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4课《苏珊·安东尼》教案
课题:《苏珊·安东尼》
一、教学目标(三维):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理解文意。 2.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3.欣赏主人公精彩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先由过去男女权利的对比导入课文,再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理顺本文结构,接着对文章进行深入探讨,对男女不平等的根源加以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了解如今我们享有的许多东西是经过前人长期奋斗得来的,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培养向上的决心。 2.学习苏珊安东尼勇于斗争,为了崇高目标奋斗不息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文中插叙的作用。2.欣赏主人公铿锵有力、义正辞严的辩论。3.培养学生男女平等的意识和百折不挠的精神。难点:对时代背景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他们所了解的旧社会的妇女在家庭中和社会中的地位,使学生意识到妇女争取平等地位的必要性。 参考意见: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没有婚姻自由;女子无才便是德,没有读书和参加工作的机会,经济无法独立;裹小脚,身心受到摧残等等。(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与旧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相比,在座的各位女同学能坐在这样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是多么幸福的事啊!今天的妇女在法律上享有与男子同等的权利,而这种幸福是经过众多妇女自由斗士们的不屈的斗争才获得的。今天我将带同学们一同去认识一位美国女权运动的第一人——苏珊·安东尼。(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学生思考活动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 1. 听准字音: 讪(shàn)笑 赚(zhuàn)钱 歧(qí)视 喋(dié)喋不休 2. 思考:文章主要写了苏珊·安东尼的什么事迹 明确:主要写苏珊·安东尼为争取妇女选举权而做的斗争。 (三)整体感知 1. 学生浏览全文,圈划出文中能体现当时社会环境的句子。 第1段和第2段中“男人们”的表现——轻视、嘲笑;第6段和第7段的介绍——整个社会男女地位的不平等;第9段中别人的议论——谩骂;第10段许多妇女一开始的表现——懦弱;第12段苏珊以非法进入投票站的罪名被逮捕——不平等。 从以上信息看,在当时,妇女没有独立的经济和政治地位被视为天经地义的事,这样看来,苏珊的觉醒和斗争面临着强烈的世俗偏见和巨大的社会压力。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苏珊的斗争显然是长期的、艰巨的,苏珊为此作出了怎样的努力 经过苏珊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课文着重写了哪两个斗争场面 2.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信息: 课文一开始写了苏珊带领其他妇女投选票;第8段苏珊的呐喊;第9段“她的确在斗争……抗议书”;在法庭上据理力争;第20段“苏珊依然呼吁……提高妇女地位”。 许多男人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许多女人也走进了斗争的行列,就连法官的态度也为之动摇,最终获得了胜利。 投票斗争和法庭斗争。 (说明:这个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学生在教师范读、自己再次浏览课文后应能够轻松解决以上问题。) (四)探究活动 1. 投票斗争 (1)学生自由朗读1—6段。 这一部分中男人们的表现有怎样的变化 在这场斗争中苏珊的话竟然使那些嘲笑她们的大男人们“一动也不敢动”、“呆若木鸡”、“呆呆的”,看来苏珊的话力量真不小。我们来细细体会一下。 (2)学生自由朗读第4段,要求读出苏珊坚定的、大无畏的气势。 (3)学生分小组讨论这段宣言的震撼力。 明确:宣言首先阐明来这里的理由——“为了选举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这是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而总统是每个人的总统。其次说明妇女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是生育这个国家保卫者的女人”,离开女人,一切乱套,国将不国。然后点明女人和男人互相依存的关系,说明女人不仅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重要,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不可缺少的。最后以宪法中“人人生而平等”的条例为武器,坚决表示“我们女人同你们一样,也是这个国家的公民,我们将坚持在此选举出即将成为政府领袖的人”。 苏珊话虽简短但有理有力、字字千钧、掷地有声,表现了她大无畏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 2. 法庭斗争 (1)学生与小组成员自由分角色朗读第13—19段,要求读出苏珊坚毅自信的气魄。 (2)讨论: 苏珊是从哪几个方面为自己辩护的 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分析辩护词为何会“如此有力” 明确:先用三个反问句有力地驳斥并否定了强加给她的所谓罪行,然后主动出击,举出美国宪法“在法律面前的平等权利”的条文,尖锐地指出真正有罪的人正是那些违背宪法的人。 形成排比的反问句加上一正一反鲜明的对比,咄咄逼人,充分显示了她的自信和坚毅。 (3)指名分角色朗读。 3. 性格概括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觉得苏珊是怎样一个人 明确:坚强、坚定勇敢、自信、大无畏、有毅力等等。 (学生言之有理即可)(说明:课文中的这两个斗争场面是全文的精彩之处,苏珊的性格特点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师指导读法,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苏珊的宣言和辩护词的震撼力。)(四)教师总结(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教学随笔: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