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江西省萍乡市高三(上)期中物理试卷(Word+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江西省萍乡市高三(上)期中物理试卷(Word+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2-30 16:3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江西省萍乡市高三(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分)在国际田联德国卡尔斯鲁厄室内60米比赛中,苏炳添发挥出色以6秒47的佳绩打破由自己保持的6秒50的原亚洲纪录并获得冠军,成为史上第一位跑进6秒50以内的亚洲选手。从物理学视角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题中的6秒47表示时刻,60米表示位移
B.由于苏炳添起跑加速度最大,所以才赢得了比赛
C.苏炳添在加速起跑瞬间初速度为0,处于平衡状态
D.苏炳添冲刺终点线的瞬间,不能把他当成质点
2.(4分)某活动中有个游戏节目,在水平地面上画一个大圆,甲、乙两位同学(图中用两个点表示)分别站在圆周上两个位置,两位置的连线为圆的一条直径,如图所示,随着哨声响起,他们同时开始按图示方向沿圆周追赶对方。若甲、乙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1和v2,经时间t后乙第一次追上甲,则该圆的直径为(  )
A.
B.
C.
D.
3.(4分)一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3m/s,它在一条河宽为300m、水流速度为4m/s的河流中渡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船到达正对岸的时间为100s
B.小船渡河的时间可能为75s
C.当小船以最短时间渡河时,小船相对河岸的速度大小为3m/s
D.当小船以最短时间渡河时,渡河的位移大小为500m
4.(4分)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国人的登月梦想终将实现。若宇航员着陆月球后在其表面以大小为v0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可视为质点),经时间t小球落回抛出点;然后宇航员又在离月面高度为h处,以相同大小的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一小球,一段时间后小球落到月球表面。已知月球的半径为R,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B.平抛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
C.平抛小球抛出点和落地点的水平距离为
D.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5.(4分)如图所示,固定斜面AB顶端A的正上方有一光滑小定滑轮P,绕过滑轮的轻绳左端与小球相连,用水平力F作用在轻绳的右端,使小球从B端沿斜面缓慢上滑到C处。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大小用N表示,不计一切摩擦。在该过程中(  )
A.F逐渐增大,N逐渐减小
B.F逐渐增大,N逐渐增大
C.F逐渐减小,N逐渐增大
D.F逐渐减小,N逐渐减小
6.(4分)如图所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圆环的圆心为O、半径为R,一小球(视为质点)从圆环最高点O′的正上方的A点,沿平行于圆环水平直径的方向抛出,经过时间t,小球刚好从圆环的B点沿圆环的切线飞过。已知O、B两点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不计空气阻力,则A点到O′点的高度为(  )
A.
B.
C.
D.
7.(4分)在足球比赛中,跑位技术相当重要。图示为某前锋球员在时间t0内沿直线跑位的速度﹣时间图象,则在这段时间内,该球员(  )
A.运动方向不变
B.运动的加速度方向不变
C.运动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
8.(4分)如图所示,一长薄木板(厚度不计)静置于足够大的光滑水平面上,一滑块(视为质点)以某一初速度从长木板的一端开始沿长木板运动。已知长木板的质量大于滑块的质量,则从滑块滑上长木板开始计时,滑块与长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v﹣t图象)可能为(  )
A.
B.
C.
D.
9.(4分)建筑工地上需要将一些建筑材料由高处运送到低处,为此工人们设计了一个斜面滑道,如图所示,滑道长为16m,其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7°。现有一些建筑材料(视为质点)从滑道的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到底端,已知建筑材料的质量为100kg,建筑材料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取g=10m/s2,sin37°=0.6,cos37°=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建筑材料在滑道上运动的时间为8s
B.建筑材料到达滑道底端时的动量大小为800kg?m/s
C.建筑材料在滑道上运动的过程中,所受滑道支持力的冲量大小为零
D.建筑材料在滑道上运动的过程中,所受重力做的功为9.6×104J
10.(4分)如图所示,固定粗糙斜面的长度为L、倾角为30°,顶端A处有一轻小定滑轮。跨过滑轮的轻绳一端与质量为m的小物块相连,另一端与水平面上的小车相连;滑轮右侧轻绳与斜面平行,左侧竖直轻绳的长度为。小车水平向左运动,使物块在轻绳的牵引下沿斜面向上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底端B到达A处所用的时间为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该过程中,合力对物块做的功等于物块重力势能的增加量与动能的增加量之和
B.在该过程中,轻绳对物块做的功大于物块机械能的增加量
C.物块到达斜面中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D.物块刚到达A处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1~14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5~1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5分.
11.(6分)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图中斜面光滑,在斜面上P处装有图乙所示的光电门。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Ⅰ.从斜面上到光电门的高度为h处的A点将装有挡光条(宽度为d,已经标出,不需测量)的滑块由静止释放;
Ⅱ.读出挡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
Ⅲ.改变滑块释放的位置(A1、A2、A3、A4),重复步骤Ⅰ和步骤Ⅱ。
(1)实验中,除已提及的器材外,还需要的器材是 
 (选填器材前的字母)。
A.天平
B.毫米刻度尺
C.秒表
D.打点计时器
(2)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若滑块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满足2gh= 
 ,则该过程中滑块的机械能守恒。
(3)若滑块与斜面间的摩擦不可忽略,则滑块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滑块动能的增加量。
12.(9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打点计时器接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他们正确安装实验装置并平衡摩擦力后,通过在小车上增加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进行了多次实验,并用计算机软件拟合出多条a﹣F图线。
(1)某次实验打出了如图乙所示的纸带(部分)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在A、B、C、D、E、F六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 
 点;当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实验中发现用计算机生成的每条图线与纵轴的交点均在坐标原点的上方。图线的截距均不为零的原因是 
 。
13.(12分)某极限运动员乘气球升至距地面H=3.35×104m的高空后由静止跳下,到达距地面的高度h=1.5×103m处时,运动员打开降落伞并成功落地。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
(1)若忽略空气阻力,求该运动员从静止开始下落至距地面的高度h=1.5×103m处所需的时间t及其在此处速度的大小v;
(2)实际上,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受到空气的阻力,物体高速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可近似表示为f=kv2,其中v为速率,k为阻力系数,其数值与物体的形状、横截面积及空气密度有关。已知该运动员在某段时间内高速下落的v﹣t图象如图所示,该运动员和所带装备的总质量m=160kg,求该运动员在达到最大速度时所受阻力的阻力系数k(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14.(18分)如图所示,光滑平台与水平传送带PQ(P为传送带的左端,Q为传送带的右端)相切于P点,质量m1=0.2kg的小滑块A静置于P点,传送带以速率v=3m/s逆时针方向运行。现将质量m2=0.1kg的小滑块B轻放在PQ的中点,B到达P处与A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A、B碰撞后瞬间传送带改为以速率v顺时针方向运行.已知B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P、Q两点间的距离L=6m,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A、B均视为质点。
(1)证明A、B碰撞前瞬间B的速度大小即为v;
(2)求A、B碰撞后瞬间A的速度大小v1和B的速度大小v2;
(3)求B在传送带上滑动过程中系统因摩擦产生的总热量Q。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15、16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选修3-3](15分)
15.(4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B.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C.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但能反映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已知气体的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常数,可求得气体分子的大小
E.液体表面层的分子间距比液体内部的分子间距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16.(4分)恒温环境中,在导热性能良好的注射器内,用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用力缓慢向外拉活塞,该过程中封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封闭气体的压强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气体 
 (选填“吸收”“放出”或“既不吸收也不放出”)热量。
17.(7分)如图所示,导热性能良好的汽缸平放在水平面上,横截面积S=10cm2的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汽缸内,水平轻质弹簧的左端与活塞连接,右端固定在竖直墙上,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活塞到汽缸底部的距离L0=20cm,缸内气体的热力学温度T0=300K,现用水平力向右缓慢推动汽缸,当汽缸向右移动的距离s=6cm时将汽缸固定,此时弹簧的压缩量x=2cm。大气压强恒为p0=1×105Pa,弹簧一直在弹性限度内,不计一切摩擦。
(i)求弹簧的劲度系数k;
(ii)若汽缸固定后缓慢升高缸内气体的温度,求当汽缸底部到活塞的距离恢复到L0时缸内气体的热力学温度T。
[选修3-4](15分)
18.对于光或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
B.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后,一定会发生稳定的干涉现象
C.变化的磁场可以产生电场
D.同一种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E.其他条件不变,当单摆的摆长变短时,单摆的周期变长
19.一简谐横波沿x轴方向传播,在t=1s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M、N分别为平衡位置在xM=0.5m、xN=2m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N的振动图象。该波沿x轴 
 (选填“正”或“负”)方向传播;该波的波速为 
 m/s;从t=1s时刻起,质点M回到平衡位置所用的最短时间为 
 s。
20.如图所示,扇形POQ为某柱状透明介质的横截面,扇形POQ的半径为R,∠POQ=120°,一光线以i=60°的入射角沿该横截面从PO面上的A点入射,折射后从圆弧面PQ上的B点射出。AB∥OQ,A点到扇形POQ的圆心O的距离L=R,求:
(i)介质对该光线的折射率n;
(ii)该光线从B点射出扇形POQ时的折射角θ及其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s。
2020-2021学年江西省萍乡市高三(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解:A、6秒47是跑60s用的一段时间间隔,不是时刻,60米表示位移,故A错误;
B、苏炳添赢得了比赛与起跑加速度最大无关,赢得比赛关键是平均速度大,故B错误;
C、苏炳添在加速起跑瞬间初速度为0,此时的加速度不为零,则所受的合外力不等于零,不处于平衡状态,故C错误;
D、研究冲刺终点线的瞬间时,运动员的肢体动作是不能忽略的;故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作质点,故D正确;
故选:D。
2.解:经时间t后乙第一次追上甲时,甲沿圆周运动的路程为:s1=v1t
乙沿圆周运动的路程为:s2=v2t
根据题意有:s2﹣s1=
联立解得该圆的直径为:d=,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解:A、因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小于河水的流速,由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合速度不可能垂直河岸,小船不可能垂直河岸到达正对岸,故A错误;
B、当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垂直河岸时,渡河时间最短为:tmin===100s,故B错误;
C、当小船以最短时间渡河时,小船相对河岸的速度大小,即合速度为:v==m/s=5m/s,故C错误;
D、当小船以最短时间渡河时,渡河的位移大小为:s=vtmin=5×100m=500m,故D正确。
故选:D。
4.解:A、宇航员竖直上抛一小球时,根据竖直上抛的规律可知:g==,故A错误;
B、小球平抛运动时,在竖直方向上自由落体:h=,则时间t0=,故B错误;
C、小球平抛运动时,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直线运动:s=v0t0=v0=,故C错误;
D、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知,=mg=,则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故D正确。
故选:D。
5.解: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受到重力、支持力和轻绳的拉力,当小球从B端沿斜面缓慢上滑到C处过程中,作出任意两个位置处三力所在的三角形如图中①→②,
根据图中表示各力线段变化情况可得:F逐渐增大,N逐渐减小,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解:设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为t,在竖直方向上有:
设小球从A点拋出的送度大小为v0.有,
Rsinθ=v0t
小球飞过B点时沿竖直方向的分速度大小为:
vy=gt
又:
联立解得:,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7.解:A、由图看出,球员的速度方向不变。故A正确。
BD、由图看出,球员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可知球员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故B错误,D正确。
C、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则知质点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最后又减小。故C错误
故选:AD。
8.解:滑块滑上薄木板,滑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薄木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设滑块的质量为m,薄木板的质量为M,滑块与薄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a滑块==μg,a薄木板==?μg,
由题意可知:M>m,则a滑块>a薄木板,v﹣t图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加速度大小,
如果波木板足够长,最终滑块与薄木板一起匀速运动;
如果薄木板不足够长,滑块在薄木板上滑行一段时间后离开薄木板,离开薄木板时滑块的速度大于薄木板的速度,然后滑块与薄木板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示图象可知,AC正确,BD错误。
故选:AC。
9.解:A、建筑材料在斜面上下滑的加速度为a=gsin37°﹣μgcos37°=(10×0.6﹣0.5×10×0.8)m/s2=2m/s2
根据运动学规律有:x=at2,解之可得:t==s=4s,故A错误。
B、物体在滑道底端时的速度v=at=2×4m/s=8m/s,动量F=mv=100×8kg?m/s=800kg?m/s,故B正确。
C、根据冲量的定义I=Ft可知,支持力为恒力,且不为零,故支持力冲量不为零,故C错误。
D、根据重力做功的定义WG=mgh=mgxsin37°=100×10×16×0.6J=9.6×104J
故选:BD。
10.解:A、根据动能定理可得,在该过程中,合力对物块做的功等于物块动能的增加量,故A错误;
B、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守恒条件可得,在该过程中,轻绳做的功减去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等于物块机械能的增加,所以轻绳对物块做的功大于物块机械能的增加量,故B正确;
C、设物块到达斜面顶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m,物块到达斜面中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根据运动学公式可得:=L,解得vm=;
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可得:vm2=2aL,v2=2a×,联立解得物块到达斜面中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故C正确;
D、物块刚到达A处时,设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根据几何关系可得sinα==,解得α=30°,根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可得小车的速度大小为v车==,故D错误。
故选:BC。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1~14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5~1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5分.
11.解:(1)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
斜面光滑,滑块下滑过程只有重力做功,滑块的机械能守恒,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h=,整理得:2gh=,实验需要测出h,d、t已经测出,
实验需要用毫米刻度尺测h,实验不需要天平、秒表和打点计时器,故选B。
(2)由(1)可知,若滑块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满足2gh=,则该过程中滑块的机械能守恒。
(3)如果滑块与斜面间的摩擦不能忽略,滑块下滑过程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有损失,滑块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滑块动能的增加量。
故答案为:(1)B;(2);(3)大于。
12.解:(1)由于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邻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越来越大,故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F点;
xAC=7.90cm+6.25cm=14.15cm=0.1415m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则有:
xCE=4.60cm+2.95cm=7.55cm=0.0755m
根据逐差法可得:=1.65m/s2
(2)实验中发现用计算机生成的每条图线与纵轴的交点均在坐标原点的上方,故当F=0时,已经具有加速度,故在平衡摩擦力时平衡摩擦力过度;
故答案为:(1)F;
0.708;1.65;(2)平衡摩擦力过度
13.解:(1)忽略空气阻力,运动员从静止下落,运动员做自由落体运动,
运动员下落的位移:H﹣h=gt2
代入数据解得:t=80s;
设此处的速度为v,则有:=H﹣h,
代入数据解得:v=400m/s;
(2)运动员达到最大速度时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示图象可知,运动员的最大速度vmax=400m/s,
运动员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平衡条件得:mg=kvmax2
代入数据解得:k=0.01kg/m。
答:(1)该运动员从静止开始下落至距地面的高度为1.5×103m处所需的时间是80s,其在此处速度的大小为400m/s;
(2)该运动员在达到最大速度时所受阻力的阻力系数k是0.01kg/m。
14.解:(1)B被放在PQ的中点后,先在传送带上向左加速滑动,设B在传送带上滑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2g=m2a
代入数据解得:a=2m/s2
设滑块B加速到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需要的时间t1=s=1.5s
B在传送带上向左加速滑动的位移大小:x1=t1=×1.5m=2.25m<m=3m
B在传送带上向左加速运动到与传送带相等后相对传送带静止,与传送带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
A、B碰撞前瞬间B的速度大小即为v=3m/s.
(2)A、B发生弹性碰撞,碰撞过程系统内力远大于外力,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设碰撞后瞬间A的速度大小为v1,B的速度大小为v2,以向左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2v=m1v1+m2v2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解得:v1=2m/s,v2=﹣1m/s,负号表示方向向右
(3)B在传送带上向左加速时间t1=1.5s
A、B碰撞前,传送带相对B的位移大小为:
△x1=vt1﹣x1=3×1.5m﹣2.25m=2.25m
该过程中系统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
Q1=μm2g△x1
设A、B碰撞后,B在传送带上向右加速滑动至速率为v的过程中的位移大小为x2,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可得:x2=m=2m
因x2<L,B向右加速滑动至速率为v后与传送带相对静止以速率v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传送带上向右加速滑动的时间为:t2=s=1s
A、B碰撞后,传送带相对B的位移大小为:
△x2=vt2﹣x2=3×1m﹣2m=1m
该过程中系统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Q2=μm2g△x2
因摩擦产生的热量:Q=Q1+Q2
代入数据解得:Q=0.65J
答:(1)证明过程如上所述;
(2)A、B碰撞后瞬间A的速度大小v1是2m/s,B的速度大小v2是1m/s;
(3)B在传送带上滑动过程中系统因摩擦产生的总热量Q是0.65J。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15、16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选修3-3](15分)
15.解:A、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故A正确;
B、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可以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但会引起其它的一些变化,故B错误;
C、布朗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而是小颗粒的运动,其产生的原因是液体或气体分子对小颗粒碰撞时产生的冲力不平衡引起的,它间接证明了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
D、气体摩尔体积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比值为气体一个分子所占空间的平均体积,不能够直接求出气体分子的大小,故D错误;
E、表面分子较为稀疏,故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液体表面存在引力,故E正确。
故选:ACE。
16.解:缓慢向外拉活塞,可以充分进行热传递,视为等温变化,而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故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
气体体积变大,温度不变,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C可知气压变小;
封闭气体对外功,但是过程缓慢,视为等温变化,内能不变,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从外界吸热。
故答案为:不变;减小;吸收。
17.解:已知S=10cm2=0.001m2,L0=20cm=0.2m,s=6cm=0.06m,x=2cm=0.02m
(i)汽缸向右移动后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活塞到汽缸底部的距离为
L=L0+x﹣s
在汽缸向右移动的过程中,汽缸内气体做等温变化,设当汽缸向右移动的距离s=6cm时汽缸气体的压强为p,根据波意耳定律,有:
p0L0S=pLS
对活塞,有:p0S+kx=pS
联立解得:k=1250N/m
(ii)经分析可知,当汽缸底部到活塞的距离恢复到L0时,弹簧的压缩量为
x′=s=0.06m
设此时汽缸内气体的压强为p′,有

对活塞,有:p0S+kx′=p′S
联立解得:T=525K
答:(i)弹簧的劲度系数是1250N/m;
(ii)当汽缸底部到活塞的距离恢复到L0时缸内气体的热力学温度T是525K。
[选修3-4](15分)
18.解:A、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故A正确;
B、波的干涉需要满足的条件是频率相同且相位差恒定,故B错误;
C、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故C正确;
D、同一种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故D正确;
E、由单摆周期公式T=2可知,其他条件不变,单摆的长变短时,单摆的周期变短,故E错误。
故选:ACD。
19.解:由乙可知,t=1s时刻质点N沿y轴负方向运动,在甲图上,根据波形平移法知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由甲图知波长为λ=4m,由乙图知周期为T=2s,则波速为v==m/s=2m/s
当t=1时刻原点O处的振动状态传到M点时,质点M回到平衡位置所用的时间最短,为tmin==s=0.25s
故答案为:正,2,0.25。
20.解:(1)画出光路图,如图:
根据几何关系,因为:∠POQ=120°,AB平行OQ,所以光线在A点折射时的折射角为:r=30°
根据折射定律,介质对该光线的折射率为:n==
(2)设光线在B点时发生折射时的入射角为α,根据正弦定理有:
根据折射定律:n=
解得:θ=60°
因为∠AOB=90°,则有:s=
所以光线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为:s=
答:(1)介质对该光线的折射率n为;
(2)该光线从B点射出扇形POQ时的折射角θ为60°,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s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