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化学复习习题
一、单选题
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该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
氧气可以供给呼吸
B.
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
C.
氢气用作高能燃料
D.
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下列制取氧气的方法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加热氧化汞制取氧气
B.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
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D.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取氧气
下列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铁铸成锅
B.
动植物呼吸
C.
用葡萄酿酒
D.
面包发霉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下列诗句的描述中,只隐含物理变化的是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木炭燃烧
B.
食物腐败
C.
瓷碗破碎
D.
粮食酿酒
下列仪器中,能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是
A.
试管
B.
量筒
C.
锥形瓶
D.
集气瓶
小江用量筒量取液体,初次读数时仰视读数,读数为12mL,加入部分液体后俯视读数,读数为20mL,则实际加入量筒内的液体体积
A.
小于8mL
B.
等于8mL
C.
大于8mL
D.
无法确定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首先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0mL,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后,俯视刻度,读数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A.
等于10mL
B.
小于10mL
C.
大于10mL
D.
无法确定
正确量取9mL液体,应选用的仪器是
量筒
量筒
量筒
胶头滴管
A.
B.
C.
D.
小强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1g以下用游码,称后发现砝码放在了左盘食盐放在了右盘.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A.
B.
C.
D.
某同学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发生了炸裂,试管炸裂的原因不可能是
A.
试管没预热
B.
试管外壁有水
C.
试管内液体体积超过了
D.
试管底部接触了灯芯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读取数值
B.
???倾倒液体
C.
????
加热液体
D.
??
检查装置气密性
化学实验完成后,对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是???
A.
倒回原瓶
B.
倒入废水池
C.
原地抛弃
D.
放入指定容器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倾倒液体
C.
检查气密性
D.
给液体加热
下列操作或措施符合实验安全规范的是
A.
将带火星的火柴梗扔进塑料垃圾桶内
B.
酒精洒在桌上燃烧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C.
加热液体药品时,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D.
加热高锰酸钾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
二、填空题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学习的过程中要关注物质的性质,能发生哪些变化和发生变化过程中的现象。
金属铜是________色,水是________色,空气是________色。
写出下列物质在通常状况下的状态:食盐是________,二氧化碳是________,汽油是________。
生活中的很多物质具有气味,试举两例:________。
铁和铝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铁的硬度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铝的硬度。
将食用植物油倒入水中,植物油浮在水的表面,说明水的密度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植物油的密度。
液态的水经过沸腾变为水蒸气,冷却后又变成液态的水,变化过程中________填“有”或“无”新物质生成。该变化属于________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________变化。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种消毒产品和防疫物资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为抗疫胜利提供强大保证。其中使用的消毒剂:酒精主要成分乙醇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能溶解碘等物质;易燃烧;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文字可归纳出:
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___填序号,下同;
化学性质有______;
物理变化有______;
化学变化有______。
三、实验题
现有下列实验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写出仪器的名称:A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H______。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要用到______。填字母或仪器名称
量取一定量液体除了图中某仪器,还需要______。填仪器名称
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实验的成功和安全。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_里填仪器名称。
取液后的滴管,平放或倒置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答一点即可。
过滤液体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用托盘天平称量?g氯化钠时,向左盘中加入氯化钠后,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用量筒量取10mL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水的实际体积______。
将下列各仪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与其用途相对应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用来夹试管的工具是______;
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______;
常作为反应用的玻璃容器是______;
用于洗涤仪器内壁的工具是______;
用于夹持燃烧镁条的工具是______;
检验物质可燃性,进行固体燃烧实验的仪器是______
用于加热浓缩溶液、析出晶体的瓷器是______;
加热时常垫在玻璃容器与热源之间的用品是______。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我能写出化学仪器名称:
C_________________。
我能写出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造成的不良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关于实验基本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加热试管,应先预热,再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被加热的物质放在酒精灯的内焰部分加热
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被加热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要量取50mL的水,读数时,量筒放平,视线____________________。若仰视读数则实际液体体积会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
同学在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将药品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平衡时称得药品质量为,则样品的实际质量为?______;用容积为30mL的试管加热某种液体,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过?______?mL。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氧气能够供给呼吸,是因为氧气具有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氮气不容易和其它物质发生反应,是化学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氢气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五颜六色的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2.【答案】C
【解析】解:A、加热氧化汞能生成汞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加热高锰酸钾能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产,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光合作用过程中能生成葡萄糖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3.【答案】A
【解析】解:A、铁铸成锅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B、动植物呼吸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错;
C、葡萄酿成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
D、面包发霉有菌类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4.【答案】D
【解析】解: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包含着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包含着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象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故选:D。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5.【答案】C
【解析】解:A、木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瓷碗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6.【答案】B
【解析】解:A、试管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故选项错误。
B、量筒用于准确一定量量取液体的体积,故选项正确。
C、锥形瓶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故选项错误。
D、集气瓶用于收集气体以及物质在气体中燃烧,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A
【解析】解:仰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到的实际液体体积偏大,读数为12毫升,其实大于12毫升,加入部分液体后视线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0毫升,其实小于20毫升,所以加入量筒内液体一定小于8毫升。
故选:A。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
量筒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量筒操作错误时会出现“俯大仰小”,即俯视读数,数值比实际体积大,反之,则小.
8.【答案】C
【解析】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初次平视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0mL,实际体积等于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面,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大,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10mL;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大于10mL。
故选:C。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
量筒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量筒操作错误时会出现“俯大仰小”,即俯视读数,数值比实际体积大,反之,则小。
9.【答案】C
【解析】解:根据题目信息可知,需要量取9mL液体,则所选量筒量程应与9mL接近,因此量筒较为合适,在加入液体快到所需体积时,改用胶头滴管加入液体,直至达到9mL;
故选:C。
利用量筒量取液体是,所量取液体体积应尽可能与量筒量程接近。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10.【答案】D
【解析】解:小强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则他用的是5g的砝码和的游码;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药品质量。
故选:D。
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位置放反,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列等式进行计算.
托盘天平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误差分析、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答案】C
【解析】解:A、试管没有均匀受热,会使试管受热不均炸裂,故A不符合题意;
B、试管外边有水,容易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使试管炸裂,故B不符合题意;
C、试管内液体体积超过了,会使液体沸腾溅出伤人,但不能使试管炸裂,故C符合题意;
D、试管底部接触焰心因为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较低,使试管受热不均匀容易炸裂试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应注意以下问题:要先预热;试管上不能有水珠;试管夹夹在中上部;用外焰加热;加热时要来回晃动使受热均匀;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否则药品中的湿气加热后变成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成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熟记给试管内固体加热的注意事项,锻炼自己的实际实验操作能力,安全重于泰山。
12.【答案】D
【解析】解:A、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瓶口没有紧挨着,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3.【答案】D
【解析】
【分析】
对化学实验剩余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不放回原瓶;不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防止污染环境,造成安全事故。
【解答】
A.倒回原试剂瓶,将会污染瓶内药品,故A错误;
B.随意倒入水池中,可能会腐蚀水池,故B错误;
C.原地抛弃会造成污染,故C错误;
D.实验剩余药品要放入指定容器中,故D正确。
14.【答案】C
【解析】解:A、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酒精灯会使酒精灯倾斜酒精流出着火,或者酒精灯内部也点着了。故A选项不正确;
B、取用细口瓶里的液体药品,应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为了不损坏桌面。故B选项不正确;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连接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反之则相反。故C的做法正确;
D、酒精灯的火焰可以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其中外焰的温度最高,加热时要用外焰。故D选项不正确。
故选:C。
A、从实验安全的角度考虑;
B、从保护实验室内的财物角度出发;
C、从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原理考虑;
D、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的高低角度考虑。
本题以图示的形式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对错,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实验基本操作的正确做法。
15.【答案】B
【解析】解:A、不能将带火星的火柴梗扔进塑料垃圾桶内,以防止引燃塑料造成火灾,故选项说法错误。
B、酒精洒在桌上燃烧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以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加热液体药品时,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以防止液体沸腾时喷出伤人,故选项说法错误。
D、加热高锰酸钾后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以防止试管骤冷炸裂,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带火星的火柴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酒精洒在桌上燃烧时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加热液体药品时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试管的洗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6.【答案】红;无;无;
固体;气体;液体;
醋;酒精;
大于;
大于。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根据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分析。
【解答】
金属铜是红的,水是无色的,空气是无色的;
通常状况下食盐是固体,二氧化碳是气体,汽油是液体;
生活中的很多物质具有气味,如醋有酸味,酒精有酒香味;
铁和铝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铁的硬度大于铝的硬度;
将食用植物油倒入水中,植物油浮在水的表面,说明水的密度大于植物油的密度。
17.【答案】无;物理;化学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进行分析。
【解答】
液态的水经过沸腾变为水蒸气,冷却后又变成液态的水,变化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无;物理;化学。
18.【答案】?
?
?
【解析】解: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酒精的物理性质有: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成气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能溶解碘等物质故答案为:;
酒精的化学性质有:易燃烧,故答案为:;
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酒精在灯芯上气化,故答案为:;
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有: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
故答案为:;
;
;
。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9.【答案】试管
?
酒精灯
?
漏斗
?
胶头滴管
?
铁架台
?
E
?
量筒
【解析】解:根据化学实验常用的仪器可知,A是试管,B是烧杯,C是酒精灯,D是漏斗,E是胶头滴管,F是集气瓶,G是水槽,H是铁架台。
胶头滴管常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最后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添加;故还需要量筒。
故答案为:
试管;酒精灯;漏斗;胶头滴管;铁架台;
;
量筒。
由各种常用的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要用量筒。
本题很简单,考查常用实验仪器的用途,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实验中、课堂上多加留心各仪器的用途。
20.【答案】广口瓶
?
腐蚀胶头
?
引流
?
向左盘添加氯化钠
?
偏大
【解析】解: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
为防止腐蚀胶头滴管,滴管取液后的滴管,使用滴管的过程中不可平放或倒置;平放或倒置可能造成的后果是腐蚀胶头。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在称量食盐的过程中,步骤应该是:先调好砝码和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固体物质;若发现指针向右偏转,说明固体物质药品的质量小于砝码的质量,故应增加食盐,直至天平平衡。
在使用试管时,仰视读数测出的液体体积小于液体的实际体积,所以量取的液体体积大于10mL
故答案为:
广口瓶;
腐蚀胶头;
引流;
向左盘添加氯化钠;
偏大。
根据固体药品的保存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指针偏右,说明药品质量小于砝码质量,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21.【答案】A
?
E
?
C
?
F
?
G
?
D
?
B
?
H
【解析】解:试管夹的用途是加持试管。
广口瓶是贮存固体用的,口相对较大,取用药品方便。
锥形瓶的用途是做反应容器,可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试管刷是在试管不易清洗时,帮助刷试管的。
坩埚钳用来夹持受热后的坩埚,也可夹持金属用来做燃烧实验。
燃烧匙是做燃烧实验时盛固体粉末用的反应容器。
蒸发皿是用来蒸发溶液,使溶质结晶的。
石棉网主要用途是给底部面积大的容器加热时防止受热不均的,也可放或接热的物质。
故答案为:;;;;;;;。
根据试管夹的名称和用途回答。
根据广口瓶的名称和用途回答。
根据锥形瓶的名称和用途回答。
根据试管刷的名称和用途回答。
根据坩埚钳的名称和用途回答。
根据燃烧匙的名称和用途回答。
根据蒸发皿的名称和用途回答。
根据石棉网的名称和用途回答。
仪器的名称和用途,以及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实验考查的基本内容,也是考查热点之一,历年中考,不论分值多少,总有题目出现,所以要引起重视。
22.【答案】锥形瓶
标签被腐蚀
?
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大于
;10
【解析】
【分析】
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回答;
根据取用液体药品的注意事项及错误操作导致后果分析;
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及给物质加热时的注意事项分析;
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及导致量取液体体积产生误差的原因分析;
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液体在试管中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本题考查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量筒和天平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解答的基础.
【解答】
图中仪器C是锥形瓶;
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倾倒后瓶口的残留液沿瓶壁流下,腐蚀标签;
加热试管,应先预热,再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A正确;
B.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被加热的物质放在酒精灯的外焰部分加热,加热效率最高,B错误;
C.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易引起火灾,应先熄灭酒精灯,后添加酒精,C错误;
D.被加热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冲出试管口,造成实验事故,D错误.
故选A.
要量取50mL的水,读数时,量筒放平,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仰视读数,则实际液体体积会大于50mL;
使用托盘天平时,“左物右码”称量,称得药品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如“左码右物”称量,称得药品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因此,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将药品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平衡时称得药品质量为,则样品的实际质量为:;液体在试管中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因此用容积为30mL的试管加热某种液体,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过10mL.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