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
《海燕》同步检测
(满分:70分
时间:4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文学常识填空。(4分)
散文诗《海燕》的作者_______是_____伟大的文学家,他的著名长篇小说有《_______》,自传三部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燕》成功地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手法。
2.选出下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 )(2分)?
A.熄灭(xī)
号叫(háo)
高傲(ào)
火焰(yàn)??
B.恐惧(jù)
深渊(yuàn)
企鹅(qǐ)
飞窜(cuàn)?
C.蜿蜒(wān)
翡翠(fěi)
掠起(nüè)
悬崖(yá)?
D.呻吟(yǐn)
海鸥(ōu)
蠢笨(chǔn)
胆怯(qiè)?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沧茫
卷集
敏感
B.渴望
火焰
翅膀
C.恐俱
躲藏
掩藏
D.振怒
怒吼
飞翔
4.下列句中的用词,有一个属于贬词褒用的一项是
( )(2分)?
A.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
B.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C.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D.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
5.指出下面各句中破折号的用法。(只填选项)(3分)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语意的转折或跃进
C.表示总结上文
D.表示声音的延长
(1)……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
(2)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 )
(3)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 )
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②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
③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④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A.比喻
比喻
反复
拟人
B.比喻
拟人
反复
拟人
C.拟人
拟人
拟人
比喻
D.比喻
比喻
拟人
拟人
7.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①顽强的冬青却抖擞出少有的精神,开始抗议季节越来越显露出的严厉。
②河流也哽咽了它往日浮躁的喧哗,连浪花都不再张扬。
③初冬这些日子,寒流会不停地从北方滚滚而来,直到把绿色层层褪尽。
④苍凝的远山中,嶙峋的顽石都披上了寒霜。
⑤收获后的土地黯然抖落劳碌的喘息,全身心地进入了酣眠中,显得越加辽阔和厚重。
A.④①③②⑤ B.④②③⑤①
C.③⑤④②①
D.③①④②⑤
8.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分)
初中语文课文文质兼美,常常令我浮想联翩,获益良多。鲁迅的《藤野先生》让我仿佛听见那位良师抑扬顿挫的教导;高尔基的《海燕》让我恍然看见那群海燕矫健无畏的英姿;(1)
;(2)
。
9.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海燕》原题为《海燕之歌》,“海燕”是一种海鸟,常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在海面上飞翔。在俄语中,“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
B.《海燕》是一篇充满批判现实主义激情的散文诗,采用象征手法,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无畏的战斗精神。
C.“——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这是海燕在呼喊,呼喊激烈而伟大的革命运动就要到来,表达对革命的渴望。
D.为了表现海燕的勇敢、乐观和对暴风雨的渴望,本文除了对海燕进行直接描写外,还通过对暴风雨来临前大海海面变化的描写来烘托,并以海鸥、海鸭、企鹅来进行比较。
10.下列选项中不是本诗所象征的主题意义的一项是( )(2分)
A.
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
B.
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C.
显示出在大风大浪的斗争激流中要勇敢、顽强、坚定、敢于冲破一切障碍。
D.
预示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然取得胜利的前景。
11.为了更好地了解鸟的知识,班级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请你参与。(10分)
(1)以下是其中一个栏目的内容,请你仿照例句中对鸽子和荆棘鸟的写法,为海燕写几句简短的话。(2分)
鸽子: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也不管路途多么遥远,都不会失去心中的方向。它是为信念而飞的。
荆棘鸟:它不停地飞翔,不停地寻找,只为站在荆棘树上让最尖最长的荆棘刺进胸口,唱出生命里唯一一次最美妙的歌。生命只为了那一声绝唱,却足以让人惊心动魄。
海燕:
(2)在中国诗歌长廊中有很多吟诵“大雁”的诗,请你欣赏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回答问题。(5分)
①诗歌出处:《
》?
②诗歌作者: ?
③字体: ?
④书法赏析: ?
(3)王燕很喜欢看科普类文章,她发现《地球上最艰辛的迁徙》中的一段文字有几处错误,请你帮她修改。(3分)
【甲】斑头雁之所以拥有强大的氧气获取能力,是因为在斑头雁的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分子结构里包含一种对氧原子有特别亲和力的特殊的氨基酸造成的。这个优势加上斑头雁体内其他几个应对气候变化的组织,使它们充分地利用了有限的生存资源,【乙】可在近9000米左右的高空从容自在地飞行。
①【甲】处画线句子句式杂糅,应将“
”删去。?
②【乙】处画线句子语意重复,应将“ ”或“
”删去。?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比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
【甲】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
……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到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的,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
……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节选自高尔基《海燕》
创作于1901年)
【乙】
蛇高高地爬到山里去,躺在潮湿的山谷里,盘成一圈,望着海。
太阳高高地在天空中照耀着,群山向天空中喷出热气,波浪在下面冲击石头……
忽然,在蛇所待着的那个山谷里,天空中坠下一只胸膛受伤、羽毛上染着血迹的鹰……
它短促地叫了一声,坠在地上,怀着无可奈何的愤怒,胸膛撞在坚硬的石头上……
蛇吓了一大跳,敏捷地爬开去,但是马上看出,这鸟的生命只能维持两三分钟了……
它爬到那受伤的鸟跟前,轻声说:
“你要死了吗?”
“是的,要死了!”鹰深深地叹了口气,回答说,“我痛快地生活过了!……我懂得什么是幸福!……我英勇地战斗过了!……我见过天……你是不会那么近地看到天的!唉,你这可怜虫!”
“那有什么了不起!我在这里很好,又温暖,又滋润!”而且它想:飞也好,爬也好,结果还不是一样,大家都要埋入黄土,都要化为灰尘……
但是那勇敢的鹰忽然抖擞精神,微微挺起身来,向山谷里看了一眼。
阴暗的山谷气闷不堪,散发出腐臭的气味。
鹰施出全身的精力喊叫起来:
“啊,要是能够再飞到天上去一次,那可多么好啊!我要把敌人紧紧压在胸膛的伤口上……啊,战斗多么幸福啊!……”
(节选高尔基的《鹰之歌》
写于1895年)
1.乙文中“蛇”这个形象就相当于甲文中的哪些形象?
“蛇”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塑造这个艺术形象目的是什么?(4分)
2.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结合语境品析其中的妙处。(6分)
①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②
阴暗的山谷气闷不堪,散发出腐臭的气味。
3.甲文中的海燕、乙文中的鹰在文章结尾处都竭力“喊叫”,从它们的“叫喊声”中你听出了作者高尔基怎样的内心渴求?(2分)
两篇散文诗都是高尔基“战斗的檄文”,曾激励无数仁人志士为俄国革命赴汤蹈火……经典往往是常读常新的,有些富有哲理的经典句子至今读来仍催人奋进,发人省醒。试从两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感触。(80字左右)(3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
囚 鸟
秦羽墨
①我在洞庭湖平原的某片产粮区监督收粮,住处安排在一个叫作白鹤山的粮站。这工作说闲不闲,说忙不忙,闲来无事我四处转悠,我喜欢秋后湖区的这种厚重感。
②乌鸦、麻雀、八哥以及未来得及南飞的白鹤,不失时机地占领了大地所有的角落,天上到地上无所不在。有的稀稀拉拉在田里闹腾,有的整齐地排在电线杆上,它们唯一要警惕的,是随时可能出现的鹰。最远处,小山丘上金黄的橘子等着人去摘。这一切在夕阳的笼罩下浑然一体,像一匹绸子,声色光影成了嵌在绸子上的花纹。这是一幅各得其所、安然自得的景象,扑进眼眶的大地之物都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只是,作为旁观者的我,却是孤独的,不自由的,懒洋洋的。
③我准备开门。先是钥匙转动的声音,紧接着是一阵翅膀发出的“扑扑”声。推开门一看,一只比麻雀大一点的灰褐色的鸟在卧室里挥舞着翅膀。这间卧室空旷无比,是由粮站活动室临时改造而成,腾出来给我住的。两边有十几扇玻璃窗子,其中一扇半开着。显然,这个不速之客是从那扇半开的窗子闯进来的。
④它为我的突然出现所惊吓,不停地寻找出口,情急之下慌不择路,不断传来喙和爪子撞击玻璃的声音,频繁而急促,并发出“叽叽叽”的叫声。我机警地把门合上,并把那扇半开的窗子也关紧。
⑤“今晚有鸟做伴”,这是我的第一个念头。一个多月来,我每天夜里只有孤灯相伴,着实有些寂寞。我尽力摆出一种和平相处、互不干扰的姿态,妄图消解它对我的恐惧。它的逃离行动持续了大约十几分钟,在屡屡碰壁毫无结果之后,终于安静下来。看起来它显然有些泄气,但并未绝望。它一会儿立在椅背上,一会儿又站到窗帘后面,躲躲闪闪的,不时试探着什么。
⑥无疑,眼前这只鸟,在它看来自己是有生命之虞的。它的眼神告诉我,它有着这样的担忧。透过玻璃窗,它能看到那个只剩下一半的太阳,还有在田里自在觅食的众多同类。一墙之隔,它却面对着一个庞然大物:人!
⑦一只鸟飞进了卧室,飞进了一种紧张、恐惧,却要故作平静的等待之中。
⑧失去了天空,空负翅膀,世界广阔,但没有一寸是自己的。地上的子弹和无形的绳索(墙壁),哪一样不致命?鸟之受困在于找不到出口,人呢,明知道路所在,却不敢迈出步子,人的悲哀实在远胜于鸟!
⑨吃晚饭时,这些想法一直在我心头萦绕,晚饭味同嚼蜡,毫无滋味。我边想着边推开门,灯亮的时候,看见那个小家伙,立在离我最远的椅子上。显然,此时的它,对我的存在已经习惯,只是对突然亮起的灯感到不适,百无聊赖地飞了半圈,又回到原点。一如往常,我早早地半躺在床上看小说。“孤独即自由”,一个月了,我就这么打发时间,挑灯夜读已成习惯。我想起小时候放学回来,常到田间地头帮大人做事,那时村里还没有通电,晚上做功课点的是煤油灯,母亲借着灯光给我和哥哥做鞋、补衣。在母亲看来,吃尽苦头,终于等到我和哥哥大学毕业,以为将有一个转机,彻底改变眼前的境况。没想到,意外接连发生,先是哥哥的腿受重伤,因为没钱耽误了手术;再是父亲离开了我们。工作不如意,债务缠身,我犹如卧室之鸟,越挣扎越是感到笼子的无处不在。世界宽广无边,天也无涯,出路何在?
⑩ 夜是静的,人是静的,鸟是静的,仿佛连灯光也显出静态来。但,静不是这幅油画的真实底色。画的背面,压抑着烦躁、恐惧、被束缚感,像是透过纸背面的颜料。一切的不安和恐惧都是由这背后的力量引起的。鸟飞进卧室,这是一场“安静的战争”。?
第二天我是被鸟叫醒的。其实每天都是如此,天一亮粮站就被鸟所占据。太阳已经把光线搁在我的床脚,我起床,看见那个小东西又在用喙不断冲撞玻璃。窗台上到处站满了鸟,对面房子上的爬山虎里也有鸟在跳来跳去,其中不少是它的同类。几缕曲折的炊烟将大地摇醒过来,不远处的小山丘上,早起的农民已经在摘橘子。
那只鸟肯定比我更早看到这些,我觉得自己有点残忍,在这个飞翔和饱食的季节,将它囚禁了整整一晚。我打开窗子,只听见“嗖”的一声,它就飞了出去。我在窗前愣了一会儿神,它没有画出一条我期待的弧线,我想它可能太急于离开了。
它需要它的天空。我,也需要。
(选自《小品文选刊》2019年第4期,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下列情境下“囚鸟”的行为,并揣摩它的心情。(6分)
情 境
行 为
心 情
“我”刚刚发现它时
“我”吃完晚饭后
“我”第二天打开窗子后
2.第②段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有哪些作用?(3分)
3.下面两个句子,你会选择哪一句放到第⑩段的横线处,为什么?(2分)
A.卧室、人、灯,加安静的鸟,这是完美油画的构成。
B.一间卧室,一个人,一盏灯,加一只突如其来的鸟,这是一幅完美油画的构成。
4.根据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结合内容,简要分析本文“托物言情”的写法。(4分)
三、小练笔(5分)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值得赞颂的事物,例如:小草、树根、春蚕等,请你展开联想运用象征的手法写一段话,赞颂一样生活中你喜欢的事物。(100字左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
《海燕》同步检测
(满分:70分
时间:4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文学常识填空。(4分)
散文诗《海燕》的作者_______是______伟大的文学家,他的著名长篇小说有《_______》,自传三部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燕》成功地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手法。
高尔基
苏联
《母亲》
《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象征
对比
2.选出下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 A )(2分)?
A.熄灭(xī)
号叫(háo)
高傲(ào)
火焰(yàn)??
B.恐惧(jù)
深渊(yuàn)
企鹅(qǐ)
飞窜(cuàn)?
C.蜿蜒(wān)
翡翠(fěi)
掠起(nüè)
悬崖(yá)?
D.呻吟(yǐn)
海鸥(ōu)
蠢笨(chǔn)
胆怯(qiè)?
【解析】B项中深渊的渊应读yuān,C项中
掠起的掠应读
lüè,D
项中呻吟的
吟
应读
yín。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
)(2分)
A.沧茫
卷集
敏感
B.渴望
火焰
翅膀
C.恐俱
躲藏
掩藏
D.振怒
怒吼
飞翔
【解析】A.沧→苍;C.俱→惧;D.振→震;故选B。
4.下列句中的用词,有一个属于贬词褒用的一项是
( C )(2分)?
A.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
B.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C.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D.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
【解析】“高傲”的原意是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在本文中的高傲的意思是海燕“自豪而高大”,属于贬词褒用。
5.指出下面各句中破折号的用法。(只填选项)(3分)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语意的转折或跃进
C.表示总结上文
D.表示声音的延长
(1)……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B )
(2)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 D )
(3)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 A )
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①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②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
③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④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A.比喻
比喻
反复
拟人
B.比喻
拟人
反复
拟人
C.拟人
拟人
拟人
比喻
D.比喻
比喻
拟人
拟人
【解析】①比喻
②拟人
③反复
④拟人
7.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C )(2分)
①顽强的冬青却抖擞出少有的精神,开始抗议季节越来越显露出的严厉。
②河流也哽咽了它往日浮躁的喧哗,连浪花都不再张扬。
③初冬这些日子,寒流会不停地从北方滚滚而来,直到把绿色层层褪尽。
④苍凝的远山中,嶙峋的顽石都披上了寒霜。
⑤收获后的土地黯然抖落劳碌的喘息,全身心地进入了酣眠中,显得越加辽阔和厚重。
A.④①③②⑤ B.④②③⑤①
C.③⑤④②①
D.③①④②⑤
8.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分)
初中语文课文文质兼美,常常令我浮想联翩,获益良多。鲁迅的《藤野先生》让我仿佛听见那位良师抑扬顿挫的教导;高尔基的《海燕》让我恍然看见那群海燕矫健无畏的英姿;(1)
;(2)
。
【答案】朱自清的《背影》让我似乎感受到那位慈父无微不至的关爱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让我好像沐浴到那座老城温润秀美的风情
【解析】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答题时要抓住前例句“高尔基的《海燕》让我恍然看见那群海燕矫健无畏的英姿”。此题又考查了学生的文学常识知识。
9.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B )(2分)
A.《海燕》原题为《海燕之歌》,“海燕”是一种海鸟,常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在海面上飞翔。在俄语中,“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
B.《海燕》是一篇充满批判现实主义激情的散文诗,采用象征手法,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无畏的战斗精神。
C.“——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这是海燕在呼喊,呼喊激烈而伟大的革命运动就要到来,表达对革命的渴望。
D.为了表现海燕的勇敢、乐观和对暴风雨的渴望,本文除了对海燕进行直接描写外,还通过对暴风雨来临前大海海面变化的描写来烘托,并以海鸥、海鸭、企鹅来进行比较。
【解析】“批判现实主义”应为“浪漫主义”。
10.下列选项中不是本诗所象征的主题意义的一项是(A )(2分)
A.
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
B.
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C.
显示出在大风大浪的斗争激流中要勇敢、顽强、坚定、敢于冲破一切障碍。
D.
预示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然取得胜利的前景。
【解析】本题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的情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海燕》一文中出现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象征意义,本诗象征的主题意义是通过海燕来表现出来的。“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是一个变化的过程,而海燕不能把这一变化的过程展现出来,它只能是一种精神,一种动力,一种冲破黎明的曙光的象征。故选A。
11.为了更好地了解鸟的知识,班级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请你参与。(10分)
(1)以下是其中一个栏目的内容,请你仿照例句中对鸽子和荆棘鸟的写法,为海燕写几句简短的话。(2分)
鸽子: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也不管路途多么遥远,都不会失去心中的方向。它是为信念而飞的。
荆棘鸟:它不停地飞翔,不停地寻找,只为站在荆棘树上让最尖最长的荆棘刺进胸口,唱出生命里唯一一次最美妙的歌。生命只为了那一声绝唱,却足以让人惊心动魄。
海燕: 它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在乌云翻滚、波浪滔天的大海上。它是胜利的预言家,勇敢的战斗者。 ?
(2)在中国诗歌长廊中有很多吟诵“大雁”的诗,请你欣赏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回答问题。(5分)
①诗歌出处:《 使至塞上 》?
②诗歌作者: 王维 ?
③字体: 楷体 ?
④书法赏析: 该书法作品结构工整,笔锋平淡不突出,粗细一致,有娟秀端庄的美感。 ?
(3)王燕很喜欢看科普类文章,她发现《地球上最艰辛的迁徙》中的一段文字有几处错误,请你帮她修改。(3分)
【甲】斑头雁之所以拥有强大的氧气获取能力,是因为在斑头雁的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分子结构里包含一种对氧原子有特别亲和力的特殊的氨基酸造成的。这个优势加上斑头雁体内其他几个应对气候变化的组织,使它们充分地利用了有限的生存资源,【乙】可在近9000米左右的高空从容自在地飞行。
①【甲】处画线句子句式杂糅,应将“ 造成的 ”删去。?
②【乙】处画线句子语意重复,应将“ 近 ”或“ 左右 ”删去。?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比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
【甲】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
……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到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的,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
……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节选自高尔基《海燕》
创作于1901年)
【乙】
蛇高高地爬到山里去,躺在潮湿的山谷里,盘成一圈,望着海。
太阳高高地在天空中照耀着,群山向天空中喷出热气,波浪在下面冲击石头……
忽然,在蛇所待着的那个山谷里,天空中坠下一只胸膛受伤、羽毛上染着血迹的鹰……
它短促地叫了一声,坠在地上,怀着无可奈何的愤怒,胸膛撞在坚硬的石头上……
蛇吓了一大跳,敏捷地爬开去,但是马上看出,这鸟的生命只能维持两三分钟了……
它爬到那受伤的鸟跟前,轻声说:
“你要死了吗?”
“是的,要死了!”鹰深深地叹了口气,回答说,“我痛快地生活过了!……我懂得什么是幸福!……我英勇地战斗过了!……我见过天……你是不会那么近地看到天的!唉,你这可怜虫!”
“那有什么了不起!我在这里很好,又温暖,又滋润!”而且它想:飞也好,爬也好,结果还不是一样,大家都要埋入黄土,都要化为灰尘……
但是那勇敢的鹰忽然抖擞精神,微微挺起身来,向山谷里看了一眼。
阴暗的山谷气闷不堪,散发出腐臭的气味。
鹰施出全身的精力喊叫起来:
“啊,要是能够再飞到天上去一次,那可多么好啊!我要把敌人紧紧压在胸膛的伤口上……啊,战斗多么幸福啊!……”
(节选高尔基的《鹰之歌》
写于1895年)
1.乙文中“蛇”这个形象就相当于甲文中的哪些形象?
“蛇”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塑造这个艺术形象目的是什么?(4分)
【答案】海鸥、海鸭、企鹅。“蛇”象征满脑袋市侩哲学的庸俗小市民。(或者是对于革命抱以观望和一知半解的务实保全主义的假革命或不革命者)。与鹰进行对比,反衬出鹰的英勇乐观、心志高远。
【解析】乙文中“蛇”这个形象相当于甲文中海鸥、海鸭、企鹅。“蛇”象征满脑袋市侩哲学的庸俗小市民。作者塑造这个艺术形象目的是与鹰进行对比,反衬出鹰的英勇乐观、心志高远。
2.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结合语境品析其中的妙处。(6分)
①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飞舞”写出了海燕的欢快,“像个精灵”展示了海燕的战斗形象。海燕从“大笑”到“号叫”,更显示出它的乐观精神与大无畏的气概。
②
阴暗的山谷气闷不堪,散发出腐臭的气味。
通过对蛇生活的阴暗、腐臭的山谷的环境描写来反衬出鹰誓死追求自由、光明世界的光辉形象。
3.甲文中的海燕、乙文中的鹰在文章结尾处都竭力“喊叫”,从它们的“叫喊声”中你听出了作者高尔基怎样的内心渴求?(2分)
【答案】渴望沙俄专制统治下的劳苦大众不畏强势,勇于斗争,在战斗中咆哮自己的力量、变革黑暗腐朽的现实社会。(意思对即可)
【解析】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当时正值沙皇俄国的专制统治下,发出叫喊,即反映出不畏强势,勇于斗争,变革黑暗腐朽的现实社会的决心。
4.两篇散文诗都是高尔基“战斗的檄文”,曾激励无数仁人志士为俄国革命赴汤蹈火……经典往往是常读常新的,有些富有哲理的经典句子至今读来仍催人奋进,发人省醒。试从两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感触。(80字左右)(3分)
【答案】此题是开放题,答案不求统一,但必须体现联系生活实际。
【解析】如:“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谈乐观、信念)、“——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谈面对挫折)“我美好地生活过了!”“我懂得什么是幸福!……我也英勇地战斗过!……我看见过天空!……(谈享受过程)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
囚 鸟
秦羽墨
①我在洞庭湖平原的某片产粮区监督收粮,住处安排在一个叫作白鹤山的粮站。这工作说闲不闲,说忙不忙,闲来无事我四处转悠,我喜欢秋后湖区的这种厚重感。
②乌鸦、麻雀、八哥以及未来得及南飞的白鹤,不失时机地占领了大地所有的角落,天上到地上无所不在。有的稀稀拉拉在田里闹腾,有的整齐地排在电线杆上,它们唯一要警惕的,是随时可能出现的鹰。最远处,小山丘上金黄的橘子等着人去摘。这一切在夕阳的笼罩下浑然一体,像一匹绸子,声色光影成了嵌在绸子上的花纹。这是一幅各得其所、安然自得的景象,扑进眼眶的大地之物都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只是,作为旁观者的我,却是孤独的,不自由的,懒洋洋的。
③我准备开门。先是钥匙转动的声音,紧接着是一阵翅膀发出的“扑扑”声。推开门一看,一只比麻雀大一点的灰褐色的鸟在卧室里挥舞着翅膀。这间卧室空旷无比,是由粮站活动室临时改造而成,腾出来给我住的。两边有十几扇玻璃窗子,其中一扇半开着。显然,这个不速之客是从那扇半开的窗子闯进来的。
④它为我的突然出现所惊吓,不停地寻找出口,情急之下慌不择路,不断传来喙和爪子撞击玻璃的声音,频繁而急促,并发出“叽叽叽”的叫声。我机警地把门合上,并把那扇半开的窗子也关紧。
⑤“今晚有鸟做伴”,这是我的第一个念头。一个多月来,我每天夜里只有孤灯相伴,着实有些寂寞。我尽力摆出一种和平相处、互不干扰的姿态,妄图消解它对我的恐惧。它的逃离行动持续了大约十几分钟,在屡屡碰壁毫无结果之后,终于安静下来。看起来它显然有些泄气,但并未绝望。它一会儿立在椅背上,一会儿又站到窗帘后面,躲躲闪闪的,不时试探着什么。
⑥无疑,眼前这只鸟,在它看来自己是有生命之虞的。它的眼神告诉我,它有着这样的担忧。透过玻璃窗,它能看到那个只剩下一半的太阳,还有在田里自在觅食的众多同类。一墙之隔,它却面对着一个庞然大物:人!
⑦一只鸟飞进了卧室,飞进了一种紧张、恐惧,却要故作平静的等待之中。
⑧失去了天空,空负翅膀,世界广阔,但没有一寸是自己的。地上的子弹和无形的绳索(墙壁),哪一样不致命?鸟之受困在于找不到出口,人呢,明知道路所在,却不敢迈出步子,人的悲哀实在远胜于鸟!
⑨吃晚饭时,这些想法一直在我心头萦绕,晚饭味同嚼蜡,毫无滋味。我边想着边推开门,灯亮的时候,看见那个小家伙,立在离我最远的椅子上。显然,此时的它,对我的存在已经习惯,只是对突然亮起的灯感到不适,百无聊赖地飞了半圈,又回到原点。一如往常,我早早地半躺在床上看小说。“孤独即自由”,一个月了,我就这么打发时间,挑灯夜读已成习惯。我想起小时候放学回来,常到田间地头帮大人做事,那时村里还没有通电,晚上做功课点的是煤油灯,母亲借着灯光给我和哥哥做鞋、补衣。在母亲看来,吃尽苦头,终于等到我和哥哥大学毕业,以为将有一个转机,彻底改变眼前的境况。没想到,意外接连发生,先是哥哥的腿受重伤,因为没钱耽误了手术;再是父亲离开了我们。工作不如意,债务缠身,我犹如卧室之鸟,越挣扎越是感到笼子的无处不在。世界宽广无边,天也无涯,出路何在?
⑩ 夜是静的,人是静的,鸟是静的,仿佛连灯光也显出静态来。但,静不是这幅油画的真实底色。画的背面,压抑着烦躁、恐惧、被束缚感,像是透过纸背面的颜料。一切的不安和恐惧都是由这背后的力量引起的。鸟飞进卧室,这是一场“安静的战争”。?
第二天我是被鸟叫醒的。其实每天都是如此,天一亮粮站就被鸟所占据。太阳已经把光线搁在我的床脚,我起床,看见那个小东西又在用喙不断冲撞玻璃。窗台上到处站满了鸟,对面房子上的爬山虎里也有鸟在跳来跳去,其中不少是它的同类。几缕曲折的炊烟将大地摇醒过来,不远处的小山丘上,早起的农民已经在摘橘子。
那只鸟肯定比我更早看到这些,我觉得自己有点残忍,在这个飞翔和饱食的季节,将它囚禁了整整一晚。我打开窗子,只听见“嗖”的一声,它就飞了出去。我在窗前愣了一会儿神,它没有画出一条我期待的弧线,我想它可能太急于离开了。
它需要它的天空。我,也需要。
(选自《小品文选刊》2019年第4期,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下列情境下“囚鸟”的行为,并揣摩它的心情。(6分)
情 境
行 为
心 情
“我”刚刚发现它时
不停地寻找出口,不断撞击玻璃(1分)
紧张、恐惧(1分)
“我”吃完晚饭后
立在椅子上,然后飞了半圈,又回到原点(1分)
习惯了“我”的存在(1分)
“我”第二天打开窗子后
马上从房间飞了出去(1分)
急切(1分)
2.第②段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有哪些作用?(3分)
体现了各种自然景象各得其所,安然自得,找到了自己最佳位置的特点,(1分)反衬出了此时“作为旁观者的我,却是孤独的,不自由的,懒洋洋的”;(1分)为下文鸟儿误入“我”的房间并且迫切想离开做了铺垫。(1分)
3.下面两个句子,你会选择哪一句放到第⑩段的横线处,为什么?(2分)
A.卧室、人、灯,加安静的鸟,这是完美油画的构成。
B.一间卧室,一个人,一盏灯,加一只突如其来的鸟,这是一幅完美油画的构成。
B句。(1分)理由:该句连用五个数词“一”,烘托出此时气氛的安静,表达了鸟和“我”的孤独之情。(1分)
4.根据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结合内容,简要分析本文“托物言情”的写法。(4分)
本文借这只“囚鸟”来体现作者当时的处境,这只囚鸟误入“我”的房间,与“我”一人身处粮站,并且遭遇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打击的处境相类似;(2分)同时,这只“囚鸟”四处寻找出路,渴望回归天空的感情,与“我”渴望走出孤独、走出困境,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的感情是一致的。(2分)
三、小练笔(5分)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值得赞颂的事物,例如:小草、树根、春蚕等,请你展开联想运用象征的手法写一段话,赞颂一样生活中你喜欢的事物。(100字左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