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选修一第17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课件+课时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选修一第17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课件+课时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1-21 17:33:28

文档简介

(共66张PPT)
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导入
“文化大革命”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扰乱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解放思想,拨乱反正,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事业。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到城市、由经济到政治全面展开,对外开放也从点到面逐步推进,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那么,改革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改革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北京市民欢庆“四人帮”的倒台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
《解放军报》联合社论(经华国锋批准)
1977年4月,邓小平写给中共中央的信,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部分手稿)。
1978年,邓小平着重阐述了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讲话
邓小平与陈云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主席台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代表举手表决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
——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
邓小平手迹“实事求是”
经济领域的改革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签订的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带头签署契约的严宏昌、严俊昌和严立学。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凤阳农民联产承包后,欢庆大丰收
苏杭农村的乡镇企业
为了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1980年,四川首先在广汉县进行了人民公社政社分开、恢复乡政府的改革试点。图为取消人民公社后全国最早建立的四川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
吉林省怀德县玻璃城子乡的农民,带着录音机在培训班上听农业技术课。
1984年,西藏说书艺人说唱《格萨尔王传》,牧民们用各种型号的录音机录音。
1991年中国山村农家小院
希望集团是由刘氏四兄弟创业成功后组建的国内大型民营企业集团。1995年,分别成立了大陆希望集团、东方希望集团、新希望集团、华西希望集团 ,产业涉及饲料、食品、乳业、电子、空调、房地产、酒店、电力、化工、铝业及金融投资等领域,在越南、老挝、朝鲜等国均有投资。图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考察希望集团。
邓小平给深圳特区的题词
1984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邓小平南巡谈话对中国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图为1992年2月,邓小平和中共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左1)交谈
邓小平在珠海特区观看市政建设
1992年邓小平在珠海特区江海电子厂参观
1992年邓小平考察上海
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文章,详细介绍了邓小平南巡及南巡谈话的主要内容。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南巡讲话(原题《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问题要搞清楚。如果分析不当,造成误解,就会变得谨小慎微,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结果是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邓小平南巡讲话(原题《在武昌、深圳、珠海、
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深化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84年海尔冰箱厂原貌
海尔砸掉76台质量不合格冰箱
海尔首创宇航变频对开门冰箱
海尔笔记本
海尔消毒柜
海尔洗衣机
海尔部分产品
海尔产品专柜
美国海尔工业园
美国海尔大厦
2005年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粗钢产量突破3亿吨的国家。
攀钢(集团)公司炼钢厂正在进行冶炼生产
我国粮食产量由1949年的1亿多吨,增加到1998年的4.9亿吨以上 ,增产粮食近4亿吨,年均增产800多万吨,创造了用占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的奇迹。
我国粮食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从1993年开始,我国果品总产量和果树栽培面积超过印度、巴西和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位。目前,我国水果产量份额占世界总产量的12%。
渭北黄土高原苹果丰收
库尔勒香梨丰收
反腐倡廉与政治体制的改革
1950年6月,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在京举行。毛泽东与民建领导黄炎培(右一)、陈叔通(右二)进入会场。
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毛泽东
反腐败要靠教育,更要靠法制,还是制度靠得住些。
——邓小平
刘青山,案发前任中共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张子善,案发前任中共天津地委书记。刘、张二人在艰苦的抗日战争和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中,没有被征服,但却在和平环境中利用职权盗用国家资财达171.6272元(旧币,折合人民币170多万元)。他们还勾结奸商,投机倒把,使国家损失达21亿元(旧币)。1952年2月10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举行公审大会,随后河北省人民法院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判处刘青山、张子善死刑。这是河北省人民政府召开公审大会(1952年2月10日摄)
2000年3月,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因受贿罪、行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正法,成为建国以来执行死刑的第一个副省级领导干部。
原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因贪污受贿受审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克杰因贪污受贿受审
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多次召开会议,指出反腐倡廉是中共和国家的一项长期任务,要狠刹党内不正之风。
  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指出:“总结我们党70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这是江泽民首次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江泽民《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01年7月1日)
  会议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十六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首先要抓住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中心环节,全面深入地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牢牢把握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002年11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召开十六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全体会议
1980年,邓小平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图为1987年7月1日《人民日报》的相关报道。
人民需要共和国,为的是教育人民走向民主。需要的不仅仅是民主形式的代表机关,而且要建立由群众自己从下面来管理整个国家的制度。
——列宁
列宁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蒙文文本书影
西藏“村官”选举现场——村委会主任选举
西藏“村官”选举现场——村民在投票
重庆市荣昌县昌元镇的朱家桥村的村民在选举人大代表。图为在选民关注的目光下监计票
团结一心奔小康
1975年9月,邓小平在大寨虎头山上
因为我们人口多,即使我们的生产能力和总产值达到了美国的水平,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与西方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差一个很大的距离。说赶上西方,就是比较接近,至少还要50年。这不是客气话,这是一个清醒的估计。
——邓小平
1979年12月6号,邓小平会见来华访问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大平正芳问:中国的现代化蓝图究竟是如何构想的?中国将来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邓小平回答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
1979年12月6号 邓小平谈“小康”
 1984年3月,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提出“小康社会”。
浙江省奉化市滕头村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良性发展道路,成为该省首批“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荣膺联合国“全球生态500佳”。
滕头村村委会办公楼
绿色长廊
滕头村从1989年起就设立了育才奖励基金。图为村里把5万元和2万元的奖励金分别送到两位考取博士和硕士的学生家里。
滕头村的小康住宅楼
结 束第5单元 第17课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在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过程中,国家某些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两个凡是”的观点突出反映了(  )
A.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来源:21世纪教育网]
B.忽视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高速度的错误方针21世纪教育网
C.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方法
D.认为党内始终存在两条路线斗争的错误认识21世纪教育网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两个凡是”的观点反映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方法。
答案: C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
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 B.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
解析: 明确题干表述,特别注意“……改革开放……序幕”、“……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始形成”等关键信息。
答案: C
3.“文革”结束以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重新启动,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突破性举措是(  )
A.直接选举农村基层干部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取消人民公社 D.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
解析: 解答本题时,按照“经济体制改革”这一标准衡量四个选项,就可排除A、D两项;按照“突破”这一标准衡量其他两个选项,可以排除C项。
答案: B
4.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心环节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 B.实现市场机制配置资源
C.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 D.大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解析: 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就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也就是由过去的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转变。
答案: B
5.在全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居于“龙头”地位的是(  )
A.沿海开放城市 B.沿海经济开放区
C.经济特区 D.内地开放城市
解析: 经济特区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地区,他们在对外开放的格局中起到了龙头的作用,带动开放的区域由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逐渐深入到内地。
答案: C21世纪教育网
6.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我国也进行着政治体制改革,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
B.坚持依法治国
C.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D.实行村民自治
解析: 本题较为简单,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依据教材知识可知,答案为C。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C
7.下列不符合我国目前反腐倡廉形势的是(  )
A.对任何腐败分子要彻底查处、严惩不贷
B.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
C.腐败问题主要是经济问题,不涉及政治稳定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加强党风建设指明了方向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腐败虽是经济问题,但它直接涉及政治稳定。
答案: C
8.“盼小康,祖祖辈辈盼了多少代;奔小康,风风雨雨奔了多少年。今天,小康生活就在我们身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人民生活从总体上已经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B.我国“三步走”战略已经完全实现
C.我国人民生活已经达到更高水平阶段21世纪教育网
D.我国已经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纲领
解析: “小康水平”是“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二步目标,故B项错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指建设更高水平、更全面、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我国目前还未达到这个目标,我国人民生活还没达到更高水平阶段。故答案为A。
答案: A21世纪教育网
二、非选择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社,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巩固呢,很快又变了。从初级合作社到普遍办高级社,就是如此。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些。1958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20世纪60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
材料二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中的什么教训?
(2)材料二所说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前者的成果?为什么?
(3)材料三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为什么?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史料、提取信息、归纳概括能力,回答时注意结合材料和必修模块内容。
答案: (1)忽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片面追求生产的高水平、高速度。
(2)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在所有制上否定前者的成果,因为它是在保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环节。
(3)基本着眼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原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生产关系要以能否发展生产力为准,采取稳妥的方针。