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4眼睛和眼镜同步课堂练习
1.小军发现近段时间眼睛有点看不清楚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于是妈妈带他到医院去看眼科医生。医生给他检查视力,当他逐渐远离墙上的平面镜,他在镜中所成的像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检查后医生给他配了一副近视眼镜,该眼镜镜片是
透镜(选填“凸”或“凹”),它对光有
作用。
2.在人眼睛中有一个扁圆形的透明球体叫________,它与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在它的后方还有________,它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
3.远视眼俗称老花眼,如图中属于老花眼成像图的是________,可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4.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与视网膜上,对于近视眼患者而言,远处物体成的像位于视网膜____
,可佩戴___透镜矫正.
5.小冬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晶状体的调节情况,通过推拉注射器,调节水透镜的凸起程度(即“曲率”),可以改变水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若物体较远时,恰好能使像成在光屏上;则当物体较近时,应
(选填“推”或“拉”)注射器,使水透镜的焦距变
(选填“长”或“短”),若注射器被卡住,无法改变水透镜的焦距,则给水透镜“戴上”适当度数的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进行矫正,同样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6.王老师在课堂上,看近处课本时要戴上眼镜,观察远处同学时又摘下眼镜,这样戴上摘下,非常不方便。王老师的眼睛是
(近视、远视)眼。小军将一种新型眼镜送给了老师,如图所示,镜片A区厚度相同,B区可以矫正视力,现在王老师可以通过
区看书,通过
区看同学,再不需要频繁戴上摘下眼镜。
7.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近视眼不戴眼镜一定看不清书上的字
B.远视眼不戴眼镜一定看不清书上的字
C.近视眼不戴眼镜能看清远处黑板上的字
D.远视眼不戴眼镜能看清远处黑板上的字
8.如图所示是常见的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像示意图,现要进行视力矫正,则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正确的是(?
)
A.甲是近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B.乙是近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C.甲是远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9.图中人手持的是一枚(
)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
B.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
C.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
D.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
10.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太长,可以戴凹透镜矫正
B.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太长,可以戴凸透镜矫正
C.远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太短,可以戴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太短,可以戴凸透镜矫正
11.如图:①将眼镜甲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清晰的像变模糊;只将光屏远离透镜,光屏上又能看到烛焰清晰的像.②将眼镜乙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也变模糊了,只将光屏靠近透镜,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1)甲乙两眼镜中,________?是凸透镜.
(2)在实验现象①和②中,属于近视眼矫正原理的是 ________? ,属于远视眼矫正原理的是 ________? .(填写实验现象序号)
12.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
(1)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
,此透镜它的折光能力较
(选填“强”或“弱”),三幅图中模拟远视眼晶状体的是图
。
(2)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
0.05mm(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此镜片对光有
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
13.小光在学校学习了透镜的知识,在家玩耍时,他对奶奶的老花镜产生了兴趣。
(1)通过观察,小光发现老花镜镜片是 透镜(填“凸”或“凹”)。?
(2)小光发现奶奶带上老花镜看报纸时,奶奶的眼睛看起来比实际要大,这是因为当奶奶的眼睛离镜片的距离满足
条件时(选填“u>2f”“f (填“放大镜”“照相机”或“幻灯机”)的作用。?
(3)奶奶的眼镜度数多大呢?小光查阅了一下资料,找到了计算眼镜度数的公式:眼镜的度数=,在横线上写出一种能粗略测量老花镜度数的方法:?
。?
答案
1.不变;凹;发散
2.晶状体
视网膜
3.乙;会聚
4.前
凹
5.推;短;远视
6.远视;B;A。
7.D
8.A
9.D
10.C
11.(1)乙
(2)①;②
12.
(1)乙;强;丙;(2)大于;发散
13.(1)凸 (2)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