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张PPT)
一、改革的背景
政治:矛盾尖锐,出现了危机
经济: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思想:新思潮涌动
军事: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
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
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
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
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
解放农奴为好。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
——亚历山大二世,1857年2月
一、改革的背景
政治:矛盾尖锐,出现了危机
经济: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思想:新思潮涌动
军事: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恰当的改革策略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又称“解放
法令”。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二一九法令”
阅读教材,归纳概括“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又称“解放
法令”。
主要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2)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3)强化村社对农民的管理。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二一九法令”
简要评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
三、改革的评价——进步与局限
1.进步性:
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了俄国社会的发展,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三、改革的评价——进步与局限
2.局限性:
(1)农民受到村社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2)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课堂测试
1.教材P98“学习延伸”题。
课堂测试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请回答: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5分)
目的: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统治危机。
结果:战败。
影响: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
课堂测试
材料二 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 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5分)
举措:推行农奴制改革。
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农奴获得了一定的自由,生活有所改善。
局限性:改革措施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优化训练
基础巩固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 19世纪初,一位俄国贵族说:“(废除农奴制)农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吗 一些田地难道不休耕,一些谷仓难道不会空吗 毕竟,我们市面上的面包大部分不是由自由农民生产出来的而是出自贵族……离开了主人的管束,农民只会贪杯、干坏事。”上述材料反映的基本主张是( )。
A.维护农奴制度 B.废除农奴制度 C.推翻沙皇专制 D.对农奴制进行改革
2.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经历了缓慢而谨慎的酝酿过程,其主要原因是 ( )
①改革必然触动封建地主利益,阻力非常大 ②大力发展资本主义 ③害怕引起人民大规模暴动
④为了维护封建地主利益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
3. 同意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需要农民服劳役的改革方案是哪一地区封建主提出的 ( )。
A.主要农业区 B.工商业比较发达地区 C.草原地区 D.全国各地区
4.“二一九法令”规定土地属于( )
A.国家 B.地主 C.农民 D.资产阶级
5. 以下各项中,哪些是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 ( )
①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②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买卖农奴③削弱大贵族势力,收回军权④农民出钱赎买份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进步作用是( )
A.造成了资本的集中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C.强化了中央集权 D.扩大了国际市场
强化提高
7.俄国1861年改革的局限性最主要体现在( )。
A.农民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
B.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C.农民不得不重新再受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D.改革后农民的土地比原来还少,不足以维持生计
8.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指 ( )
A.使俄国积累了大量资金 B.废除了农奴制
C.增强了军事力量 D.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9.之所以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 ( )
A.它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奴 B.使是农民获得了土地
C.动摇了俄国落后的生产关系 D.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0.下列图中人物活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让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
B.成立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
C.签署解放农奴法令
D.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败
课外延伸
11. 阅读俄国1861年改革的一段材料:
“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对农民说这种期望是没有根据的,一切劝导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念;农民根本不相信地主会对他们作出任何让步……怀疑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只是为了维护个人利益;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的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农民是如何认识1861年改革的 他们的这种认识是符合客观事实的,还是自己凭空的猜想 结合史实说明。(2)简要评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
1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破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二 1861((解放农奴宣言》载:“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材料三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请回答:
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表明农奴解放后获得了哪些权益?
材料三中农民抱怨的原因是什么?
高考猜想
1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俄《1861年改革法令》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三 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四 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所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是希望获得绝对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及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21世纪教育网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矛盾心理 21世纪教育网
(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
(3)材料三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
(4)依据材料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
14. 列举下列四位改革者在土地方面的改革措施。
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图片一 图片二
21世纪教育网
图片三 图片四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A 解析:本题中的农奴主贵族认为即便是废除农奴制,农业照样会出问题,对废除农奴制持反对态度,结合本题四选项辨析可知:应是贵族维护农奴制。
2.C 解析: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并非为了发展资本主义,但其改革的客观效果却加快了俄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俄近代化。之所以酝酿,一是吸取以前的教训,二是害怕农民暴动,根本上是为了巩固沙皇统治。
3 . C 解析: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教材中明确表明草原地区由于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地主们同意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需要农民服劳役。
4.. 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改革内容,农民可以购买一块份地,但是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
5. D 解析:①是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之一,③“削弱大贵族势力,收回军权”与历史史实不符,②④是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
6. B 解析: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主要就是从法律上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强化提高
7.A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D项表述不合史实,B项有所夸大,AC两项正确,比较而言,A符合题意的是项.
8 . B 解析:根据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可知,农奴制的存在造成俄国国内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从而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制的废除排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拓展了国内市场,所以正确答案应为B项。
9.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其依据在于农奴制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资金和广阔的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0. 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识图能力,首先确认此图为亚历山大二世,而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败的沙皇是尼古拉一世,由此确认D项符合题目要求。
课外延伸
11.【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与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在解答此题时,一定要注意两个方面:一要结合史实认识俄国农民对农奴制改革的意见。二要一分为二地评价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答案:(1)农民对改革表示怀疑。农民的怀疑是符合客观事实的。在改革前,亚历山大二世保证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做到了。改革过程中,让农民高价赎买地主土地,实际上是一场厚颜无耻的掠夺。
(2)进步性:改革是以国家名义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由于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使俄国工业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因此,改革具有资产阶级性质,是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转折点。农奴的人身解放,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局限性:改革很不彻底,是在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的条件下对农民的“合法掠夺”;它以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必然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改革仍遇到很大阻力,亚历山大二世后来遇刺身亡;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和农民对改革的不满。
12.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题回答注意材料一中关键词“沙皇……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破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及“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等;第(2)题注意抓住材料二中“赎买了土地”及“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等关键信息。第(3)题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1)主张废除。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度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农民获得人身自由;农民还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3)农民所付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农民并没有完全摆脱封建义务获得完全自由。
高考猜想
13. 【解析】第(1)问注意阅读材料,结合改革前的亚历山大二世面临的问题和改革的具体内容,得出矛盾表现,要求较高。第(2)问注意提炼材料的相关信息。第(3)(4)问要结合教材知识回答。
答案:21世纪教育网
(1)矛盾:给农民土地,但不彻底解放农民;既防止农民暴动,又要维护农奴主的统治。
原因:由亚历山大二世的阶级属性和被迫进行改革决定的。
(2)暂时义务农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还受地主控制;完全自由的农民则完全摆脱了地主的控制,且拥有私产。
(3)不符合实际.因为农民受制于控制社区管理的地主,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仍存在。
(4)维护封建地主的利益和统治,防止农民起义。
14.【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要解答此题,首先要辨识这四幅图片属于哪位改革者,其次综合分析他们所实施的土地方面的改革措施。
答案:(1)梭伦: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防止贵族任意兼并土地。
(2)商鞅: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3)穆罕默德·阿里:废除包税制,改革土地制度,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
(4)亚历山大二世:“二一九法令”规定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