划两项活动项目。
项目一:搜索神话资料
项目二:______
项目三:______
(2)欣赏下面两幅神话故事图,请你根据画面内容写出相应的神话故事名。
图1______?
?
?
?
?
?
?
?
?
?
?
?
?
?
?
?图2______
(3)根据人类进化论,人类将越来越神奇,请发挥丰富的想象,大胆描述一下未来地球人的形象。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皇帝的新装》文段“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至“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回答下列问题。
“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这个句子连用了四个感叹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中描写皇帝心理活动的句子有哪些?这些心理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句中“天真”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第⑤段“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和第⑥段“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在叙述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刻画了人们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以“皇帝赤身裸体上街游行出丑”作为全文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徐慧
夜色笼罩着枇杷山头,
树叶在风中瑟瑟颤抖;
数不清的明灯装饰着山城,
像晴朗的夏夜里满天星斗——
嘉陵江里航标灯组成银河,
“双鱼”星座在河中遨游;
成渝路上车灯飞驰而过,
是无家可归的流星在走;
这里有年轻英俊的“猎户”,
那边是聪明美丽的“仙后”;
火星在电视塔上闪着红光,
金星把广场照得亮如白昼……
是谁用他神奇的双手,
安排了这完美的地上宇宙?
山城的灯火通宵不灭,
哪怕这冬夜里风紧云厚。
夜色笼罩着枇杷山头,
心儿和树叶一起颤抖;
我们不也是地上的星座吗——
我是“织女”,你是“牵牛”
本诗中作者是如何进行联想的?
诗句“数不清的明灯装饰着山城”中“装饰”一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诗中引用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读完全诗,谈谈诗歌的题目“星”有什么喻义?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杞人忧天》,回答问题。
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若躇步跐蹈(你)
B.
因往晓之(开导)
C.
奈何忧其坏(为什么)
D.
地,积块耳(一块块)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哪种人?与“杞人忧天”意思相近的一个俗语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拼读字音的能力。这类题一般放在试卷的开始,属于语文基础中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注意韵母和声母的正确结合,标调标在正确位置。
【解析】
A.“系”应读“jì”。
B.“蠢”应读“chǔn”。
C.“狡”应读“jiǎo”。
D.正确。
故选D。
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书写词语的能力。这类题一般放在试卷的开始,属于语文基础中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
【解析】
A.应为:呈报。故A不正确。
B.应为:辨别。故B不正确。
C.应为:花纹。故C不正确。
D正确。
故选D。
3.【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同时注意成语的敬谦色彩、使用范围、特定对象等等。
【解答】
A.不可救药:意思是指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使用正确。
B.骇人听闻:意思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用正确。
C.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用在此处与“有主见”“反复思考”相矛盾。
D.引狼入室:意思是把狼招引到室内,比喻自己把坏人或敌人招引进来,结果给自己带来了不可想象的麻烦。使用正确。
???????故选C。
4.【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感彩的理解辨析能力。词语的感彩分为三种: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褒义词是含有赞赏、嘉许、褒扬、奖掖、喜爱、尊敬、美好、吉祥等感彩意义的词。贬义词是词义带有贬斥、否定、憎恨、轻蔑感彩的词。中性词专指褒义、贬义词语之外,不能体现特殊情感倾向的词,即中性感彩的词语。
【解答】
A.“怯懦”“卑劣”是贬义词,“勇敢”“心甘情愿”是褒义词。故不同。
B.“聪明”是褒义词,“害怕”是中性词,“不可救药”是贬义词。故不同。
C.“狡猾”“愚蠢”“随声附和”是贬义词,“精致”是褒义词。故不同。
D.都是褒义词。
故选D。
5.【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准确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的识记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学习中要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注意相近的文学常识之间的差别,务必做到准确。D
、故事的结尾让一个小孩子说出真话,因为孩子是无所顾忌、直言不讳的。故选D。
6.【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句子的排序能力。做这类题要注意把握中心意思,找出关键性词语,语句要通顺,语意要连贯。考查学生正确地理解语段内容,在语段中正确地衔接上下文,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解答句子排序试题,要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
【解答】
?通读各个句子,寻找句子之间的关系。其中③句和②句是从“不应该”方面进行阐述的,而③句中有主语“我们”,所以③句在②句前;④句中的“而”表转折,应放在②句后;“创造物”与“展示者”逐层递进,⑥句在⑤句前;①句为总结性的句子,放在整个语段的最后。故顺序应为:③②④⑥⑤①。
???????故选B。
7.【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修改病句,首先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之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解答】
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
B.不合逻辑,应删去“不”;
C.不合逻辑,前后不一致,应删去“会不会”;
D.正确。
???????故选D。
8.【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引号的作用、思考重点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读懂文章的内容,把握引号的作用(如表示引用的部分;表示特定称谓;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表示否定和讽刺;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特殊疑问表示否定;表示话语的引用),结合语境做出具体的分析。
【解答】
这句话中“人”加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定称谓。
故选B。
9.【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掌握,“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作家与作品的识记。
【解答】
ABD
.
正确;
C
.
错误,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
故选C。
10.【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之”的用法的能力。“之”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之”的用法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用在时间名词或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用作动词,到…去;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这里解答时,需要在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加强记忆。
【解答】
C项是代词,其他几项都是助词。
故选C?。
11.【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作家作品、文化常识和理解寓言的有关知识的能力。这类题型,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化常识内涵十分丰富,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所以,更显示出它的复杂性。文化常识大概包含八个方面: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和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代音乐,古籍注释体例。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
【解答】
?B项,表述错误,正确表述为:寓言在艺术手法上的重要特点是夸张。此外,还运用拟人手法运用。
ACD项表述正确。
???????故选B。
12.【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的积累与词语的理解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词语的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离开语境可能意思就改变了。理解词义有几种方法:结合词句理解字义;运用形声字的特点理解字义;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义;看实物理解字义;本题为直接对词语理解字义,这需要平时的积累,可通过用记住典型句子的方式记忆词语的意思。
【解答】
ACD正确;
B错误,“寝食”意思为“睡觉吃饭”。
故选B。
13.【答案】(1)示例:①老一辈坚忍刚强,立场坚定。②年轻一代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锐意进取。③老一辈和年轻一代要互相理解,共同前进。
???????(2)寓言甲:人们往往喜欢挑剔别人的缺点,却忽视自己的缺点。寓言乙:心态决定我们做事的方式与态度,要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提炼观点的能力。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的句子或段落去概括。示例:①老一辈坚忍刚强,立场坚定。②年轻一代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锐意进取。③老一辈和年轻一代要互相理解,共同前进。
(2)此题考查学生分析寓意的能力。需在仔细阅读文章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寓言甲:人们往往喜欢挑剔别人的缺点,却忽视自己的缺点。寓言乙:心态决定我们做事的方式与态度,要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14.【答案】(1)填写人类进化表;探讨人类起源新学说;编写想象故事
(2)女娲造人盘古开天
(3)示例:未来人的脑门特别大,思维能力强;双耳张开,能听到宇宙外的声音,脸部会有三只眼,能看到千里之外的景物,两肩会长出双翅,能边跑边飞。
【解析】(1)本题考查设计活动,为某个主题设计活动,活动内容一定要与主题密切相关,要有具体的活动内容,不能是空洞的口号,活动名称要简洁明了,易懂易记。据此可设计为:填写人类进化表;探讨人类起源新学说;编写想象故事等。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观察这两幅图画可知,第一幅图说的是女娲补天的故事。第二幅图说的是盘古开天的故事。
(3)本题考查想象探究能力,本题不设统一答案,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
15.【答案】【小题1】运用一系列的感叹句充分说明他们假装看到了皇帝的新衣,以此来表明他们不愚蠢。这样写更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意味。
【小题2】①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②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作用:暴露了皇帝的虚伪与外强中干。
【小题3】单纯幼稚,还没受社会风气的污染,敢讲真话。
【小题4】第⑤段是写人们转述小孩子的话,他们不敢正面承认这个事实;第⑥段则直接描写人们已认可并说出这个事实,前面还有疑惧,后面则摆脱心理压力。
【小题5】结尾以讽刺手法无情地鞭挞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和一群道貌岸然的大臣为了维护权力,不惜自欺欺人的恶行,增添了文章的讽刺意味。
【解析】【试题解析】
1.?本题考查标点符号在文中的作用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赏用标题在文中的一般作用,再结合句子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感叹号,用在感叹句的末尾,以表达作者强烈的情感。这里连续的四个感叹句,是众人对皇帝新装的赞美,以突出众人对皇帝新装赞美的程度之深。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各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的特点及其作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展示所处的社会环境;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等),结合具体语境和题目要求答题即可。本题要求找出描写皇帝心理的句子,再体会作用。可找出的句子为:①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②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这些句子的作用:暴露了皇帝的虚伪与外强中干。
3.?本题考查理解句中重点词语含义的能力。作答时,需正确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内在含义即可。这句话里的天真孩子没有受社会坏风气的污染,还保持着单纯与真诚,所以才能说出真话来。
4.?本题考查直接叙述和转述的作用。直接叙述就是把别人的话,直接引用。间接叙述就是转述别人的话。转述别人的话,往往显示转述者对别人所说的话没有观点的认可或者认同,但是直接叙述别人的话,往往表示了对此话语的认可。分析可知,第⑤段是写人们转述小孩子的话,他们不敢正面承认这个事实;第⑥段则直接描写人们已认可并说出这个事实,前面还有疑惧,后面则摆脱心理压力。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童话结尾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读懂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重要语段的作用。结尾本文结尾作用要从主旨的表达方面及起到的讽刺效果方面回答。结尾以讽刺手法无情地鞭挞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和一群道貌岸然的大臣为了维护权力,不惜自欺欺人的恶行,增添了文章的讽刺意味。
16.【答案】【小题1】从“灯”联想到“星”,再联想到“人”。
【小题2】“装饰”指的是对器物表面添加纹饰、色彩以达到美化的目的。用在这里写出了山城在明灯的辉映下,更加美丽的特点。
【小题3】“牛郎织女”是聪明勤劳的建设者的化身,表达了诗人的赞美之情和自豪之感。
【小题4】以星喻灯——山城数不清的明灯;以星喻人——山城勤劳的人民。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联想的能力。联想,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联想是心理学家较早研究的一种心理现象,人们总结出的一般性联想规律有四种,即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通读全诗,该诗歌总共四节,其中第一节是写“数不清的明灯”,作者由“灯”联想到了“夏夜里满天星斗”,又发挥想象,把现实中的航标灯、车灯比喻为天上的星星。第三四节,诗人联想到“人”,在作者看来,“我们不也是地上的星座吗——我是‘织女’,你是‘牵牛’”。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重点词语的赏析能力。赏析词语表达作用的一种考查形式,学生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和效果,再进行分析表达效果,具体解答方法是:(1)词的意思或内容;(2)结合语境谈表达效果。根据上下文分析,“装饰”是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再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3.?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的分析能力。引用在文章中的一般性作用: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思考时,要结合着引用的一般性作用,结合着引用所在语段的具体语境分析作答。结合语境,“牛郎织女”是代表山城勤劳人民,抓住第三节,可知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和自豪之感。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标题的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的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要能结合文章主旨来挖掘。《星》这首诗采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星”不是天上的星,而是地上事物的代表。作者以星喻灯——山城数不清的明灯;以星喻人——山城勤劳的人民,从而抒发了作者对山城勤劳人民的赞美之情和自豪之感。
17.【答案】【小题1】D
【小题2】(1)杞国有一个人,担忧天会坠落下来,地会崩塌下去,自己没有地方依托,而急得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2)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要担心大地崩塌呢?
【小题3】讽刺那种忧心忡忡、顾虑无穷而又无所作为的人。?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解析】
【试题解析】
1.?【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积累,加强记忆。
【解答】
?ABC三项中的加线词解释正确。
D.“积块”应解释为“堆积的土块”,故D错误。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本题注意“忧”“亡”“躇步跐蹈”“奈何”的正确翻译。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及成语的解读能力。解答此题,先要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本;然后按照题目要求,细读相关语段,提取相关信息,提炼出文章的主旨;最后筛选并整合其相关信息有针对性地解读即可。根据全文内容可知,这则寓言讽刺那种忧心忡忡、顾虑无穷而又无所作为的人。解答第二问可以先理解“杞人忧天”这个词语的意思,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与之意思相近的俗语为: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