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个小题3分,共60分)
1.1954年9月15日《人民日报》社论指
(?http:?/??/?www.21cnjy.com?)出:“有了这样广泛的代表性,这个代表大会会议所讨论和决定的一切,就将完满地表达全国人民的意志。”“这个代表大会”是指21cnjy.com
A.八七会议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答案】C
【详解】根据“1954年”、“广泛的代表性
(?http:?/??/?www.21cnjy.com?)”、“完满地表达全国人民的意志”可知这次会议应该是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故选C;八七会议召开于1927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于1949年,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排除ABD。21·cn·jy·com
2.有学者认为,西式民主主要表现为人们在
(?http:?/??/?www.21cnjy.com?)竟争性选举中拥有票决权利,即是对精英统治表达接受或拒绝的权利,而新中国开创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从协商的角度完善了制度程序,有利于人民利益的实现。据此推知,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www-2-1-cnjy-com
A.平等性
B.广泛性
C.继承性
D.深刻性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http:?/??/?www.21cnjy.com?)协商民主”是指新中国开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二者的代表产生都具有广泛性,自然也就代表广泛的民意,故B项正确;平等性是从参与者的政治身份角度说的,与协商民主无关,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项错误;新中国制度建设与国民政府制度建设没有继承性,故C项错误;深刻性是从新中国社会改造力度上讲的,与材料信息逻辑不符,故D项错误。
3.“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
(?http:?/??/?www.21cnjy.com?)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中国将来应做的,要做的,但今日事实上还不能够做的,这个纲领就暂时保留不说。”材料中的“它”(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反映了基层民主的创新
B.确立了社会主义建设目标
C.体现了多党合作的特点
D.正式建立了爱国统一战线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新中国
(?http:?/??/?www.21cnjy.com?)”“人民大宪章”“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纲领”等信息可知,题干描述的是《共同纲领》,这一文件是第一届政协制定,因此体现了多党合作的特点,C正确;基层民主在《共同纲领》中并未体现,排除A;《共同纲领》并未确立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排除B;爱国统一战线建立是在1956年,排除D。21
cnjy
com
4.“这是总结了中国人民在近一百多年来特别
(?http:?/??/?www.21cnjy.com?)是最近二十多年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的经验,而制订出来的一部人民革命建国纲领。这是目前时期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这里评价的文献是【出处:21教育名师】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答案】B
【详解】根据“而制订出来的一部人民革命建国
(?http:?/??/?www.21cnjy.com?)纲领。这是目前时期全国人民的大宪章”可以看出,其强调与建国有关的文件,起到“大宪章”的作用,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版权所有:21教育】
5.2020年11月1日我国第七
(?http:?/??/?www.21cnjy.com?)次人口普查工作正式开始。1953年4月3日,政务院颁布了《全国人口调查登记办法》,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人口调查工作。经过大量工作,查明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其主要政治目的是21
cnjy
com
A.为全国普选提供人口依据
B.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
C.确认民族区域自治的范围
D.加强户口管理以扩大税源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的人口普查
(?http:?/??/?www.21cnjy.com?)是为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选举做准备,故选A;B项不是政治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全国人口普查针对的对象是全国,而不仅仅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排除C;人口普查有加强户口管理之心,而无扩大税源之意,排除D。
6.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
(?http:?/??/?www.21cnjy.com?)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答案】D
【详解】归绥、迪化等少数民族名称体现了
(?http:?/??/?www.21cnjy.com?)旧中国对这些地区的蔑视,这是大汉族主义的色彩。而建国之后名称的变化则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D正确;A与题无关,排除;B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地名的更改无关,排除C。
7.“这些(政治)制度的选择,都是中共领导
(?http:?/??/?www.21cnjy.com?)人,第一代领导集体,是从历史中,从中国国情出发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这些“政治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是
A.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B.邓小平的一国两制
C.村民自治民主选举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D
【详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
8.1949年新中国建国以来,
(?http:?/??/?www.21cnjy.com?)我国在不同时期共颁布了四部宪法: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下列关于1982年宪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使中国民主政治建设逐步法治化
B.属于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成就
C.为中国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D.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答案】D
【详解】中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ABC项都正确,不符合题意。21·世纪
教育网
9.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以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变化
A.有利于依法治国理念的贯彻
B.推动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C.标志我国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D.实现了国家管理的有法可依
【答案】A
【详解】法制侧重于形式意义上的法
(?http:?/??/?www.21cnjy.com?)律制度及其实施,法治不仅包括形式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及其实施,更强调实质意义上的法律至上、权利保障的内涵。
法治讲究良法之治,法律公正、稳定、普遍、公开、平等,而法制不具这些内涵,只要求严格依法办事。
法治与人治截然对立,其基础是民主政治,是民主和宪政的表现,而法制和人治并不对立。十五大报告中将法制改为法治,这有助于依法治国理念的贯彻,A正确;思想路线拨乱反正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排除B;十五大报告并未标志我国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排除C;十五大报告中词汇的变化并不能直接实现国家管理的有法可依,排除D。
10.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进
(?http:?/??/?www.21cnjy.com?)行了无情的践踏,要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就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C项正确;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不是“文化大革命”的主要教训,A项错误;“文化大革命”的主要教训不是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B项错误;“文革”的主要教训不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项错误。
11.2002年4月,宁波市海曙区
(?http:?/??/?www.21cnjy.com?)的三个社区进行了居委会直接选举。候选人提名权完全交给群众,政府不再指定、推荐侯选人。采取无记名投票、差额选举的方式,当场计票,当场公布选举结果。这表明
A.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B.基层民主制度得到了普及
C.民主政治建设迈出重要一步
D.民主政治建设得到法律保障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宁波市海曙区的三个社区进行
(?http:?/??/?www.21cnjy.com?)了居委会直接选举”“候选人提名权完全交给群众,政府不再指定、推荐侯选人”等信息可知,社区进行居委会直选是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内容,说明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发展,迈出重要一步,C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的是社区进行居委会直接选举,没有体现农民权益问题,无法得出农民合法权益得到保护的结论,A项错误;材料内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基层民主,但不能得出基层民主制度普及的结论,B项错误;材料所述社区进行居委会直选是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内容,说明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发展,没有体现民主政治建设得到法律保障,D项错误。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2.200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全国人
(?http:?/??/?www.21cnjy.com?)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一般都要予以公开,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2007年底以前,我国已先后将1954年宪法、1982年宪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物权法等15部法律草案全文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这体现了我国法制的
A.人民民主制原则
B.社会主义原则
C.民主集中制原则
D.一国两制原则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国人大常委会
(?http:?/??/?www.21cnjy.com?)的规定和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将1954年宪法等15部法律草案全文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的具体做法,说明党和政府重视人民的看法,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A项正确;社会主义原则与材料内容无关,B项错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一国两制原则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排除。
13.在2007年西藏自治区人大换届选举中,
(?http:?/??/?www.21cnjy.com?)选民登记率高达98.6%,参选率也在95%以上,在最终产生的3.4万名各级人大代表中,藏族、门巴族、珞巴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代表人数超过了94%。可见,在这次换届选举中
A.人民直接行使了管理国家的权力
B.民主的广泛性得到充分体现
C.少数民族人民民主素养得到提高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始实施
【答案】B
【详解】从“在最终产生的3.4万名各级人大
(?http:?/??/?www.21cnjy.com?)代表中,藏族、门巴族、珞巴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代表人数超过了94%”可以看出,这次换届选举充分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更多的人参与到换届选举之中来,故B项正确;人民不能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排除A;材料不能体现民主素养得到提高,排除C;“开始”表述错误,排除D。【来源:21cnj
y.co
m】
14.邓小平曾说:有些事情
(?http:?/??/?www.21cnjy.com?),比如一九九七年后香港有人骂中国共产党,骂中国,我们还是允许他骂,但是如果变成行动,要把香港变成一个在“民主”的幌子下反对大陆的基地,怎么办?那就非干预不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香港政府依据相关法律进行干预
B.中央不能派驻港部队直接参与干预
C.英国政府可以适度采取措施干预
D.港人治港,完全自治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面对“港独”的行为,香
(?http:?/??/?www.21cnjy.com?)港政府可依据相关法律进行干预,故A项正确;中央也可直接参与,排除B;英国政府不能干预中国内政,排除C;完全自治的说法错误,排除D。
15.有学者认为:“一国两制”的构想
(?http:?/??/?www.21cnjy.com?)最初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提出来的。香港回归充分证明,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伟大构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意义是
A.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C.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D.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答案】A
【详解】“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
(?http:?/??/?www.21cnjy.com?)成部分,丰富了邓小平理论,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故选A;B不是理论意义,排除;“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的方针,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关系不大,排除C;“一国两制”是我国完成祖国统一的方针,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
16.在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重要共识的基础上,1993年4月27日至29日,备受注目的“汪辜会谈”在新加坡正式举行。这一“重要共识”是
(?http:?/??/?www.21cnjy.com?)
A.两岸真正停火
B.认同“一国两制”
C.坚持一个中国
D.实现直接对话
【答案】C
【详解】“汪辜会谈”体现的是一个中国原则
,
(?http:?/??/?www.21cnjy.com?)C项正确;A项是1979年,排除A;B项不符合当时的史实,排除B;直接对话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
17.为纪念香港回归15周年创作的歌曲《始终有你》唱道:“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得繁盛……”歌词中“找对了路径”指的是实施了2-1-c-n-j-y
A.共同繁荣原则
B.“双百”方针
C.民族平等原则
D.“一国两制”方针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香港的回归主要得
(?http:?/??/?www.21cnjy.com?)益于“一国两制”,故选D;共同繁荣原则与题意不符,排除A;“双百”方针针对的是学术和艺术领域,与香港回归无关,排除B;香港不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和民族平等原则不符,排除C。
18.“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
(?http:?/??/?www.21cnjy.com?)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最早打破诗人乡愁,使台湾地区民众与大陆亲人得以团聚的是
A.两岸间实现真正停火
B.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
C.两岸实现三通
D.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最早打
(?http:?/??/?www.21cnjy.com?)破海峡两岸人民乡愁,使台湾地区民众与大陆亲人得以团聚的是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D项正确;1979年两岸间实现真正停火并未使台湾地区民众立即打破乡愁、与大陆亲人团聚,A项错误;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之前,海峡两岸人民已经实现了小三通,B项错误;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之前,乡愁早已被打破,C项不符合题意。
19.下列两幅图反映了新中国对台政策的变化,影响这一变化的因素是
(?http:?/??/?www.21cnjy.com?)
A.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
B.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C.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调整改变
D.邓小平正式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答案】C
【详解】图一是要武力解放台湾,图二
(?http:?/??/?www.21cnjy.com?)是1979年提出要用和平统一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这一变化受到美国对华政策调整改变的影响,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这些都影响到了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策略,故C项正确;AD项是80年代,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排除AD项;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20.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关系取得长足进展,所取得的成果排序正确的是
①实现了30年来真正停火
②台湾当局开放台胞赴大陆探亲
③两岸“三通”变成现实
④达成了“九二共识”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②③④①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现了30年来
(?http:?/??/?www.21cnjy.com?)真正停火是在1979年;台湾当局开放台胞赴大陆探亲是在1987年;两岸“三通”变成现实是在2008年;达成了“九二共识”是在1992年,因此C正确,ABD排除。故选C。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材料分析题(共2大题,满分40分)
21.(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
(?http:?/??/?www.21cnjy.com?)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21教育网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序言
材料二 2001年2月28日,第九届全国
(?http:?/??/?www.21cnjy.com?)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修改案。……对于一贯积极主张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利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能够在基本法中鲜明地提出民族自治区域要对内实行各族居民在政治权利上的平等、对外加入全国统一的经济体系和市场,并且提出促使少数民族吸收国家主流文化的主张,不啻为一个革命性的变化。
——王柯《国民国家与民族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过程。(10分)
(2)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的两部法律依据。依据材料二,分析我国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意义。(10分)
【答案】(1)过程:1949年的《共同纲
(?http:?/??/?www.21cnjy.com?)领》明确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5年及以后的10年中,我国先后建立新疆、广西、宁夏、西藏自治区,加上1947年建立的内蒙古自治区,形成五大省级自治区;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法律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或1954年宪法)。
意义:经济上有利于形成全国统一市场,
(?http:?/??/?www.21cnjy.com?)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上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文化上有利于加强对多元一体文化的认同。
【详解】(1)过程:根据材料一中“在国家统
(?http:?/??/?www.21cnjy.com?)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及其出处“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序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先后经历了,1947年建立的内蒙古自治区,1949年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到1965年又先后建立新疆、广西、宁夏、西藏自治区,形成五大省级自治区,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法律依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
(?http:?/??/?www.21cnjy.com?)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或1954年宪法)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的法律依据。意义:根据材料二中“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利益”“民族自治区域要对内实行各族居民在政治权利上的平等”可知,政治上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根据“(民族自治区域)对外加入全国统一的经济体系和市场”可知,经济上有利于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根据“促使少数民族吸收国家主流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上有利于加强对多元一体文化的认同。
22.(20分)香港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孙中山眼里,香港既是中国内地
(?http:?/??/?www.21cnjy.com?)走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前车之鉴,又是中国内地地方治理的他山之石;既有欧美制度的暴风骤雨,又有中国文化的无声润物。
——摘编自陈鸿惠《孙中山论香港问题的三个向度》
材料二
毛泽东在同索马里总理
(?http:?/??/?www.21cnjy.com?)舍马克谈话时就对香港问题的战略决策作了说明,同时也表明不会永远不动香港。他说,“香港,英国没有多少军事力量,我们要占领是可以的。但过去有条约关系,小部分是割让的,大部分是租的,租期是九十九年,还有三十四年才满期。这是特殊情况,我们暂时不准备动它。”“香港人就是我们中国人。香港是通商要道,如果现在就控制它,对世界贸易、对我们同世界的贸易关系都不利。我们不动它并不是永远不动它,英国现在安心,将来会不安心的。”
——《受压迫的人民总是要起来的》《毛泽东文集》第8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眼里近代香港的映象。(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主席对香港问题的基本观点。(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成功收回香港的原因及意义。(8分)
【答案】(1)映象:是近代民族屈辱的象征,是内地学习西方制度文化的窗口;是东、西方两种不同类型制度文化的交汇地。
(2)观点:尊重香港的历史;暂时保持香港现状;继续发挥香港作为中外贸易纽带的作用;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最终必须收回香港;
(3)原因: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信念;综合国力的提升;“一国两制”的政策保障;实行务实的策略,兼顾各方利益。www.21-cn-jy.com
意义:“一国两制”由构想变为现实,标志统一大业迈出重要的一步;保持了香港稳定与繁荣;洗雪百年耻辱;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详解】(1)映象:根据材料“香港
(?http:?/??/?www.21cnjy.com?)既是中国内地走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前车之鉴,又是中国内地地方治理的他山之石”可归纳出是近代民族屈辱的象征,是内地学习西方制度文化的窗口;根据材料“既有欧美制度的暴风骤雨,又有中国文化的无声润物”可归纳出是东、西方两种不同类型制度文化的交汇地。
(2)观点:根据材料“这是特殊情况,我
(?http:?/??/?www.21cnjy.com?)们暂时不准备动它”可归纳出尊重香港的历史和暂时保持香港现状;根据材料“香港是通商要道,如果现在就控制它,对世界贸易、对我们同世界的贸易关系都不利”可归纳出继续发挥香港作为中外贸易纽带的作用;根据材料“同时也表明不会永远不动香港”可归纳出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最终必须收回香港;2·1·c·n·j·y
(3)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香港回归的
(?http:?/??/?www.21cnjy.com?)原因需要从主权的维护、综合国力的增强、政策保障、中国人民的期望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香港回归的意义主要体现为“一国两制”由构想变为现实,标志统一大业迈出重要的一步;保持了香港稳定与繁荣;洗雪百年耻辱;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单元总结】
考试说明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民主制度的建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建设;“一国两制”理论和实践21·世纪
教育网
新中国成立
筹备:1949.9政治协商会议,制定《共同纲领》
国歌
国旗等;代行人大职能成立:1949年10月1日在北平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意义: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第二次巨变
建国初期民主法制建设(三大制度)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标志: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后补充)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政体),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第一部《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自治区: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西藏
十年文革
1966—1976年,民主法制遭到破坏:大字报、红卫兵、造反派、刘少奇案…文革教训之一: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加强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坚持依法治国;1982年新《宪法》颁布;
一国两制
提出:邓小平全面阐述一国两制(为台湾而设计)实践:1997.7.1香港回归,1999.12.20澳门回归对台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思维导图】
(?http:?/??/?www.21cnjy.com?)
【知识梳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新政协的召开
(1)背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开始筹建新中国的工作。21·cn·jy·com
(2)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
(3)内容
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规定国家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国家。
②选举产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
③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④确定了首都、国旗、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成立: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2)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初步建立:1949年9月
(?http:?/??/?www.21cnjy.com?),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暂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www.21-cn-jy.com
(2)正式确立: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
(?http:?/??/?www.21cnjy.com?)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发展到新阶段:1956年,
(?http:?/??/?www.21cnjy.com?)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www-2-1-cnjy-com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普选方法产生,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1-c-n-j-y
(2)建立:1954年9月
(?http:?/??/?www.21cnjy.com?),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1
cnjy
com
(3)地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目的: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依据:《共同纲领》规定,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建立5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来源:21cnj
y.co
m】
(4)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二、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宪法和法律遭到破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都失去了保障。
(2)工厂、学校正常的生产学习停顿下来,社会秩序遭到破坏。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
(1)民主法律建设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②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并在全国范围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③1982年,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意义: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版权所有:21教育】
(3)完善民主制度
①1982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②1984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1998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三、祖国统一大业
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背景
①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隔绝的敌对状态。
②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含义:“一国”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是指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出处:21教育名师】
(4)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一国两制”的实践
(1)香港回归
①1982年,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会谈,双方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商谈解决香港问题。
②1984年12月,中英两国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③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2·1·c·n·j·y
(2)1987年,台湾当局迫于形势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
(3)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
(?http:?/??/?www.21cnjy.com?)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分别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21
cnjy
com
(4)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此即著名的“九二共识”。
(5)2005年,胡锦涛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的“和平之旅”访问团。
(6)2008年,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
【重点突破】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民主政治建设的特色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根本特点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
(?http:?/??/?www.21cnjy.com?)民主政治的基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民主政治建设的民主化、法制化。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以民主化、法制化为保障,依法治国成为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21教育网
2.《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区别
项目
《共同纲领》
1954年宪法
背景
1949年新中国正式成立之前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即将确立
制定主体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内容
制定了新中国各项制度的总原则
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国家的国体与政体
性质
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历史作用
对新中国的各项工作起到了规范和指导作用
为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法律保障
3.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点
(1)本质: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2)特点
①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主要形式。
②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团结在一起。
③根据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建立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平等关系,并建立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的正确关系。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4.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关系
(1)区别:
①设立区域不同:特别行政区是在港、澳、台设立的;而民族自治区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的。
②自治程度不同: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自治权”;民族自治区有“一定的自治权”。
③社会制度不同:特别行政区坚持资本主义制度;民族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④解决问题不同:特别行政区是为实现中国和平统一而设立的;民族自治区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愿望设立的。
⑤主要作用不同:特别行政区有利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民族自治区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
(2)关系: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都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
5.“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涵
(?http:?/??/?www.21cnjy.com?)
(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21cnjy.com
(2)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
(?http:?/??/?www.21cnjy.com?)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并存,共同发展。
(3)高度自治。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照宪法规定在港、澳、台设置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4)和平谈判。通过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个小题3分,共60分)
1.1954年9月15日《人民日报》社
(?http:?/??/?www.21cnjy.com?)论指出:“有了这样广泛的代表性,这个代表大会会议所讨论和决定的一切,就将完满地表达全国人民的意志。”“这个代表大会”是指21教育网
A.八七会议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2.有学者认为,西式民主主要
(?http:?/??/?www.21cnjy.com?)表现为人们在竟争性选举中拥有票决权利,即是对精英统治表达接受或拒绝的权利,而新中国开创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从协商的角度完善了制度程序,有利于人民利益的实现。据此推知,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21·cn·jy·com
A.平等性
B.广泛性
C.继承性
D.深刻性
3.“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
(?http:?/??/?www.21cnjy.com?)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中国将来应做的,要做的,但今日事实上还不能够做的,这个纲领就暂时保留不说。”材料中的“它”( )21·世纪
教育网
A.反映了基层民主的创新
B.确立了社会主义建设目标
C.体现了多党合作的特点
D.正式建立了爱国统一战线
4.“这是总结了中国人民
(?http:?/??/?www.21cnjy.com?)在近一百多年来特别是最近二十多年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的经验,而制订出来的一部人民革命建国纲领。这是目前时期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这里评价的文献是2-1-c-n-j-y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5.2020年11月1日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工
(?http:?/??/?www.21cnjy.com?)作正式开始。1953年4月3日,政务院颁布了《全国人口调查登记办法》,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人口调查工作。经过大量工作,查明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其主要政治目的是【来源:21cnj
y.co
m】
A.为全国普选提供人口依据
B.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
C.确认民族区域自治的范围
D.加强户口管理以扩大税源
6.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
(?http:?/??/?www.21cnjy.com?)、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出处:21教育名师】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7.“这些(政治)制度的选择,都是中共领导人
(?http:?/??/?www.21cnjy.com?),第一代领导集体,是从历史中,从中国国情出发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这些“政治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是2·1·c·n·j·y
A.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B.邓小平的一国两制
C.村民自治民主选举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1949年新中国建国以
(?http:?/??/?www.21cnjy.com?)来,我国在不同时期共颁布了四部宪法: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下列关于1982年宪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21
cnjy
com
A.使中国民主政治建设逐步法治化
B.属于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成就
C.为中国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D.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9.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以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变化【版权所有:21教育】
A.有利于依法治国理念的贯彻
B.推动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C.标志我国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D.实现了国家管理的有法可依
10.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1.2002年4月,宁波
(?http:?/??/?www.21cnjy.com?)市海曙区的三个社区进行了居委会直接选举。候选人提名权完全交给群众,政府不再指定、推荐侯选人。采取无记名投票、差额选举的方式,当场计票,当场公布选举结果。这表明
A.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B.基层民主制度得到了普及
C.民主政治建设迈出重要一步
D.民主政治建设得到法律保障
12.200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全国人
(?http:?/??/?www.21cnjy.com?)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一般都要予以公开,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2007年底以前,我国已先后将1954年宪法、1982年宪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物权法等15部法律草案全文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这体现了我国法制的【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人民民主制原则
B.社会主义原则
C.民主集中制原则
D.一国两制原则
13.在2007年西藏自治区人大换届选举中
(?http:?/??/?www.21cnjy.com?),选民登记率高达98.6%,参选率也在95%以上,在最终产生的3.4万名各级人大代表中,藏族、门巴族、珞巴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代表人数超过了94%。可见,在这次换届选举中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人民直接行使了管理国家的权力
B.民主的广泛性得到充分体现
C.少数民族人民民主素养得到提高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始实施
14.邓小平曾说:有些事情,比如一九九七年
(?http:?/??/?www.21cnjy.com?)后香港有人骂中国共产党,骂中国,我们还是允许他骂,但是如果变成行动,要把香港变成一个在“民主”的幌子下反对大陆的基地,怎么办?那就非干预不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1
cnjy
com
A.香港政府依据相关法律进行干预
B.中央不能派驻港部队直接参与干预
C.英国政府可以适度采取措施干预
D.港人治港,完全自治
15.有学者认为:“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
(?http:?/??/?www.21cnjy.com?)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提出来的。香港回归充分证明,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伟大构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意义是
A.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C.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D.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16.在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重要共识的基础上,1993年4月27日至29日,备受注目的“汪辜会谈”在新加坡正式举行。这一“重要共识”是21cnjy.com
(?http:?/??/?www.21cnjy.com?)
A.两岸真正停火
B.认同“一国两制”
C.坚持一个中国
D.实现直接对话
17.为纪念香港回归15周年创作的歌曲《始终有你》唱道:“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得繁盛……”歌词中“找对了路径”指的是实施了www-2-1-cnjy-com
A.共同繁荣原则
B.“双百”方针
C.民族平等原则
D.“一国两制”方针
18.“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http:?/??/?www.21cnjy.com?),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最早打破诗人乡愁,使台湾地区民众与大陆亲人得以团聚的是
A.两岸间实现真正停火
B.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
C.两岸实现三通
D.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19.下列两幅图反映了新中国对台政策的变化,影响这一变化的因素是
(?http:?/??/?www.21cnjy.com?)
A.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
B.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C.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调整改变
D.邓小平正式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20.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关系取得长足进展,所取得的成果排序正确的是
①实现了30年来真正停火
②台湾当局开放台胞赴大陆探亲
③两岸“三通”变成现实
④达成了“九二共识”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②③④①
二、材料分析题(共2大题,满分40分)
21.(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
(?http:?/??/?www.21cnjy.com?)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www.21-cn-jy.com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序言
材料二 2001年2月28
(?http:?/??/?www.21cnjy.com?)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修改案。……对于一贯积极主张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利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能够在基本法中鲜明地提出民族自治区域要对内实行各族居民在政治权利上的平等、对外加入全国统一的经济体系和市场,并且提出促使少数民族吸收国家主流文化的主张,不啻为一个革命性的变化。
——王柯《国民国家与民族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过程。(10分)
(2)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的两部法律依据。依据材料二,分析我国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意义。(10分)
22.(20分)香港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孙中山眼里,香港既是中国内
(?http:?/??/?www.21cnjy.com?)地走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前车之鉴,又是中国内地地方治理的他山之石;既有欧美制度的暴风骤雨,又有中国文化的无声润物。
——摘编自陈鸿惠《孙中山论香港问题的三个向度》
材料二
毛泽东在同索马里总理舍马克谈话时
(?http:?/??/?www.21cnjy.com?)就对香港问题的战略决策作了说明,同时也表明不会永远不动香港。他说,“香港,英国没有多少军事力量,我们要占领是可以的。但过去有条约关系,小部分是割让的,大部分是租的,租期是九十九年,还有三十四年才满期。这是特殊情况,我们暂时不准备动它。”“香港人就是我们中国人。香港是通商要道,如果现在就控制它,对世界贸易、对我们同世界的贸易关系都不利。我们不动它并不是永远不动它,英国现在安心,将来会不安心的。”
——《受压迫的人民总是要起来的》《毛泽东文集》第8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眼里近代香港的映象。(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主席对香港问题的基本观点。(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成功收回香港的原因及意义。(8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