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知识点串讲+专题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7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知识点串讲+专题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30 17:29:0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7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1、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1970年,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是21cnjy.com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故选C;A是1964年,B是1967年,D是2003年,排除ABD。
2.在一次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答案】B
【详解】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B项正确;ACD项时间都不符合,排除。
3.1956年3月,党中
(?http:?/??/?www.21cnjy.com?)央决定成立航空工业委员会负责导弹研发。哈军工院长陈赓大将在组建选调科技人员会议上慷慨陈词:“我们需要导弹,困难再大,勒紧裤带也要搞导弹,没有导弹、原子弹,我们国家就站不起来!我出6名教授!”陈赓大将的这一表态
A.反映出他已经深刻解读了《共同纲领》
B.有利于导弹研发事业挺过经济困难时期
C.说明美军的武器优势压得我们喘不过气
D.代表一批富有远见的高级干部们的共识
【答案】D
【解析】材料“我们需要导弹,困难再大
(?http:?/??/?www.21cnjy.com?),勒紧裤带也要搞导弹,没有导弹、原子弹,我们国家就站不起来!我出6名教授”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高瞻远瞩,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
4.2020

7

31
日,中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北斗迈进全球服务新时代。下列对中国空间技术的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A.1970
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长征一号”发射成功
B.1980
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C.1990
年开始,中国进入了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D.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1990
年开始,中国进入
(?http:?/??/?www.21cnjy.com?)了国际卫星发射市场,C项正确;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发射成功,排除A;B项是1984年,排除B;D项太绝对,排除D。
5.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
(?http:?/??/?www.21cnjy.com?)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袁隆平的贡献在于
A.运用科技手段为人类战胜了饥饿的威胁
B.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C.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贡献
D.为全世界人民带来了和平和社会进步
【答案】C
【详解】袁隆平的超级杂交稻技术,为我国粮
(?http:?/??/?www.21cnjy.com?)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贡献,故选C;A项中“战胜了”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B项中“解决了”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袁隆平的超级杂交稻未解决世界粮食供给作出贡献,但与世界“和平”关系不大,排除D。
6.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取得了一系列震惊世界的重大科技成就。下列文件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2-1-c-n-j-y
①《关于追踪世界高科技发展的建议》
②《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③《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
④《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④③①
D.②④①③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56年国务
(?http:?/??/?www.21cnjy.com?)院编制《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1986年3月中科院科学家们提出的《关于追踪世界高科技发展的建议》上交中央后,1986年11月下发《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以上文件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是②④①③,D项正确;其它排序均存在错误,ABC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7.1957年,毛泽东说
(?http:?/??/?www.21cnjy.com?):“有个电影叫《荣誉属于谁》,里面有一个铁路局长,是个官像主义者,可是他的局长还照样当。这样的干部应该撤职。为了治病救人,可以送他去学习。这部电影那样写这个局长,叫作不彻底,缺乏彻底性,反官像主义应该彻底。”这表明
A.毛泽东认为文艺应为现实服务
B.中国共产党实行“百花齐放”方针
C.文学作品创作受到不正常干扰
D.新中国文艺反映了现实生活
【答案】A
【详解】根据“这部电影那
(?http:?/??/?www.21cnjy.com?)样写这个局长,叫作不彻底,缺乏彻底性,反官像主义应该彻底”可得出其强调电影艺术要服务于现实政治,不能随意创作,故A项正确;BCD项在材料中都不能体现,排除。
8.如图是1957年周恩来总理观看戏剧《闹
(?http:?/??/?www.21cnjy.com?)天宫》后怀抱演员小六龄童的留影。这是当时科技文化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出现这一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http:?/??/?www.21cnjy.com?)
A.文艺工作者的积极努力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传统戏曲剧目焕然一新
D.“双百”方针的提出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促进了文艺领域的繁荣,因此D正确;ABC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故选D。【版权所有:21教育】
9.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文
(?http:?/??/?www.21cnjy.com?)学创作上除了工农兵题材作为主流之外,还出现了突破概念化的边缘性文学,如李国文的《改造》、宗璞的《红豆》、邓友梅《在悬崖上》。这些边缘性文学作品产生的主要原因
A.经济建设巨大成就
B.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C.百花齐放方针的推行
D.三大改造的巨大成功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在195
(?http:?/??/?www.21cnjy.com?)6年提出了双百方针,鼓励在艺术上百花齐放,因此除了工农兵体裁作为主流外,还出现了突破概念化的边缘性文学,故选C;边缘性文学作品的产生主要得益于双百方针,和经济建设成就关系不大,排除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B;三大改造的完成主要是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与题意无关,排除D。21
cnjy
com
10.下表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三个阶段。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阶段
时间
内容
第一阶段
1917~1949
“新文学”研究阶段
第二阶段
1950~1985
“现代文学”研究阶段
第三阶段
1985~
“20世纪文学”研究阶段
A.第一阶段的研究内容主要是“革命文学”
B.第二阶段的文学题材较窄,工农兵文学是主流
C.第三阶段文学的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
D.中国的文学研究主要服务于文学形式的创新
【答案】B
【详解】第二阶段受政治意
(?http:?/??/?www.21cnjy.com?)识形态、阶级斗争的影响,文学题材较窄,主要涉及革命斗争、工业建设、工人农民等内容,故B项正确;新文学是“五四”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提倡的以自话为主要语言,以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形成的各类文学样式(现代短篇小说、长篇小说、随笔、新诗、话剧等)为主要文学样式,旨在批判中国传统社会及其文化的落后现象,提倡人的自由和人性高扬的文学运动的代名词,与“革命文学”的题材和主题截然不同,故排除A项;第三阶段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各类文学蓬勃发展,故排除C项;中国的文学研究目的是探究文学发展的条件、奥秘和规律,发挥文学的功用,排除D项。
11.《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http:?/??/?www.21cnjy.com?),是陈钢与何占豪作于1958年的作品,首演即好评如潮,但在“文革”时期,其被指为“大毒草”遭禁播,直到1978年6月才开禁播放。这折射出当时中国21·cn·jy·com
A.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曲折
B.政治运动影响了艺术创作
C.经济发展推动了艺术的繁荣
D.改革开放促进了艺术复兴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http:?/??/?www.21cnjy.com?)可知《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命运折射出当时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曲折发展的历程,A项正确;政治运动影响了艺术的传播而非创作,1978年6月改革开放决策还没有实行,故B、D两项不准确;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A。
12.1957
年,毛泽东谈及《
(?http:?/??/?www.21cnjy.com?)我们对目前文艺工作的几点意见》一文,我們要参加国家工业化建设而自豪并且提出“会不会乱?会不会被批倒?毒素怎么办?”等问题,具体说明文艺工作要“放”。这表明毛泽东主张
A.对文艺工作不应该限制过多
B.文艺不应该有意识形态的限制
C.文艺工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
D.文艺工作要大力复兴传统文化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要‘放’”,结合语境可
(?http:?/??/?www.21cnjy.com?)得出毛泽东提倡要放松目前对文艺的过严管制,即对文艺工作不应该限制过多,选A项;材料只是说要放松限制,不涉及取消意识形态,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谈及为人民服务和复兴传统文化,故排除C项和D项。21教育网
13.1979年3月,文艺理论家朱光
(?http:?/??/?www.21cnjy.com?)潜在《文艺研究》上发表了《关于人性、人道主义、人情味和共同美问题》一文,文中以人性开篇,指出人性就是“人类自然本性”。这反映出
A.阶级斗争的痕迹依然鲜明
B.新时期对历史的审视和反思
C.对个人命运的深层次思考
D.思想解放对改革开放的影响
【答案】B
【解析】根据“《关于人性、人
(?http:?/??/?www.21cnjy.com?)道主义、人情味和共同美问题》”并结合材料的时间可知,其强调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对过去历史的审视及对“文革”时期的反思,故B项正确;材料与阶级斗争无关,排除A;个人命运只是一个部分,不够全面,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二者的关系,排除D。www-2-1-cnjy-com
14.1977年冬天,全国有570
(?http:?/??/?www.21cnjy.com?)多万考生参加了考试,考生年龄参差不齐,最小的只有十三四岁、最大的则有三十六七岁。出现这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恢复高考制度
B.启动“希望工程”
C.推行改革开放
D.实行“科教兴国”
【答案】A
【详解】根据“1977年冬天,全国有570多万考生参加了考试”可得出这是我国恢复高考,故A项正确;BCD项都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排除BCD。
15.如图为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报考与高校录取人数变化示意图。出现1977年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http:?/??/?www.21cnjy.com?)
A.民众对高等教育的越来越重视
B.国家义务教育的政策得到落实
C.我国人口急剧膨胀造成教育资源紧张
D.“文革”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正常招生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数据结合所学可知,
(?http:?/??/?www.21cnjy.com?)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报考和高校录取人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是1977年报考人数远远超过1992年和1998年,“文革”时期高校正常的招考方式难以进行,因此积累了大量未进入大学的知识青年,当高考恢复之后,势必造成报考人数远远超过招生人数的现象,说明“文革”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招生,D项正确;民众对高等教育的越来越重视是整个数据所体现出的信息,而不是1977年现象的原因,A项错误;我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1986年,不符合材料信息,并且与1977年现象无关,B项错误;1977年的招生情况主要是受文革的影响,而不是人口膨胀,C项错误。
16.大批被“文化大革命”耽误的知识青年,终于看到了敞开的大学之门,他们获得了靠自己努力和公平竞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其直接原因是我国21·世纪
教育网
A.倡导教育向工农子女“开门”
B.恢复高考招生制度
C.提出“三个面向”教育方针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答案】B
【详解】根据“终于看到了敞开的大学之门,
(?http:?/??/?www.21cnjy.com?)他们获得了靠自己努力和公平竞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可得出其指的是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大批青年学子又可以能加考试升入大学,故B项正确;A项是建国初期的内容,排除A;C项是80年代的,排除C;D项提出于1995年,排除。【来源:21cnj
y.co
m】
17.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http:?/??/?www.21cnjy.com?)(The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简称“高考”。考试日期为每年6月7日、8日。中国高考报名人数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峰1050万人之后急剧下降,直至2014年起开始止跌趋稳。1977年全国高考录取率为5%,2014年全国高考录取率为74.33%,较2013年下降近两个百分点。这是全国高考录取率近9年来的首次下降。即使近年来高考录取率越来越高(80%),但依旧寄托着无数人对于未来的满满希望……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高考是人生最后一次不用拼爹的最公平机会。据此说明我国高等教育
A.短时期实现全民普及
B.由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
C.录取率持续大幅增加
D.录取率与经济发展相悖
【答案】B
【详解】根据“1977年全国高考录取率为5
(?http:?/??/?www.21cnjy.com?)%,2014年全国高考录取率为74.33%”“即使近年来高考录取率越来越高”等信息可知,高考录取率的不断提高是我国高等教育逐渐普及化的一个体现,反映出我国由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B项正确;短期内不可能有实现全民普及,排除A;根据“较2013年下降近两个百分点”可排除C;录取率与经济发展是同向的,排除D。
18.观察中国各类学校招生图(单位:万人)。由此图信息可以推知(  )
(?http:?/??/?www.21cnjy.com?)
A.国家对职教也逐渐较为重视
B.中国中等教育体系日趋完备
C.人们轻视职教的理念已转变
D.中国精英教育的意识在淡化
【答案】A
【解析】材料中“职教”招生的人数
(?http:?/??/?www.21cnjy.com?)和比例都是明显上升,这与政策有关,故A项正确;中等教育不仅仅是职教和普高,故B项错误;材料中“职教”招生数的上升不等于理念“已转变”,故C项错误;材料中“职教和普高”仅仅是中学,不能反映精英教育的意识在淡化,故D项错误。
19.新中国高考制度从“文革”时期“自愿报名,群众推荐,学校审核”发展到1977年的“自愿报考,严格考试,择优录取”。这一变化(  )
A.标志着十年动乱的结束
B.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C.社会公平秩序的重建
D.拨乱反正的彻底完成
【答案】C
【解析】“四人帮”倒台标志“
(?http:?/??/?www.21cnjy.com?)文革”结束,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故B项错误;材料“群众推荐,学校审核”体现了人为因素,“严格考试,择优录取”体现了公平公正,故C项正确;拨乱反正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展开,故D项错误。
20.1995年,中共中央、
(?http:?/??/?www.21cnjy.com?)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要求……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为此,我国(  )
A.建立基本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C.提出了教育的“三个面向”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答案】D
【解析】据题干材料“增强国家的科
(?http:?/??/?www.21cnjy.com?)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信息,可知是强调科技、教育的作用,体现了“科教兴国”战略,故选D项。
二、材料分析题(共2大题,满分40分)
21.(25分)中国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是私学教育的鼻祖,但在《史记孔
(?http:?/??/?www.21cnjy.com?)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材料二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http:?/??/?www.21cnjy.com?)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五教之目。……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2·1·c·n·j·y
——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材料三
1968年12
(?http:?/??/?www.21cnjy.com?)月22日,《人民日报》文章引述了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随即在全国开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对当时的知青来说,他们到农村去,是为了消灭“三大差别”,带有积极的理想主义色彩,邢燕子、侯隽、董加耕等一大批优秀青年,便是他们的典型代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特殊的历史为一代青年提供的一条特殊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有宝贵青春的荒废,有美好理想的破灭,有生活信心的动摇,更有一代知青的奋斗业绩。在国家最艰难的岁月,是他们同当地人民一起,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支撑着共和国大厦。较之后来的青年,他们更多一些对人生艰辛的领悟,更多具有吃苦耐劳的品格。“知青”二字已不是单纯字面上的含义,而是那段特殊经历赋予他们的一种“资格”。
——摘编自人民网《1968年200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http:?/??/?www.21cnjy.com?)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孔子在教育方面的成就,并分析时人嘲笑孔子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教育方面的核心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9分)
【答案】(1)成就:①创
(?http:?/??/?www.21cnjy.com?)办私学,打破了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②主张“有教无类”,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彻到教育活动中;③编订文化典籍,“五经”成为儒学的教材。④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提倡“六艺”培养学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原因:①当时百家争鸣,各学派之间相互攻诘;②诸侯争霸,孔子思想不适合当时社会变革的需要。
(2)主张:重视学生封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的培养。
影响: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3)评析:答案应包括四个方面: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其实施
(?http:?/??/?www.21cnjy.com?);作用和影响;总体评价。(评析须史论结合,层次清楚)①背景: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中国教育事业受到严重冲击(全国大中学校的招生工作基本处于停止状态)。②内容:在政府的组织下(毛主席的号召下),上千万初、高中毕业生走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接收“贫下中农的再教育”。③影响:使大批青年失去了在学校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造成了人才的断层;开发了边疆,磨练了意志。④总体评价:是文化大革命中的一场政治运动,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21
cnjy
com
【详解】(1)成就:根据“孔
(?http:?/??/?www.21cnjy.com?)子是私学教育的鼻祖”得出创办私学,打破了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根据所学,还可从主张“有教无类”;编订文化典籍,“五经”成为儒学的教材;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等分析回答。原因:结合所学,可从当时百家争鸣,各学派之间相互攻诘;诸侯争霸,孔子思想不适合当时社会变革的需要等分析总结。
(2)主张:根据“父子有
(?http:?/??/?www.21cnjy.com?)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得出重视学生封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的培养。影响:根据所学,可从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分析总结。
(3)评析:答案应包括四个方
(?http:?/??/?www.21cnjy.com?)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其实施;作用和影响;总体评价。背景:根据“1968年”,结合所学得出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中国教育事业受到严重冲击。内容:根据“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上山下乡”得出在政府的组织下,上千万初、高中毕业生走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影响:根据“有宝贵青春的荒废”得出使大批青年失去了在学校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造成了人才的断层;根据“更多一些对人生艰辛的领悟,更多具有吃苦耐劳的品格”得出开发了边疆,磨练了意志。总体评价:根据所学,可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文化大革命中的一场政治运动,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等总结评价。
22.(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8年
我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试制成功。随后,半导体三极管、二极管相继研制成功
1959年
李四光等人提出“陆相生油.理论,打破了西方学者的“中国贫油.说
1960年
王涂昌等人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
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第一枚自行设计制造的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1964年
袁隆平成功选育出一株雄性不育水稻,在此基础上培育出了杂交水稻品种
1965年
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1967年
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20世纪70年代初期
陈景润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
1972年
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根据《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技事业的不平凡发展之路》整理而成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科技成就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科技成就的意义。(9分)
【答案】(1)特点:涉及了第三次科技
(?http:?/??/?www.21cnjy.com?)革命的主要学科领域;主要集中在军事、农业、医学等部门;大多成就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基本上是我国科技人员独立自主研究的成果。www.21-cn-jy.com
(2)意义: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中国
(?http:?/??/?www.21cnjy.com?)的国际地位;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提高了民众生活质量和水平;振奋了民族精神;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出处:21教育名师】
【解析】(1)特点:根据表格内容可从涉及的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地位、研究方式等方面总结概括新中国科技成就的特点。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根据表格内容可知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多
(?http:?/??/?www.21cnjy.com?)集中在军事、农业和医学等部门,从而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我国的大多数科技成就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且基本是我国科技人员独立自主研究的成果,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提高了民众生活质量和水平;振奋了民族精神;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7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单元总结】
考试说明内容: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教育事业的发展
科技成就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进入核国家行列,打破核垄断、核威胁1966年,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导弹之父”钱学森,“两弹元勋”邓稼先1967年,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3年,杂交水稻育成,第二次绿色革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2003年,“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杨利伟,载人航天三大国:美俄中
双百方针
中共领导文学艺术和科研的基本方针,文革中遭到破坏
教育事业
新中国初期教育:重中之重是扫盲教育,文革期间,教育遭到严重破坏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思维导图】
(?http:?/??/?www.21cnjy.com?)
【知识梳理】
一、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两弹一星”
(1)目的:为了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成就
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②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③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3)意义:打破了美、苏两国核垄断及对中国的核威胁,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巩固了中国国防。
2.载人航天
(1)决策: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2)成就: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3)意义: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成果: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2)评价: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21cnjy.com
4.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的研制和发展
①成就:1983年,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银河-Ⅰ号”计算机。
②地位:中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
③意义: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2)生物技术
①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21·cn·jy·com
②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
2、“双百”方针
1.提出
①背景:1956年初,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开始;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www.21-cn-jy.com
②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
③内涵: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④硕果:出现了一系列贯彻“双百”方针的出色作品。
2.曲折的年代
①原因:政治运动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
②表现: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21·世纪
教育网
3.文艺的春天
①背景:“文化大革命”结
(?http:?/??/?www.21cnjy.com?)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林彪、江青的极“左”路线;党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2-1-c-n-j-y
②表现:20世纪80年代初,以“五讲”“四美
(?http:?/??/?www.21cnjy.com?)”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展起来;出现了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以及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21
cnjy
com
新中国的教育
一、人民教育的奠基
(1)建立人民教育: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来源:21cnj
y.co
m】
(2)教育方针: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3)教育制度: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起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4)成就: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二、动乱中的教育
(1)表现:各地大中小学一度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1966年,高考制度被废止;20世纪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www-2-1-cnjy-com
(2)影响: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版权所有:21教育】
三、教育的复兴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整顿教学秩序,恢复高考制度,组织编写新教材,倡导尊师重教。
(2)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提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3)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
(?http:?/??/?www.21cnjy.com?)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教育改革步伐加快。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了《义务教育法》;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高等教育增设一批新兴边缘学科专业,建立学位制度,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21
cnjy
com
(4)20世纪90年代,国家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
(5)实行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启动了“希望工程”。
(6)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
【重点突破】
一、重大成就











1958年
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
标志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
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1967年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70年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3年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1983年2002年
“银河”巨型计算机超级计算机
中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高性能计算机开饭应用的重大突破
2003.10
“神”五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二、新中国取得巨大科技成就的原因和条件
(1)制度前提: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前提。
(2)政策支持: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政策支持,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环境条件:社会的稳定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
(4)主观因素
①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辛勤劳动以及无私奉献、勇攀高峰的精神。
②老一辈革命家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人民群众对基础工程的大力支持。
(5)外部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三、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1)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对中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定的环境;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杂交水稻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温饱问题,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重要贡献。
(3)载人航天工程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1教育网
四、“双百”方针提出的现实意义、经验教训及其实质
(1)现实意义
①“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2·1·c·n·j·y
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技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
③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
④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要以科学的
(?http:?/??/?www.21cnjy.com?)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经验教训
①党和政府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处理问题。
②在文学艺术领域要始终坚持“双百”方针,这对发展我国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③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同政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和不断创新的关系。
(3)实质:“双百”方针的
(?http:?/??/?www.21cnjy.com?)实质就是艺术和学术自由。具体地讲,人们在艺术和学术问题上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出处:21教育名师】
五、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1)、中国的历史经验证明了这一点。
2)、当代的国际国内形势也决定这一点。
国际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就其中哪一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具有基础性的地位。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内:我国的经济增长方
(?http:?/??/?www.21cnjy.com?)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沉重的人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而劳动力的素质,提高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们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而这一切都必须坚定不移的依靠教育来完成,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7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1、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1970年,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是21·cn·jy·com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2.在一次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1956年3月,党中央决定成立航空工业
(?http:?/??/?www.21cnjy.com?)委员会负责导弹研发。哈军工院长陈赓大将在组建选调科技人员会议上慷慨陈词:“我们需要导弹,困难再大,勒紧裤带也要搞导弹,没有导弹、原子弹,我们国家就站不起来!我出6名教授!”陈赓大将的这一表态21·世纪
教育网
A.反映出他已经深刻解读了《共同纲领》
B.有利于导弹研发事业挺过经济困难时期
C.说明美军的武器优势压得我们喘不过气
D.代表一批富有远见的高级干部们的共识
4.2020

7

31
日,中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北斗迈进全球服务新时代。下列对中国空间技术的发展表述正确的是www-2-1-cnjy-com
A.1970
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长征一号”发射成功
B.1980
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C.1990
年开始,中国进入了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D.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5.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
(?http:?/??/?www.21cnjy.com?)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袁隆平的贡献在于2-1-c-n-j-y
A.运用科技手段为人类战胜了饥饿的威胁
B.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C.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贡献
D.为全世界人民带来了和平和社会进步
6.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取得了一系列震惊世界的重大科技成就。下列文件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来源:21cnj
y.co
m】
①《关于追踪世界高科技发展的建议》
②《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③《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
④《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④③①
D.②④①③
7.1957年,毛泽东说:
(?http:?/??/?www.21cnjy.com?)“有个电影叫《荣誉属于谁》,里面有一个铁路局长,是个官像主义者,可是他的局长还照样当。这样的干部应该撤职。为了治病救人,可以送他去学习。这部电影那样写这个局长,叫作不彻底,缺乏彻底性,反官像主义应该彻底。”这表明21教育网
A.毛泽东认为文艺应为现实服务
B.中国共产党实行“百花齐放”方针
C.文学作品创作受到不正常干扰
D.新中国文艺反映了现实生活
8.如图是1957年周恩来总理观看戏剧
(?http:?/??/?www.21cnjy.com?)《闹天宫》后怀抱演员小六龄童的留影。这是当时科技文化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出现这一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出处:21教育名师】
(?http:?/??/?www.21cnjy.com?)
A.文艺工作者的积极努力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传统戏曲剧目焕然一新
D.“双百”方针的提出
9.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文学创作上除
(?http:?/??/?www.21cnjy.com?)了工农兵题材作为主流之外,还出现了突破概念化的边缘性文学,如李国文的《改造》、宗璞的《红豆》、邓友梅《在悬崖上》。这些边缘性文学作品产生的主要原因
A.经济建设巨大成就
B.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C.百花齐放方针的推行
D.三大改造的巨大成功
10.下表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三个阶段。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阶段
时间
内容
第一阶段
1917~1949
“新文学”研究阶段
第二阶段
1950~1985
“现代文学”研究阶段
第三阶段
1985~
“20世纪文学”研究阶段
A.第一阶段的研究内容主要是“革命文学”
B.第二阶段的文学题材较窄,工农兵文学是主流
C.第三阶段文学的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
D.中国的文学研究主要服务于文学形式的创新
11.《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http:?/??/?www.21cnjy.com?)是陈钢与何占豪作于1958年的作品,首演即好评如潮,但在“文革”时期,其被指为“大毒草”遭禁播,直到1978年6月才开禁播放。这折射出当时中国21cnjy.com
A.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曲折
B.政治运动影响了艺术创作
C.经济发展推动了艺术的繁荣
D.改革开放促进了艺术复兴
12.1957
年,毛泽东谈及《我们对目前文
(?http:?/??/?www.21cnjy.com?)艺工作的几点意见》一文,我們要参加国家工业化建设而自豪并且提出“会不会乱?会不会被批倒?毒素怎么办?”等问题,具体说明文艺工作要“放”。这表明毛泽东主张2·1·c·n·j·y
A.对文艺工作不应该限制过多
B.文艺不应该有意识形态的限制
C.文艺工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
D.文艺工作要大力复兴传统文化
13.1979年3月,文艺理论家
(?http:?/??/?www.21cnjy.com?)朱光潜在《文艺研究》上发表了《关于人性、人道主义、人情味和共同美问题》一文,文中以人性开篇,指出人性就是“人类自然本性”。这反映出【版权所有:21教育】
A.阶级斗争的痕迹依然鲜明
B.新时期对历史的审视和反思
C.对个人命运的深层次思考
D.思想解放对改革开放的影响
14.1977年冬天,全国有570多
(?http:?/??/?www.21cnjy.com?)万考生参加了考试,考生年龄参差不齐,最小的只有十三四岁、最大的则有三十六七岁。出现这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21
cnjy
com
A.恢复高考制度
B.启动“希望工程”
C.推行改革开放
D.实行“科教兴国”
15.如图为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报考与高校录取人数变化示意图。出现1977年现象的主要原因是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http:?/??/?www.21cnjy.com?)
A.民众对高等教育的越来越重视
B.国家义务教育的政策得到落实
C.我国人口急剧膨胀造成教育资源紧张
D.“文革”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正常招生
16.大批被“文化大革命”耽误的知识青年,终于看到了敞开的大学之门,他们获得了靠自己努力和公平竞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其直接原因是我国21
cnjy
com
A.倡导教育向工农子女“开门”
B.恢复高考招生制度
C.提出“三个面向”教育方针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7.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
(?http:?/??/?www.21cnjy.com?)国统一考试(The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简称“高考”。考试日期为每年6月7日、8日。中国高考报名人数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峰1050万人之后急剧下降,直至2014年起开始止跌趋稳。1977年全国高考录取率为5%,2014年全国高考录取率为74.33%,较2013年下降近两个百分点。这是全国高考录取率近9年来的首次下降。即使近年来高考录取率越来越高(80%),但依旧寄托着无数人对于未来的满满希望……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高考是人生最后一次不用拼爹的最公平机会。据此说明我国高等教育
A.短时期实现全民普及
B.由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
C.录取率持续大幅增加
D.录取率与经济发展相悖
18.观察中国各类学校招生图(单位:万人)。由此图信息可以推知(  )
(?http:?/??/?www.21cnjy.com?)
A.国家对职教也逐渐较为重视
B.中国中等教育体系日趋完备
C.人们轻视职教的理念已转变
D.中国精英教育的意识在淡化
19.新中国高考制度从“文革”时期“自愿报名,群众推荐,学校审核”发展到1977年的“自愿报考,严格考试,择优录取”。这一变化(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标志着十年动乱的结束
B.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C.社会公平秩序的重建
D.拨乱反正的彻底完成
20.1995年,中共中央
(?http:?/??/?www.21cnjy.com?)、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要求……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为此,我国(  )www.21-cn-jy.com
A.建立基本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C.提出了教育的“三个面向”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二、材料分析题(共2大题,满分40分)
21.(25分)中国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是私学教育的鼻祖,
(?http:?/??/?www.21cnjy.com?)但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材料二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
(?http:?/??/?www.21cnjy.com?)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五教之目。……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材料三
1968年12月22日,《人
(?http:?/??/?www.21cnjy.com?)民日报》文章引述了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随即在全国开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对当时的知青来说,他们到农村去,是为了消灭“三大差别”,带有积极的理想主义色彩,邢燕子、侯隽、董加耕等一大批优秀青年,便是他们的典型代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特殊的历史为一代青年提供的一条特殊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有宝贵青春的荒废,有美好理想的破灭,有生活信心的动摇,更有一代知青的奋斗业绩。在国家最艰难的岁月,是他们同当地人民一起,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支撑着共和国大厦。较之后来的青年,他们更多一些对人生艰辛的领悟,更多具有吃苦耐劳的品格。“知青”二字已不是单纯字面上的含义,而是那段特殊经历赋予他们的一种“资格”。
——摘编自人民网《1968年200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http:?/??/?www.21cnjy.com?)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孔子在教育方面的成就,并分析时人嘲笑孔子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教育方面的核心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9分)
22.(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8年
我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试制成功。随后,半导体三极管、二极管相继研制成功
1959年
李四光等人提出“陆相生油.理论,打破了西方学者的“中国贫油.说
1960年
王涂昌等人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
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第一枚自行设计制造的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1964年
袁隆平成功选育出一株雄性不育水稻,在此基础上培育出了杂交水稻品种
1965年
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1967年
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20世纪70年代初期
陈景润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
1972年
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根据《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技事业的不平凡发展之路》整理而成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科技成就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科技成就的意义。(9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